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42552U - 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42552U
CN206942552U CN201720820720.1U CN201720820720U CN206942552U CN 206942552 U CN206942552 U CN 206942552U CN 201720820720 U CN201720820720 U CN 201720820720U CN 206942552 U CN206942552 U CN 206942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beam
longeron
blower fan
plat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207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晓超
刘志超
王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ivil Defence Building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ivil Defence Building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ivil Defence Building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ivil Defence Building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207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42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42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42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包括位于面板外部的边框结构的与骨架梁连接的框架,第一横梁、第一纵梁、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首尾连接形成矩形框;第三纵梁位于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之间;第三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位于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之间;第四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三纵梁之间;第五横梁位于第四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三纵梁之间;支撑板与通风机的风机筒的外部直接接触并与第五横梁连接固定;支撑肋板与支撑板垂直焊接并焊接接触弧板;接触弧板与通风机的风机筒的外部直接接触。本实用新型极大地减轻了密闭门的重量并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防孔口密闭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
背景技术
人防孔口设备中,清洁式通风门被用来阻挡冲击波。其中,风机密闭门设置在清洁式通风门内侧,起到通风及密闭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风机密闭门的骨架梁采用工字钢和槽钢,多层排布,从而导致密闭门的重量和防护门的重量等同,在实现密闭功能之余造成不必要的防护过度。这种传统风机密闭门重量大、制造成本高、生产工作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重量大和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该风机密闭门在保证门扇整体刚度的前提下取消了大部分外面板和主次梁型钢,在内面板外侧加装定型风机、里侧设置风机密闭盖板,结构合理,减重明显。同时将传统的焊接工艺改为装配工艺,有效避免焊接变形,提升整个人防门行业的加工工艺水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包括骨架梁、面板和风机装置,其中,面板与骨架梁连接,风机装置固定连接于面板,该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还包括位于面板外部的边框结构的框架,其与骨架梁连接;骨架梁包括分别沿着横向设置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和第五横梁,以及分别沿着纵向设置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其中,第一横梁、第一纵梁、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首尾连接形成矩形框;第三纵梁位于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之间;第三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位于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之间;第四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三纵梁之间;第五横梁位于第四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三纵梁之间;风机装置包括通风机和风机支架,通风机通过风机支架与第五横梁相连,风机支架包括支撑板、支撑肋板和接触弧板,其中,支撑板的顶表面与通风机的风机筒的外部直接接触,支撑板的下部与第五横梁连接固定;支撑肋板与支撑板垂直焊接,支撑肋板的顶表面焊接接触弧板;接触弧板为半圆面板并与通风机的风机筒的外部直接接触。
风机装置还包括风机法兰和风机底板,在面板上正对通风机的位置切割有圆孔;围绕着该圆孔,在面板的外侧布置有风机法兰,在面板的内侧固定有风机底板;该风机底板与第五横梁连接;风机法兰固定连接于面板和风机底板上。
风机装置还包括风机小门、铰页和锁座,风机小门与风机底板通过铰页和锁座连接。
风机小门的内侧焊有胶条槽,密封胶条容置于该胶条槽内,风机底板上设置有刀口,密封胶条与刀口压紧。
风机法兰和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垫;风机底板和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垫。
骨架梁还包括斜撑,该斜撑连接第一横梁和第一纵梁,或连接第一纵梁和第二横梁,或连接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或连接第二纵梁和第一横梁。
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分别为H型钢。
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和第五横梁上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横梁端封板,该横梁端封板将横梁的两翼板连接起来;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上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纵梁端封板,该纵梁端封板将纵梁的两翼板连接起来,横梁端封板和纵梁端封板通过紧固件连接起来。
第一纵梁与第三纵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之间的距离,第一横梁与第三横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横梁与第三横梁之间的距离,第一横梁与第四横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横梁与第四横梁之间的距离,第五横梁与第四横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五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在保证门扇整体刚度的前提下通过取消了大部分外面板和主次梁型钢,极大地减轻了密闭门的重量,做到有效减重,降低成本和材料消耗,同时通过横纵梁结构来确保密闭门的结构的稳定性。其中,通风机通过风机支架支撑于骨架梁的第五横梁上,不仅保证风机密闭门的密封和通风功能,而且确保了安装的牢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图2是图1的风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风机装置的前视图;
图4是图3的风机装置的风机小门的后视图;
图5是图3的风机装置的风机小门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的整体结构后视图,其中,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1包括骨架梁11、框架12、面板13和风机装置14。框架12由外面板切除中间部分形成边框形状,其通过高强螺栓与骨架梁11连接,由此通过边框结构减少面板用料,将密闭门的重量减少将近一半,从而降低密闭门的成本。面板13设置于框架12的内部并通过高强螺栓与骨架梁11连接。风机装置14固定设置于面板13上。
具体地,骨架梁11包括由第一横梁111、第一纵梁112、第二横梁113和第二纵梁114首尾连接形成的矩形框,其中,第一横梁111与第二横梁113平行间隔开,第一纵梁112与第二纵梁114平行设置于第一横梁111和第二横梁113之间并连接第一横梁111和第二横梁113。具体地,第一横梁111、第一纵梁112、第二横梁113和第二纵梁114分别为H型钢。第一横梁111和第二横梁113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横梁端封板,该横梁端封板将横梁111,113的两翼板连接起来。第一纵梁112和第二纵梁114的两端的侧身上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纵梁端封板,该纵梁端封板将纵梁112,114的两翼板连接起来。横梁端封板和纵梁端封板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连接起来,从而将横梁111,113和纵梁112,114连接起来。
骨架梁11还包括第三纵梁115,其平行于第一纵梁112和第二纵梁114设置,且位于第一纵梁112与第二纵梁1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纵梁112与第三纵梁115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纵梁114与第三纵梁115之间的距离。同样地,该第三纵梁115为H型钢,两端分别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纵梁端封板,该纵梁端封板将纵梁115的两翼板连接起来。在对应于该第三纵梁的位置,第一横梁111和第二横梁113的侧身上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横梁端封板,该横梁端封板将横梁111,113的两翼板连接起来。横梁端封板和纵梁端封板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连接起来,从而将横梁111,113和第三纵梁115连接起来。
骨架梁11还包括第三横梁116和第四横梁117,其平行于第一横梁111和第二横梁113设置,且位于第一横梁111和第二横梁11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11与第三横梁116(第四横梁11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横梁113与第三横梁116(第四横梁117)之间的距离。同样地,该第三横梁116和第四横梁117分别为H型钢,两端分别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横梁端封板,该横梁端封板将第三横梁116(第四横梁117)的两翼板连接起来。在对应于该第三横梁116(第四横梁117)的位置,第一纵梁112、第二纵梁114和第三纵梁115的侧身上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纵梁端封板,该纵梁端封板将纵梁112,114,115的两翼板连接起来。横梁端封板和纵梁端封板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连接起来,从而将横梁116,117和纵梁112,114,115连接起来。
骨架梁11还包括四根斜撑118,每根斜撑118分别连接垂直相邻的横梁111,113和纵梁112,114。在本实施例中,该斜撑118与横梁111,113(纵梁112,114)成45°斜置。同样地,该斜撑118分别为H型钢,两端分别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斜撑端封板,该斜撑端封板将斜撑118的两翼板连接起来。在对应于该斜撑118的位置,横梁111,113和纵梁112,114的侧身上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横纵梁端封板,该横纵梁端封板将横纵梁111,112,113,114的两翼板连接起来。横纵梁端封板和斜撑端封板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连接起来,从而将斜撑118和横纵梁111,112,113,114连接起来。显然,该斜撑118起到了加强稳固骨架梁11的作用。
骨架梁11还包括第五横梁119,其平行于第一横梁111和第二横梁113设置,且位于第四横梁117和第二横梁11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五横梁119与第四横梁11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五横梁119与第二横梁113之间的距离。同样地,该第五横梁119为H型钢,两端分别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横梁端封板,该横梁端封板将第五横梁119的两翼板连接起来。在对应于该第五横梁119的位置,第一纵梁112和第三纵梁115的侧身上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纵梁端封板,该纵梁端封板将纵梁112,115的两翼板连接起来。横梁端封板和纵梁端封板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连接起来,从而将第五横梁119和纵梁112,115连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骨架梁均选用H型钢,不仅结构简单,减少了型材用量,而且保证了密闭门的精度。
图2是图1的风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其中,风机装置14包括通风机141和风机支架142。通风机141通过风机支架142与第五横梁119相连,从而对通风机141的风机筒进行支撑固定。风机支架142包括支撑板1421、支撑肋板1422和接触弧板1423,其中,支撑板1421的顶面为半圆面,其与通风机141的风机筒的外部直接接触,支撑板1421的下部与第五横梁119通过双排螺栓连接固定,从而通过支撑板1421对通风机141的风机筒进行直接支撑,从而使得第五横梁119形成主受力元件,增大受力能力。支撑肋板1422与支撑板1421垂直设置,其一端与支撑板1421焊接,顶表面焊接接触弧板1423,而接触弧板1423为半圆面板并与通风机141的风机筒的外部直接接触,加强支撑作用。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的风机装置的局部后视图,图3是风机装置的前视图,图4是图3的风机装置的风机小门的后视图,图5是图3的风机装置的风机小门的截面视图。其中,风机装置还包括风机法兰143、风机底板144、风机小门145、铰页146、锁座147、胶条槽148和密封胶条149。参见图2,在面板13上正对通风机141的位置切割有圆孔,围绕着该圆孔,在面板13的外侧布置有风机法兰143(风机法兰143的内径与面板13上的圆孔大小相等),在面板13的内侧通过双排螺钉固定有风机底板144(参见图3,实际上,该双排螺钉穿面板13固定于第五横梁119,从通过第五横梁119支撑风机底板144),风机法兰143通过连接螺钉固定连接于面板13和风机底板144上。在本实施例中,风机法兰143和面板13之间设置有圆形密封胶垫,用来密封风机法兰143与面板13之间的间隙;风机底板144和面板13之间设置有圆形密封胶垫,用来密封风机底板144与面板13之间的间隙。如图3所示,在面板13的内侧,风机小门145与风机底板144通过铰页146连接,并且通过锁座147将风机小门145可打开地锁定于风机底板144。如图4和图5所示,风机小门145的内侧焊有矩形胶条槽148,矩形密封胶条149容置并固定于该矩形胶条槽148内,用来密封风机小门145与风机底板144之间的间隙。在风机小门145关闭时,该密封胶条149与风机底板144上的刀口150压紧,如图5所示,从而加强风机小门145与风机底板144之间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机支架142来支撑通风机141的风机筒体,同时通过风机法兰143将通风机141固定在面板12的外侧,不仅保证风机密闭门的密封和通风功能,而且确保了安装的牢固度。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Claims (9)

1.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包括骨架梁、面板和风机装置,其中,面板与骨架梁连接,风机装置固定连接于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还包括位于面板外部的边框结构的框架,其与骨架梁连接;骨架梁包括分别沿着横向设置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和第五横梁,以及分别沿着纵向设置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其中,第一横梁、第一纵梁、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首尾连接形成矩形框;第三纵梁位于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之间;第三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位于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之间;第四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三纵梁之间;第五横梁位于第四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三纵梁之间;风机装置包括通风机和风机支架,通风机通过风机支架与第五横梁相连,风机支架包括支撑板、支撑肋板和接触弧板,其中,支撑板的顶表面与通风机的风机筒的外部直接接触,支撑板的下部与第五横梁连接固定;支撑肋板与支撑板垂直焊接,支撑肋板的顶表面焊接接触弧板;接触弧板为半圆面板并与通风机的风机筒的外部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其特征在于,风机装置还包括风机法兰和风机底板,在面板上正对通风机的位置切割有圆孔;围绕着该圆孔,在面板的外侧布置有风机法兰,在面板的内侧固定有风机底板;该风机底板与第五横梁连接;风机法兰固定连接于面板和风机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其特征在于,风机装置还包括风机小门、铰页和锁座,风机小门与风机底板通过铰页和锁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其特征在于,风机小门的内侧焊有胶条槽,密封胶条容置于该胶条槽内,风机底板上设置有刀口,密封胶条与刀口压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其特征在于,风机法兰和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垫;风机底板和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其特征在于,骨架梁还包括斜撑,该斜撑连接第一横梁和第一纵梁,或连接第一纵梁和第二横梁,或连接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或连接第二纵梁和第一横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分别为H型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和第五横梁上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横梁端封板,该横梁端封板将横梁的两翼板连接起来;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上焊接有与翼板垂直的纵梁端封板,该纵梁端封板将纵梁的两翼板连接起来,横梁端封板和纵梁端封板通过紧固件连接起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其特征在于,第一纵梁与第三纵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之间的距离,第一横梁与第三横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横梁与第三横梁之间的距离,第一横梁与第四横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横梁与第四横梁之间的距离,第五横梁与第四横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五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的距离。
CN201720820720.1U 2017-07-07 2017-07-07 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 Active CN206942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20720.1U CN206942552U (zh) 2017-07-07 2017-07-07 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20720.1U CN206942552U (zh) 2017-07-07 2017-07-07 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42552U true CN206942552U (zh) 2018-01-30

Family

ID=61368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20720.1U Active CN206942552U (zh) 2017-07-07 2017-07-07 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425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0042A (zh) * 2017-07-07 2017-09-01 上海民防建筑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0042A (zh) * 2017-07-07 2017-09-01 上海民防建筑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
CN107120042B (zh) * 2017-07-07 2023-02-17 上海民防建筑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减重风机密闭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42552U (zh) 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
CN106121105A (zh) 一种单元式铝单板幕墙结构
CN107120042A (zh) 一种装配式减重新型风机密闭门
CN207208078U (zh) 一种列车车厢顶活动盖板及列车车厢
CN209587647U (zh) 一种扇形型材
CN214943768U (zh) 一种高密封性轻质隔声门
CN211472865U (zh) 一种装配式房屋主体安装结构
CN210105719U (zh) 一种带有隐形纱窗及安全玻璃的平开窗
CN206954225U (zh) 一种密封式漏斗车底门
CN201187219Y (zh) 全玻平开窗
CN205858057U (zh) 一种易安装不易积灰的隔热窗户架
CN206980319U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检修门的密封结构
CN206539201U (zh) 无焊接门框
CN210977142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免漆实木门
CN217866012U (zh) 一种集装箱顶棚结构
CN20563269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拆卸式货箱
CN206016554U (zh) 高强度异型槽钢
CN216660205U (zh) 气密防火门
CN204775028U (zh) 一种内板窗台加强板结构及含加强板结构的车门
CN203188803U (zh) 一种美式外开窗
CN106144289B (zh) 箱门密封增强机构及具有其的干散货箱
CN208347075U (zh) 用于开放式石材幕墙的连接组件及开放式石材幕墙
CN218150475U (zh) 一种节能隔热型幕墙开启扇
CN206801365U (zh) 一种推拉门门框
CN202488922U (zh) 一种机柜侧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