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87669U - 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和蓄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和蓄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87669U
CN206887669U CN201720704493.6U CN201720704493U CN206887669U CN 206887669 U CN206887669 U CN 206887669U CN 201720704493 U CN201720704493 U CN 201720704493U CN 206887669 U CN206887669 U CN 206887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groove
permeable
storage module
buckl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044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保军
光军伟
郑立斌
张双梅
陈波
赵欢
李强
李陈广
高猛
荣晨
张现伟
刘伟超
郑金旭
朱超
吴要锋
赵艳辉
王申
李晓冬
田国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Gener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Gener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General Corp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Gener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7044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87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87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87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水模块,包括本体;本体中部沿X向间隔设有两道蓄水孔,蓄水孔的封闭端处的本体内设有连通孔,本体的两个Z向表面上设有两道卡接槽,卡接槽两侧的本体部分形成卡接块,本体表面于Z向中心线处设有第一透水槽,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与本体的两个Y向表面相交处分别设有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本体设有第四透水槽,第四透水槽连通所述两个蓄水孔以及所述第一透水槽;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使用该蓄水模块的海绵型道路蓄排水结构的蓄水装置。本实用新型非常方便铺装、且铺装后相邻模块不会发生相对位移的蓄水模块,兼具透水和蓄水功能。

Description

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和蓄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建设海绵城市所需的建筑材料及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极容易遇到洪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匮乏等问题。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这不仅增加市政雨水管网及收纳水体、排涝设施压力,而且降雨初期大量污染物随径流雨水入河影响水环境质量。另外大量雨水外排,也是水资源的一种浪费。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海绵城市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控制雨水系统,与传统雨水利用相比,海绵城市更注重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雨水排放模式。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在市政建设中建设具有透水功能的路面结构,以及蓄水结构。现有的透水路面结构能够将路面雨水迅速排入地下,引流至蓄水结构中储存起来,但透水路面结构本身不具有蓄水功能。透水砖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的透水砖只有一种排列、铺设结构,不能根据需要组合出不同的组合结构。现有的透水砖上设有透水孔,在铺设时需要人工花费较大注意力才能将两块相邻的透水砖的透水孔对齐,施工较为不便,且对齐之后相邻排水砖也容易发生位移,导致透水孔不能对齐、透水功能受到阻碍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常方便铺装、且铺装后相邻模块不会发生相对位移的蓄水模块,兼具透水和蓄水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模块包括呈长方体形的本体;以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为X向、Y向和Z向,本体在每个方向上均具有两个表面;
本体中部沿X向间隔设有两道蓄水孔,蓄水孔一端延伸至本体的一个X向表面并设有开口,蓄水孔另一端封闭,蓄水孔的封闭端处的本体内沿X向设有连通孔,连通孔一端与蓄水孔相连通且另一端开口在本体的另一个X向表面,蓄水孔的孔径为连通孔的孔径的三倍以上;两道蓄水孔关于本体X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本体的两个Z向表面上关于本体的Y向中心线对称设有两道卡接槽,分别为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
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均沿X向贯通本体,卡接槽的槽口小于卡接槽的槽底;沿Y向,Z向中心线一侧的第一卡接槽的侧壁与Z向中心线另一侧的第二卡接槽的侧壁相适配,第一卡接槽的另一侧壁与第二卡接槽的另一侧壁相适配;
沿Y向,第一卡接槽两侧的本体部分形成卡接块,分别为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第二卡接槽两侧的本体部分形成卡接块,分别为第三卡接块和第四卡接块;
第一卡接块的Y向长度与第二卡接块的Y向长度之和等于卡接槽的槽底的Y向长度;
连通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于Z向中心线处设有沿Z向贯通本体的第一透水槽,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与本体的两个Y向表面相交处分别设有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均沿Z向贯通本体;
第一个蓄水模块的卡接槽内卡入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卡接块时,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在Y向上拼接在一起并均在Z向方向上与第一个蓄水模块的第一透水槽相连通;
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上于本体的Y向中心线处设有沿Y向贯通本体的第四透水槽,第四透水槽连通所述两个蓄水孔以及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第三透水槽和第四透水槽的槽深均相同;在Y向上,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的外端均为其最低端。
所述每个蓄水孔均连通有两个连通孔。
所述第一透水槽的截面呈半径为R的半圆弧形,所述第二透水槽的截面和第三透水槽的截面均呈半径为R的1/4圆弧形,R为正实数。
所述本体由粘土烧制的陶粒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使用上述蓄水模块的海绵型道路蓄排水结构,包括人行道、树池带和非机动车道,树池带位于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均沿远离树池带向靠近树池带的方向设有1.5%的坡度,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均由所述蓄水模块铺装而成,所述树池带处的土壤内设有溢流井,溢流井顶部设有格栅式滤网盖,溢流井通过排水管连接市政雨水管道;所述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处的蓄水模块沿上下方向至少铺装两层以上;所述树池带沿其长度方向间隔6-7米设有一个树坑,树坑之间的树池带结构,由上至下包括有60-70厘米厚的表层土壤层、1米厚的蓄水模块层以及蓄水模块层的下土壤层,蓄水模块层的底端高于树坑底端。这样,蓄水模块层所积蓄的水份,都可以通过透水槽等透水结构供给树坑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使用上述蓄水模块的蓄水装置,包括由多个所述蓄水模块拼接而成的内芯,以及将内芯包裹在内的土工布外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蓄水模块的海绵型道路排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在拼接过程中,操作者仅需要将蓄水模块一块一块地卡接拼装在一起,即可使各透水槽正好拼接连通在一起,无须在拼接过程中注意对接透水通道,操作十分简便,且卡接拼装后多块蓄水模块能够依次卡接在一起,不会出现各蓄水模块对齐后又发生相对位移的现象,使拼装铺设过程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对接到位,施工质量十分稳定。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模块铺设道路后,各透水槽在相同的方向上相互连通,在垂直的方向上相互贯通,透水性能非常优良。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模块中的蓄水孔可以起到主要的蓄水作用,路面下大量的蓄水孔能够容纳非常大的水量。当然,各透水槽也能积蓄一定的水量。在雨势较大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路段能够蓄存较多的水量,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的负担。蓄水模块所积蓄的水量,还可以缓慢渗透至土壤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格栅式滤网盖能够防止地面较大块的杂物进入溢流井,避免水道堵塞现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型道路蓄排水结构,不仅方便道路施工,而且蓄水模块之间位置准确,兼具良好的透水和蓄水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的海绵型道路蓄排水结构,不仅利用蓄水模块实现道路蓄水以及增强道路排水性能,而且还大大增强了树池带的蓄水能力,蓄水模块层所积蓄的水份可以通过透水槽等透水结构供给树坑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蓄水装置集成了多个蓄水模块,外包土工布,使用时直接将蓄水装置整块埋在预定使用位置,即可发挥蓄水透水功能,施工时无须现场拼接各蓄水模块,大大方便了使用。
将蓄水模块作为植草砖,在一个工程项目当中无须采购多种类型的砖,简化了采购、运输;批量采购也可以减少成本,施工时也仅需要使用一种砖,非常方便。
粘土烧制的陶粒的内部具有很多孔隙,本体由粘土烧制的陶粒制成,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模块所固有的蓄水和透水结构之外,利用陶粒本身所具有的孔隙进一步强化蓄水和透水能力。该陶粒的材料来源为城市建设中大量的外弃粘土,蓄水模块蓄水主体主要包含陶粒自身、陶粒之间、模块结构设计的孔洞等三个部分可存储水且结构不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若干个蓄水模块卡接拼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3个蓄水模块卡接拼装在一起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若干个蓄水模块对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仰视图;
图8是海绵型道路蓄排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溢流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两个树坑之间的绿化带的竖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模块包括呈长方体形的本体5;以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为X向、Y向和Z向,本体5在每个方向上均具有两个表面;所述本体由粘土烧制的陶粒制成。
本体5中部沿X向间隔设有两道蓄水孔4,蓄水孔4一端延伸至本体5的一个X向表面并设有开口,蓄水孔4另一端封闭,蓄水孔4的封闭端处的本体5内沿X向设有连通孔6,连通孔6一端与蓄水孔4相连通且另一端开口在本体5的另一个X向表面,蓄水孔4的孔径为连通孔6的孔径的三倍以上;两道蓄水孔4关于本体5的X向中心线1对称设置;
本体5的两个Z向表面上关于本体5的Y向中心线2对称设有两道卡接槽,分别为第一卡接槽7和第二卡接槽8;
第一卡接槽7和第二卡接槽8均沿X向贯通本体5,卡接槽的槽口小于卡接槽的槽底,因此卡接好后,卡入卡接槽的另两个蓄水模块不会沿Z向从卡接槽内脱出,使相邻蓄水模块的本体5之间卡接得更为稳固;沿Y向,Z向中心线一侧的第一卡接槽7的侧壁与Z向中心线另一侧的第二卡接槽8的侧壁相适配,第一卡接槽7的另一侧壁与第二卡接槽8的另一侧壁相适配,从而方便各蓄水模块卡接在一起。
沿Y向,第一卡接槽7两侧的本体5部分形成卡接块,分别为第一卡接块9和第二卡接块10,第二卡接槽8两侧的本体5部分形成卡接块,分别为第三卡接块11和第四卡接块12,第三卡接块11和第四卡接块12与第一卡接块9和第二卡接块10相对称;
第一卡接块9的Y向长度与第二卡接块10的Y向长度之和等于卡接槽的槽底的Y向长度;第三卡接块11的Y向长度与第三卡接块11的Y向长度之和等于卡接槽的槽底的Y向长度;这样,一个蓄水模块的卡接槽内,就可以刚好卡入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两个卡接块,从而为铺装蓄水模块提供方便,并防止铺好的蓄水模块之间沿Z向和X向发生位移。
连通孔6开口端的本体5表面于Z向中心线处设有沿Z向贯通本体5的第一透水槽13,蓄水孔4开口端的本体5表面与本体5的两个Y向表面相交处分别设有第二透水槽14和第三透水槽15,第二透水槽14和第三透水槽15均沿Z向贯通本体5;
第一个蓄水模块的卡接槽内卡入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卡接块时,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第二透水槽14和第三透水槽15在Y向上拼接在一起并均在Z向方向上与第一个蓄水模块的第一透水槽13相连通;从而在Z向上形成通槽结构,便于水在Z向方向上顺畅流动。
蓄水孔4开口端的本体5表面上于本体5的Y向中心线2处设有沿Y向贯通本体5的第四透水槽16,第四透水槽16连通所述两个蓄水孔4以及所述第一透水槽13;第一透水槽13、第二透水槽14、第三透水槽15和第四透水槽16的槽深均相同;在Y向上,第二透水槽14和第三透水槽15的外端均为其最低端,从而在拼接蓄水模块,相邻蓄水模块的第二透水槽14和第三透水槽15正好拼接为一条完整的透水通道。
所述每个蓄水孔4均连通有两个连通孔6。两个连通孔6相比一个连通孔6,更不容易出现全部堵塞的情况,使蓄水模块具有更稳定的透水和蓄水性能。
所述第一透水槽13的截面呈半径为R的半圆弧形,所述第二透水槽14的截面和第三透水槽15的截面均呈半径为R的1/4圆弧形,R为正实数。这样,第二透水槽14和第三透水槽15可以拼接为与第一透水槽13一样的形状,使多个蓄水模块拼接在一起后,在Z向方向上第一透水槽13、第二透水槽14和第三透水槽15能够正好吻合地拼接成一条截面没有变化的完整的透水槽,便于水的流动。当然,这种结构也非常便于加工制作。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使用上所述蓄水模块的海绵型道路蓄排水结构,包括人行道17、树池带18和非机动车道19,树池带18位于人行道17和非机动车道19之间,人行道17和非机动车道19均沿远离树池带18向靠近树池带18的方向设有1.5%的坡度,所述人行道17和非机动车道19均由所述蓄水模块铺装而成,所述树池带18处的土壤内设有溢流井20,溢流井20顶部设有格栅式滤网盖21,溢流井20通过排水管23连接市政雨水管道22。
所述人行道17和非机动车道19处的蓄水模块沿上下方向至少铺装两层以上;所述树池18带沿其长度方向间隔6-7米设有一个树坑31,树坑31之间的树池带结构,由上至下包括有60-70厘米厚的表层土壤层32、1米厚的蓄水模块层33以及蓄水模块层33的下土壤层34,蓄水模块层33的底端高于树坑31底端。这样,蓄水模块层33所积蓄的水份,都可以通过透水槽等透水结构供给树坑31使用。其中,树坑直径为1.5-2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蓄水模块的蓄水装置,包括由多个所述蓄水模块拼接而成的内芯,以及将内芯包裹在内的土工布外层。使用时可以直接将蓄水装置整块埋在预定使用位置,即可发挥蓄水透水功能,施工时无须现场拼接各蓄水模块,大大方便了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上述蓄水模块在绿化带中的应用,将所述蓄水模块作为植草砖,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朝上,蓄水孔内填充种植土壤。将蓄水模块作为植草砖,在一个工程项目当中无须采购多种类型的砖,简化了采购、运输;批量采购也可以减少成本,施工时也仅需要使用一种砖,非常方便。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模块可以使用多种组合方式进行铺装。最常用的是图4和图5所示的卡接拼装方法。
在一个蓄水模块的卡接槽内卡入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卡接块,依次扩展卡接拼装后,相邻的三个蓄水模块的第一透水槽13、第二透水槽14和第三透水槽15自然正好拼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连续的透水通道,同时在Y向上相邻的蓄水模块的第二透水槽14和第三透水槽15正好拼接为一条完整的透水通道。这样,在拼接过程中,操作者仅需要将蓄水模块一块一块地卡接拼装在一起,即可使各透水槽正好拼接连通在一起,无须在拼接过程中注意对接透水通道,操作十分简便,且卡接拼装后多块蓄水模块能够依次卡接在一起,不会出现各蓄水模块对齐后又发生相对位移的现象,使拼装铺设过程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对接到位,施工质量十分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模块中的蓄水孔4可以起到主要的蓄水作用,路面下大量的蓄水孔4能够容纳非常大的水量。当然,各透水槽也能积蓄一定的水量。在雨势较大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路段能够蓄存较多的水量,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的负担。蓄水模块所积蓄的水量,还可以缓慢渗透至土壤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模块也可以不采用卡接拼装的方式,如图所示的卡接槽对接在一起的拼装方式,此时相邻蓄水模块的卡接槽相互连通形成蓄水和透水结构,相邻蓄水模块的第一透水槽13沿Z向围成透水孔,相邻蓄水模块的第一透水槽13沿X向相互贯通形成连续的透水通道,相邻四个蓄水模块的两个第二透水槽14和两个第三透水槽15围成一条完整的透水通道,这些透水通道又都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第四透水槽16连通所述两个蓄水孔4以及所述第一透水槽13,因此此时蓄水孔4仍然能够发挥蓄水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蓄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方体形的本体;以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为X向、Y向和Z向,本体在每个方向上均具有两个表面;
本体中部沿X向间隔设有两道蓄水孔,蓄水孔一端延伸至本体的一个X向表面并设有开口,蓄水孔另一端封闭,蓄水孔的封闭端处的本体内沿X向设有连通孔,连通孔一端与蓄水孔相连通且另一端开口在本体的另一个X向表面,蓄水孔的孔径为连通孔的孔径的三倍以上;两道蓄水孔关于本体X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本体的两个Z向表面上关于本体的Y向中心线对称设有两道卡接槽,分别为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
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均沿X向贯通本体,卡接槽的槽口小于卡接槽的槽底;沿Y向,Z向中心线一侧的第一卡接槽的侧壁与Z向中心线另一侧的第二卡接槽的侧壁相适配,第一卡接槽的另一侧壁与第二卡接槽的另一侧壁相适配;
沿Y向,第一卡接槽两侧的本体部分形成卡接块,分别为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第二卡接槽两侧的本体部分形成卡接块,分别为第三卡接块和第四卡接块;
第一卡接块的Y向长度与第二卡接块的Y向长度之和等于卡接槽的槽底的Y向长度;
连通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于Z向中心线处设有沿Z向贯通本体的第一透水槽,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与本体的两个Y向表面相交处分别设有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均沿Z向贯通本体;
第一个蓄水模块的卡接槽内卡入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卡接块时,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在Y向上拼接在一起并均在Z向方向上与第一个蓄水模块的第一透水槽相连通;
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上于本体的Y向中心线处设有沿Y向贯通本体的第四透水槽,第四透水槽连通所述两个蓄水孔以及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第三透水槽和第四透水槽的槽深均相同;在Y向上,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的外端均为其最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蓄水孔均连通有两个连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槽的截面呈半径为R的半圆弧形,所述第二透水槽的截面和第三透水槽的截面均呈半径为R的1/4圆弧形,R为正实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粘土烧制的陶粒制成。
5.使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蓄水模块的海绵型道路蓄排水结构,包括人行道、树池带和非机动车道,树池带位于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均沿远离树池带向靠近树池带的方向设有1.5%的坡度,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均由所述蓄水模块铺装而成,所述树池带处的土壤内设有溢流井,溢流井顶部设有格栅式滤网盖,溢流井通过排水管连接市政雨水管道;所述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处的蓄水模块沿上下方向至少铺装两层以上;所述树池带沿其长度方向间隔6-7米设有一个树坑,树坑之间的树池带结构,由上至下包括有60-70厘米厚的表层土壤层、1米厚的蓄水模块层以及蓄水模块层的下土壤层,蓄水模块层的底端高于树坑底端。
6.使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蓄水模块的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所述蓄水模块拼接而成的内芯,以及将内芯包裹在内的土工布外层。
CN201720704493.6U 2017-06-16 2017-06-16 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和蓄水装置 Active CN206887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04493.6U CN206887669U (zh) 2017-06-16 2017-06-16 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和蓄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04493.6U CN206887669U (zh) 2017-06-16 2017-06-16 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和蓄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87669U true CN206887669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19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04493.6U Active CN206887669U (zh) 2017-06-16 2017-06-16 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和蓄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8766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0603A (zh) * 2017-06-16 2017-09-22 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蓄水装置及在绿化带中的应用
CN110331631A (zh) * 2019-07-23 2019-10-15 重庆恩倍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渗水路面结构
CN110331630A (zh) * 2019-07-23 2019-10-15 重庆恩倍克科技有限公司 海绵城市透水模块、路沿石以及路面铺装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0603A (zh) * 2017-06-16 2017-09-22 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蓄水装置及在绿化带中的应用
CN110331631A (zh) * 2019-07-23 2019-10-15 重庆恩倍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渗水路面结构
CN110331630A (zh) * 2019-07-23 2019-10-15 重庆恩倍克科技有限公司 海绵城市透水模块、路沿石以及路面铺装结构
CN110331630B (zh) * 2019-07-23 2021-11-05 杭州九尚科技有限公司 海绵城市透水模块、路沿石以及路面铺装结构
CN110331631B (zh) * 2019-07-23 2021-12-17 青岛太奇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渗水路面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0227B (zh) 一种城市道路绿化带lid生物滞留沟施工方法
CN206887669U (zh) 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和蓄水装置
CN106193263A (zh) 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系统
CN206571217U (zh)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CN108166520B (zh) 电力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法
CN110306491A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岸施工工艺
CN206667420U (zh) 海绵城市高效渗透型绿地构造
CN206681119U (zh) 一种用于下凹绿地的排水结构
KR101678127B1 (ko) 토목용 블록
CN102726141A (zh) 盐碱地改良设施及其改良方法
CN101886424B (zh) 渗透井保水系统
CN104594155A (zh) 透水铺面的铺设方法
CN108222216B (zh) 一种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6157878U (zh) 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系统
CN208594610U (zh) 海绵城市调蓄结构
CN110805047A (zh) 一种土质边坡保土护坡景观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938807B (zh) 渗蓄排雨水管廊及施工方法
CN107190603A (zh) 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蓄水装置及在绿化带中的应用
CN207512863U (zh) 雨水渗透系统
CN207620234U (zh) 一种反梁种植屋面排水系统
CN202679934U (zh) 盐碱地改良设施
CN109295942A (zh) 生态景观型灌溉渠及其施工方法
CN206941335U (zh) 一种可储存雨水的道路
CN202039271U (zh) 一种道路
CN206360052U (zh) 一种海绵式雨水渗透收排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