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60654U - 多模式测距仪 - Google Patents

多模式测距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60654U
CN206960654U CN201720535522.0U CN201720535522U CN206960654U CN 206960654 U CN206960654 U CN 206960654U CN 201720535522 U CN201720535522 U CN 201720535522U CN 206960654 U CN206960654 U CN 206960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ting
measurement
roller
optocoupl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355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文斌
曾宇
李毅冰
陈志宏
吴清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DONGFANG INTELLIGENT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DONGFANG INTELLIGENT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DONGFANG INTELLIGENT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DONGFANG INTELLIGENT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355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60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60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606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coustic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模式测距仪,包括线卷尺测量机构、滚轮测量器、超声波测量器、显示器、信号处理器和壳体;所述线卷尺测量机构包括线状尺带、线状尺带盒、平面涡卷弹簧和光栅测量器,所述平面涡卷弹簧缠绕在所述线状尺带盒内的中心轴上并且平面涡卷弹簧的内端与中心轴相连,所述平面涡卷弹簧的外端与所述线状尺带的一端连接并且线状尺带缠绕在所述线状尺带盒的线槽上,而所述线状尺带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光栅测量器并伸出所述壳体形成用于测量的起始端。本实用新型结合了多种测距仪的功能,增强测量功能,提高测量精度;减小计数器的摩擦力,延迟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多模式测距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式测距仪。
背景技术
尺子作为一种测量工具被人们广泛使用,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便捷性,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尺子,目前,电子尺以其具有的数据直观性等优点而广泛被人们所使用,然而,大多数电子尺的测量范围比较单一,人们在需要进行多种测量时,往往要携带多种尺子。
现代电子钢尺、电子软尺、滚轮测距仪及超声波测距仪运用为独立的单一产品,运用功能单一,单独的电子钢尺、电子软尺、滚轮测距仪及超声波测距仪无法用于多种用途的使用环境。
现代电子尺均采用电刷式接触码盘或者旋转脉冲编码器作为计数单元,此类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磨损的现象,容易造成使用寿命偏短的缺陷;钢尺不容易测量非平面物体长度如腰围,软尺的卷尺带也有一定的宽度,对于测量物体的外形尺寸长度,无法做到紧贴被测物体,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滚轮测距仪多数是手推滚轮尺,其测量轮的轮径均在160mm以上,用于远距离的测量,对于短距离的测量精度不够,测量轮太大也不方便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多模式测距仪,以结合多种测距仪的功能,增强测量功能,提高测量精度;减小计数器的摩擦力,延迟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模式测距仪,包括线卷尺测量机构、滚轮测量器、超声波测量器、显示器、信号处理器和壳体;所述线卷尺测量机构包括线状尺带、线状尺带盒、平面涡卷弹簧和光栅测量器,所述平面涡卷弹簧缠绕在所述线状尺带盒内的中心轴上并且平面涡卷弹簧的内端与中心轴相连,所述平面涡卷弹簧的外端与所述线状尺带的一端连接并且线状尺带缠绕在所述线状尺带盒的线槽上,而所述线状尺带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光栅测量器并伸出所述壳体形成用于测量的起始端;所述中心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线状尺带盒的一侧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进而使所述卷尺测量机构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中部,所述信号处理器设于所述线状尺带盒的另一侧;所述滚轮测量器、超声波测量器、显示器和光栅测量器相对于所述线状尺带盒依次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右下方、右方、上方和左下方,并且滚轮测量器的第二光栅滚轮从所述壳体伸出形成用于测量的测量轮;所述第二光栅滚轮的外径为22-23mm。
优选地,所述光栅测量器包括第一光栅滚轮、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第一安装座和导向轮,所述第一光栅滚轮和导向轮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线状尺带带动所述第一光栅滚轮后再通过所述导向轮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侧并与第一光栅滚轮接触,通过第一光栅滚轮转动使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产生相应的电信号;所述第一光栅滚轮的外径为19-20mm。采用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为计数器,大大减小了测量第一光栅滚轮与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提高了计数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滚轮测量器包括第二光栅滚轮、第二安装座和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侧并与第二光栅滚轮接触,通过第二光栅滚轮转动使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产生相应的电信号。采用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为计数器,大大减小了测量第二光栅滚轮与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提高了计数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上设有指示灯,所述壳体上设于与所述指示灯相对应的透光孔。在测量时指示灯的灯光透过透光孔,投影到测量表面成一条直线,便于识别滚轮测量的起点与终点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侧壁安装有多个功能键并且所述功能键设于同一块电路板上。使用时,通过功能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提高测量精度。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左上壳壁设有测量开关。
优选地,所述超声波测量器包括收发一体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模组,并且所述壳体上设于所述收发一体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模组相对应的测量孔。
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显示器、电路板、功能键、测量开关和超声波测量器导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包括线卷尺测量机构、滚轮测量器、超声波测量器、显示器、信号处理器和壳体,所述线卷尺测量机构包括线状尺带、线状尺带盒、平面涡卷弹簧和光栅测量器。线状尺带可以贴紧被测物体,比如人体的腰围,提高了测量精度,减小了测量误差。所述线状尺带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光栅测量器并伸出所述壳体形成用于线卷尺测量的起始端。采用光栅测量器计数,减小了器计数本身在测量时的摩擦损耗,提高了使用寿命。所述滚轮测量器、超声波测量器、显示器和光栅测量器相对于所述线状尺带盒依次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右下方、右方、上方和左下方,并且滚轮测量器的第二光栅滚轮从所述壳体伸出形成用于滚轮测量的测量轮;所述第二光栅滚轮的外径为22-23mm。测量轮的轮径小,有利于测量复杂的被测表面,并且测量精度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结合了电子线卷尺、滚轮测距和超声波测距三种测距仪的特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不用带多种仪器,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多合一,适应不同的测量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轴测图;
图4为实用新型中滚轮测量器的剖视图。
附图中,1-线状尺带,2-线状尺带盒,3-平面涡卷弹簧,4-中心轴,5-线扣,6-壳体,7-信号处理器,8-显示器,9-第一光栅滚轮,10-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11-第一安装座,12-导向轮,13-第二光栅滚轮,14-第二安装座,15-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16-指示灯,17-透光孔,18-收发一体超声波传感器,19-激光模组,20-功能键,21-测量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模式测距仪,包括线卷尺测量机构、滚轮测量器、超声波测量器、显示器、信号处理器和壳体。线卷尺测量机构包括线状尺带、线状尺带盒、平面涡卷弹簧和光栅测量器,平面涡卷弹簧缠绕在线状尺带盒内的中心轴上并且平面涡卷弹簧的内端与中心轴相连,平面涡卷弹簧的外端与线状尺带的一端连接并且线状尺带缠绕在线状尺带盒的线槽上,而线状尺带的另一端通过光栅测量器并伸出壳体形成用于线卷尺测量的起始端,并且起始端设有线扣,线扣有利于测量时扣在被测物的起始点。中心轴的一端穿过线状尺带盒的一侧并固定于壳体内,进而使卷尺测量机构固定于壳体内的中部,信号处理器设于线状尺带盒的另一侧,信号处理器为一块状,信号处理器与线状尺带盒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光栅测量器相对于线状尺带盒设于壳体内部的左下方,光栅测量器包括第一光栅滚轮、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第一安装座和导向轮,第一光栅滚轮和导向轮安装于安装座上,线状尺带带动第一光栅滚轮后再通过导向轮伸出壳体,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设于第一安装座的一侧并与第一光栅滚轮接触,通过第一光栅滚轮转动使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第一光栅滚轮的外径为19-20mm。采用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为计数器,大大减小了测量第一光栅滚轮与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提高了计数器的使用寿命。滚轮测量器、超声波测量器和显示器相对于线状尺带盒依次设于壳体内部的右下方、右方和上方,并且滚轮测量器的第二光栅滚轮从壳体伸出形成用于滚轮测量的测量轮,第二光栅滚轮的外径为22-23mm。相比目前市场上的手推滚轮尺的测量轮,第二光栅滚轮的轮径非常小,有利于测量复杂的被测表面,并且测量精度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滚轮测量器包括第二光栅滚轮、第二安装座和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安装于第二安装座上,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设于第二安装座的一侧并与第二光栅滚轮接触,通过第二光栅滚轮转动使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产生相应的电信号。采用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为计数器,大大减小了测量第二光栅滚轮与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提高了计数器的使用寿命。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上设有指示灯,指示灯为LED灯,壳体上设于与指示灯相对应的透光孔。在测量时指示灯的灯光透过透光孔,投影到测量表面成一条直线,便于识别滚轮测量的起点与终点的位置。超声波测量器包括收发一体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模组,并且壳体上设于收发一体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模组相对应的测量孔。壳体的上侧壁安装有三个功能键并且功能键设于同一块电路板上,三个功能键分别用于选择相应的线卷尺测量模式、滚轮测距模式和超声波测距模式。使用时,通过功能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提高测量精度。壳体的左上壳壁设有测量开关。信号处理器分别与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显示器、功能键、电路板、测量开关和超声波测量器导电连接。信号处理器将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和超声波测量器传来的信息进行处理转化并传向显示器,显示器直接显示测量结果,读数直观。滚轮测量器结合了电子线卷尺、滚轮测距和超声波测距三种测距仪的功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不用带多种仪器,使用非常方便,多合一,增强了功能,适应不同的测量环境,胜任各种苛刻环境下的数据测量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多模式测距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卷尺测量机构、滚轮测量器、超声波测量器、显示器、信号处理器和壳体;所述线卷尺测量机构包括线状尺带、线状尺带盒、平面涡卷弹簧和光栅测量器,所述平面涡卷弹簧缠绕在所述线状尺带盒内的中心轴上并且平面涡卷弹簧的内端与中心轴相连,所述平面涡卷弹簧的外端与所述线状尺带的一端连接并且线状尺带缠绕在所述线状尺带盒的线槽上,而所述线状尺带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光栅测量器并伸出所述壳体形成用于测量的起始端;所述中心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线状尺带盒的一侧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进而使所述卷尺测量机构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中部,所述信号处理器设于所述线状尺带盒的另一侧;所述滚轮测量器、超声波测量器、显示器和光栅测量器相对于所述线状尺带盒依次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右下方、右方、上方和左下方,并且滚轮测量器的第二光栅滚轮从所述壳体伸出形成用于测量的测量轮;所述第二光栅滚轮的外径为22-2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测量器包括第一光栅滚轮、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第一安装座和导向轮,所述第一光栅滚轮和导向轮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线状尺带带动所述第一光栅滚轮后再通过所述导向轮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侧并与第一光栅滚轮接触,通过第一光栅滚轮转动使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产生相应的电信号;所述第一光栅滚轮的外径为19-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测量器包括第二光栅滚轮、第二安装座和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侧并与第二光栅滚轮接触,通过第二光栅滚轮转动使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式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上设有指示灯,所述壳体上设于与所述指示灯相对应的透光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式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侧壁安装有多个功能键并且所述功能键设于同一块电路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上壳壁设有测量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测量器包括收发一体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模组,并且所述壳体上设于所述收发一体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模组相对应的测量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模式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第二光栅电子光耦测量模块、显示器、电路板、功能键、测量开关和超声波测量器导电连接。
CN201720535522.0U 2017-05-15 2017-05-15 多模式测距仪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60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5522.0U CN206960654U (zh) 2017-05-15 2017-05-15 多模式测距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5522.0U CN206960654U (zh) 2017-05-15 2017-05-15 多模式测距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60654U true CN206960654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74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3552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60654U (zh) 2017-05-15 2017-05-15 多模式测距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606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8643A (zh) * 2019-10-10 2019-12-24 深圳市瑞大科技有限公司 光栅数显测距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8643A (zh) * 2019-10-10 2019-12-24 深圳市瑞大科技有限公司 光栅数显测距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20028U (zh) 一种涂层测厚仪
CN111856073A (zh) 基于分束自混合干涉测量传感器的颗粒物传感器
US9140616B2 (en) Electronic socket
CN206960654U (zh) 多模式测距仪
CN105865316B (zh) 用于检测混凝土构件表面平整度的测量尺
US20180328761A1 (en) Angle sensor and angle measurement method
JP2004045206A (ja) 円筒形状物体の寸法測定装置
CN202149756U (zh) 一种长度或角度测量装置及其电路结构
CN103542809A (zh) 便携式智能地图测距笔
US9280215B2 (en) Position tracing system using ultrasonic wave
US7010969B1 (en) Electronic measuring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and tread depth of a tire
CN207231448U (zh) 一种圆弧曲率半径精密测量装置
KR101370294B1 (ko) 휴대용 레이저 변위센서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측정 시스템
CN211740089U (zh) 一种检测规
CN215572798U (zh)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导线长度的测量仪器
CN201522255U (zh) 数显卡规
CN207231584U (zh) 一种自带固定装置的液位传感器
CN210833646U (zh) 一种通讯工程布线测量工具
CN209416384U (zh) 一种编码器零点检测装置
CN110018482A (zh) 一种笔式测距仪
CN217689165U (zh) 一种非接触式方阻及电阻率探头装置
US20040123684A1 (en) Digital scale for linear or rotary stage
CN218727565U (zh) 万用表
CN220039388U (zh) 一种角度测量系统
JP3182515U (ja) レーザ距離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