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30013U - 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30013U
CN206930013U CN201720835528.XU CN201720835528U CN206930013U CN 206930013 U CN206930013 U CN 206930013U CN 201720835528 U CN201720835528 U CN 201720835528U CN 206930013 U CN206930013 U CN 206930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port
heat exchanger
air
indo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355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先雷
崔瑞森
王致会
贾作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AUCMA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AUCMA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AUCMA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AUCMA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355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30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30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30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及平衡罐,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口相连相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的一个端口相连。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接第二管路。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并联,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管路,其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管路。所述平衡罐连接有第四管路,第二管路的末端与第四管路相连相通。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在制冷工况下,仅需进行一次换热即可制得所需介质,减低换热损耗,提高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一次换热,是指冷媒通过室内换热器与空气进行换热,其二次换热是指冷媒通过室内换热器先与载冷剂进行换热,载冷剂再与空气进行换热,显然二次换热的效率明显低于一次换热的效率。在冬季,现有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制热工况下,制冷剂(冷媒)先经过室内换热器(冷凝器)进行第一次换热,制得高温载冷剂(水),高温载冷剂(水)再与介质(空气)进行换热,保证室内空气达到所需的温度。在夏季,现有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制冷工况下,制冷剂先经过室内换热器(蒸发器)与载冷剂(水)进行第一次换热,制得低温载冷剂(水),然后低温载冷剂(水)再与介质(空气)进行第二次换热,保证室内空气达到所需的温度。
现有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由于冷媒先与载冷剂(水)进行第一次换热,然后载冷剂(水)再与介质(空气)进行了第二次换热,得到所需温度的介质。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冷、制热两种工况都需要进行两次换热,两种工况下的换热效率都较低。一般在冬季,用户需要热水,可使用一次换热后得到的高温载冷剂(水),在夏季,一次换热后得到的低温载冷剂(水)。因此,可考虑气源热泵机组在夏季使用时,提高其制冷工况下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为了提高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制冷工况下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及平衡罐,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口相连相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的一个端口相连。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接第二管路。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并联,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管路,其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管路。所述平衡罐连接有第四管路,第二管路的末端与第四管路相连相通。
优选地,第一管路上配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三管路与第一管路的连接端之间。第二管路上配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的连接端之间。第三管路上配置有第二电磁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二单向阀,分别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四管路的末端连接于经济器的第一端口,经济器与其第一端口相对应的第二端口,与压缩机的第二进气口相连相通。
优选地,第四管路上由平衡罐至经济器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器、第三电磁阀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管路的末端,连接第四管路位于平衡罐与第一过滤器之间的部分。
优选地,第四管路位于第一过滤器与第三电磁阀之间的部分连接有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的末端连接于经济器的第三端口。经济器与其第三端口相对应的第四端口,通过第六管路连接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口,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口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第一进气口相连相通。
优选地,第六管路由经济器至四通换向阀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第二过滤器和室外换热器。
优选地,第一室内换热器还配置有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一侧,均配置有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在制冷工况下,仅需进行一次换热即可制得所需介质(冷气),减低换热损耗,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制冷工况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制热工况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第一室内换热器3、第二室内换热器4及平衡罐5,所述压缩机1顶部的排气口连接有第七管路17,第七管路17的末端与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端口相连相通,四通换向阀2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一管路11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一个端口相连。所述四通换向阀2还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其四个端口两两正向相对,具体地,四通换向阀2第一端口与第四端口相对,其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相对。第一室内换热器3还配置有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在工作状态下,载冷剂(水)可由进水端口进入、由出水端口排出,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实现换热。第一室内换热器的3另一端口连接第二管路12,第二管路12通过第一室内换热器的3与第一管路11连通。
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4,通过第三管路13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并联,第三管路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管路11的中部,其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管路12的中部。第一管路11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21,第一电磁阀21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三管路13与第一管路11的连接端之间。第二管路12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22,第一单向阀22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三管路13与第二管路12的连接端之间。第二室内换热器4连接于第三管路13的中部,第三管路13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23和第二单向阀24,第二电磁阀23和第二单向阀24分别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侧。
所述平衡罐5上设置有第四管路14,第四管路14的一端与平衡罐5的顶部相连且与其内部相通,第二管路12的远离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一端与第四管路14相连相通。所述第四管路14的另一端,连接在经济器6的第一端口,所述经济器6与其第一端口相对应的第二端口,通过第八管路18与压缩机1的第二进气口相连相通,所述经济器6的第一端口与其第二端口相连相通,具体地,第四管路14通过经济器6与第八管路18相通。第四管路14上安装有第一过滤器31、第三电磁阀25和第一节流装置32,所述第一过滤器31、第三电磁阀25和第一节流装置32由平衡罐5至经济器6的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管路12的远离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一端,连接第四管路14位于平衡罐5与第一过滤器31之间的部分。
第四管路14上连接有第五管路15,所述第五管路15的一端连接第四管路14位于第一过滤器与第三电磁阀之间的部分,第五管路15的另一端连接于经济器6的第三端口。经济器6上与其第三端口相对应的第四端口,连接有第六管路16。所述经济器6的第三端口与其第四端口相连相通,具体地,第五管路14通过经济器6与第六管路16相通。第六管路16远离经济器的一端,连接于四通换向阀2的第三端口。第六管路16的中部连接有室外换热器7,第六管路16由经济器至室外换热器7的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二节流装置33、第二过滤器34。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4和室外换热器7的一侧,均配置有风机9。所述四通换向阀2的第四端口,通过第九管路19与气液分离器8相连相通,气液分离器8通过第十管路20与压缩机2的第一进气口相连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在制热工况下,压缩机1顶部的排气孔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四通换向阀2进入第一管路11,到达第一室内换热器3进行换热,此时,第二单向阀24阻断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4。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在第一室内换热器3内换热后,进入第二管路12,第二管路12内的冷媒为常温高压液态,常温高压液态的冷媒由第二管路12进入第四管路14,此时,第二电磁阀23阻断第二管路12内的冷媒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4。第四管路14内的常温高压液态冷媒,经第一过滤器31过滤后分成两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常温高压液态冷媒,沿第四管路14经过第三电磁阀25和第一节流装置32到达经济器6,第一部分常温高压液态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装置32后变成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再经过经济器6后变成常温常压气态冷媒,经过第八管路18回到压缩机1。第二部分常温高压液态冷媒进入第五管路15,经过经济器6进入第六管路16,第六管路16内的常温高压液态冷媒,经过后变成第二节流装置33变成低温低压液态冷媒,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到达室外换热器7进行换热,经室外换热器7换热后冷媒变成常温低压气态,常温低压气态冷媒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2和气液分离器8,回到压缩机1。
本实用新型在制冷工况下,压缩机1顶部的排气孔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四通换向阀2进入第六管路16,到达室外换热器7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媒为常温高压液态。经过第二节流装置33后,变成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再经过经济器6进入第五管路15,再进入第四管路14,此时设置在第四管路14上的第三电磁阀25,阻断低温低压液态冷媒进入第一节流装置32。此时,第二电磁阀23打开,低温低压液态冷媒由第四管路14,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4内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常温低压气态冷媒,经第一管路11、四通换向阀2和气液分离器8,回到压缩机1。此时,第一电磁阀21阻断第三管路13内的常温低压气态冷媒,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及平衡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口相连相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的一个端口相连;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接第二管路;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并联,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管路,其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管路;所述平衡罐连接有第四管路,第二管路的末端与第四管路相连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第一管路上配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三管路与第一管路的连接端之间;第二管路上配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的连接端之间;第三管路上配置有第二电磁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二单向阀,分别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路的末端连接于经济器的第一端口,经济器与其第一端口相对应的第二端口,与压缩机的第二进气口相连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第四管路上由平衡罐至经济器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器、第三电磁阀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管路的末端,连接第四管路位于平衡罐与第一过滤器之间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第四管路位于第一过滤器与第三电磁阀之间的部分连接有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的末端连接于经济器的第三端口;经济器与其第三端口相对应的第四端口,通过第六管路连接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口,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口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第一进气口相连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第六管路由经济器至四通换向阀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第二过滤器和室外换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室内换热器还配置有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一侧,均配置有风机。
CN201720835528.XU 2017-07-11 2017-07-11 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Active CN206930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5528.XU CN206930013U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5528.XU CN206930013U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30013U true CN206930013U (zh) 2018-01-26

Family

ID=61354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35528.XU Active CN206930013U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30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5060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3954066B (zh) 制冷装置
CN100535549C (zh) 热泵热水多联空调器
CN103615836B (zh) 一种螺杆式全热回收风冷热泵空调机组
CN101713599A (zh) 空调热泵装置
CN101749812A (zh) 多功能空调系统
CN104101125A (zh) 空调器
CN206488508U (zh) 机头相变蓄热除霜型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6225280A (zh) 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以及一种压缩冷凝机组
CN104266417B (zh) 多联机在高温环境下的制冷运行方法
CN201866995U (zh) 热水空调系统
CN203203288U (zh) 空调器
CN109340960A (zh) 机房和房间的组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21729B (zh) 制冷剂流向转换装置
CN203595316U (zh) 一种螺杆式全热回收风冷热泵空调机组
CN215638112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5930176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5930175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06787108U (zh) 带热水功能的冷暖两用空调系统
CN215638113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06930013U (zh) 一次换热与二次换热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8007010B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203323448U (zh) 冷媒多支路全热回收空调机组
CN207407471U (zh) 一种带冷凝热回收装置的分散式功能模块空调系统
CN204141904U (zh) 制冷剂流向转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