CN206965528U - 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及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及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65528U
CN206965528U CN201720844185.3U CN201720844185U CN206965528U CN 206965528 U CN206965528 U CN 206965528U CN 201720844185 U CN201720844185 U CN 201720844185U CN 206965528 U CN206965528 U CN 206965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plate
heater
heat exchange
osmosis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441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晓军
马军
刘国旺
张锋
杨尚明
贾发云
东文赟
秦春花
昝超
候文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Li Y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Li Y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Li Y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hai Li Y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441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65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65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65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及净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反渗透水生产设备的运行温度保持不稳定,进而降低反渗透水的制备率的技术问题。所述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包括加热装置、反渗透装置及反渗透水收集装置;加热装置上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反渗透装置的一端设置有输入口,反渗透装置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加热装置的输入端用于与外部供水装置连接,加热装置的输出口与反渗透装置的输入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反渗透装置的第一输出口与反渗透水收集装置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反渗透装置的第二输出口用于与外部废水收集装置连接。所述反渗透水制备设备用于制备反渗透水。

Description

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及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及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反渗透水(Reverses Osmosis,以下简称为RO水),其制造原理为在原水的一端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力,而产生反渗透作用,此时溶解和非溶解的无机盐、重金属、有机物菌体颗粒等无法透过半透膜,而使水分子及较小分子的盐类渗过半透膜,流向净水的一边,而污染成分浓缩于原水;原水逐渐浓缩,施加的压力必须逐渐提高,直到无限大,而实际操作时是将浓缩水(即废水)排掉,继续供入原水,以保持恒定之压力,简单来说反渗透的功能原理,就像是一支筛子,水被逼迫过一张像是玻璃纸的薄膜,其中只有极小的有机颗粒才能通过,而污染不洁的水则由废水口排出,所以反渗透水主要被应用于解决人类直饮水问题,同时也运用于工业用纯水及高精度冷却用水等等。
现有技术中反渗透水生产设备主要由预处理装置和反渗透装置组成,经过反渗透装置的水直接流入RO水箱,即可进行使用,而废水可再次经过反渗透装置进行反渗透作用,也可用其他装置进行收集使用。
但是,反渗透水在进行制备时,对设备的运行温度要求较为严苛,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当运行温度保持在23-30摄氏度之间,反渗透水的制备率较高,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冬天,设备的运行温度通常达不到最佳运行温度,进而影响反渗透水的制备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保持运行温度的反渗透水生产设备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水制备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反渗透水生产设备的运行温度保持不稳定,进而降低反渗透水的制备率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包括加热装置、反渗透装置及反渗透水收集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上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反渗透装置的一端设置有输入口,所述反渗透装置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所述加热装置的输入端用于与外部供水装置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输出口与所述反渗透装置的输入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反渗透装置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反渗透水收集装置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反渗透装置的第二输出口用于与外部废水收集装置连接;
原水能够依次经过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反渗透装置,反渗透水最终流入所述反渗透水收集装置,废水最终流入外部废水收集装置。
进一步地,针对上述加热装置的具体类型而言,所述加热装置为换热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针对上述加热装置的具体结构而言,所述换热加热装置包括多个换热板片、多个垫片、前端板、后端板、上导柱和下导柱;
所述上导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所述前端板的顶端和所述后端板的顶端插接,所述下导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板的底端和所述后端板的底端插接,多个所述换热板片由于多个所述垫片相邻设置,多个所述换热板片和多个所述垫片沿所述下导杆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多个所述换热板片设置在靠近所述前端板的一端;所述前端板与所述原水储存装置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后端板与所述反渗透装置通过输送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针对上述换热片的具体结构及设置形式而言,具体地所述换热板片上设置有波纹,且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板片上的波纹相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多个锁紧件;多个所述锁紧件沿所述前端板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多个所述锁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板与所述后端板插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所述换热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封头、浮头盖、分程隔板、换热管、第一固定管板和第二固定管板;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头和所述浮头盖,所述封头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封头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封头的中部横设有分程隔板,所述封头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管板,所述固定管板与所述分程隔板垂直设置;所述浮头盖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固定管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管板连接,且多个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封头连通;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液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液口;所述原水储存装置与所述第一进液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反渗透装置通过输送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折流板;所述折流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折流板与所述换热管垂直设置,且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折流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
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输入口连接;
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反渗透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高压装置;所述高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和所述反渗透装置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包括原水储存装置、加热装置、反渗透装置、反渗透水收集装置和废水收集装置;原水储存装置与加热装置的输入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加热装置的输出口与反渗透装置的输入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反渗透装置的一侧输出口与反渗透水收集装置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反渗透装置的另一侧输出口与废水收集装置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原水储存装置内的原水能够依次经过加热装置和反渗透装置,反渗透水最终流入反渗透水收集装置,废水最终流入废水收集装置。具体使用时,原水储存装置中的水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加热装置,原水经过加热装置后能够达到最佳温度,达到最佳温度的原水进入反渗透装置时,使得反渗透装置能够达到一个最佳运行温度,使得原水的黏度降低,反渗透装置的水通量增大,在相同运行压力的条件下,反渗透水的出水量大,进而提高了制水率,最终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化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
所述检测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反渗透水制备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的一种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的另一种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标:100-加热装置;200-反渗透装置;300-反渗透水收集装置;400-第一过滤装置;500-第二过滤装置;600-高压装置;700-原水储存装置;800-废水收集装置;111-换热板片;112-垫片;113-前端板;114-后端板;115-上导柱;116-下导柱;117-锁紧件;118-支柱;121-壳体;122-封头;123-浮头盖;124-分程隔板;125-换热管;126-第一固定管板;127-第二固定管板;128-折流板;129-支座;511-袋式过滤器;512-保安过滤器;1211-第二进液口;1212-第二出液口;1221-第一进液口;1222-第一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的工作流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的主视图,请参阅图1和图2,具体地,一种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包括加热装置100、反渗透装置200及反渗透水收集装置300;
所述加热装置100上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反渗透装置200的一端设置有输入口,所述反渗透装置20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所述加热装置100的输入端用于与外部供水装置连接,所述加热装置100的输出口与所述反渗透装置200的输入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反渗透装置200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反渗透水收集装置300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反渗透装置200的第二输出口用于与外部废水收集装置800连接;
原水能够依次经过所述加热装置100和所述反渗透装置200,反渗透水最终流入所述反渗透水收集装置300,废水最终流入外部废水收集装置8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包括原水储存装置700、加热装置100、反渗透装置200、反渗透水收集装置300和废水收集装置800;原水储存装置700与加热装置100的输入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加热装置100的输出口与反渗透装置200的输入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反渗透装置200的一侧输出口与反渗透水收集装置300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反渗透装置200的另一侧输出口与废水收集装置800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原水储存装置700内的原水能够依次经过加热装置100和反渗透装置200,反渗透水最终流入反渗透水收集装置300,废水最终流入废水收集装置800。具体使用时,原水储存装置700中的水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加热装置100,原水经过加热装置100后能够达到最佳温度,达到最佳温度的原水进入反渗透装置200时,使得反渗透装置200能够达到一个最佳运行温度,使得原水的黏度降低,反渗透装置200的水通量增大,在相同运行压力的条件下,反渗透水的出水量大,进而提高了制水率,最终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100为换热加热装置。
将加热装置100设置为换热加热装置,是为了提高加热装置100的使用便捷性,并且,通过将加热装置100设置为换热加热装置,是为了原水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其他物质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加热装置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加热装置100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加热装置100。
请继续参阅图2,为了提高反渗透装置200的使用寿命,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400和第二过滤装置500;所述第一过滤装置400与所述加热装置100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过滤装置500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100和所述反渗透装置200之间。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换热装置为过滤房,原水经过过滤房进行一次过滤,一次过滤是对原水中的较大物质进行过滤,进行一次过滤的水进入换热装置进行升温处理,然后再进入第二过滤装置500,第二过滤装置500包括袋式过滤器511和保安过滤器512,经过二次过滤将一次过滤后的水中的细微物质进行滤除,使得经过反渗透装置200的水更为洁净,进而提高反渗透装置200的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阅图2,具体地,为了便于反渗透装置200的运行,还包括高压装置600;所述高压装置600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装置500和所述反渗透装置200之间。
经过反渗透装置200处理后,得到两种水,一种是反渗透水,另一种为浓排水,反渗透水最终流入反渗透水收集装置300,而浓排水则流入废水收集装置80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的一种加热装置示意图,请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换热加热装置包括多个换热板片111、多个垫片112、前端板113、后端板114、上导柱115和下导柱116;所述上导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所述前端板113的顶端和所述后端板114的顶端插接,所述下导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板113的底端和所述后端板114的底端插接,多个所述换热板片111由于多个所述垫片112相邻设置,多个所述换热板片111和多个所述垫片112沿所述下导杆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多个所述换热板片111设置在靠近所述前端板113的一端;所述前端板113与所述原水储存装置700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后端板114与所述反渗透装置200通过输送管道连接。
将换热加热装置设置为上述结构,是为了便于加热原水。设置多个换热板片111,是为了提高原水的加热效率,设置多个垫片112是为了提高密封效果,前端板113、后端板114、上导柱115和下导柱116将换热板片111和垫片112进行固定。多个换热板片111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原水通过多个换热板片111进行热量交换。
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换热板片111上设置有波纹,且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板片111上的波纹相反设置。
为了提高换热加热装置的传热性能,所以在换热板片111上设置了波纹。换热板片111上的波纹除了能够提高换热加热装置的传热性能以外,还能够提高换热板片111的刚性和受压能力。相邻两个换热板片111上设置有很多波纹的突出点互相接触,形成很多的支承点,从而大大的增加了换热板片111的刚性,虽然换热板片111的厚度很薄而且面积又很大,也能够承受相当高的压力。
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加热装置100还包括多个锁紧件117;多个所述锁紧件117沿所述前端板113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多个所述锁紧件11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板113与所述后端板114插接。
为了将换热板片111、垫片112、前端板113、后端板114、上导柱115及下导柱116等部件连接到一起,还设置了上述的锁紧件117和支柱118,而为了提高连接稳固性,锁紧件117的个数为多个。
具体使用时,每个换热板片111和每个垫片112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圆孔,多个换热板片111和多个换热垫片112上的四个角圆孔形成原水的分配管和汇集管,同时又合理的将冷热流体进行分开,使冷热流体分别在每块加热板片两侧的流道中流动,进而通过换热板片111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换热加热装置,具有如下优点,有利于低温热源的利用;投资较低,使用范围广,进而减少生产成本;占地小、易维护且灵活性强,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加热装置100由多个换热板片111组成,使其结构较为紧凑且占地面积小,并且将多个换热板片111及垫片112等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使得安装与拆卸更为便捷;热损小、阻力损失小,由于结构紧凑和体积小,因此,加热装置100的外表面积小,进一步使得散热损失也很小;传热效率高,换热板片111上设置了波形结构,加强极低流速下的流体的扰动流,强化换热。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的另一种加热装置示意图,请参阅图4,具体地,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和加热便捷性,所述换热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21、封头122、浮头盖123、分程隔板124、换热管125、第一固定管板126和第二固定管板127;所述壳体1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头122和所述浮头盖123,所述封头12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1221,所述封头12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液口1222,所述封头122的中部横设有分程隔板124,所述封头122靠近所述壳体12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管板126,所述固定管板与所述分程隔板124垂直设置;所述浮头盖123靠近所述壳体12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固定管板,所述壳体121内设置有多个换热管125,多个所述换热管12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管板127连接,且多个所述换热管125的一端与所述封头122连通;所述壳体12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液口1211,所述壳体1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液口1212;所述原水储存装置700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221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口1222与所述反渗透装置200通过输送管道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固定管板126靠近封头122的一侧还设置有密封圈,该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提高密封性。
请继续参阅图4,具体地,为了便于热交换,所述加热装置100还包括折流板128;所述折流板128设置在所述壳体121内,所述折流板128与所述换热管125垂直设置,且所述换热管125穿过所述折流板128。
为了便于换热装置的放置,在外壳的底部设置了沿外壳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的多个支座129。在具体使用时,原水从第一进液口1221进入,热流即蒸汽从第二进液口1211进入,原水通过换热管125,最终从第一出液口1222流出,而在原水流经换热管125的过程中,热流通过折流板128的阻挡,从折流板128之间流动,进而对换热管125内的原水进行换热,经过换热管125外部的热流最终从第二出液口1212流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净化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净化系统与上述提供反渗透水制备设备的有益效果相同,因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反渗透装置及反渗透水收集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上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反渗透装置的一端设置有输入口,所述反渗透装置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所述加热装置的输入端用于与外部供水装置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输出口与所述反渗透装置的输入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反渗透装置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反渗透水收集装置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反渗透装置的第二输出口用于与外部废水收集装置连接;
原水能够依次经过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反渗透装置,反渗透水最终流入所述反渗透水收集装置,废水最终流入外部废水收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换热加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加热装置包括多个换热板片、多个垫片、前端板、后端板、上导柱和下导柱;
所述上导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所述前端板的顶端和所述后端板的顶端插接,所述下导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板的底端和所述后端板的底端插接,多个所述换热板片由于多个所述垫片相邻设置,多个所述换热板片和多个所述垫片沿所述下导杆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多个所述换热板片设置在靠近所述前端板的一端;
所述前端板与所述原水储存装置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后端板与所述反渗透装置通过输送管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片上设置有波纹,且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板片上的波纹相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多个锁紧件;
多个所述锁紧件沿所述前端板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多个所述锁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板与所述后端板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封头、浮头盖、分程隔板、换热管、第一固定管板和第二固定管板;
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头和所述浮头盖,所述封头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封头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封头的中部横设有分程隔板,所述封头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管板,所述固定管板与所述分程隔板垂直设置;
所述浮头盖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固定管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管板连接,且多个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封头连通;
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液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液口;
所述原水储存装置与所述第一进液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反渗透装置通过输送管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折流板;
所述折流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折流板与所述换热管垂直设置,且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折流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
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输入口连接;
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反渗透装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装置;
所述高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和所述反渗透装置之间。
10.一种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水制备设备。
CN201720844185.3U 2017-07-12 2017-07-12 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及净化系统 Active CN206965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4185.3U CN206965528U (zh) 2017-07-12 2017-07-12 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及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4185.3U CN206965528U (zh) 2017-07-12 2017-07-12 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及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65528U true CN206965528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403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44185.3U Active CN206965528U (zh) 2017-07-12 2017-07-12 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及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655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4386A (zh) * 2018-06-21 2018-10-1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超滤膜净水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4386A (zh) * 2018-06-21 2018-10-1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超滤膜净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33678U (zh) 用于高浓度污水处理的反渗透装置及反渗透处理系统
CN206965528U (zh) 反渗透水制备设备及净化系统
CN208087530U (zh) 一种木糖水解液脱酸除盐装置
CN100460797C (zh) 污水或地表水源热泵流道式换热系统
CN108597636A (zh) 一种膜蒸馏技术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方法和系统
CN206244896U (zh) 一种电解液循环系统
CN212151869U (zh) 过滤与软化一体化的工业循环水阻垢系统
CN211688608U (zh) Edi设备前置过滤装置
CN212102413U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中央净水机
CN211585487U (zh) 一种浆液循环泵入口过滤装置
CN204193536U (zh) 一种高效多段预热板式蒸发器
CN206930198U (zh) 一种模块化多流程可清洗全焊接板式换热器
CN203043852U (zh) 平板式渗析器
CN208104125U (zh) 一种含钴废水处理系统
CN111001302A (zh) 可更换滤芯式中空纤维纳滤膜组器
CN106830197B (zh) 处理肝素钠生产废水的方法和设备
CN205383919U (zh) 一种污泥换热器
CN210134126U (zh)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的煮糖罐
CN106196731B (zh) 热泵机组及使用该热泵机组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
CN212712856U (zh) 一种高效混合离子交换器
CN206593285U (zh) 一种锅炉排放热水热能吸收装置
CN206853474U (zh) 膜堆清洗装置及碳酸锂生产设备
CN217808962U (zh) 一种edi系统浓水回收系统
WO2022109865A1 (zh) 废水深度处理器
CN221006007U (zh) 一种开放式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