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0232U -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0232U
CN206900232U CN201720486827.7U CN201720486827U CN206900232U CN 206900232 U CN206900232 U CN 206900232U CN 201720486827 U CN201720486827 U CN 201720486827U CN 206900232 U CN206900232 U CN 2069002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plate
roof
drive mechanism
plate
rea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868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嘉
田嘉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4868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02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0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02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乘用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之间设置有可以开合的隔离密封门或隔离密封窗,所述车体的车顶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厢体,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的车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天窗,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形成的上层休息区通过开口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开口前部的车顶上表面设置有隔热顶板,所述隔热顶板上设置有床垫。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乘用车,其乘用空间更大,在车顶上部设置可以自动折叠的顶棚,有效增加了使用面积,实现了空间利用最优化。其结构简单、造价低,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用车,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有效扩展车内乘用空间的多功能乘用车。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现在非常注重精神层面的自由,为了远离大城市的喧嚣,最近几年房车发展迅速,房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受到旅游爱好者的欢迎,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产品。现有的房车存在体积小,空间有限,很多房车采用拓展机构来实现,安装拓展不方便,且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提高乘用车空间的多功能乘用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乘用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之间设置有可以开合的隔离密封门或隔离密封窗,所述车体的车顶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厢体,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的车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天窗,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形成的上层休息区通过开口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开口前部的车顶上表面设置有隔热顶板,所述隔热顶板上设置有床垫;
所述可折叠厢体包括设置于车顶上部的顶板,所述顶板与车顶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将所述顶板顶升预设的高度,所述顶板与车顶周边之间分别设置有可以放平或竖立的前板、两个前侧板和后板,以及分别设置于两个前侧板后侧与顶板固定且始终保持竖立状态的后侧板,所述两个后侧板可以上下移动伸入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所述前板、两个前侧板和后板分别连接驱动机构驱动以驱动所述前板、两个前侧板和后板放平或竖立;
当所述顶板升起时,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前板、后板、两个前侧板竖立,两个后侧板向上升起,其竖立设置的前板、两个前侧板、两个后侧板以及后板与顶板、车顶围绕形成一个密闭的腔体形成可折叠的厢体的腔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前板连接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前板竖立或放平,当所述顶板升起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前板竖立于顶板与车顶前部之间,当所述顶板降落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前板放平于车顶前部;
所述两个前侧板分别连接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两个侧板竖立或放平,当所述顶板升起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两个侧板分别竖立于顶板与车顶两侧之间,当所述顶板降落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两个侧板分别放平于顶板与车顶两侧之间;
所述后板连接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后板竖立或放平,当所述顶板升起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板竖立于顶板与车顶后部之间,当所述顶板降落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板放平于顶板与车顶后部之间;
所述两个后侧板分别固定于顶板后部两侧,当升降机构驱动所述顶板上下移动时,两个侧板竖直能够伸入/伸出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驾驶室车厢后部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后车厢门,所述驾驶室车厢内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有后箱体,所述后箱体能够沿滑轨伸出/伸入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后箱体一端具有开口与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导通,另一端具有可以开合的后箱体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乘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通过第一转轴与顶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设置于顶板上的第一电动推力杆,所述第一电动推力杆一端连接顶板,另一端连接前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设置于顶板两侧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分别连接左右侧板上的驱动轴,以驱动所述左右侧板转动,以实现侧板的竖立/放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后板通过第二转轴与顶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设置于顶板上的第二电动推力杆,所述第二电动推力杆一端连接顶板,另一端连接后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前部升降装置与后部升降装置,所述前部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车顶前部的导轨,前板一端与导轨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顶板连接,当需要顶升顶板时,第一电动推力杆驱动所述前板沿导轨移动,以使其呈竖立状态,所述后部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两个后侧板内表面的齿条,所述齿条分别通过齿轮连接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顶部周边设置有密封条,当所述顶板升起,所述侧板呈竖立状态时,所述侧板上部与密封条接触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内设置有三排座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乘用车,其乘用空间更大,在车顶上部设置可以自动折叠的顶棚,有效增加了使用面积,实现了空间利用最优化。其结构简单、造价低,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乘用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乘用顶板升起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后车厢门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图7是后箱体滑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乘用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包括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1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19,所述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之间设置有可以开合的隔离密封门或隔离密封窗,所述车体的车顶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厢体,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的车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天窗,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形成的上层休息区通过开口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开口前部的车顶上表面设置有隔热顶板15,所述隔热顶板上设置有床垫14;
所述可折叠厢体包括设置于车顶上部的顶板3,所述顶板与车顶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将所述顶板顶升预设的高度,所述顶板与车顶周边之间分别设置有可以放平或竖立的前板5、两个前侧板9和后板7,以及分别设置于两个前侧板后侧与顶板固定且始终保持竖立状态的后侧板21,所述两个后侧板可以上下移动伸入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所述前板、两个前侧板和后板分别连接驱动机构驱动以驱动所述前板、两个前侧板和后板放平或竖立;
当所述顶板升起时,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前板、后板、两个前侧板竖立,两个后侧板向上升起,其竖立设置的前板、两个前侧板、两个后侧板以及后板与顶板、车顶围绕形成一个密闭的腔体形成可折叠的厢体的腔体。
所述前板连接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前板竖立或放平,当所述顶板升起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前板竖立于顶板与车顶前部之间,当所述顶板降落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前板放平于车顶前部;
所述两个前侧板分别连接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两个侧板竖立或放平,当所述顶板升起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两个侧板分别竖立于顶板与车顶两侧之间,当所述顶板降落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两个侧板分别放平于顶板与车顶两侧之间;
所述后板连接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后板竖立或放平,当所述顶板升起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板竖立于顶板与车顶后部之间,当所述顶板降落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板放平于顶板与车顶后部之间;
所述两个后侧板分别固定于顶板后部两侧,当升降机构驱动所述顶板上下移动时,两个侧板竖直能够伸入/伸出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
所述驾驶室车厢后部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后车厢门13、17,所述驾驶室车厢内设置有滑轨18,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有后箱体12,所述后箱体能够沿滑轨伸出/伸入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后箱体一端具有开口与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导通,另一端具有可以开合的后箱体门。
所述前板通过第一转轴4与顶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设置于顶板上的第一电动推力杆20,所述第一电动推力杆一端连接顶板,另一端连接前板。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设置于顶板两侧的第一驱动电机10,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分别连接左右侧板上的驱动轴11,以驱动所述左右侧板转动,以实现侧板的竖立/放平。
所述后板通过第二转轴4与顶板3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设置于顶板上的第二电动推力杆20,所述第二电动推力杆一端连接顶板,另一端连接后板。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前部升降装置与后部升降装置,所述前部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车顶前部的导轨8,前板一端与导轨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顶板连接,当需要顶升顶板时,第一电动推力杆驱动所述前板沿导轨移动,以使其呈竖立状态,所述后部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两个后侧板内表面的齿条22,所述齿条22分别通过齿轮23连接第二驱动电机24,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所述后部升降装置还包括可伸缩立柱。
所述顶部周边设置有密封条,当所述顶板升起,所述侧板呈竖立状态时,所述侧板上部与密封条接触设置。所述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内设置有三排座椅。
使用时,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顶板向上升起,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前板、后板、两个前侧板竖立,两个后侧板向上升起,其竖立设置的前板、两个前侧板、两个后侧板以及后板与顶板、车顶围绕形成一个密闭的腔体形成可折叠的厢体的腔体。所述车顶后部的开口与所述腔体连通,开口设置梯子,车内人员可通过梯子进入腔体内,所述开口前部的车顶上表面设置有隔热顶板与床垫,以供车内人员休息。所述后车厢门打开,后箱体可通过滑轨滑出,以增加车体使用空间,后箱体内可设置卫浴或灶台等很生活日常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乘用车,其乘坐空间更大,在车顶上部设置可以自动折叠的顶棚,有效增加了使用面积,实现了空间利用最优化。其结构简单、造价低,稳定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乘用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之间设置有可以开合的隔离密封门或隔离密封窗,所述车体的车顶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厢体,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的车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天窗,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形成的上层休息区通过开口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开口前部的车顶上表面设置有隔热顶板,所述隔热顶板上设置有床垫;
所述可折叠厢体包括设置于车顶上部的顶板,所述顶板与车顶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将所述顶板顶升预设的高度,所述顶板与车顶周边之间分别设置有可以放平或竖立的前板、两个前侧板和后板,以及分别设置于两个前侧板后侧与顶板固定且始终保持竖立状态的后侧板,所述两个后侧板可以上下移动伸入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所述前板、两个前侧板和后板分别连接驱动机构驱动以驱动所述前板、两个前侧板和后板放平或竖立;
当所述顶板升起时,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前板、后板、两个前侧板竖立,两个后侧板向上升起,其竖立设置的前板、两个前侧板、两个后侧板以及后板与顶板、车顶围绕形成一个密闭的腔体形成可折叠的厢体的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乘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连接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前板竖立或放平,当所述顶板升起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前板竖立于顶板与车顶前部之间,当所述顶板降落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前板放平于车顶前部;
所述两个前侧板分别连接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两个侧板竖立或放平,当所述顶板升起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两个侧板分别竖立于顶板与车顶两侧之间,当所述顶板降落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两个侧板分别放平于顶板与车顶两侧之间;
所述后板连接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后板竖立或放平,当所述顶板升起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板竖立于顶板与车顶后部之间,当所述顶板降落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板放平于顶板与车顶后部之间;
所述两个后侧板分别固定于顶板后部两侧,当升降机构驱动所述顶板上下移动时,两个侧板竖直能够伸入/伸出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乘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车厢后部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后车厢门,所述驾驶室车厢内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有后箱体,所述后箱体能够沿滑轨伸出/伸入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后箱体一端具有开口与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导通,另一端具有可以开合的后箱体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乘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通过第一转轴与顶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设置于顶板上的第一电动推力杆,所述第一电动推力杆一端连接顶板,另一端连接前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乘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设置于顶板两侧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分别连接左右侧板上的驱动轴,以驱动所述左右侧板转动,以实现侧板的竖立/放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乘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通过第二转轴与顶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设置于顶板上的第二电动推力杆,所述第二电动推力杆一端连接顶板,另一端连接后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乘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前部升降装置与后部升降装置,所述前部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车顶前部的导轨,前板一端与导轨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顶板连接,当需要顶升顶板时,第一电动推力杆驱动所述前板沿导轨移动,以使其呈竖立状态,所述后部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两个后侧板内表面的齿条,所述齿条分别通过齿轮连接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乘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周边设置有密封条,当所述顶板升起,所述侧板呈竖立状态时,所述侧板上部与密封条接触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乘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内设置有三排座椅。
CN201720486827.7U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Active CN2069002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86827.7U CN206900232U (zh)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86827.7U CN206900232U (zh)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0232U true CN206900232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287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86827.7U Active CN206900232U (zh)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02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5024A (zh) 一种内部空间可扩展的旅居车
CN201320995Y (zh) 可炊可卧变形汽车
CN107139816A (zh)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CN107139817A (zh)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CN206900232U (zh)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CN206900233U (zh)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CN113370878A (zh) 一种空间可扩展的自动逃生房车
CN107139818A (zh)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CN207360195U (zh)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CN207089101U (zh)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CN102303564A (zh) 方便轮椅上下车的公交车
CN206900499U (zh) 一种具有自动折叠厢盖的三排座椅多功能皮卡
CN206900231U (zh)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WO2005049353A1 (fr) Toit d'habitacle de vehicule
CN105386523A (zh) 扩展方舱
CN205417331U (zh) 多功能旅居车
CN201512972U (zh) 折叠式汽车库
CN113954725A (zh) 一种落地翻转式多功能宣传展示车收放控制方法
CN107499220B (zh)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CN209904629U (zh) 一种房车折叠式拓展空间机构
CN2704503Y (zh) 可变式旅行房车
CN107364385A (zh)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CN207089100U (zh)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
CN108215997B (zh) 一种乘用车
CN105756197A (zh) 多维扩展方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