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60760U - 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60760U
CN206960760U CN201720524605.XU CN201720524605U CN206960760U CN 206960760 U CN206960760 U CN 206960760U CN 201720524605 U CN201720524605 U CN 201720524605U CN 206960760 U CN206960760 U CN 206960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imaging lens
focal length
effective fo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246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246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60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60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60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在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以及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5。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成像镜头,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由四片镜片组成的超薄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型化电子产品对成像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的硬件条件及成像镜头的光学性能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图像传感器像元尺寸的减小可提高系统的分辨率,而像元尺寸减小会使其光线采集的能力减弱,故对成像镜头要求有更大的光圈才能保证足够的有效光线进入系统。同时,光学镜头在满足成像要求下镜片数量少、光学长度越短越有利于电子产品往小型化趋势发展。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具有超薄大孔径,良好成像质量的光学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在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以及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ImgH之间可满足:TTL/ImgH≤1.45,例如,TTL/ImgH≤1.44。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所述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在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以及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之间可满足: 4.0<f1/CT1<8,例如,4.46≤f1/CT1≤7.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可满足:2≤f2/f4<2.7,例如,2.02≤f2/f4≤2.5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可满足:-1.5<f3/f4≤-1.0,例如,-1.21≤f3/f4≤-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可满足:-0.7<f1/f2<-0.2,例如,-0.63≤f1/f2≤-0.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可满足:-3.5≤f2/f<-1.5,例如,-3.26≤f2/f≤-1.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可满足:3.0<f3/CT3<10.0,例如,3.47≤f3/CT3 ≤9.8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可满足:2.0<R2/R1<3.5,例如,2.18≤R2/R1 ≤3.2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可满足:-3.5<f3/R6<-1.5,例如,-3.23≤f3/R6≤-1.6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可满足:0.3≤|f/R5|<1.5,例如,0.31≤|f/R5|≤1.0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可满足:1.5<R8/CT4<3,例如,1.89≤ R8/CT4≤2.77。
通过上述配置的成像镜头,还可进一步具有超薄、小型化、大孔径、高成像品质、平衡像差、较好的消畸变能力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附图所作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以上及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旨在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9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以”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此外,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第一透镜是最靠近物体的透镜而第四透镜是最靠近感光元件的透镜。在本文中,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具有例如四个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这四个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该成像镜头可具有有效焦距f。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在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通过合理的控制系统中各个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分配,可有效地平衡控制系统的低阶像差,使得系统获得较优的成像品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TTL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TTL/ImgH≤1.4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TTL/ImgH≤1.44。 TTL与ImgH的比值越小表示在同样成像面大小下TTL更短,那么在满足成像质量的要求下可实现光学系统的超薄特性。通过对系统的光学总长度和像高比例的控制,可有效地压缩成像镜头的总尺寸,以实现成像镜头的超薄特性与小型化,从而使得上述成像镜头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例如便携式电子产品等尺寸受限的系统。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之间满足:4.0<f1/CT1<8,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4.46≤f1/CT1≤7.9。通过合理平衡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和厚度的关系,不仅可以矫正系统像差,同时还可保证系统成型加工的工艺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可满足:2≤f2/f4<2.7,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2.02≤f2/f4 ≤2.56。通过对两个负透镜的光焦度进行合理平衡的分配,可避免其中某个负透镜承担过多的光焦度而使光线偏折过大,影响系统成像品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可满足:-1.5<f3/f4≤-1.0,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1.21 ≤f3/f4≤-1.0。通过对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光焦度的合理分配,可矫正系统的畸变、色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可满足:-0.7<f1/f2<-0.2,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0.63 ≤f1/f2≤-0.3。通过一正一负光焦度的分配,可平衡系统产生的色差影响。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可满足:-3.5≤f2/f<-1.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3.26 ≤f2/f≤-1.8。这样的配置,在TTL减小的情况下,可控制光线偏折量对系统带来的像差影响,同时可使光线在第三透镜物侧面的入射角尽量减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可满足:3.0<f3/CT3<10.0,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3.47≤f3/CT3≤9.89。镜片中心厚度会影响光焦度值,通过将焦距与中心厚度的比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方面可利于矫正系统的慧差与像散,另一方面也可防止镜片中心厚度过大或过小带来工艺性问题。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可满足:2.0<R2/R1<3.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2.18≤R2/R1≤3.24。将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使其有效矫正系统球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可满足:-3.5<f3/R6<-1.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3.23≤f3/R6≤-1.61。通过对第三透镜的光焦度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合理配置,可使第三透镜在承担部分正光焦度的情况下,控制其像侧面曲率半径不会过小,从而减小产生鬼像的风险。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可满足:0.3≤|f/R5|<1.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0.31≤|f/R5|≤1.02。通过对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合理配置,使边缘光线入射到第三透镜时入射角度较小,从而减小偏振对边缘照度的不利影响,提高成像品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可满足:1.5<R8/CT4<3,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1.89≤R8/CT4≤2.77。这样的配置,可平衡系统产生的畸变影响,同时使光线到达像面的主光线夹角较大,与具有大角度主光线夹角的芯片相匹配。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还可设置有用于限制光束的光圈 STO,以调节进光量,提高成像质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光圈STO可根据需要设置于任意透镜位置处,即,光圈STO的设置不应局限于附图中所示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四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扩大成像镜头的孔径、降低系统敏感度、保证镜头的小型化并提高成像质量,从而使得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曲率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能够使得视野变得更大而真实。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另外,非球面透镜的使用还可有效地减少光学系统中的透镜个数。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四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四个透镜。如果需要,该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所示,成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四个透镜 E1-E4。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E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E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以及第四透镜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在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E1之前的、用于限制光束的光圈STO。根据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的滤光片E5。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
表1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2038
S1 非球面 1.2634 0.6839 1.55,56.1 0.4003
S2 非球面 3.6887 0.1806 -28.8549
S3 非球面 21.3017 0.2500 1.67,20.4 99.0000
S4 非球面 4.9940 0.2417 -99.0000
S5 非球面 -4.0912 0.6717 1.55,56.1 15.1537
S6 非球面 -1.6192 0.4198 0.2400
S7 非球面 1.8596 0.4831 1.54,55.8 -10.4980
S8 非球面 0.9345 0.2683 -4.3522
S9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0.4003
S10 球面 无穷 0.4908 -28.8549
S11 球面 无穷
由表1可得,第一透镜E1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E1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2/R1=2.92;第四透镜E4像侧面S8的曲率半径R8与第四透镜E4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R8/CT4=1.93。
本实施例采用了四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各镜片的焦距与面型,有效扩大镜头的孔径,缩短镜头总长度,保证镜头的大孔径与小型化;同时校正各类像差,提高了镜头的解析度与成像品质。各非球面面型x由以下公式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在上表1中已给出);Ai 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示出了实施例1中可用于各镜面S1-S8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2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4.9089E-02 4.8674E-01 -4.6896E+00 2.5620E+01 -8.6729E+01 1.8321E+02 -2.3553E+02 1.6852E+02 -5.1582E+01
S2 -1.0662E-02 2.0801E-02 -2.8151E+00 2.1883E+01 -1.0415E+02 3.0157E+02 -5.2395E+02 4.9957E+02 -2.0002E+02
S3 -2.6526E-01 3.2853E-01 -5.3928E+00 4.0465E+01 -1.9272E+02 5.7966E+02 -1.0628E+03 1.0793E+03 -4.6317E+02
S4 -1.8173E-02 -2.2361E-01 2.3298E+00 -1.5195E+01 6.5109E+01 -1.6769E+02 2.5812E+02 -2.2055E+02 8.1093E+01
S5 -8.7746E-02 2.3830E-02 9.9586E-01 -7.8194E+00 3.3087E+01 -7.9110E+01 1.1006E+02 -8.3579E+01 2.6499E+01
S6 -2.3238E-01 6.3312E-01 -1.5467E+00 3.6129E+00 -6.1881E+00 7.2066E+00 -5.1493E+00 1.9914E+00 -3.1879E-01
S7 -5.8897E-01 6.0048E-01 -3.9682E-01 2.0766E-01 -8.2185E-02 2.2711E-02 -4.0942E-03 4.3528E-04 -2.0932E-05
S8 -3.0468E-01 3.1884E-01 -2.4608E-01 1.3565E-01 -5.1678E-02 1.3066E-02 -2.0669E-03 1.8401E-04 -7.0215E-06
以下所示出的表3给出实施例1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
表3
f1(mm) 3.20 f(mm) 3.19
f2(mm) -9.83 TTL(mm) 3.90
f3(mm) 4.48
f4(mm) -4.28
根据表3,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四透镜E4的有效焦距 f4之间满足f2/f4=2.3;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E4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f3/f4=-1.05;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 E2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f2/f=-3.09;以及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f1/f2=-0.33。
根据表1和表3,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一透镜E1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之间满足f1/CT1=4.68;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 f3与第三透镜E3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f3/CT3=6.66;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第三透镜E3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f3/R6=-2.76;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三透镜E3物侧面S5 的曲率半径R5之间满足|f/R5|=0.78。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1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40。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 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 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 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除了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参数之外,例如除了各镜片的曲率半径、厚度、圆锥系数、有效焦距、轴上间距、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等之外,在本实施例2及以下各实施例中描述的成像镜头与实施例1中描述的成像镜头的布置结构相同。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3所示,根据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四透镜E1-E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5示出了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6示出了实施例2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4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2004
S1 非球面 1.2686 0.6942 1.55/56.1 0.3964
S2 非球面 4.0827 0.1848 -36.4185
S3 非球面 -262.4347 0.2607 1.67/20.4 -99.0000
S4 非球面 5.8634 0.2216 -99.0000
S5 非球面 -4.2575 0.6659 1.55/56.1 14.6961
S6 非球面 -1.6427 0.4186 0.2264
S7 非球面 1.8542 0.4921 1.54/55.8 -10.4981
S8 非球面 0.9289 0.2697 -4.4699
S9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0 球面 无穷 0.4807
S11 球面 无穷
表5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4.9800E-02 4.9265E-01 -4.6839E+00 2.5246E+01 -8.4377E+01 1.7600E+02 -2.2347E+02 1.5795E+02 -4.7797E+01
S2 -1.4782E-02 6.3662E-02 -3.2784E+00 2.4354E+01 -1.1212E+02 3.1701E+02 -5.4136E+02 5.1004E+02 -2.0255E+02
S3 -2.5272E-01 4.0645E-01 -6.1951E+00 4.4818E+01 -2.0663E+02 6.0402E+02 -1.0819E+03 1.0791E+03 -4.5662E+02
S4 -3.8065E-02 -1.5607E-01 2.3900E+00 -1.6043E+01 6.6478E+01 -1.6403E+02 2.4078E+02 -1.9557E+02 6.8360E+01
S5 -8.7209E-02 -3.2570E-02 1.6204E+00 -1.1057E+01 4.3179E+01 -9.8606E+01 1.3316E+02 -9.9438E+01 3.1507E+01
S6 -2.4495E-01 6.6337E-01 -1.5985E+00 3.6960E+00 -6.3381E+00 7.4922E+00 -5.4752E+00 2.1699E+00 -3.5558E-01
S7 -5.9898E-01 6.2016E-01 -4.3431E-01 2.5744E-01 -1.2008E-01 3.9466E-02 -8.4006E-03 1.0353E-03 -5.6102E-05
S8 -2.9098E-01 2.9339E-01 -2.1758E-01 1.1488E-01 -4.1795E-02 1.0087E-02 -1.5246E-03 1.2988E-04 -4.7543E-06
表6
f1(mm) 3.10 f(mm) 3.18
f2(mm) -8.59 TTL(mm) 3.90
f3(mm) 4.49
f(mm) -4.26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 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 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 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 所示,根据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四透镜E1-E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表7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8示出了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9示出了实施例3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1 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7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1956
S1 非球面 1.1914 0.4679 1.55/56.1 0.7611
S2 非球面 2.7731 0.2358 -18.8768
S3 非球面 -202.0547 0.2500 1.67/20.4 -99.0000
S4 非球面 3.7451 0.1234 -75.9343
S5 非球面 9.9257 0.6737 1.55/56.1 30.0211
S6 非球面 -1.4993 0.6262 0.6265
S7 非球面 21.3644 0.4402 1.54/55.8 -543.1621
S8 非球面 1.2181 0.4208 -7.5742
S9 非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0 非球面 无穷 0.2320
S11 球面 无穷
表8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4.5351E-02 1.4702E-01 -9.5104E-01 3.4031E+00 -7.3391E+00 9.2901E+00 -6.4580E+00 2.2687E+00 -3.1458E-01
S2 1.0929E-01 -6.4386E-01 7.4674E+00 -5.7440E+01 2.7924E+02 -8.5373E+02 1.5822E+03 -1.6165E+03 6.8861E+02
S3 -5.1535E-01 1.8875E+00 -2.2280E+01 1.7302E+02 -8.6506E+02 2.7578E+03 -5.4200E+03 5.9774E+03 -2.8395E+03
S4 -2.3769E-01 5.1126E-01 -2.8437E+00 1.3287E+01 -3.5426E+01 6.1725E+01 -7.2009E+01 5.0773E+01 -1.5729E+01
S5 -1.4954E-01 3.5946E-01 -1.2667E+00 3.6940E+00 -4.4927E+00 7.8347E-01 3.1772E+00 -2.8359E+00 7.4721E-01
S6 -4.3836E-02 1.6963E-01 -4.0158E-01 1.1783E+00 -2.1967E+00 2.6503E+00 -1.7518E+00 5.6679E-01 -7.0450E-02
S7 -7.4889E-01 6.3215E-01 -3.6097E-01 -2.3502E-01 6.9695E-01 -6.0657E-01 2.4656E-01 -4.7571E-02 3.5242E-03
S8 -3.0839E-01 2.9841E-01 -2.2337E-01 1.1237E-01 -3.6465E-02 7.3148E-03 -8.7102E-04 5.7605E-05 -1.6865E-06
表9
f1(mm) 3.46 f(mm) 3.06
f2(mm) -5.51 TTL(mm) 3.68
f3(mm) 2.44
f4(mm) -2.42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 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 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 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7所示,根据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四透镜E1-E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表10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1示出了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2示出了实施例4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 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0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1702
S1 非球面 1.1678 0.6117 1.55/56.1 0.3393
S2 非球面 3.2745 0.1551 -47.0241
S3 非球面 12.1418 0.2500 1.67/20.4 -99.0000
S4 非球面 4.3283 0.2678 -83.5481
S5 非球面 -3.0644 0.4890 1.55/56.1 12.2931
S6 非球面 -1.4984 0.5054 0.2231
S7 非球面 1.2976 0.3153 1.54/55.8 -11.6809
S8 非球面 0.7394 0.2405 -5.0227
S9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0 球面 无穷 0.5351
S11 球面 无穷
表11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4.3982E-02 3.0900E-01 -3.2609E+00 1.8456E+01 -6.4227E+01 1.3596E+02 -1.6943E+02 1.1154E+02 -2.9232E+01
S2 1.4026E-02 2.1937E-01 -1.0073E+01 8.8898E+01 -4.6906E+02 1.5252E+03 -2.9976E+03 3.2619E+03 -1.5063E+03
S3 -2.8607E-01 -5.8432E-01 5.2745E+00 -3.9408E+01 1.7653E+02 -4.6510E+02 7.0432E+02 -5.4972E+02 1.6205E+02
S4 -3.4841E-02 1.7085E-01 -2.8950E+00 2.1297E+01 -8.7955E+01 2.4032E+02 -4.0566E+02 3.7549E+02 -1.4223E+02
S5 -1.1720E-01 -1.0745E-01 4.9148E+00 -3.9743E+01 1.7380E+02 -4.4428E+02 6.7142E+02 -5.5565E+02 1.9244E+02
S6 -2.8347E-01 1.1394E+00 -3.9074E+00 1.1292E+01 -2.3112E+01 3.2274E+01 -2.7960E+01 1.3200E+01 -2.5802E+00
S7 -8.0402E-01 9.0181E-01 -6.8492E-01 4.0869E-01 -1.7544E-01 4.9721E-02 -8.6792E-03 8.3711E-04 -3.3796E-05
S8 -4.6636E-01 5.5735E-01 -4.9878E-01 3.1631E-01 -1.3707E-01 3.8902E-02 -6.8088E-03 6.6112E-04 -2.7157E-05
表12
f1(mm) 3.01 f(mm) 3.13
f2(mm) -10.21 TTL(mm) 3.58
f3(mm) 4.84
f4(mm) -3.99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 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 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 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9所示,根据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四透镜E1-E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表13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4示出了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5示出了实施例5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 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3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1750
S1 非球面 1.2083 0.6434 1.55/56.1 0.3580
S2 非球面 3.9123 0.1642 -55.1721
S3 非球面 -132.5772 0.2525 1.67/20.4 20.4973
S4 非球面 6.2853 0.2428 -99.0000
S5 非球面 -3.2676 0.5558 1.55/56.1 13.0671
S6 非球面 -1.5274 0.4639 0.2056
S7 非球面 1.5286 0.3917 1.54/55.8 -11.8007
S8 非球面 0.8162 0.2355 -4.7549
S9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0 球面 无穷 0.5302
S11 球面 无穷
表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5.4349E-02 5.7084E-01 -6.0666E+00 3.6522E+01 -1.3692E+02 3.2122E+02 -4.5989E+02 3.6724E+02 -1.2581E+02
S2 -1.0017E-02 2.2500E-01 -8.0866E+00 6.6810E+01 -3.3607E+02 1.0446E+03 -1.9641E+03 2.0421E+03 -8.9833E+02
S3 -2.6777E-01 1.6186E-03 -2.2394E+00 2.0797E+01 -1.2573E+02 4.7951E+02 -1.0871E+03 1.3301E+03 -6.7197E+02
S4 -7.9138E-02 3.3378E-01 -2.5728E+00 1.6079E+01 -6.3299E+01 1.7074E+02 -2.8792E+02 2.6625E+02 -1.0093E+02
S5 -1.0990E-01 -4.0507E-02 3.2872E+00 -2.6077E+01 1.1235E+02 -2.8144E+02 4.1621E+02 -3.3731E+02 1.1438E+02
S6 -2.8198E-01 9.7296E-01 -3.0481E+00 8.3825E+00 -1.6374E+01 2.1541E+01 -1.7357E+01 7.5628E+00 -1.3585E+00
S7 -7.1455E-01 7.7610E-01 -5.5957E-01 3.1401E-01 -1.2624E-01 3.3193E-02 -5.2777E-03 4.4881E-04 -1.5027E-05
S8 -3.9039E-01 4.4910E-01 -3.8451E-01 2.3339E-01 -9.7098E-02 2.6585E-02 -4.5171E-03 4.2874E-04 -1.7334E-05
表15
f1(mm) 2.95 f(mm) 3.13
f2(mm) -8.89 TTL(mm) 3.69
f3(mm) 4.72
f4(mm) -4.04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 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 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 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1所示,根据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四透镜E1-E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表16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7示出了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8示出了实施例6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 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6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1632
S1 非球面 1.1843 0.6157 1.55/56.1 0.3506
S2 非球面 3.8112 0.1646 -55.7093
S3 非球面 -60.0000 0.2512 1.67/20.4 -99.0000
S4 非球面 6.3358 0.2494 -98.2425
S5 非球面 -3.1429 0.5233 1.55/56.1 12.4926
S6 非球面 -1.5185 0.5070 0.2534
S7 非球面 1.4188 0.3607 1.54/55.8 -11.6922
S8 非球面 0.7798 0.2348 -4.8259
S9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0 球面 无穷 0.5232
S11 球面 无穷
表17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4.6367E-02 4.1696E-01 -4.4958E+00 2.6904E+01 -1.0022E+02 2.3253E+02 -3.2775E+02 2.5618E+02 -8.5650E+01
S2 -3.4453E-04 1.0587E-01 -7.2700E+00 6.3946E+01 -3.4026E+02 1.1173E+03 -2.2202E+03 2.4398E+03 -1.1344E+03
S3 -2.7318E-01 -3.2682E-01 3.1321E+00 -2.7372E+01 1.3365E+02 -3.7093E+02 5.7695E+02 -4.5671E+02 1.3860E+02
S4 -1.1267E-01 8.1426E-01 -8.2986E+00 5.8927E+01 -2.6155E+02 7.4379E+02 -1.2905E+03 1.2348E+03 -4.9626E+02
S5 -1.2447E-01 -1.1677E-01 5.1212E+00 -4.0713E+01 1.7591E+02 -4.4486E+02 6.6503E+02 -5.4434E+02 1.8650E+02
S6 -2.7302E-01 1.0010E+00 -3.2529E+00 9.1557E+00 -1.8310E+01 2.4809E+01 -2.0675E+01 9.3307E+00 -1.7371E+00
S7 -7.1772E-01 7.7152E-01 -5.5367E-01 3.0757E-01 -1.2124E-01 3.0955E-02 -4.7116E-03 3.7222E-04 -1.0664E-05
S8 -4.0603E-01 4.6958E-01 -4.0522E-01 2.4775E-01 -1.0372E-01 2.8540E-02 -4.8654E-03 4.6244E-04 -1.8684E-05
表18
f1(mm) 2.91 f(mm) 3.13
f2(mm) -8.57 TTL(mm) 3.64
f3(mm) 4.83
f4(mm) -4.02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 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 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 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3所示,根据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四透镜E1-E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表19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20示出了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21示出了实施例7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 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9
表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5.6455E-02 6.1686E-01 -6.6587E+00 4.0746E+01 -1.5499E+02 3.6870E+02 -5.3497E+02 4.3275E+02 -1.5001E+02
S2 1.7825E-03 9.4370E-02 -6.9058E+00 5.9851E+01 -3.0965E+02 9.8120E+02 -1.8710E+03 1.9661E+03 -8.7219E+02
S3 -2.8249E-01 1.0827E-01 -3.8658E+00 3.3889E+01 -1.8931E+02 6.7098E+02 -1.4354E+03 1.6815E+03 -8.2333E+02
S4 -4.8474E-02 2.5193E-01 -2.7878E+00 1.8690E+01 -7.5113E+01 2.0236E+02 -3.3893E+02 3.1201E+02 -1.1838E+02
S5 -1.1976E-01 1.3742E-01 1.5648E+00 -1.6464E+01 7.9098E+01 -2.0950E+02 3.2187E+02 -2.6898E+02 9.3476E+01
S6 -2.8006E-01 9.5900E-01 -2.9404E+00 7.9570E+00 -1.5412E+01 2.0256E+01 -1.6363E+01 7.1504E+00 -1.2872E+00
S7 -7.1292E-01 7.7723E-01 -5.6249E-01 3.1798E-01 -1.2971E-01 3.4972E-02 -5.7869E-03 5.2351E-04 -1.9365E-05
S8 -3.9755E-01 4.6577E-01 -4.0640E-01 2.5108E-01 -1.0598E-01 2.9333E-02 -5.0210E-03 4.7833E-04 -1.9330E-05
表21
f1(mm) 3.02 f(mm) 3.13
f2(mm) -9.90 TTL(mm) 3.69
f3(mm) 4.74
f4(mm) -4.05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 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 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 至图14D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8
以下参照图15至图1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
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根据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四透镜E1-E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表22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23示出了实施例8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24示出了实施例8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 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 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6A至图16D可知,实施例8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表22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1951
S1 非球面 1.1948 0.4581 1.55/56.1 0.7695
S2 非球面 2.6092 0.2330 -18.5751
S3 非球面 61.0807 0.2500 1.67/20.4 99.0000
S4 非球面 3.6354 0.1143 -72.4015
S5 非球面 8.9139 0.6834 1.55/56.1 5.8466
S6 非球面 -1.4726 0.6322 0.6514
S7 非球面 97.1375 0.4465 1.54/55.8 -1172.4296
S8 非球面 1.2333 0.4206 -8.0832
S9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0 球面 无穷 0.2318
S11 球面 无穷
表23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5.6455E-02 6.1686E-01 -6.6587E+00 4.0746E+01 -1.5499E+02 3.6870E+02 -5.3497E+02 4.3275E+02 -1.5001E+02
S2 1.7825E-03 9.4370E-02 -6.9058E+00 5.9851E+01 -3.0965E+02 9.8120E+02 -1.8710E+03 1.9661E+03 -8.7219E+02
S3 -2.8249E-01 1.0827E-01 -3.8658E+00 3.3889E+01 -1.8931E+02 6.7098E+02 -1.4354E+03 1.6815E+03 -8.2333E+02
S4 -4.8474E-02 2.5193E-01 -2.7878E+00 1.8690E+01 -7.5113E+01 2.0236E+02 -3.3893E+02 3.1201E+02 -1.1838E+02
S5 -1.1976E-01 1.3742E-01 1.5648E+00 -1.6464E+01 7.9098E+01 -2.0950E+02 3.2187E+02 -2.6898E+02 9.3476E+01
S6 -2.8006E-01 9.5900E-01 -2.9404E+00 7.9570E+00 -1.5412E+01 2.0256E+01 -1.6363E+01 7.1504E+00 -1.2872E+00
S7 -7.1292E-01 7.7723E-01 -5.6249E-01 3.1798E-01 -1.2971E-01 3.4972E-02 -5.7869E-03 5.2351E-04 -1.9365E-05
S8 -3.9755E-01 4.6577E-01 -4.0640E-01 2.5108E-01 -1.0598E-01 2.9333E-02 -5.0210E-03 4.7833E-04 -1.9330E-05
表24
f1(mm) 3.62 f(mm) 3.07
f2(mm) -5.80 TTL(mm) 3.68
f3(mm) 2.37
f4(mm) -2.33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8分别满足以下表25所示的关系。
表25
条件式/实施例 1 2 3 4 5 6 7 8
TTL/ImgH 1.44 1.44 1.44 1.33 1.37 1.35 1.39 1.42
f2/f4 2.30 2.02 2.27 2.56 2.20 2.14 2.44 2.49
f3/f4 -1.05 -1.06 -1.00 -1.21 -1.17 -1.20 -1.17 -1.02
R2/R1 2.92 3.22 2.33 2.80 3.24 3.22 3.03 2.18
f1/CT1 4.68 4.46 7.40 4.93 4.59 4.72 4.78 7.90
f3/CT3 6.66 6.75 3.61 9.89 8.49 9.23 8.48 3.47
f2/f -3.09 -2.70 -1.80 -3.26 -2.84 -2.74 -3.17 -1.89
R8/CT4 1.93 1.89 2.77 2.35 2.08 2.16 2.09 2.76
f3/R6 -2.76 -2.73 -1.62 -3.23 -3.09 -3.18 -3.10 -1.61
|f/R5| 0.78 0.75 0.31 1.02 0.96 1.00 0.96 0.34
f1/f2 -0.33 -0.36 -0.63 -0.30 -0.33 -0.34 -0.31 -0.62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4)

1.成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所述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在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以及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2≤f2/f4<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1.5<f3/f4≤-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之间满足:4.0<f1/CT1<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7<f1/f2<-0.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3.5≤f2/f<-1.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3.0<f3/CT3<10.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2.0<R2/R1<3.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2.0<R2/R1<3.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3.5<f3/R6<-1.5。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3.5<f3/R6<-1.5。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的所述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满足:0.3≤|f/R5|<1.5。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1.5<R8/CT4<3。
14.成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所述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在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以及
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之间满足:4.0<f1/CT1<8。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2≤f2/f4<2.7。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5。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1.5<f3/f4≤-1.0。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7<f1/f2<-0.2。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3.5 ≤f2/f<-1.5。
20.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3.0<f3/CT3<10.0。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2.0<R2/R1<3.5。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3.5<f3/R6<-1.5。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的所述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满足:0.3≤|f/R5|<1.5。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1.5<R8/CT4<3。
CN201720524605.XU 2017-05-12 2017-05-12 成像镜头 Active CN206960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24605.XU CN206960760U (zh) 2017-05-12 2017-05-12 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24605.XU CN206960760U (zh) 2017-05-12 2017-05-12 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60760U true CN206960760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7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24605.XU Active CN206960760U (zh) 2017-05-12 2017-05-12 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607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6856A (zh) * 2019-08-16 2019-12-20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08148A (zh) * 2020-06-16 2020-09-25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4p屏下指纹镜头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6856A (zh) * 2019-08-16 2019-12-20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96856B (zh) * 2019-08-16 2021-07-30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08148A (zh) * 2020-06-16 2020-09-25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4p屏下指纹镜头
CN111708148B (zh) * 2020-06-16 2022-08-05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4p屏下指纹镜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2512B (zh) 摄像镜头
CN108681040A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207424362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741630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152934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870788A (zh) 摄像透镜组
CN108873253A (zh) 摄像镜头
CN107643586A (zh) 摄像透镜组
CN107085285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092077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436481A (zh) 摄像透镜组
CN106680976B (zh) 摄像镜头
CN208506350U (zh) 摄像镜头
CN109298511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283665A (zh) 成像镜头
CN206990889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7123647U (zh) 摄像镜头
CN11042681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8607419U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06842513B (zh) 成像镜头
CN108205188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443460A (zh) 摄像镜头
CN108490587A (zh) 成像镜头
CN107422459A (zh) 摄像镜头
CN107290843A (zh) 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