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48398U -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48398U
CN206948398U CN201720981621.1U CN201720981621U CN206948398U CN 206948398 U CN206948398 U CN 206948398U CN 201720981621 U CN201720981621 U CN 201720981621U CN 206948398 U CN206948398 U CN 206948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aperture
movable part
housing
hou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816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元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816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48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48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483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传声孔;电声器件,所述电声器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传声孔对应设置;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活动部在打开所述传声孔和关闭所述传声孔的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活动部打开所述传声孔以限定出所述电声器件的传声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不但可起到良好的防尘效果,无需另外设置防尘网,从而避免了堵孔现象的发生,同时避免了人工清洗防尘网,降低了售后费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声波的传递效果。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的壳体上一般设有传声孔,传声孔与移动终端壳体内的电声器件对应以便于声波的传递。为了提高防尘效果,一般在传声孔处设置防尘网。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防尘网容易被灰尘等堵住,造成电声器件的声波传递受阻,声音传递效果不佳,而且清洗防尘网需要将移动终端拆开人工清洗,这样增加了电子设备的售后费用,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改进的活动部,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声器件的声波传递效果,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壳体组件的移动终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传声孔;电声器件,所述电声器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传声孔对应设置;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活动部在打开所述传声孔和关闭所述传声孔的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活动部打开所述传声孔以限定出所述电声器件的传声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通过设置活动部且使得活动部在打开传声孔和关闭传声孔的位置之间可移动。由此,当活动部关闭传声孔时,可起到良好的防尘效果,无需另外设置防尘网,从而避免了堵孔现象的发生,同时避免了人工清洗防尘网,降低了售后费用;当需要利用传声孔传递声波时,可使得活动部打开传声孔,从而有利于提高声波的传递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声器件具有磁铁;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线圈和复位件,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活动部上,在所述线圈通电时可产生与所述磁铁相吸的磁场以驱动所述活动部打开所述传声孔,在所述线圈断电时,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部关闭所述传声孔。
具体地,所述活动部包括:本体部,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本体部上;和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固定至所述本体部的朝向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在所述活动部关闭所述传声孔时所述配合部伸入所述传声孔内。
具体地,所述配合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本体部的横截面积。
具体地,所述配合部的横截面与所述传声孔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
具体地,所述本体部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孔配合的导向柱。
具体地,壳体组件还包括环形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至所述壳体且环绕所述传声孔设置,所述固定部的朝向所述电声器件的一侧设有所述导向柱。
具体地,所述本体部包括:连接板,所述配合部设在所述连接板上;两个连接耳,所述两个连接耳分别设在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每个所述连接耳的朝向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连接板的朝向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之间不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朝向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凸出于所述连接耳的朝向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板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线圈同时缠绕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连接耳。
具体地,所述壳体包括:显示盖板,所述显示盖板上设有所述传声孔;中框,所述中框设在所述显示盖板的内侧,所述中框上设有槽孔,所述槽孔与所述传声孔对应设置,所述电声器件固定至所述中框且正对所述槽孔设置,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中框和所述显示盖板之间。
具体地,所述复位件止抵在所述活动部和所述中框之间。
具体地,所述中框的远离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所述中框上设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线圈的第一引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正极接触片相连,所述线圈的第二引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负极接触片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对所述槽孔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复位件为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在所述活动部的远离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上;多个弹板,多个所述弹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定位板相连且另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弹板的另一端止抵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传声孔相对的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上设有环形的密封件,在所述活动部关闭所述传声孔时所述密封件密封在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具体地,所述密封件为橡胶圈或硅胶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壳体组件;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活动部打开或关闭所述传声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设置上述的壳体组件,当活动部关闭传声孔时,可起到良好的防尘效果,无需另外设置防尘网,从而避免了堵孔现象的发生,同时避免了人工清洗防尘网,降低了售后费用;当需要利用传声孔传递声波时,可使得活动部打开传声孔,从而有利于提高声波的传递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声器件为听筒,在所述听筒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活动部打开所述传声孔。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物体与所述传声孔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听筒处于接通状态且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外界物体与所述传声孔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活动部打开所述传声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装配有距离传感器的壳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组件主视图,其中传声孔处于关闭状态;
图4是根据图3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图3所示的B-B方向的剖示图;
图6是根据图5所示的C处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主视图,其中传声孔处于打开状态;
图8是根据图7所示的D-D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图7所示的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图9所示的F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动部、复位件、线圈与显示盖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动部、线圈、距离传感器与中框的装配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动部、线圈、复位件和密封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动部、线圈、复位件和密封圈的另一方向的装配示意图;
图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部、活动部、线圈、复位件和密封圈的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动部、线圈、复位件和密封圈的又一方向的装配示意图;
图17是根据图16所示的G-G方向的剖视图;
图18是根据图17所示的H-H方向的剖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移动终端1000;
壳体组件100;
壳体1;显示盖板11;传声孔111;中框12;槽孔121;第一通孔122;第二通孔123;正极接触片124;负极接触片125;后壳13;
电声器件2;磁铁21;
活动部3;本体部31;连接耳311;导向孔3111;连接板312;配合部32;
线圈4;第一引线41;第二引线42;
复位件5;定位板51;弹板52;
固定部6;导向柱61;
密封件7;
距离传感器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长度”、“宽度”、“厚度”、“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壳体组件100可用在移动终端1000上。例如移动终端1000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
参照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可以包括壳体1、电声器件2和活动部3。可选地,电声器件2可以为听筒、扬声器或麦克风等。
具体地,壳体1上设有传声孔111,电声器件2设在壳体1内且与传声孔111对应设置。例如,电声器件2设在壳体1内,且电声器件2正对传声孔111设置。
活动部3设在壳体1内且活动部3在打开传声孔111和关闭传声孔111的位置之间可移动。例如,活动部3正对传声孔111且活动部3位于传声孔111与电声器件2之间,活动部3沿传声孔111与电声器件2的间隔方向可移动,从而打开传声孔111或关闭传声孔111。又如,活动部3在垂直于传声孔111与电声器件2的间隔方向的方向上可移动,从而打开传声孔111或关闭传声孔111。
活动部3打开传声孔111以限定出电声器件2的传声通道。具体而言,参照图8-图10所示,当活动部3打开传声孔111时,声音可经过传声孔111传递至电声器件2以便于电声器件2接收音频或者电声器件2发出的声波可经过传声孔111传递至外界环境中;参照图4-图6所示,当活动部3关闭传声孔111时,传声通道被切断,此时可起到良好的防尘效果,无需另外设置防尘网,从而避免了堵孔现象的发生,同时避免了人工清洗防尘网,降低了售后费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外界环境”是指当壳体组件100用在移动终端1000上时,移动终端1000所处的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通过设置活动部3且使得活动部3在打开传声孔111和关闭传声孔111的位置之间可移动。由此,当活动部3关闭传声孔111时,可起到良好的防尘效果,无需另外设置防尘网,从而避免了堵孔现象的发生,同时避免了人工清洗防尘网,降低了售后费用;当需要利用传声孔111传递声波时,可使得活动部3打开传声孔111,从而有利于提高声波的传递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声器件2具有磁铁21。例如,当电声器件2为听筒时,听筒内具有永磁体。
如图1-图2、图4-图6、图8-图11以及图13-图18所示,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线圈4和复位件5,线圈4缠绕在活动部3上,在线圈4通电时可产生与磁铁21相吸的磁场以驱动活动部3打开传声孔111,在线圈4断电时,复位件5用于驱动活动部3关闭传声孔111。
具体而言,磁铁21具有第一磁场,在需要利用传声孔111传递声音时,可对线圈4通直流电,在线圈4通直流电时线圈4可产生第二磁场,第一磁场和第二磁场的方向相反,线圈4与磁铁21之间产生相互吸引力,线圈4与磁铁21之间的吸引力克服复位件5的弹性力以驱动活动部3朝向打开传声孔111的方向移动,继而打开传声孔111;在无需利用传声孔111传递声音时,停止对线圈4通直流电,此时线圈4与磁铁21之间的吸引力消失,复位件5的弹性力驱动活动部3朝向关闭传声孔111的方向移动以关闭传声孔11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复位件5常驱动活动部3以使得活动部3具有朝向关闭传声孔111的方向移动的趋势,也就是说,复位件5始终给予活动部3一弹性力,该弹性力可使得活动部3始终具有朝向关闭传声孔111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具体地,如图15所示,活动部3包括本体部31和配合部32。其中,线圈4缠绕在本体部31上,配合部32固定至本体部31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在活动部3关闭传声孔111时配合部32伸入传声孔111内。具体而言,例如,当活动部3正对传声孔111设置时,配合部32固定至本体部31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当线圈4通直流电时,线圈4驱动活动部3朝向打开传声孔111的方向移动,此时配合部32与传声孔111脱离配合,当线圈4断电时,复位件5驱动活动部3移动至使得配合部32伸入传声孔111内以实现关闭传声孔111。
具体而言,配合部32的横截面积小于本体部31的横截面积。由此,在配合部32伸入传声孔111时,本体部31的不与配合部32对应的部分可贴靠在传声孔111的端面上,从而有利于提高传声孔111的防尘防水效果。
可选地,配合部32的横截面与传声孔111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从而在配合部32伸入传声孔111时,可实现配合部32与传声孔111之间配合的可靠性,提高防尘防水效果。
进一步地,配合部32的横截面形成为长圆形形状。相应地,如图3和图7所示,传声孔11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长圆形。由此,长圆形的传声孔111相对比较美观,且占用空间小,提高了壳体组件100的美观性。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传声孔111和配合部32的横截面还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例如,椭圆形,矩形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5所示,本体部31包括:连接板312和两个连接耳311。其中,配合部32设在连接板312上,也就是说,配合部32设在连接板312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上。
两个连接耳311分别设在连接板3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每个连接耳311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与连接板312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之间不平齐。
例如,如图1-图2、图4、图8所示,连接板312的长度方向与传声孔111的长度方向相同,连接板3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311,每个连接耳311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与连接板312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不平齐,具体而言,连接板312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凸出于连接耳311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节省材料。
进一步地,在连接板312的周向方向上,线圈4同时缠绕连接板312和连接耳311。由此,可提高线圈4在本体部31上固定的可靠性,避免因线圈4只缠绕连接板312而导致的线圈4脱落,有利于提高线圈4工作的可靠性。
具体地,参照图4、图8、图13、图14-图16所示,本体部31上设有导向孔3111,壳体1上设有与导向孔3111配合的导向柱61。例如,如图13、图14和图16所示,导向孔3111设在上述的连接耳311上且在连接耳31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连接耳311。
具体而言,活动部3沿着导向孔3111的轴向相对导向柱61可移动,通过导向孔3111与导向柱61的配合可实现对活动部3的导向作用,确保活动部3按照预设的方向移动,避免因活动部3在移动过程中偏离路线而导致的活动部3无法可靠地关闭传声孔111。
具体地,如图1-图2、图4、图8和图15所示,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环形的固定部6,固定部6固定至壳体1且环绕传声孔111设置,固定部6的朝向电声器件2的一侧设有导向柱61。也就是说,固定部6形成为环形形状,固定部6固定至壳体1且环绕传声孔111设置,导向柱61设在固定部6的朝向电声器件2的一侧上。由此,通过将导向柱61设在固定部6上,在导向柱61损坏时,只需更换固定部6即可,无需更换壳体1,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进一步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显示盖板11、中框12和后壳13。其中,后壳13的一侧敞开,显示盖板11设在后壳13的敞开侧,中框12设在显示盖板11的内侧。例如,如图4和图8所示,后壳13的前侧敞开,显示盖板11设在后壳13的敞开侧,中框12设在显示盖板11与后壳13之间。
具体地,显示盖板11上设有传声孔111,也就是说,传声孔111设在显示盖板11上且在显示盖板1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显示盖板11。中框12上设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槽孔121,槽孔121与传声孔111对应设置,电声器件2固定至中框12且正对槽孔121设置,活动部3位于中框12和显示盖板11之间。具体而言,例如,如图4和图8所示,电声器件2固定至中框12的远离显示盖板11的一侧表面(如图4和图8中示出的后表面),传声孔111、槽孔121和电声器件2在前后方向上对应设置。由此,有利于缩短声波的传递路径,提高声波的传递效果。
进一步地,复位件5止抵在活动部3和中框12之间。也就是说,复位件5的一端连接至活动部3的远离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例如图4和图8中示出的后表面)上,复位件5的另一端连接至中框12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例如,图4和图8中示出的前表面)上,从而便于复位件5始终给予活动部3一弹性推动力,提高复位件5对活动部3的驱动的可靠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和“后”是相对的方向,且是依据附图的示意性说明。当用户正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时,靠近用户的方向为前,与之相反的方向为后。
具体地,中框12的远离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正极接触片124和负极接触片125。例如,如图4和图8所示,中框12的后表面上设有正极接触片124和负极接触片125。
参照图4、图8和图13-图18所示,中框12上设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一通孔122和第二通孔123,线圈4的第一引线41穿过第一通孔122与正极接触片124相连,线圈4的第二引线42穿过第二通孔123与负极接触片125相连。
具体而言,当壳体组件100应用在移动终端1000例如手机上时,移动终端1000的电路板一般设在后壳13内且位于后壳13和中框12之间,通过将正极接触片124和负极接触片125设在中框12的远离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上,并利用线圈4的第一引线41与正极接触片124相连,线圈4的第二引线42与负极接触片125相连,可方便地实现线圈4与电路板上电路的连接,从而便于实现对线圈4的通断电控制。
可选地,如图4和图8所示,第一通孔122和第二通孔123相对槽孔121对称设置,也就是说,第一通孔122和第二通孔123分别位于槽孔121的两侧且相对槽孔121对称设置。由此,有利于优化中框12的结构布局,从而提高壳体组件100的结构的紧凑性。
进一步地,第一引线41和第二引线42、正极接触片124和负极接触片125以及第一通孔122和第二通孔123相对槽孔121对称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引线41和第二引线42相对槽孔121对称设置,正极接触片124和负极接触片125相对槽孔121对称设置且第一通孔122和第二通孔123相对槽孔121也对称设置。由此,有利于进一步壳体组件100的结构,提高壳体组件100的结构的紧凑性。
具体地,第一引线41和第二引线42分别弯曲延伸,从而在活动部3移动的过程中,弯曲延伸的第一引线41和第二引线42具有足够的变形余量,避免在活动部3移动的过程中,将第一引线41和第二引线42扯断或引起接触不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复位件5为弹片,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复位件5还可以为弹簧,只要能够使得活动部3具有朝向关闭传声孔111的方向移动的趋势且可实现关闭传声孔111即可。
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弹片包括:定位板51和多个弹板52。其中,定位板51设在活动部3的远离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上。例如,如图14和15所示,定位板51设在活动部3朝向电声器件2的一侧表面,即定位板51设在活动部3的后表面上。具体而言,例如,定位板51设在上述的连接板312的后表面上。
多个弹板52的一端(例如图14和图15所示的前端)分别与定位板51相连且另一端(例如图14和图15所示的后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每个弹板52的另一端止抵在壳体1的与传声孔111相对的位置处。例如,每个弹板52的另一端止抵在上述中框12的前表面上。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提高弹片工作的可靠性。
可选地,弹板5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板52的所述另一端在活动部3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且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例如,如图14和图15所示,其中一个弹板52的所述另一端向左延伸,另一个弹板52向右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部3上设有环形的密封件7,在活动部3关闭传声孔111时密封件7密封在活动部3和壳体1之间。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3所示,密封件7可设在上述的连接板312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上且环绕配合部32设置。由此,在活动部3关闭传声孔111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防水和防尘效果。
可选地,密封件7为柔性密封件,例如密封件7为橡胶圈或硅胶圈。由此,不但成本低,而且密封效果好。
下面参考图1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0,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电路板和控制模块。电路板设在壳体1内,控制模块设在电路板上,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活动部3打开或关闭传声孔111。例如,当需要利用传声孔111传递声波时,控制模块控制活动部3移动以打开传声孔111,当无需打开传声孔111时,控制模块控制活动部3移动以关闭传声孔11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0,通过设置上述的壳体组件100,当活动部3关闭传声孔111时,可起到良好的防尘效果,无需另外设置防尘网,从而避免了堵孔现象的发生,同时避免了人工清洗防尘网,降低了售后费用;当需要利用传声孔111传递声波时,可使得活动部3打开传声孔111,从而有利于提高声波的传递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声器件2为听筒,传声孔111为听筒孔,在听筒处于接通状态时,控制模块控制活动部3打开传声孔111,在听筒处于未接通状态时控制模块控制活动部3关闭传声孔111。
例如,移动终端1000为手机,当手机来电话时,用户接通电话,从而使得听筒处于接通状态,此时,控制模块控制活动部3打开传声孔111以便于接听电话;当通话结束后,听筒处于未接通状态,此时,控制模块控制活动部3关闭传声孔111。
又如,移动终端1000为平板电脑,当平板电脑上的聊天软件接收到新的语音消息时,用户播放语音消息,从而使得听筒处于接通状态,此时控制模块控制活动部3打开传声孔111以便于接听语音消息;在语音消息播放完毕后,听筒处于未被接通状态,此时控制模块控制活动部3关闭传声孔111。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000还包括:距离传感器200,距离传感器200邻近传声孔111设置。例如,距离传感器200设在上述的中框12上。距离传感器200用于检测外界物体与传声孔111之间的距离,在听筒处于接通状态且距离传感器200检测到外界物体与传声孔111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控制活动部3打开传声孔111。
具体而言,例如,移动终端1000为手机,当手机来电话时,用户接通电话,从而使得听筒处于接通状态,接着用户将手机移动至耳旁,距离传感器200检测用户的头部与传声孔111之间的距离,当距离传感器200检测到用户的头部与传声孔111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时,此时,控制模块控制活动部3打开传声孔111以便于接听电话。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控制活动部3打开传声孔111的前提是必须同时满足:听筒处于接通状态且距离传感器200检测到外界物体与传声孔111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这两个条件,有其中之一不满足,传声孔111都不会被打开。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以手机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所适用的移动终端1000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手机仅为一种移动终端1000的举例,本实用新型并未特别限定,对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0包括:壳体组件100、控制模块和距离传感器200。
如图1-图18所示,壳体组件100包括壳体1、电声器件2、活动部3、线圈4和复位件5。其中,电声器件2为听筒。
具体地,壳体1包括:显示盖板11、中框12和后壳13。后壳13的前侧敞开,显示盖板11设在后壳13的敞开侧,中框12设在显示盖板11的内侧且位于后壳13和显示盖板11之间。具体地,显示盖板11上设有传声孔111,中框12上设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槽孔121,槽孔121与传声孔111正对,电声器件2固定至中框12的后表面上且正对槽孔121设置。
活动部3设在壳体1内且活动部3位于中框12和显示盖板11之间,活动部3正对传声孔111设置且活动部3在打开传声孔111和关闭传声孔111的位置之间可移动,活动部3打开传声孔111以限定出电声器件2的传声通道。
如图1-图2、图4-图6、图8-图11以及图13-图18所示,电声器件2具有磁铁21,线圈4缠绕在活动部3上,磁铁21具有第一磁场,在线圈4通直流电时线圈4可产生第二磁场,第一磁场和第二磁场的方向相反,线圈4与磁铁21之间相互吸引,从而线圈4与磁铁21之间的吸引力克服复位件5的弹性力以驱动活动部3朝向打开传声孔111的方向移动,继而打开传声孔111;在无需利用传声孔111传递声波时,停止对线圈4通直流电,此时线圈4与磁铁21之间的吸引力消失,复位件5的弹性力驱动活动部3朝向关闭传声孔111的方向移动以关闭传声孔111。
具体地,活动部3包括本体部31和配合部32。本体部31包括:连接板312和两个连接耳311。其中,配合部32设在连接板312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上。两个连接耳311分别设在连接板3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连接板312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凸出于连接耳311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在连接板312的周向方向上,线圈4同时缠绕连接板312和连接耳311。由此,可提高线圈4在本体部31上固定的可靠性,避免因线圈4只缠绕连接板312而导致的线圈4脱落,提高线圈4工作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在活动部3关闭传声孔111时配合部32伸入传声孔111内,配合部32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板312的横截面积,配合部32的横截面与传声孔111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由此,在配合部32伸入传声孔111内以关闭传声孔111时,连接板312的不与配合部32对应的部分可贴靠在传声孔111的端面上,从而有利于提高传声孔111的防尘效果。
活动部3上设有环形的密封件7,密封件7设在上述的连接板312的朝向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上且环绕配合部32设置。由此,在活动部3关闭传声孔111时,密封件7可位于连接板312和传声孔111的内侧端面之间,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防水和防尘效果。密封件7为橡胶圈。
具体地,参照图13、图14和图16所示,连接耳311上设有导向孔3111,壳体1上设有环形的固定部6,固定部6环绕传声孔111设置且固定部6上设有与导向孔3111配合的导向柱61。
具体而言,活动部3沿着导向孔3111的轴向相对导向柱61可移动,通过导向孔3111与导向柱61的配合可实现对活动部3的导向作用,确保活动部3按照预设的方向移动,避免因活动部3在移动过程中偏离路线而导致的活动部3无法可靠地关闭传声孔111。
复位件5止抵在连接板312和中框12之间。具体而言,复位件5为弹片,如图14和图15所示,弹片包括:定位板51和两个弹板52。其中,定位板51设在连接板312的后表面上,两个弹板52的一端分别与定位板51相连且另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每个弹板52的另一端止抵在中框12的前表面上。
参照图4、图8和图13-图18所示,具体地,中框12的远离传声孔111的一侧表面(即后表面)上设有正极接触片124和负极接触片125,中框12上设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一通孔122和第二通孔123,线圈4的第一引线41穿过第一通孔122与正极接触片124相连,线圈4的第二引线42穿过第二通孔123与负极接触片125相连。第一引线41和第二引线42、正极接触片124和负极接触片125以及第一通孔122和第二通孔123相对槽孔121对称设置。由此,有利于进一步壳体组件100的结构,提高壳体组件100的结构的紧凑性。
具体而言,当手机来电话时,用户接通电话,从而使得听筒处于接通状态,当用户将手机移动至耳旁时,距离传感器200检测用户的头部与传声孔111之间的距离,当距离传感器200检测到用户的头部与传声孔111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时,此时,控制模块控制线圈4通直流电以使得线圈4与磁铁21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场,从而驱动活动部3打开传声孔111以便于接听电话。在结束通话后,听筒处于未被接通的状态,此时,控制模块控制线圈4断电,从而线圈4与磁铁21之间的吸引力消失,弹片驱动活动部3移动至关闭传声孔11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传声孔;
电声器件,所述电声器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传声孔对应设置;
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活动部在打开所述传声孔和关闭所述传声孔的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活动部打开所述传声孔以限定出所述电声器件的传声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器件具有磁铁;
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线圈和复位件,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活动部上,在所述线圈通电时可产生与所述磁铁相吸的磁场以驱动所述活动部打开所述传声孔,在所述线圈断电时,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部关闭所述传声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包括:
本体部,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本体部上;和
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固定至所述本体部的朝向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在所述活动部关闭所述传声孔时所述配合部伸入所述传声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本体部的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的横截面与所述传声孔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孔配合的导向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至所述壳体且环绕所述传声孔设置,所述固定部的朝向所述电声器件的一侧设有所述导向柱。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
连接板,所述配合部设在所述连接板上;
两个连接耳,所述两个连接耳分别设在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每个所述连接耳的朝向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连接板的朝向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之间不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朝向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凸出于所述连接耳的朝向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板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线圈同时缠绕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连接耳。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显示盖板,所述显示盖板上设有所述传声孔;
中框,所述中框设在所述显示盖板的内侧,所述中框上设有槽孔,所述槽孔与所述传声孔对应设置,所述电声器件固定至所述中框且正对所述槽孔设置,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中框和所述显示盖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止抵在所述活动部和所述中框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远离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所述中框上设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线圈的第一引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正极接触片相连,所述线圈的第二引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负极接触片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对所述槽孔对称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弹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
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在所述活动部的远离所述传声孔的一侧表面上;
多个弹板,多个所述弹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定位板相连且另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弹板的另一端止抵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传声孔相对的位置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上设有环形的密封件,在所述活动部关闭所述传声孔时所述密封件密封在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橡胶圈或硅胶圈。
1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和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活动部打开或关闭所述传声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器件为听筒,在所述听筒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活动部打开所述传声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物体与所述传声孔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听筒处于接通状态且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外界物体与所述传声孔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活动部打开所述传声孔。
CN201720981621.1U 2017-08-07 2017-08-07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48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1621.1U CN206948398U (zh) 2017-08-07 2017-08-07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1621.1U CN206948398U (zh) 2017-08-07 2017-08-07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48398U true CN206948398U (zh) 2018-01-30

Family

ID=61372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8162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48398U (zh) 2017-08-07 2017-08-07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483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4216A (zh) * 2017-08-07 2017-1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CN111614824A (zh) * 2020-05-20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4216A (zh) * 2017-08-07 2017-1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CN111614824A (zh) * 2020-05-20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614824B (zh) * 2020-05-20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4216A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US10341780B2 (en) Miniature speaker
CN106162467B (zh) 一种声管道、扬声器总成和双侧出声手机
CN106231512B (zh) 一种声管道、扬声器总成和双侧出声手机
EP3352472B1 (en) Receiver
CN206490819U (zh) 一种声管道、扬声器总成和双侧出声手机
CN112887459B (zh) 电子设备
US8135156B2 (en) Sound reproduction device with enhanced low-frequency sound effect
US20230100866A1 (en) Bone conduction acoustic device, method for assembling bone conduction acoustic device and bone conduction earphone
CN110856082B (zh) 发声器件
CN217010912U (zh) 电子设备
US20230087039A1 (en) Bone conduction earphon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bone conduction earphone
CN109040920A (zh) 一种发声结构及终端
CN206100436U (zh) 一种声管道、扬声器总成和双侧出声手机
CN206948398U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CN109922399A (zh) 声阀及耳机
CN110677792B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4103964U (zh) 移动通信设备
CN217957259U (zh) 一种防水扩音器
US20180249253A1 (en) Receiver
WO2023216634A1 (zh) 聆听设备、支架及扬声器
WO2012146147A1 (zh) 一种pcb及包括所述pcb的移动终端
CN206061072U (zh) 耳机
CN204190797U (zh) 移动通信设备
CN208863073U (zh) 受话器及双面屏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