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28102U - 衣物烘干机构 - Google Patents

衣物烘干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28102U
CN206928102U CN201720760793.6U CN201720760793U CN206928102U CN 206928102 U CN206928102 U CN 206928102U CN 201720760793 U CN201720760793 U CN 201720760793U CN 206928102 U CN206928102 U CN 206928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liquid
drying mechanism
clothes dry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607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通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atural Apocalyps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atural Apocalyp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atural Apocalyps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atural Apocalyp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607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28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28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28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包括烘干箱、风力组件、集液组件及通风组件,烘干箱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为一侧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盒状结构,箱盖能拆装地盖设在箱体的开口处,箱体的内部设有能悬挂衣物的悬挂组件,箱体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液体收集孔,风力组件与集液组件均位于烘干箱的下方,风力组件能通过进风口向箱体内部吹风,且集液组件能通过液体收集孔接收烘干箱内的液体,箱体上与开口相对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口,通风组件设于通风口处,且通风组件能控制通风口开启及关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烘干机构,能对清洗后的衣物进行快速烘干,使衣物快速投入至下一次穿着中,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等待衣物晾干,使用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衣物烘干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整理辅助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衣物烘干机构。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刚洗完的衣物无法直接穿着,而是需要进行晾晒使其干燥,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进行再次穿着。在衣物被弄脏且没有其他换洗衣物的情况下,或是由于要参加活动需要连续很多天穿着指定的同一件衣物的情况下,若对脏衣物进行清洗,则无法快速使其干燥,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进行再次穿着,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衣物烘干机构,能对洗净后的衣物进行快速烘干。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中,所述衣物烘干机构包括烘干箱、风力组件、集液组件及通风组件,所述烘干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为一侧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盒状结构,所述箱盖能拆装地盖设在所述箱体的所述开口处,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能悬挂衣物的悬挂组件,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液体收集孔,所述风力组件与所述集液组件均位于所述烘干箱的下方,所述风力组件能通过所述进风口向所述箱体内部吹风,且所述集液组件能通过所述液体收集孔接收所述烘干箱内的液体,所述箱体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组件设于所述通风口处,且所述通风组件能控制所述通风口开启及关闭。
如上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中,所述箱体包括顶壁板、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后壁板和底座,所述顶壁板与所述底座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壁板与所述第二侧壁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壁板的上边缘、所述第二侧壁板的上边缘分别与所述顶壁板的两侧边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板的下边缘、所述第二侧壁板的下边缘分别与所述底座的两侧边连接,所述后壁板的上边缘与所述顶壁板的后边缘连接,所述后壁板的下边缘与所述底座的后边缘连接,所述后壁板的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板的后边缘、所述第二侧壁板的后边缘连接。
如上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中,所述箱体还包括后盖及前框,所述后盖位于所述后壁板的后方,且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后壁板的后侧表面上,所述后盖呈向后凸出状,在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后壁板的状态下,所述后盖与所述后壁板之间形成后侧空间;所述前框为中央开设有矩形开口的框架结构,所述前框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板的前边缘、所述第二侧壁板的前边缘、所述顶壁板的前边缘及所述底座的前边缘连接,所述箱盖盖设于所述前框上,且所述箱盖能封闭所述矩形开口。
如上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中,所述箱盖包括衬板与前盖,所述前盖盖设于所述衬板的前侧表面上,所述前盖呈向前凸出状,所述前盖与所述衬板之间形成前侧空间,所述前框的朝向所述箱体内部的表面上设有第一磁体,所述前侧空间的内部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应的第二磁体,且所述前盖上凸设有把手。
如上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中,所述通风口开设在所述后壁板上,且所述通风口设有多个,所述通风组件设于所述后侧空间的内部,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驱动元件、连杆及至少一个风门板,所述风门板与所述连杆连接,且所述风门板对应覆盖所述通风口,所述风门板上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驱动元件驱动所述连杆带动所述风门板上下运动并控制多个所述穿孔与多个所述通风口连通或错开,在多个所述穿孔与多个所述通风口连通的状态下,所述通风口开启,在多个所述穿孔与多个所述通风口错开的状态下,所述通风口关闭,所述后盖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后侧空间及所述箱体的外部的通孔,且所述通孔上覆设有网罩。
如上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中,所述驱动元件包括驱动电机、凸块与凸轮,所述驱动电机能拆装地安装在所述后壁板上,所述凸轮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能驱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凸块设在所述连杆上,且所述凸块与所述凸轮对应贴合接触,所述凸轮能转动并顶推所述凸块带动所述连杆上下运动。
如上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中,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均由上至下贯通开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箱体的前后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上均罩设有网罩。
如上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中,所述风力组件设在所述底座的下方,所述风力组件包括风机壳、风机电机、风叶轮、加热器及风机罩,所述风机壳为顶部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风叶轮与所述加热器均由所述风机壳的所述顶部开口置入所述风机壳的内部,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风机壳的中间位置,所述风叶轮位于所述加热器的一侧,所述风机壳的内部位于所述加热器的另一侧形成空气流道,且朝着逐渐远离所述风叶轮的方向,所述风机壳的位于所述加热器的另一侧的底面逐渐向上逐渐倾斜,所述风叶轮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所述空气流道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应,所述风机电机位于所述风机壳的下方,且所述风机电机贯穿所述风机壳与所述风叶轮连接,所述风机电机能驱动所述风叶轮转动,所述风机罩罩设在所述风机电机及所述风机壳上,且所述风机罩的上边缘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连接。
如上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中,所述液体收集孔由上至下贯通开设在所述底座上,沿着由前至后的方向,所述液体收集孔、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顺次间隔排列设置,且沿着由所述底座的周缘至所述液体收集孔的方向,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逐渐向下倾斜。
如上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中,所述集液组件包括集液盒与托盘,所述托盘设于所述底座的下方,所述集液盒能拆装地设于所述托盘上,所述集液盒的顶部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液体收集孔相对应。
如上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中,所述底座的下方均匀分布设有多个脚轮。
如上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中,所述箱体与所述箱盖之间通过多组滑动伸缩组件连接,每组所述滑动伸缩组件均包括轨道和滑条,所述滑条插入至所述轨道中,且所述滑条能沿所述轨道往复滑动,所述滑条与所述轨道均沿所述箱体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轨道能拆装地设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滑条的一端与所述箱盖连接,所述滑条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轨道中,所述箱盖通过所述滑动伸缩组件沿所述箱体的前后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能对清洗后的衣物进行快速烘干,使衣物快速投入至下一次穿着中,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等待衣物晾干,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烘干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烘干机构的烘干箱的位于内侧的部分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烘干机构的烘干箱的位于外侧的另一部分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烘干机构的风力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烘干机构的通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烘干机构的烘干箱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烘干机构的集液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烘干机构的气体循环路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烘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烘干箱
11 箱体
111 顶壁板
112 第一侧壁板
113 第二侧壁板
114 后壁板
1141 通风口
115 底座
1151 进风口
1152 出风口
1153 液体收集孔
1154 网罩
1155 脚轮
116 顶盖
117 第一侧盖
118 第二侧盖
119 后盖
1191 通孔
1192 网罩
1110 前框
1111 螺孔板条
1112 限位框
12 箱盖
121 前盖
1211 把手
122 衬板
13 第一磁体
14 第二磁体
2 风力组件
21 风机壳
22 风机电机
23 风叶轮
24 加热器
25 风机罩
3 集液组件
31 集液盒
311 开孔
32 托盘
4 通风组件
41 驱动元件
411 驱动电机
412 凸块
413 凸轮
42 连杆
43 风门板
431 穿孔
5 滑动伸缩组件
51 轨道
52 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文件中,所使用的表示方向的词语“上”、“下”、“前”、“后”请参见图1,图1中的上方即为方向“上”,图1中的下方即为方向“下”,图1中的左侧即为方向“前”,图1中的右侧即为方向“后”,上述各表示方向的词语仅是用于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中,衣物烘干机构包括烘干箱1、风力组件2、集液组件3及通风组件4,衣物在烘干箱1内被快速烘干,烘干箱1包括箱体11和箱盖12,箱体11为一侧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盒状结构,箱体11的内部供悬挂容置待烘干的衣物,待烘干的衣物通过开口放入箱体11的内部,烘干后的衣物从箱体11的内部取出,箱盖12能拆装地盖设在箱体11的开口处,箱盖12用于将箱体11的开口封闭,从而与箱体11共同围合形成封闭的烘干空间,通过设置箱盖12将箱体11的开口封闭,在对衣物进行烘干的过程中,能有效减少箱体11内外两侧的气体之间产生的不必要的空气交换,避免出现由于箱体11内的气体从开口漏出而导致箱体11内部的循环气流减弱的情况,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箱体11内的热量损失,从而保证烘干的效率。
箱体11的内部设有能悬挂衣物的悬挂组件(图中未示出),其中,悬挂组件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在箱体11的上部水平设置悬挂杆,或者在箱体11的上部设置衣夹,或者在箱体11的内部设置竖直的衣物支撑杆,或者也可以在箱体11的内部设置衣物定型机构,以使衣物以被拉展的状态送入箱体11的内部进行烘干,以保证被烘干的衣物十分平整,达到免熨烫的效果,其中,衣物定型机构可以包括矩形环状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内侧形成挂衣空间,支撑框架的顶部内壁上能拆装地设有衣架,衣架用于挂置衣物,支撑框架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能拆装地设有衣袖固定杆,衣袖固定杆用于支撑衣袖,衣物定型机构还包括多个夹子,多个夹子均能伸缩的设在支撑框架的底部内壁上,夹子用于夹设衣袖、衣角及衣襟,以将衣物从多个方向拉展,从而避免衣物烘干后出现褶皱,其中,夹子是能伸缩的设置在支撑框架的底部,在使用时,朝向靠近衣物的方向拉动夹子,使夹子夹住衣物,在夹子夹住衣物的状态下受到一个向支撑框架底部回缩的作用力,通过这个促使夹子回缩的作用力,将衣物拉展;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置具有其他结构的悬挂组件,只要能达到悬挂衣物的效果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箱体11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1151、出风口1152和液体收集孔1153,风力组件2与集液组件3均位于烘干箱1的下方,风力组件2能通过进风口1151向箱体11内部吹风,由于进风口1151位于箱体11的底部,由进风口1151进入的气流向上流动,到达箱体11的顶部时受到阻挡并转向向下流动,接着从箱体11底部的出风口1152流出,在箱体11的内部形成由下至上再由上至下的循环路径,如此使得气体在箱体11内循环一次能对衣物进行两次吹干,从而加快衣物的烘干速度,需要说明的是,出风口1152也可以设置在箱体11的顶部,使空气由下至上对衣物进行吹干,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集液组件3能通过液体收集孔1153接收烘干箱1内的液体,衣物在清洗后进入烘干箱1时通常是潮湿的,若是未经过甩干的衣物则会携带较多的水,使得衣物在进入烘干箱1后可能会有水从衣物上滴落在烘干箱1的底部,这些水通过液体收集孔1153流出至箱体11的外部,并被集液组件3收集,即能将箱体11内的水排出,降低箱体11内的潮湿度,同时还能防止水流到地面上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箱体11上与开口相对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口1141,通风组件4设于通风口1141处,且通风组件4能控制通风口1141开启及关闭,当衣物携带的水较多,需要降低箱体11内的潮湿度时可以控制通风组件4将通风口1141开启,以降低箱体11内的潮湿度,同时在不需要进行除湿时,既可以控制通风组件4将通风口1141关闭,避免箱体11内外两侧的空气进行不必要的空气交换,同时还能防止外界杂质从通风口1141进入箱体11的内部对衣物造成污染。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中,箱体11包括顶壁板111、第一侧壁板112、第二侧壁板113、后壁板114和底座115,顶壁板111与底座115相互平行,第一侧壁板112与第二侧壁板113相互平行,第一侧壁板112的上边缘、第二侧壁板113的上边缘分别与顶壁板111的两侧边连接,第一侧壁板112的下边缘、第二侧壁板113的下边缘分别与底座115的两侧边连接,后壁板114的上边缘与顶壁板111的后边缘连接,后壁板114的下边缘与底座115的后边缘连接,后壁板114的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侧壁板112的后边缘、第二侧壁板113的后边缘连接。即顶壁板111、第一侧壁板112、第二侧壁板113、后壁板114及底座115围合形成一个前侧开放,后侧封闭的矩形盒状结构,其中,其高度尺寸应不小于90cm,其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不小于60cm,且其第一侧壁板112与第二侧壁板11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cm,以保证箱体11的内部具有足够的空间能容置衣物,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使用的环境以及使用者的穿衣喜好,可以设置具有不同尺寸的箱体11,例如若使用的环境为较为寒冷的地区,使用者穿着的厚衣物较多,则可以增大第一侧壁板112与第二侧壁板113之间的距离以避免衣物进入箱体11后与箱体11的内壁产生接触;若使用者喜欢穿着长款衣物,则可以调整高度尺寸以适应各类长款衣物,避免长款衣物的下部与箱体11的底部产生接触,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其中,第一侧壁板112、第二侧壁板113、顶壁板111及后壁板114均由铝板制成,具有重量小且不易生锈的优点,第一侧壁板112、第二侧壁板113及顶壁板111之间采用螺钉或铆钉连接,而后壁板114与前述各板体之间为螺钉连接,以便于后壁板114的拆装,其中在后壁板114与其他板体之间可以设置螺孔板条1111,螺孔板条1111为长条形板状结构,且螺孔板条1111上由上至下间隔开设有多个螺孔,每个螺钉贯穿后壁板114后均贯穿其中一个螺孔并与其他板体连接,将螺孔板条1111夹在后壁板114与其他板体之间,通过设置螺孔板条1111能提高后壁板114与其他板体之间的密合度。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中,箱体11还包括顶盖116、第一侧盖117、第二侧盖118、后盖119及前框1110,第一侧盖117与第一侧壁板112相互平行,且第一侧盖117位于第一侧壁板112的外侧,第二侧盖118与第二侧壁板113相互平行,且第二侧盖118位于第二侧壁板113的外侧,第一侧盖117与第一侧壁板112为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第一侧空间,第二侧盖118与第二侧壁板113也为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第二侧空间;
顶盖116盖设于顶壁板111上,且顶盖116分别与第一侧盖117的上端及第二侧盖118的上端连接,顶盖116呈向上凸起状,顶盖116的前侧端面与后侧端面均为开口朝下的圆弧形,顶盖116与顶壁板111之间形成顶部空间,其中顶部空间、第一侧空间及第二侧空间连通并形成呈倒扣的U形的环绕在顶壁板111上方及第一侧壁板112外侧、第二侧壁板113外侧的环绕空间,以供设置其他结构部件;
后盖119与后壁板114相互平行,且后盖119位于后壁板114的外侧,后盖119盖设于后壁板114的后侧表面上,且后盖119分别与顶盖116的后端、第一侧盖117的后侧边、第二侧盖118的后侧边及底座115的后端连接,后盖119呈向后凸出状,在后盖119盖设于后壁板114的状态下,后盖119与后壁板114之间形成后侧空间,其中后侧空间与环绕空间均用于设置其他结构部件,既可以避免将其他结构部件设在烘干空间中容易受潮损坏的问题,同时还能避免将其他部件设置在烘干箱1外部而容易受到外力损坏及影响美观的问题;
前框1110为中央开设有矩形开口的框架结构,前框1110分别与第一侧壁板112的前边缘、第二侧壁板113的前边缘、顶壁板111的前边缘及底座115的前边缘连接,且前框1110分别与第一侧盖117的前边缘、第二侧盖118的前边缘及顶盖116的前边缘连接,其中,矩形开口的尺寸与箱体11前侧的开口的尺寸相一致,或者矩形开口的尺寸略小于箱体11前侧的开口的尺寸,以使得前框1110在与第一侧盖117、第一侧壁板112、第二侧盖118、第二侧壁板113、顶壁板111及顶盖116连接后,前框1110能在保证箱体11的前侧的开口露出的情况下将环绕空间的前端封闭,箱盖12盖设于前框1110上,且箱盖12能封闭矩形开口,其中箱盖12的尺寸应至少大于前框1110上的矩形开口的尺寸,以保证箱盖12能将矩形开口完全覆盖。
其中,第一侧盖117、第二侧盖118、顶盖116、后盖119及前框1110均为塑胶注塑成型,顶盖116、第一侧盖117及第二侧盖118上均做有装饰花纹,使本实用新型的外观更靓丽。第一侧盖117、第二侧盖118、顶盖116、后盖119及前框1110均采用扣接或螺钉连接等能拆卸的方式与其他板材组装连接,以便于拆装和更换。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中,箱盖12包括衬板122与前盖121,衬板122较为靠近箱体11,前盖121较为远离箱体11,前盖121盖设于衬板122的前侧表面上,前盖121呈向前凸出状,前盖121与衬板122之间形成前侧空间,前框1110的朝向箱体11的内部的表面上(即前框1110的后侧表面)设有第一磁体13,前侧空间的内部上方设有与第一磁体13相对应的第二磁体14,在将箱盖12盖设于前框1110上时,第一磁体13与第二磁体14相互吸引,以提高箱盖12与前框1110之间的贴合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3与第二磁体14是设于箱盖12与前框1110的上部,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箱盖12与前框1110的下部或其他位置同时设置其他磁体,以进一步提高箱盖12与前框1110之间的结合度,前盖121上凸设有把手1211,由于磁体的设置导致箱盖12与前框1110较为不易于被分离,因此通过设置把手1211能快速省力的实现箱盖12与前框1110的分离。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中,通风口1141开设在后壁板114上,且通风口1141设有多个,通风组件4设于后侧空间的内部,通风组件4包括驱动元件41、连杆42及至少一个风门板43,其中:
连杆42竖直设置在后侧空间的内部,且连杆42通过多个纵向间隔排列的限位环限位于后壁板114的后侧表面上,限位环与后壁板114固定连接,连杆42穿过各个限位环,通过限位环的设置使得连杆42只能沿上下方向运动,在设置限位环的同时还可以在后壁板114上开设条形限位孔并在连杆42上凸设限位块,其中,限位孔的纵向尺寸大于其横向尺寸,且限位孔的纵向尺寸大于限位块的纵向尺寸,在连杆42穿过各个限位环后,使限位块伸入至限位孔中,在连杆42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限位块能在限位孔中上下运动,当限位块的上表面与限位孔的上表面接触后,连杆42无法再继续向上运动,当限位块的下表面与限位孔的下表面接触后,连杆42无法再继续向下运动,如此来限制连杆42上下运动的幅度;上述各限位环、限位块及限位孔的设置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来实现连杆42与后壁板114之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风门板43设置有两个,两个风门板43分别设置于连杆42的两端,连杆42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两风门板43上下运动,其中,在后壁板114上方及下方分别具有一与风门板43的尺寸相对应的通风区域,而在通风区域内设有多个通风口1141,两风门板43分别对应覆盖这两个通风区域,每个风门板43上开设有多个穿孔431,驱动元件41驱动连杆42带动风门板43上下运动并控制多个穿孔431与多个通风口1141连通或错开,例如,可以使得连杆42运动至最下方时,风门板43上未开设穿孔431的位置与各个通风口1141的位置相对应,多个穿孔431与多个通风口1141错开以将各通风口1141关闭,在连杆42运动至最上方时,风门板43上开设的穿孔431与各个通风口1141对应连通以将各通风口1141开启,如此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驱动元件41驱动连杆42上下运动并控制通风口1141开启或关闭;
后盖119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后侧空间及箱体11的外部的通孔1191,且通孔1191上覆设有网罩1192,通过设置通孔1191,能够在通风口1141开启时保证箱体11的内外两侧连通,以使烘干空间内通过通风口1141排出的空气通过通孔1191排出至箱体11的外部;在通孔1191上覆设网罩1192能有效防止箱体11外部的杂质、飞虫等通过通孔1191及通风口1141进入至烘干空间的内部,保证衣物的清洁。
其中,风门板43为铝板制成,以防止风门板43长期与从通风口1141吹出的带有水汽的空气接触而生锈,而连杆42为钢杆制成,以保证连杆42的强度。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中,驱动元件41包括驱动电机411、凸块412与凸轮413,驱动电机411能拆装地安装在后壁板114上,其中,驱动电机411可以是通过电机支架安装在后壁板114上,凸轮413与驱动电机411连接,驱动电机411能驱动凸轮413转动,凸块412固定设在连杆42上,凸块412与凸轮413对应贴合接触,且凸块412位于凸轮413的上方,凸轮413能转动并顶推凸块412带动连杆42上下运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杆42向上运动是通过凸轮413的顶推,而下降是通过其自身的重力作用)。其中,在设置凸轮413与凸块412时,可以通过调整凸轮413的尺寸来保证凸轮413的最大径处与凸块412接触时刚好能使连杆42上的限位块的上表面抵靠在限位孔的上表面,且在凸轮413的最小径处与凸块412接触时刚好能使连杆42上的限位块的下表面抵靠在限位孔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是采用凸轮413及凸块412的组合对连杆42进行驱动,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偏心轮与凸块412的组合对连杆42进行驱动,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对连杆42的驱动,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其中,凸轮413、凸块412及电机支架为塑胶材料制成,以降低其生产成本及重量。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中,进风口1151与出风口1152均由上至下贯通开设在底座115上,出风口1152位于进风口1151的一侧,且进风口1151与出风口1152沿箱体11的前后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其中,进风口1151较为靠近底座115的前侧,而出风口1152较为靠近底座115的后侧,使得气流在烘干空间内流动的过程中整体的趋势是由前至后的,便于在需要进行除湿时,使空气在从出风口1152排出的过程中分出一部分排出至箱体11的外部,如此设置,由于空气由进风口1151进入烘干空间内后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流动,空气中携带的水汽较多,此时由通风口1141排出能提高除湿效果,同时避免出现由于进风口1151与后壁上的通风口1141距离太近而导致气体刚进入烘干空间即被排出的情况发生,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效果;进风口1151与出风口1152上均罩设有网罩1154,通过设置网罩1154能防止底座115下方的杂质、液体等从进风口1151或出风口1152进入烘干空间中,从而保证衣物的洁净。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中,风力组件2设在底座115的下方,风力组件2包括风机壳21、风机电机22、风叶轮23、加热器24及风机罩25,风机壳21为顶部开口的壳体结构,可以理解为,风机壳21呈下凹的长条形盘状结构,风叶轮23与加热器24均由风机壳21的顶部开口置入风机壳21的内部,加热器24位于风机壳21的中间位置,风叶轮23位于加热器24的一侧,风机壳21的内部位于加热器24的另一侧形成空气流道,风叶轮23转动产生气流,空气通过加热器24加热后到达空气流道,并从空气流道上方向上吹出至壳体的上方,且朝着逐渐远离风叶轮23的方向,风机壳21的位于加热器24的另一侧的底面逐渐向上逐渐倾斜,即沿着逐渐远离风叶轮23的方向,空气流道的底部表面逐渐向上倾斜,以形成引导空气向上流动的斜面或弧形面,从而使加热后的空气更顺利、快速的向上流出至壳体的外部,减少空气在空气流道内与风机壳21的内壁之间产生的碰撞,从而减少空气流动过程中动能的损失,以保证空气向上流动时具有较大的风力;
风叶轮23与出风口1152相对应,风叶轮23转动产生气流的同时还具有通过出风口1152将箱体11内部的气体向外抽出的作用,使箱体11的内部靠近出气口处形成负压环境,以利于箱体11内部的空气朝向出气口流动,从而产生气流循环,空气流道与进风口1151相对应,空气流道内的气体向上吹出后通过进风口1151吹入箱体11的内部,直至到达箱体11内部的顶部位置后转向向下朝向出风口1152运动并从出风口1152吹出,从而在箱体11的内部形成由下至上再由上至下的气流循环路径(参见图8);
风机电机22位于风机壳21的下方,且风机电机22贯穿风机壳21与风叶轮23连接,风机电机22能驱动风叶轮23转动,从而产生气流运动,风机罩25由下至上罩设在风机电机22及风机壳21上,且风机罩25的上边缘与底座115的下表面连接,风机罩25能对风机电机22、风机壳21等风力组件2中的其他部件进行保护,减少风力组件2中除了风机罩25以外的其他部件受到的外界污染或损坏。
其中,风机壳21和风叶轮23为阻燃耐温塑胶材质制成,加热器24为云母支架电阻丝制成。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中,液体收集孔1153由上至下贯通开设在底座115上,沿着由前至后的方向,液体收集孔1153、进风口1151及出风口1152顺次间隔排列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液体收集孔1153、进风口1151及出风口1152的排列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沿着由底座115的周缘至液体收集孔1153的方向,底座115的上表面逐渐向下倾斜,如此设置液体滴落在底座115上之后会沿着底座115的上表面向位于最低处的液体收集孔1153流动,从而将滴落在底座115上的所有液体排出至底座115的下方,避免箱体11内部积水的情况发生。其中,底座115的后端与液体收集孔1153之间的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以保证滴落在底座115表面上的液体能顺着斜面流至液体收集孔1153处。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中,集液组件3包括集液盒31与托盘32,托盘32设于底座115的下方,托盘32设于风机罩25的内部,且托盘32位于风机电机22的前侧,集液盒31能拆装地设于托盘32上,沿着由前至后的方向,托盘32的上表面上凹设有凹槽,且集液盒31的底部表面上凸设有凸条,凸条能嵌入凹槽中从而将集液盒31限位于托盘32上,集液盒31的顶部开设有开孔311,开孔311与液体收集孔1153相对应,从液体收集孔1153中流出的液体通过开孔311流入集液盒31中。
作为优选,如图1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中,底座115的下方均匀分布设有多个脚轮1155。通过设置脚轮1155能方便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作为优选,脚轮1155可以设为四个,并将四个脚轮1155分别设在底座115下方的四个角处,以对底座115进行支撑。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中,箱体11与箱盖12之间通过多组滑动伸缩组件5连接,每组滑动伸缩组件5均包括轨道51和滑条52,滑条52插入至轨道51中,且滑条52能沿轨道51往复滑动,滑条52与轨道51均沿箱体11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轨道51能拆装地设于箱体11的内部,滑条52的一端与箱盖12连接,滑条52的另一端限位于轨道51中,箱盖12通过滑动伸缩组件5沿箱体11的前后方向移动,通过设置滑动伸缩组件5,使得无论是箱盖12打开还是箱盖12关闭,箱盖12始终都是与箱体11连接在一起的,滑动伸缩组件5能有效对箱盖12进行支撑,不会出现箱体11与箱盖12分离需要额外寻找地方放置箱盖12的情况,使用十分方便,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滑动伸缩组件5对箱体11与箱盖12进行连接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作为优选,滑动伸缩组件5可以设为两组,一组位于箱体11的内部上方,另一组位于箱体11的内部下方,其中,在箱体11前侧的顶部与底部可以分别设置呈U型的限位框1112,其中位于顶部的限位框1112中心旋转180度,使U形的开口朝下,并使位于上方的滑动伸缩组件5限位于顶部的限位框1112中,位于下方的滑动伸缩组件5限位于底部的限位框1112中,以减少滑动伸缩组件5在第一侧壁板112及第二侧壁板113之间摆动幅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机构,能对清洗后的衣物进行快速烘干,使衣物快速投入至下一次穿着中,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等待衣物晾干,使用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衣物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烘干机构包括烘干箱、风力组件、集液组件及通风组件,所述烘干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为一侧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盒状结构,所述箱盖能拆装地盖设在所述箱体的所述开口处,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能悬挂衣物的悬挂组件,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液体收集孔,所述风力组件与所述集液组件均位于所述烘干箱的下方,所述风力组件能通过所述进风口向所述箱体内部吹风,且所述集液组件能通过所述液体收集孔接收所述烘干箱内的液体,所述箱体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组件设于所述通风口处,且所述通风组件能控制所述通风口开启及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顶壁板、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后壁板和底座,所述顶壁板与所述底座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壁板与所述第二侧壁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壁板的上边缘、所述第二侧壁板的上边缘分别与所述顶壁板的两侧边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板的下边缘、所述第二侧壁板的下边缘分别与所述底座的两侧边连接,所述后壁板的上边缘与所述顶壁板的后边缘连接,所述后壁板的下边缘与所述底座的后边缘连接,所述后壁板的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板的后边缘、所述第二侧壁板的后边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后盖及前框,所述后盖位于所述后壁板的后方,且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后壁板的后侧表面上,所述后盖呈向后凸出状,在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后壁板的状态下,所述后盖与所述后壁板之间形成后侧空间;所述前框为中央开设有矩形开口的框架结构,所述前框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板的前边缘、所述第二侧壁板的前边缘、所述顶壁板的前边缘及所述底座的前边缘连接,所述箱盖盖设于所述前框上,且所述箱盖能封闭所述矩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包括衬板与前盖,所述前盖盖设于所述衬板的前侧表面上,所述前盖呈向前凸出状,所述前盖与所述衬板之间形成前侧空间,所述前框的朝向所述箱体内部的表面上设有第一磁体,所述前侧空间的内部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应的第二磁体,且所述前盖上凸设有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开设在所述后壁板上,且所述通风口设有多个,所述通风组件设于所述后侧空间的内部,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驱动元件、连杆及至少一个风门板,所述风门板与所述连杆连接,且所述风门板对应覆盖所述通风口,所述风门板上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驱动元件驱动所述连杆带动所述风门板上下运动并控制多个所述穿孔与多个所述通风口连通或错开,在多个所述穿孔与多个所述通风口连通的状态下,所述通风口开启,在多个所述穿孔与多个所述通风口错开的状态下,所述通风口关闭,所述后盖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后侧空间及所述箱体的外部的通孔,且所述通孔上覆设有网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包括驱动电机、凸块与凸轮,所述驱动电机能拆装地安装在所述后壁板上,所述凸轮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能驱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凸块设在所述连杆上,且所述凸块与所述凸轮对应贴合接触,所述凸轮能转动并顶推所述凸块带动所述连杆上下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均由上至下贯通开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箱体的前后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上均罩设有网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组件设在所述底座的下方,所述风力组件包括风机壳、风机电机、风叶轮、加热器及风机罩,所述风机壳为顶部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风叶轮与所述加热器均由所述风机壳的所述顶部开口置入所述风机壳的内部,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风机壳的中间位置,所述风叶轮位于所述加热器的一侧,所述风机壳的内部位于所述加热器的另一侧形成空气流道,且朝着逐渐远离所述风叶轮的方向,所述风机壳的位于所述加热器的另一侧的底面逐渐向上逐渐倾斜,所述风叶轮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所述空气流道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应,所述风机电机位于所述风机壳的下方,且所述风机电机贯穿所述风机壳与所述风叶轮连接,所述风机电机能驱动所述风叶轮转动,所述风机罩罩设在所述风机电机及所述风机壳上,且所述风机罩的上边缘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孔由上至下贯通开设在所述底座上,沿着由前至后的方向,所述液体收集孔、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顺次间隔排列设置,且沿着由所述底座的周缘至所述液体收集孔的方向,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逐渐向下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组件包括集液盒与托盘,所述托盘设于所述底座的下方,所述集液盒能拆装地设于所述托盘上,所述集液盒的顶部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液体收集孔相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方均匀分布设有多个脚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与所述箱盖之间通过多组滑动伸缩组件连接,每组所述滑动伸缩组件均包括轨道和滑条,所述滑条插入至所述轨道中,且所述滑条能沿所述轨道往复滑动,所述滑条与所述轨道均沿所述箱体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轨道能拆装地设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滑条的一端与所述箱盖连接,所述滑条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轨道中,所述箱盖通过所述滑动伸缩组件沿所述箱体的前后方向移动。
CN201720760793.6U 2017-06-28 2017-06-28 衣物烘干机构 Active CN206928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0793.6U CN206928102U (zh) 2017-06-28 2017-06-28 衣物烘干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0793.6U CN206928102U (zh) 2017-06-28 2017-06-28 衣物烘干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28102U true CN206928102U (zh) 2018-01-26

Family

ID=61353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60793.6U Active CN206928102U (zh) 2017-06-28 2017-06-28 衣物烘干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281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7426A (zh) * 2017-06-28 2019-01-04 北京天然天启科技有限公司 衣物烘干机构
WO2022199640A1 (zh) * 2021-03-25 2022-09-29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洗干一体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7426A (zh) * 2017-06-28 2019-01-04 北京天然天启科技有限公司 衣物烘干机构
WO2022199640A1 (zh) * 2021-03-25 2022-09-29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洗干一体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99217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928103U (zh) 衣物整理机
AU2015200197B2 (en)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with heat pump
CN207975768U (zh) 一种蒸发式空调扇过滤装置
CN10757593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6928102U (zh) 衣物烘干机构
CN218372903U (zh) 衣物护理设备
CN2837346Y (zh) 物品干燥装置
CN105088722B (zh) 喷嘴、送风装置以及立式洗涤干燥机
CN109137426A (zh) 衣物烘干机构
CN218090207U (zh) 衣物护理设备
CN207962871U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549855U (zh) 一种新型茶叶提香机
CN216143947U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KR20070022846A (ko) 공기 조화기
CN210186082U (zh) 一种消毒柜
CN206687529U (zh) 卫浴镜及卫浴装置
CN206521636U (zh) 具有烘干功能的便携晾衣架
CN207163120U (zh) 一种雨伞快速风干机
CN20742239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8671171U (zh) 空调器
CN220846752U (zh) 一种家用干衣柜
CN20818655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547012U (zh) 具有烘干罩结构的晾衣组件及晾衣机
CN220045250U (zh) 一种衣架可升降式衣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