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19169U -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19169U
CN206919169U CN201720613594.2U CN201720613594U CN206919169U CN 206919169 U CN206919169 U CN 206919169U CN 201720613594 U CN201720613594 U CN 201720613594U CN 206919169 U CN206919169 U CN 206919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cting assembly
motor
driven pulley
driving wheel
assembl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135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军
杨盼
郭瑞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06135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19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19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19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风道组件包括:底壳;基座,基座设置在底壳的第一侧;电机,电机安装在基座上;风叶组件,风叶组件包括贯流风叶和风叶轴,风叶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底壳上,贯流风叶安装在风叶轴上;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安装在风叶组件和电机之间以使风叶轴和电机的输出轴异轴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传动组件的作用,能够使得风叶轴和电机的输出轴异轴设置,可以缩短风道组件的风叶轴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解决现有的风叶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配合带来的整体尺寸过大及空调系统整机的空间局限的问题。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器中,将空调器模块化设计,分为基座部件及风道部件。其中,电机固定于基座部件上,风叶固定于风道部件上。两者之间采用快拆结构连接。但若需要对风叶与电机进行分离,需将风叶首先向远离电机的一端进行轴向移动,然后向下拆出,操作复杂。若操作人员未按照流程操作,风道部件不能拆出清洁,容易引起使用投诉问题。
可见,现有空调器中,风叶与电机的配合方式采用电机轴与风叶端轴套固定的结构形式,从而使得电机需位于风叶的一端,而不能做空间位置上的变动。使得整机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限制了其他零部件的布局,降低了空间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道组件使得空调整机的空间存在局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底壳;基座,基座设置在底壳的第一侧;电机,电机安装在基座上;风叶组件,风叶组件包括贯流风叶和风叶轴,风叶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底壳上,贯流风叶安装在风叶轴上;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安装在风叶组件和电机之间以使风叶轴和电机的输出轴异轴设置。
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固定套设在输出轴上,从动轮固定套设在输出轴上,主动轮和从动轮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为齿轮,两个齿轮的齿数相同或者不同。
进一步地,风叶轴与输出轴平行设置,主动轮为第一直齿轮,从动轮为第二直齿轮,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直接啮合或者通过齿链连接。
进一步地,风叶轴与输出轴垂直设置,主动轮为第一锥齿轮,从动轮为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主动轮和从动轮采用磁性材料制作而成和\或,采用内部嵌设有磁吸材料或充磁的材料制作。
进一步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为自润滑的注塑件。
进一步地,基座和底壳两者之一上设置有滑撬,两者另一上设置有与滑撬配合的滑槽,输出轴的端部位于滑撬和滑槽配合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输出轴的端部具有第一限位平面,主动轮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平面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平面。
进一步地,从动轮粘接固定在风叶轴上。
进一步地,从动轮通过胶固定在风叶轴上。
进一步地,主动轮位于从动轮的上方。
进一步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采用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基座上设置有电机支架,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电机支架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散热结构。
进一步地,散热结构为散热孔,基座上设置有与散热孔对应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风道组件,风道组件为上述的风道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风道组件中设置有传动组件,电机的输出轴和风叶轴之间通过该传动组件实现传动连接,且通过传动组件的作用,能够使得风叶轴和电机的输出轴异轴设置,可以缩短风道组件的风叶轴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解决现有的风叶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配合带来的整体尺寸过大及空调系统整机的空间局限的问题。此外,由于本实施中的输出轴和风叶轴之间采用传动组件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钉固定的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风道组件更容易拆卸,便于对风道组件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立体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立体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立体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拆掉基座之后的立体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叶组件的立体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机的第一立体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机的第二立体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机的主视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主动轮的立体图;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主动轮的主视图;
图1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机处的主视图;
图1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基座处的主视图;
图15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6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传动组件的主视图;
图17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主动轮的立体图;以及
图18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主动轮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壳;20、基座;30、电机;31、输出轴;311、第一限位平面;40、风叶组件;41、风叶轴;42、贯流风叶;50、传动组件;51、主动轮;511、第二限位平面;52、从动轮;60、滑槽;70、滑撬;80、限位筋;90、螺钉孔固定位;100、散热孔;110、电机支架;120、支撑件;130、电器盒;140、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包括底壳10、基座20、电机30、风叶组件40以及传动组件50。
其中,基座20设置在底壳10的第一侧;电机30安装在基座20上;风叶组件40包括贯流风叶42和风叶轴41,风叶轴41可转动地安装在底壳10上,贯流风叶42安装在风叶轴41上;传动组件50安装在风叶组件40和电机30之间以使风叶轴41和电机30的输出轴31异轴设置。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中设置有传动组件50,电机30的输出轴31和风叶轴41之间通过该传动组件50实现传动连接,且通过传动组件50的作用,能够使得风叶轴41和电机30的输出轴31异轴设置,可以缩短风道组件的风叶轴41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解决现有的风叶轴41与电机30的输出轴31同轴配合带来的整体尺寸过大及空调系统整机的空间局限的问题。此外,由于本实施中的输出轴31和风叶轴41之间采用传动组件50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钉固定的结构而言,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更容易拆卸,便于对风道组件进行清洗。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传动组件50包括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其中,主动轮51固定套设在输出轴31上,从动轮52固定套设在输出轴31上,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驱动连接。当电机30转动时,可以带动主动轮51转动,进而驱动从动轮52和风叶组件40在底壳10上转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均为齿轮,两个齿轮的齿数相同或者不同,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齿轮的齿轮数量的比例可以实现对风叶组件40的转速的调节。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风叶轴41和输出轴31是平行设置的,此时,将主动轮51设置为第一直齿轮,从动轮52设置为第二直齿轮,并使得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直接啮合,在这种结构中,风叶轴41和输出轴31之间具有相互重叠的部分,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风叶轴41和输出轴31对接同轴布置的结构而言,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的长度得以减小,方便了电器盒130的整体布局,提高了空调系统整机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并非直接啮合,而是通过齿链连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传动组件设置为带轮加传送带的方式,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将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设置为直接啮合的结构中,为了保证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能够稳定地啮合在一起,本实施例中的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采用磁吸材料制作而成和\或,采用内部嵌设有磁吸材料或充磁的材料制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均为塑料件,结构较轻,可靠性好。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也可以是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均为自润滑的注塑件,防止风道组件工作时出现异常噪音。当然,在风道组件工作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润滑油对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进行润滑。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自润滑的注塑件是指表面比较光滑的注塑件,还可以是自身携带有润滑油的注塑件,加工时,可以在注塑件上预留容纳腔,并在容纳腔内添加润滑剂以实现注塑件的自润滑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基座20和底壳10两者之一上设置有滑撬70,两者另一上设置有与滑撬70配合的滑槽60,滑槽60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筋80,通过滑撬70和滑槽60的作用,便于实现底壳10和基座20连接,并通过限位筋80对滑撬70进行限位,安装时,使得基座20和底壳10上的螺钉孔固定位90相对应,然后通过螺钉将基座20和底壳10固定在一起。安装电机30时,使得电机30输出轴31的伸出电机30的壳体的端部位于滑撬70和滑槽60配合的位置处,防止电机30的输出轴31伸出至底壳10上,拆装风叶组件40和底壳10时,能够防止风叶组件40和底壳10与电机30出现干涉。
本实施例中的输出轴31的伸出于电机30的端部具有第一限位平面311,主动轮51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平面311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平面511,通过第一限位平面311和第二限位平面511的作用,防止主动轮51与输出轴31发生相对转动,通过电机30带动主动轮51在输出轴31上可靠运行。从动轮52粘接固定在风叶轴41上。优选地,从动轮52通过胶固定在风叶轴41上,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安装时,本实施例中的主动轮51位于从动轮52的上方,进而使得电机30安装在风叶组件40的上方,即电机30安装整机的偏上的位置,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且便于将底壳10和风叶组件40从基座20的底部拆卸下来,实现带电部位和非带电部分的分离,便于对风叶组件进行清洗。
参见图13和图14所示,基座20上设置有电机支架110,电机支架110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散热结构,便于对电机30进行充分散热,防止电机30长时间运行而造成温度过高的问题。更优选地,散热结构为散热孔100,基座20上设置有与散热孔100对应的通孔,便于对电机30进行充分散热,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本实施例中在电机支架110包含有散热孔100的基础上,增加了顶部的散热孔100,方便了电机的散热,同时增加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如图13所示,在空调系统的顶部,布置电机30的一端的中框上,开设有一系列的散热孔100,便于电机的散热,提高电机使用寿命。电机30底部的散热孔多分布于底部位置,如图1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顶部是指电机支架110的靠近进风口140的一侧,底部是指与进风口140相对的一侧。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的风叶轴41的端部包含有第二直齿轮,电机30的输出轴31的轴端包含有第一直齿轮,通过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的配合实现电机30带动风叶组件40的旋转动作,且优选的为电机30位于风叶组件40的上方,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如图1所示。
风叶轴41与第二直齿轮固定配合,固定于底壳10上;电机30与第一直齿轮固定配合,固定于基座20上,在此种装配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底壳10与基座20的轻松拆出。也就是说,在拆出底壳10与基座20之间的约束后,可以实现不需对电机30与风叶组件40之间进行特定操作而直接将底壳10拆出清洁,且清洁部分不含有带电部件,安全可靠。
可见,风叶组件40与第二直齿轮两者的配合结构通过支撑件120的支撑固定于底壳10上,保证了贯流风叶42始终维持对中的位置。电机30与第一直齿轮结构两者配合结构通过基座20上的电机支架110进行定位。基于此,通过底壳10与基座20的固定连接,实现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的配合。优选的,为实现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良好的啮合,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材料采用磁吸材料,可以为可充磁的塑料件,结构较轻,可靠性较优;也可以采用金属件等结构形式实现两者可靠配合。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表面采用自润滑的注塑件注塑成型实现两者配合无异常音,优选的也可以采用润滑油进行润滑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壳10的滑撬70与基座20上的滑槽60结构实现底壳10和基座20的限位,底壳10上的螺钉孔固定位90与基座20上的螺钉孔对应实现底壳10与基座20的可靠固定。电机30上的第一直齿轮伸出到底壳10的滑撬70位置处,与第二直齿轮配合,防止底壳10向下拆出过程中的干涉。
参见图15至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该风道组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的结构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风叶轴41和输出轴31垂直,电机30与风叶轴41的配合可以为垂直的90度角形式,电机位于风叶轴41的上方,便于底壳10及风叶组件40的直接拆装。主动轮51为第一锥齿轮,从动轮52为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风道组件,风道组件为上述的风道组件。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风叶轴上的齿轮与输出轴上的齿轮配合的形式,使得风叶轴与电机输出轴异轴,便于电机的空间布局,有利于降低整机长度,增加了整机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同时,方便了风叶的清洁工作,降低了电机的转动,降低电机的温度,延长电机寿命。
为了风道组件的直接向下拆卸清洁,风叶轴和电机输出轴配合的齿轮位置布置在滑撬和滑槽配合的位置处,将电机的齿轮布置于风叶洗轴端齿轮的上方,避免底壳的拆出干涉,同时,也较大程度的利用了空间,使得整机尺寸较薄,便于优化外观。因电机的位置位于整机偏上的位置布局,使得整机空间有较大的调整,方便了电器盒的整体布局位置,同时可以缩短整机尺寸,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10);
基座(20),所述基座(20)设置在所述底壳(10)的第一侧;
电机(30),所述电机(30)安装在所述基座(20)上;
风叶组件(40),所述风叶组件(40)包括贯流风叶(42)和风叶轴(41),所述风叶轴(4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壳(10)上,所述贯流风叶(42)安装在所述风叶轴(41)上;
传动组件(50),所述传动组件(50)安装在所述风叶组件(40)和所述电机(30)之间以使所述风叶轴(41)和所述电机(30)的输出轴(31)异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50)包括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所述主动轮(51)固定套设在所述输出轴(31)上,所述从动轮(52)固定套设在所述输出轴(31)上,所述主动轮(51)和所述从动轮(52)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51)和所述从动轮(52)均为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的齿数相同或者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轴(41)与所述输出轴(31)平行设置,所述主动轮(51)为第一直齿轮,所述从动轮(52)为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和所述第二直齿轮直接啮合或者通过齿链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轴(41)与所述输出轴(31)垂直设置,所述主动轮(51)为第一锥齿轮,所述从动轮(52)为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51)和所述从动轮(52)采用磁性材料制作而成和\或,采用内部嵌设有磁吸材料或充磁的材料制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51)和所述从动轮(52)均为自润滑的注塑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0)和所述底壳(10)两者之一上设置有滑撬(70),两者另一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撬(70)配合的滑槽(60),所述输出轴(31)的端部位于所述滑撬(70)和所述滑槽(60)配合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31)的端部具有第一限位平面(311),所述主动轮(5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平面(311)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平面(51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52)粘接固定在所述风叶轴(4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52)通过胶固定在所述风叶轴(4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51)位于所述从动轮(52)的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51)和所述从动轮(52)均采用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0)上设置有电机支架(110),所述电机(30)安装在所述电机支架(110)上,所述电机支架(110)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散热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为散热孔(100),所述基座(20)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孔(100)对应的通孔。
16.一种空调系统,包括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CN201720613594.2U 2017-05-27 2017-05-27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Active CN206919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3594.2U CN206919169U (zh) 2017-05-27 2017-05-27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3594.2U CN206919169U (zh) 2017-05-27 2017-05-27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19169U true CN206919169U (zh) 2018-01-23

Family

ID=61308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13594.2U Active CN206919169U (zh) 2017-05-27 2017-05-27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191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8406A (zh) * 2017-05-27 2017-10-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8406A (zh) * 2017-05-27 2017-10-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1936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2374627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228406A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6352413A (zh) 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驱动装置
CN204388313U (zh) 蜗壳组件及空调器
CN204648510U (zh) 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281492A (zh) 电力设备、变速箱及相关方法
CN206919169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4807093A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4089478U (zh) 散热式电机
CN112413727B (zh) 空调器
CN105674529A (zh) 驱动装置和空调柜机
CN2688454Y (zh) 电动工具的冷却结构
CN208758720U (zh) 切割工具
CN206037184U (zh) 一种设置空气自动调节装置的吸油烟机
CN116865488A (zh) 一种割草机轮子电机
CN205119257U (zh) 双向出风风管机
CN208920287U (zh) 换气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145801U (zh) 一种全新的可封闭进风口的天花机
CN106491009A (zh) 一种具有快速风冷降温功能的食物搅拌装置
CN208887057U (zh) 一种进风阀门
CN210123179U (zh) 空调器
CN208419349U (zh) 风门装置
CN208885930U (zh) 一种多挡位自动变速箱
CN202756075U (zh) 一种节能多速硅油风扇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