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44322U - 供热管道及包括其的供热管网 - Google Patents

供热管道及包括其的供热管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44322U
CN206944322U CN201720886201.5U CN201720886201U CN206944322U CN 206944322 U CN206944322 U CN 206944322U CN 201720886201 U CN201720886201 U CN 201720886201U CN 206944322 U CN206944322 U CN 206944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luid
supply pipe
tube
connect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862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雪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e Northwes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filed Critical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Priority to CN2017208862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44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44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44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热管道,包括热流体供应管、流体回流管和传热件,所述热流体供应管和流体回流管间隔一定距离地平行设置,所述传热件用于连接所述热流体供应管和流体回流管,并将所述热流体供应管散热的热量收集并传递至所述流体回流管。该供热管道,由于设置有传热件,能够将热流体供应管散失的热量传递至流体回流管,对回流流体进行再加热,实现了对散失热量的有效回收,从而提高回流流体的温度,节省了对回流流体进行后续加热的能量,降低了供热管网的运行成本。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供热管网。

Description

供热管道及包括其的供热管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供热设备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热管道及包括其的供热管网。
背景技术
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城镇冬季供暖的主要形式。
现有的然而集中供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效率较低、能耗大,造成供热成本高的问题也伴随着集中供热的发展成且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中热网管道的散热损失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更多的增加保温层厚度以减少管道热损,也会增加管网的建设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对回流流体进行再加热,实现对散失热量的有效回收,从而提高回流流体的温度,节省了对回流流体进行后续加热的能量的供热管道及包括其的供热管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供热管道,包括热流体供应管、流体回流管和传热件,所述热流体供应管和流体回流管间隔一定距离地平行设置,所述传热件用于连接所述热流体供应管和流体回流管,并将所述热流体供应管散热的热量收集并传递至所述流体回流管。
优选地,所述传热件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经各自的外周壁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套装于所述流体供应管上,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套装于所述流体回流管上,所述第一连接管收集来自所述热流体供应管散失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经所述第二连接管传递至所述流体回流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全包覆或者部分包覆所述流体回流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对所述流体回流管的包覆角度为60°~180°。
优选地,所述热流体供应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设有第一保温层。
优选地,所述热流体供应管、流体回流管和传热件的外部整体包覆有保护管。
优选地,所述保护管内填充有第二保温层,用于对所述热流体供应管、流体回流管和传热件进行整体保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供热管网,该供热管网包括多根所述的供热管道,多根所述供热管道之间交错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管道,由于设置有传热件,能够将热流体供应管散失的热量传递至流体回流管,对回流流体进行再加热,实现了对散失热量的有效回收,从而提高回流流体的温度,节省了对回流流体进行后续加热的能量,降低了供热管网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热流体供应管1、第一保温层2、传热件3、第一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2、流体回流管4、第二保温层5、保护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管道,包括热流体供应管1、流体回流管4和传热件3,所述热流体供应管1和流体回流管4间隔一定距离地平行设置,所述传热件3用于连接所述热流体供应管1和流体回流管4,并将所述热流体供应管1散热的热量收集并传递至所述流体回流管4。
该实施例中,按照一般供热体积流量相等,热流体供应管1和流体回流管4管径相同,材质为Q235钢管。热流体供应管1用于连接热源,例如气暖或者水暖的供应站,热流体供应管1通入的流体可为蒸汽或者热水。热流体供应管1和流体回流管4彼此连通,用于供暖的热流体首先进入热流体供应管1,将热量供给用户后,温度降低,然后进入流体回流管4,并经流体回流管4回流至热源,进行重新加热。
该实施例中,传热件3由具有较佳热传导率的材料,例如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传热件3包括第一连接管31和第二连接管32,所述第一连接管31与所述第二连接管32分别经各自的外周壁彼此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31用于套装于所述热流体供应管1上,所述第二连接管32用于套装于所述流体回流管4上,所述第一连接管31收集来自所述热流体供应管1散失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经所述第二连接管32传递至所述流体回流管4。
所述第二连接管32全包覆或者部分包覆所述流体回流管4。该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管全包覆流体回流管4。当然,第二连接管32也可部分包覆流体回流管4。,例如,所述第二连接管对所述流体回流管4的包覆角度为60~180,即第二流体管32可为一侧开口的结构,非开口侧所占角度比例为60~180。
进一步地,所述热流体供应管1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设有第一保温层2。第一保温层2选用聚氨酯材料制成,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热流体供应管1的热量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热流体供应管1、流体回流管4和传热件3的外部整体包覆有保护管6。该保护管6包覆于传热件3的外部,用于对供热管道的内部结构进行防护。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管6内填充有第二保温层5,用于对所述热流体供应管1、流体回流管4和传热件3进行整体保温。第二保温层5填充于传热件3的外周壁与保护管6的内周壁之间,用于降低该供热管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热传导,以减少热量损失。该实施例中,第二保温层5选用聚氨酯材料制成。
该实施例中的多根所述供热管道之间交错连接,例如横向、纵向和竖向连接,形成城市供热管网。
本申请中的供热管道,由于设置有传热件3,能够将热流体供应管1散失的热量传递至流体回流管4,对回流流体进行再加热,实现了对散失热量的有效回收,从而提高回流流体的温度,节省了对回流流体进行后续加热的能量,降低了供热管网的运行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供热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流体供应管、流体回流管和传热件,所述热流体供应管和流体回流管间隔一定距离地平行设置,所述传热件用于连接所述热流体供应管和流体回流管,并将所述热流体供应管散热的热量收集并传递至所述流体回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件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经各自的外周壁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套装于所述流体供应管上,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套装于所述流体回流管上,所述第一连接管收集来自所述热流体供应管散失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经所述第二连接管传递至所述流体回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全包覆或者部分包覆所述流体回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对所述流体回流管的包覆角度为60°~18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体供应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设有第一保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体供应管、流体回流管和传热件的外部整体包覆有保护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内填充有第二保温层,用于对所述热流体供应管、流体回流管和传热件进行整体保温。
8.一种供热管网,其特征在于,该供热管网包括多根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供热管道,多根所述供热管道之间交错连接。
CN201720886201.5U 2017-07-20 2017-07-20 供热管道及包括其的供热管网 Active CN206944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6201.5U CN206944322U (zh) 2017-07-20 2017-07-20 供热管道及包括其的供热管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6201.5U CN206944322U (zh) 2017-07-20 2017-07-20 供热管道及包括其的供热管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44322U true CN206944322U (zh) 2018-01-30

Family

ID=61370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86201.5U Active CN206944322U (zh) 2017-07-20 2017-07-20 供热管道及包括其的供热管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443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0125A (zh) * 2018-09-14 2019-01-04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供热管道保温层厚度优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0125A (zh) * 2018-09-14 2019-01-04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供热管道保温层厚度优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6279B (zh) 一种带蓄热功能的可移动屏风式辐射空调装置
WO2021017630A1 (zh) 一种地铁复合能源多功能末端热泵系统和方法
CN207922346U (zh) 管中管以及连接管中管的管接头
CN101825308B (zh) 地热铺设采暖装置
CN104613531B (zh) 分离式热管平板太阳能室内供热系统
CN206944322U (zh) 供热管道及包括其的供热管网
CN203274564U (zh) 一种地板辐射采暖用热管
CN207212386U (zh) 一种用于矿井回风热回收的气体通道
CN204534801U (zh) 分离式热管平板太阳能室内供热系统
CN201653224U (zh) 高效热交换波纹内套管式地埋管
CN102777730A (zh) 一种长输用蒸汽直埋管道
CN209623131U (zh) 一种内胆外置间壁换热的水箱结构
CN204593957U (zh) 高效的土壤换热器
CN206330459U (zh) 一种蛇形圆管式散热器
CN109751775A (zh) 太阳能集热、储热和释热的太阳能应用系统
CN202074602U (zh) 易经干式铺装地暖系统
CN208565964U (zh) 一种高性能复合管道保温结构
CN208011828U (zh) 新型波纹结构地暖盘管
CN207569393U (zh) 供热管道
CN206540322U (zh) 一种利于相变材料制成的高效储热供热装置
CN207112994U (zh) 蓄能供热系统
CN204043215U (zh) 一种非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09877074U (zh) 带有相变材料的储能管及包括其的太阳能与空气能协同供热系统
CN208238300U (zh) 一种新型多进单出集中回水垂直地埋管换热器
CN207936817U (zh) 浸渍砂石储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29

Address after: 014010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Baotou City Queensland Steel Street

Co-patentee after: Huatian Nanjing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CC

Patentee after: Alex Hua Tian Baotou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014010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Baotou City Queensland Steel Street No. 45

Patentee before: Huatian Nanjing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C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04

Address after: 014010 Steel Street, Kunqu District, Baotou,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Zhongye Northwes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14010 Steel Street, Kunqu District, Baotou,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o-patentee before: Huatian Nanjing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CC

Patentee before: Alex Hua Tian Baotou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