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22066U - 一种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22066U
CN206922066U CN201720860500.1U CN201720860500U CN206922066U CN 206922066 U CN206922066 U CN 206922066U CN 201720860500 U CN201720860500 U CN 201720860500U CN 206922066 U CN206922066 U CN 206922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art
arm
plug
screens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605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k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k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k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k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605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22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22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22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座,用于与插头配合连接,包括:插座本体及安装于插座本体上的电性端子和信号端子;电性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上设有与插头配合的第一卡位;第三固定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引脚、第一环抱臂、与第一环抱臂连接的第三连接件、设置于第三连接件上的固定部本体及设置于固定部本体上的卡扣;第一固定部包括向外弯折的第一弯折部,固定部本体的外侧面与第一弯折部的外侧面间隔设置形成与插头配合的第二卡位;卡扣向第一环抱臂的方向弯折并与第一环抱臂间隔设置形成与插头配合的第三卡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通过多个与插头配合的卡位可以牢固固定插头,防止插头插座分离造成的信号中断。

Description

一种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印刷线路板的连接装置领域,电性端子与信号端子连接的牢固程度,影响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但是,现有的插座存在以下缺陷:
(1)电性端子固定不牢固,在振动、搬运过程中,会导致插头与插座分离,造成信号中断;
(2)使用过程中容易被刮伤或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以解决插头与插座易分离、使用过程中易被刮伤或破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插座,用于与插头配合连接,包括:插座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插座本体上的电性端子和信号端子;所述电性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所述第三固定部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卡合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与插头配合的第一卡位;所述第三固定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引脚、第一环抱臂、与所述第一环抱臂连接的第三连接件、沿所述第三连接件向上并向内弯折的固定部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本体上的卡扣,所述第一环抱臂卡接于所述插座本体上;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向外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固定部本体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外侧面间隔设置形成与插头配合的第二卡位;所述卡扣向所述第一环抱臂的方向弯折并与所述第一环抱臂间隔设置形成与插头配合的第三卡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引脚、第二环抱臂及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环抱臂卡接于所述插座本体上,所述第一卡位为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环抱臂的外侧面形成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部的端部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卡位向外弯折的第二弯折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外侧面设有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引脚、第三环抱臂及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第三环抱臂的外侧面相配合形成与插头配合的第四卡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部的端部设有相对于所述第四卡位向外弯折的第三弯折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性端子呈U型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及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电性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性端子分别位于所述插座本体的两端,两个所述电性端子的开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端子位于两个所述电性端子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信号端子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可以牢固固定插头,防止插头插座分离造成的信号中断;
(2)电性端子上设置多个弯折部,插座使用过程中防止被刮伤或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插座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插座的电性端子的示意图。
图中:1、插座本体;11、凸块;2、电性端子;21、第一固定部;211、第一弯折部;212、凸起;22、第二固定部;221、第二引脚;222、第二环抱臂;223、第一弹性部;224、第二弯折部;23、第三固定部;231、第一引脚;232、第一环抱臂;233、第三连接件;234、固定部本体;235、卡扣;24、第一连接件;25、第二连接件;26、第一卡合部;27、第二卡合部;3、信号端子;31、第三引脚;32、第三环抱臂;33、第二弹性部;34、第三弯折部;4、第一卡位;5、第二卡位;6、第三卡位;7、第四卡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用于与插头配合连接,包括:插座本体1及安装于插座本体1上的电性端子2和信号端子3;电性端子2包括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2及第三固定部23,第二固定部22通过第一连接件24连接于第一固定部21的一端,第三固定部23通过第二连接件25连接于第一固定部21的另一端;第一连接件24远离第一固定部21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卡合部26,第二连接件25远离第一固定部21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卡合部27;第一卡合部26和第二卡合部27均与插座本体1相配合。第一固定部21包括向外弯折的第一弯折部211,第一弯折部211为U型结构,且第一弯折部211卡接于插座本体1上。第二固定部22上设有与插头配合的第一卡位4;第三固定部2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引脚231、第一环抱臂232、与第一环抱臂232连接的第三连接件233、沿第三连接件233向上并向内弯折的固定部本体234及设置于固定部本体234上的卡扣235,第一环抱臂232为U型结构,第一环抱臂232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弯折部211的开口方向相同,保证了插头与插座的平滑接触,第一环抱臂232卡接于插座本体1上,使电性端子2牢固固定于插座本体1上。固定部本体234的外侧面与第一弯折部211的外侧面间隔设置形成与插头配合的第二卡位5,第一弯折部211的设计,能够保证插座与插头的平滑接触,防止使用过程中损坏插头或插座。第三连接件233为L形结构,相对于直线型的结构,第三连接件233与插座本体1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电性端子2可以牢固固定于插座本体1上,且此种设计方式,使得电性端子2的结构更加稳固。卡扣235向第一环抱臂232的方向弯折并与第一环抱臂232间隔设置形成与插头配合的第三卡位6。进一步地,第一弯折部211的外侧面设有凸起212,使插头可以牢固固定于第二卡位5内。电性端子2通过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2及第三固定部23卡接于插座本体1上,第一卡位4、第二卡位5及第三卡位6用于与插头配合使插头可以更稳固地固定于插座上,防止插头插座分离造成的信号中断,同时插头与插座接触的部位用于传导电流,多个接触部位实现大电流传输的性能,保证了电流传输的稳定性。
第二固定部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引脚221、第二环抱臂222及第一弹性部223,第二环抱臂222为U型结构,第二环抱臂222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弯折部211的开口方向相同,保证了插头与插座的平滑接触;第二环抱臂222卡接于插座本体1上,使电性端子2牢固固定于插座本体1上。第一卡位4为第一弹性部223与第二环抱臂222的外侧面形成的区域,第一卡位4为U型结构,第一卡位4的开口方向与第二环抱臂222的开口方向相反,在插头插入第一卡位4的过程中,第一弹性部223向第一卡位4的外侧弯曲,在插头拔出第一卡位4的过程中,第一弹性部223回复到初始位置,使插头可以更牢固地固定于插座上。第二引脚221为第二环抱臂222远离第一卡位4的一端嵌入插座本体1后向外延伸所形成的,进一步保证了电性端子2与插座本体1的牢固固定。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部223的端部设有相对于第一卡位4向外弯折的第二弯折部224,使插头牢固固定于第一卡位4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电性端子2呈U型结构,且第一连接件24、第二连接件25、第二固定部22、第三固定部23及第一固定部21一体成型形成U型结构。插座本体1为方形结构,电性端子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性端子2分别位于插座本体1的两端,两个电性端子2的开口相对设置,整个装置对称设计,稳定性更好。
信号端子3位于两个电性端子2之间,信号端子3与两个电性端子2通过插座本体1上的两个凸块11隔开,以限制信号端子3的位置。信号端子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信号端子3沿第一固定部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从而保证装置的稳定性。信号端子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引脚31、第三环抱臂32及第二弹性部33,第三环抱臂32为U型结构,第三环抱臂32的开口方向与第一环抱臂232的开口方向相同,保证了插头与插座的平滑接触;第三环抱臂32卡接于插座本体1上,使信号端子3牢固固定于插座本体1上。第二弹性部33与第三环抱臂32的外侧面相配合形成与插头配合的第四卡位7,第四卡位7为U型结构,第四卡位7的开口方向与第三环抱臂32的开口方向相反,在插头插入第四卡位7的过程中,第二弹性部33向第四卡位7的外侧弯曲,在插头拔出第四卡位7的过程中,第二弹性部33回复到初始位置,使插头可以更牢固地固定于插座上。第三引脚31为第三环抱臂32远离第四卡位7的一端嵌入插座本体1后向外延伸所形成的,进一步保证了信号端子3与插座本体1的牢固固定。进一步地,第二弹性部33的端部设有相对于第四卡位7向外弯折的第三弯折部34,使插头牢固固定于第四卡位7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通过多个与插头配合的卡位可以牢固固定插头,防止插头插座分离造成的信号中断;同时电性端子和信号端子上设置多个弯折部,插座使用过程中防止被刮伤或破坏。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插座,用于与插头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插座本体上的电性端子和信号端子;所述电性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所述第三固定部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卡合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与插头配合的第一卡位;所述第三固定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引脚、第一环抱臂、与所述第一环抱臂连接的第三连接件、沿所述第三连接件向上并向内弯折的固定部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本体上的卡扣,所述第一环抱臂卡接于所述插座本体上;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向外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固定部本体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外侧面间隔设置形成与插头配合的第二卡位;所述卡扣向所述第一环抱臂的方向弯折并与所述第一环抱臂间隔设置形成与插头配合的第三卡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引脚、第二环抱臂及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环抱臂卡接于所述插座本体上,所述第一卡位为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环抱臂的外侧面形成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端部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卡位向外弯折的第二弯折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外侧面设有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引脚、第三环抱臂及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第三环抱臂的外侧面相配合形成与插头配合的第四卡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端部设有相对于所述第四卡位向外弯折的第三弯折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端子呈U型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及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性端子分别位于所述插座本体的两端,两个所述电性端子的开口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位于两个所述电性端子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信号端子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CN201720860500.1U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插座 Active CN206922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60500.1U CN206922066U (zh)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60500.1U CN206922066U (zh)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22066U true CN206922066U (zh) 2018-01-23

Family

ID=61348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60500.1U Active CN206922066U (zh)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220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6138B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3312506U (zh) 多点接触低阻抗插拔式电连接器
CN205900843U (zh) 单一组件线对板连接端子
TWM514669U (zh)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一)
CN104143716A (zh) 多点接触低阻抗插拔式电连接器
CN104577406B (zh) Sata复合式连接器
CN104979669B (zh) 端子
CN206922066U (zh) 一种插座
CN206322937U (zh) 一种磁吸头及其磁吸连接器
CN207009796U (zh) 一种插座
CN206922105U (zh) 一种插座
CN206922104U (zh) 一种插座
CN206922067U (zh) 一种插座
CN207149756U (zh) 连接器
CN207009794U (zh) 一种插座
CN206893852U (zh) 一种插座
CN102842451B (zh) 按钮开关及其连接器
CN107346844A (zh) 连接端子和电连接器
CN2932713Y (zh) 用于电脑电源快连结合结构
CN202871630U (zh) 按钮开关及其连接器
CN206135020U (zh) 一种音频连接器
CN205846254U (zh) 一种快捷卡式线束连接端子
CN109244722B (zh) 一种插针插座连接器
CN205680822U (zh) 一种插头和插座连接装置
CN204927596U (zh) 一种新型线对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