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87881U - 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87881U
CN206887881U CN201720400369.0U CN201720400369U CN206887881U CN 206887881 U CN206887881 U CN 206887881U CN 201720400369 U CN201720400369 U CN 201720400369U CN 206887881 U CN206887881 U CN 206887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yke
old
new
joint portion
ruggedized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003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流潮
杨永森
韩宇
田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04003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87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87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878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所述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包括在老堤防背水背水坡面上开挖开挖的台阶结构,与每一级台阶水平高度一致填筑的新堤防土料结构以及在每一级台阶水平面上通过喷洒含有玄武岩纤维的微生物浆液而形成的微生物玄武岩纤维胶结层。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矿物纤维和微生物矿化,对新老堤防结合部进行加固,能够很好地防止新老堤防之间的差异沉降,同时减少土工格栅的使用,进而减少土体中塑料等高聚化合物的含量,避免对土体及周围水质的侵蚀和污染水质的侵蚀和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堤防扩建加固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堤防工程是最早广为采用的重要的防洪工程,目前,国内大多堤防存在断面不足的问题,因而需加快堤防工程的建设,消除洪灾隐患。堤防的重建必然要耗费巨大的资源,也对工程进度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原有堤防工程的加高培厚是一种更加生态的方式,节约时间还能减少建设成本投入。然而新老堤防之间往往容易发生差异沉降、滑移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堤防的加高培厚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因此,新老堤防紧密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施加一定的加固措施,防止发生差异沉降。
目前新老堤防结合面处治大多参考路基扩建工程的经验,如在老堤防的坡面开挖台阶,有的同时在台阶上铺上土工格栅,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防止新老堤防的差异沉降。但土工格栅一般是塑料等高聚化合合物制成,长期使用大量的土工格栅,对土体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污染,还有可能影响江河的水质,这种隐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忽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包括在老堤防背水坡面上开挖的台阶结构,与每一级台阶水平高度一致填筑的新堤防土料结构以及在每一级台阶水平面上通过喷洒含有玄武岩纤维的微生物浆液而形成的微生物玄武岩纤维胶结层。
所述微生物玄武岩纤维胶结层的强度为20-50MPa。
所述微生物浆液包括菌液和营养液,每升营养液混入0.2-0.5kg(优选0.3kg)玄武岩纤维。其中,所述菌液为巴氏芽孢八叠球菌菌液,菌液浓度为108-109cells/L(优选5×108cells/L)。所述营养液由尿素和可溶性钙盐溶液组成。优选地,营养液是由体积比1:1的尿素和CaCl2溶液组成的混合溶液,二者浓度相同,均为1-1.5mol/L。
在现场施工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平整场地,勘察堤防场地,根据现场资料和加高培厚尺寸,确定台阶开挖尺寸和施工通道。
2、按照设计对老堤防坡面进行开挖,开挖完毕后,保持台阶的平整度,并清理台阶上的杂物。
3、配制菌液和混有玄武岩纤维的营养液,菌液浓度为5×108cells/L,营养液含有体积比1:1的尿素和CaCl2溶液(浓度均为1mol/L),每升营养液混入0.3kg玄武岩纤维,并搅拌均匀。
4、填筑新堤防土料至台阶高度,并碾压至设计压实度,。
5、填筑完毕后,利用双入口喷洒装置向台阶平面喷洒,可将菌液和营养液一起喷洒到土体表面,每次每平方米喷洒菌液和营养液均为20L,喷洒两次或以上,喷洒间隔为30min左右。
6、第一个台阶操作完毕后,剩下的台阶按照上述方法,重复步骤4和5,直至堤防加高培厚完毕。
7、清理现场,施工完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微生物加固结构,主要是老堤防开挖台阶后,在新老堤防结合面喷洒含有玄武岩纤维的混合菌液,通过混合液发生生物反应产生一层含有玄武岩纤维的胶结层,该胶结层强度能够达到35MPa,能够很好地承担新老堤防之间的差异沉降。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微生物为巴氏芽孢八叠球菌(购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编号1.3687),培养基为Yeast extract 20g/L, NH4Cl 10g/L,MnSO4 10mg/L,NiCl6 24mg/L,用NaOH调pH至7.5-8.5。营养液为CaCl2溶液和尿素溶液,菌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脲酶,该脲酶能够水解尿素产生CO3 2-离子;由于该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结构,细菌表面带负电荷,细菌细胞吸附到土体颗粒表面,当孔隙环境中含有一定浓度钙离子时,钙离子会被细胞吸附,从而以细胞为晶核,在细菌周围会生成碳酸钙晶体的结晶核,碳酸钙晶体结晶核同细菌及其产生的胶性分泌物形成一层密实的胶结层,强度可达20-50MPa左右,同时这种胶结层的渗透系数比较低,比常规土体的渗透系数低3~4倍,能够起到很好地防渗效果。反应方程式如下:
Cell+土颗粒+玄武岩纤维→Cell-土颗粒-玄武岩纤维
Cell-土颗粒-玄武岩纤维+Ca2+→Cell-土颗粒-玄武岩纤维-Ca2+Cell-土颗粒-玄武岩纤维-Ca2++CO3 2-→Cell-土颗粒-玄武岩纤维-CaCO3
本实用新型中,将通过向土体颗粒表面喷洒含有玄武岩纤维的微生物浆液而形成的含有玄武岩纤维的胶结层,命名为微生物玄武岩纤维胶结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微生物加固结构,利用矿物纤维和微生物矿化,对新老堤防结合部进行加固,能够很好地防止新老堤防之间的差异沉降,同时减少土体中塑料等高聚化合物的含量,避免对土体及周围水质的侵蚀和污染。
微生物矿化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土体中的某些微生物也能够利用自身的新陈代谢活动生成多种矿物结晶。由于碳酸钙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碳酸盐,且性质较为稳定,具有较强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微生物菌种是从土壤中提取的无害、非致病菌,相对更安全;另外,利用原位固有的细菌,通过原位培养的方法加以增殖,使微生物反应的速率达到工程的需要。
玄武岩纤维是以火山喷出岩为原料,通过铂铑合金拉丝漏板制成 的连续纤维。作为国内一种新型纤维材料,玄武岩纤维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稳定性以及较高的性价比,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够在苛刻条件或超低温条件下使用,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一种良好的增强材料。另外玄武岩纤维表面利用静电吸力促进微生物固定,有利于微生物固定化,对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粘附生长有积极的作用,使之能够负载更多的生物量,且长时间保持较高的微生物活性。利用微生物菌液的胶结作用,将玄武岩纤维和营养液混在一起,产生一层含有玄武岩纤维的胶结层,不仅提升了胶结层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还提高了原本胶结层比较差的抗剪强度。更重要是玄武岩纤维与其他高聚物纤维不同,它是一种新型无机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材料,是我国重大发展的四大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之一。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混合菌液和玄武岩纤维产生的胶结层,强度高,耐久性强,可以很好地抵抗不均匀沉降的作用,取代土工格栅的使用,还能够起到防渗的作用。
(二)减少土体中塑料等高聚化合物的含量,避免对土体及周围水质的侵蚀和污染,生态环保,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三)施工简单,技术经济合理,不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减少施工成本。
(四)使用加固结构对新老堤防进行加固后,能够增大堤防的安全系数,进而可减小堤防断面,节约土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喷洒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中,1-老堤防,2-喷洒装置,3-混有玄武岩纤维的营养液,4- 菌液,5-新堤防土料结构(加高培厚部分),6-微生物玄武岩纤维胶结层,7-地基,8-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包括在老堤防背水的坡面上开挖的台阶结构,与每一级台阶水平高度一致填筑的新堤防土料结构5以及在每一级台阶水平面上通过喷洒含有玄武岩纤维的微生物浆液而形成的微生物玄武岩纤维胶结层6。
所述微生物浆液包括菌液和营养液,每升营养液混入0.3kg玄武岩纤维。其中,所述菌液为巴氏芽孢八叠球菌菌液,菌液浓度为5×108cells/L。所述营养液是由体积比1:1的尿素和CaCl2溶液组成的混合溶液,二者浓度均为1mol/L。
在现场施工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平整场地,勘察堤防场地,根据现场资料和加高培厚尺寸,确定台阶开挖尺寸和施工通道。
2、按照设计对老堤防坡面进行开挖,开挖完毕后,保持台阶的平整度,并清理台阶上的杂物。
3、配制菌液和混有玄武岩纤维的营养液,菌液浓度为5×108cells/L,营养液含有体积比1:1的尿素和CaCl2溶液(浓度均为 1mol/L),每升营养液混入0.3kg玄武岩纤维,并搅拌均匀。
4、填筑新堤防土料至台阶高度,并碾压至设计压实度,。
5、填筑完毕后,利用双入口喷洒装置向台阶平面喷洒,可将菌液和营养液一起喷洒到土体表面,每次每平方米喷洒菌液和营养液均为20L,喷洒两次,喷洒间隔为30min左右。
6、第一个台阶操作完毕后,剩下的台阶按照上述方法,重复步骤4和5,直至堤防加高培厚完毕。
7、清理现场,施工完毕。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微生物加固结构,这种结构通过向新老堤防结合部喷洒微生物玄武岩纤维混合溶液,通过生物反应产生一种密实的具有足够强度的胶结层,可以抵抗新老堤防之间的差异沉降。该加固结构(即胶结层)是自然界常见的矿化反应的产物,无污染,能够很好地和土体结合在一起,并且施工操作简便。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老堤防背水的坡面上开挖的台阶结构,与每一级台阶水平高度一致填筑的新堤防土料结构以及在每一级台阶水平面上通过喷洒含有玄武岩纤维的微生物浆液而形成的微生物玄武岩纤维胶结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玄武岩纤维胶结层的强度为20-50MPa。
CN201720400369.0U 2017-04-17 2017-04-17 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87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0369.0U CN206887881U (zh) 2017-04-17 2017-04-17 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0369.0U CN206887881U (zh) 2017-04-17 2017-04-17 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87881U true CN206887881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23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0036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87881U (zh) 2017-04-17 2017-04-17 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878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5579A (zh) * 2021-04-23 2021-08-10 海南大学 一种冻结微生物土搅拌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5579A (zh) * 2021-04-23 2021-08-10 海南大学 一种冻结微生物土搅拌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Review of ground improvement using microbial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ICP)
CN206721822U (zh) 一种新型土工格栅以及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
JP6489569B1 (ja) 地盤改良工法
CN102493493B (zh) 微生物灌浆封堵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横向裂缝的方法
CN108220196B (zh)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群处理石油污染黏土地基的方法
CN109797734A (zh) 一种基于微生物矿化作用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法
CN106978795A (zh) 一种用于新老堤防结合部的新型土工格栅及其应用
Ghasemi et al. Fiel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for surface erosion reduction of a coastal plain sandy slope
CN101915073A (zh) 原地浸取注液工艺
Liu et 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soils solidified by microbially induced CaCO3 precipitation (MICP)
CN104150822A (zh) 触变泥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52497B (zh) 一种低渗透油田复合微生物采油方法
CN102604641A (zh) 一种用于边坡加固的微生物加固液及其使用方法
CN103951320B (zh) 一种护壁性能稳定的海水泥浆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9184255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灌浆封堵地下室外墙裂缝的方法
Sun et al. Sand foreshore slope stability and erosion mitigation based on microbiota and enzyme mix–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CN104373094A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复合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CN206887881U (zh) 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
CN106968219A (zh) 一种新老堤防结合部加固结构及其应用
CN111893988A (zh) 一种微生物诱导粉细砂固结软土路基生态改良方法
CN111470844B (zh) 基于兼性好氧混菌矿化沉积的混凝土裂缝修复材料及方法
CN112813960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复合纤维加筋改良膨胀土的方法
Wang et 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n macro-micro characteristics of Yellow River silt solidified by MICP technology
CN106498928A (zh) 一种用于边坡加固的吸附增强型微生物加固液及其使用方法
CN204151738U (zh) 一种水体净化防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