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80077U - 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80077U
CN206880077U CN201720743474.4U CN201720743474U CN206880077U CN 206880077 U CN206880077 U CN 206880077U CN 201720743474 U CN201720743474 U CN 201720743474U CN 206880077 U CN206880077 U CN 206880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atomizer
swirl
eddy flow
gen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434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yi K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434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80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80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80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包括雾化器筒体、烟嘴、雾化发生装置和底座。所述烟嘴、雾化器筒体和底座由上向下依次组合,形成一内部腔体,雾化发生装置在内部腔体下部位置。其中,所述雾化发生装置为下侧供油或者侧面供油、下侧接电结构。所述雾化器为圆形截面,雾化发生装置上侧设置有旋流座,该旋流座为圆筒形结构,旋流座筒形侧壁下部设置有内圆切线方向的旋流出气道,旋流座筒形外壁与雾化器筒体内壁之间形成旋流气道,所述旋流座侧壁上部设置有内圆切线方向的旋流进气道。所述旋流座上下两端各设置互不连通的轴向通气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进气道。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产生雾化器内部的旋转气流。

Description

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领域用品,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烟雾化器,是一种可以产生内部旋流的电子烟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烟产品,是通过电热丝加热电子烟液,使电子烟液雾化后,来吸食电子烟的雾,不再吸食因燃烧产生的烟,因而不再吸入固体颗粒,吸入液体颗粒。而液体颗粒是人工配置的电子烟液产生的,其各种物质的含量基本上可以实现精确控制,也不会产生燃烧时出现的焦油这种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物质。
目前公知的电子烟雾化装置一般是将电子烟液放置在储液烟弹内,而用于加热的雾化芯则也是直接安装在烟弹内部,这样使雾化芯位于电子烟液内。如果给电子烟雾化芯通电后,雾化芯会发热,进而使电子烟液雾化,雾化后经过烟气通道吸出,产生吸烟样的效果。由于需要将烟雾吸出,还需要引入空气以造成气流的流动。需要在雾化芯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或者数个进气孔,由于进气孔的设置位置便产生了下述不可克服的缺陷。
如图8所示的是比较典型的一种现有技术中的雾化器结构,雾化器外筒A兼做烟弹壳体,雾化器外筒A内再设置烟道筒体B,在烟道筒体B的内部是吸出烟道,在烟道筒体B和外筒A之间环形空间用于容置烟油。雾化芯C设置在外筒A的内部下部,雾化芯C的出烟口连接到烟道筒体B。雾化芯C的侧壁设置有进油孔D,同时雾化芯C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E。这样便形成一个完整的雾化器。而雾化芯C内部则设置有螺旋状的发热丝,螺旋状发热丝的螺旋内设置有导油棉,导油棉穿过进油孔D与烟油容置空间连通。这样结构的雾化器在使用时,需要从进油口D导入烟油,进气孔E引入空气,通过加热产生的雾化烟雾通过烟弹A吸入人的口腔。
这种雾化器的不足之在于:(1)雾化器工作过热,导致烫手烫嘴;(2)产生的噪音较大,造成不适感觉;(3)漏油造成污染和浪费;(4)喷油造成浪费和吸食时的不适感觉。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特别是喷油问题,如果是很热的喷油会直接烫伤使用者的呼吸道,造成身体伤害。进气道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渗出烟油,污染环境。
具体表现为:
(1)雾化器工作时发热丝持续通电发热,由于目前的这种结构为直筒型烟道,烟气也是直线型气流,造成热交换效率低。在发热丝持续发热而产生的热量不被持续带走时,就会持续升温,温度会很快升高,会把热量通过发热丝接线线脚传导给接线电极,然后传导到雾化器金属部件,热量传导很快,所以会造成雾化器整体快速发热。
(2)产生吸食音噪,电子烟在工作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如雾化芯工作时,发热丝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比较大,烟油在瞬间被雾化时,会产生类似爆破的声音。其次是由于气道设计不合理会在进气和出气整个气道中局部产生哨音或者摩擦音,这种现象在气道发生路径变化时,从负压变高压会在高压区,噪音会特别明显。
(3)雾化器喷油,当雾化器供油量和雾化量的关系不匹配时产生,供油量过大,会造成雾化不充分,烟雾中就会有较大的烟油颗粒,烟油颗粒会随着直线型气流直接吸食而进入口腔,产生不适感和浪费。这种现象在雾化器在刚刚加完油时更加明显,加热丝附近会有多余的烟油,在雾化器刚刚启动时,由于温差原因,会把油瞬间汽化,同时产生大量大液滴。
鉴于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从改变雾化器内部气流结构出发,以实现改变气流状态,提高降温效果,尽量减少吸烟时的噪音,去除雾化时产生的较大液滴。设计了一种旋转气流的雾化器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旋流的电子烟雾化器,通过旋流发生装置使雾化烟气在雾化器内部进行旋转,进而提高降温效果,分离较大的液滴。
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包括雾化器筒体、烟嘴、雾化发生装置和底座。所述烟嘴、雾化器筒体和底座由上向下依次组合,形成一内部腔体,雾化发生装置在内部腔体下部位置。其中,所述雾化发生装置为下侧供油或者侧面供油、下侧接电结构。所述雾化器为圆形截面,雾化发生装置上侧设置有旋流座,该旋流座为圆筒形结构,旋流座筒形侧壁下部设置有内圆切线方向的旋流出气道,旋流座筒形外壁与雾化器筒体内壁之间形成旋流气道,所述旋流座侧壁上部设置有内圆切线方向的旋流进气道。所述旋流座上下两端各设置互不连通的轴向通气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进气道。
上述所述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中,所述雾化发生装置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支架安装在底座上,所述进气道设置在底座侧壁上,底座内部形成储油区。
上述所述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中,所述旋流座可以是一体化结构,上端设置的轴向通气孔与烟嘴连接,上端轴向通气孔与上部旋流进气道连通。所述旋流座下端设置的轴向通气孔面向雾化发生装置设置,下端轴向通气孔与下部旋流出气道连通;所述旋流座下端设置向外延伸的环形部,通过该环形部与雾化器筒体内壁密封连接,并在该环形部上设置有轴向的烟液回流孔。
上述所述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中,所述旋流座也可以分为上下二旋流座,旋流出气道设置在下旋流座侧壁,旋流进气道设置在上旋流座侧壁上。
上述所述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中,所述上旋流座中央部位设置延伸到雾化发生装置处的轴向注油管道,该注油管道自上旋流座通气孔开始,穿过下旋流座;所述注油管道上端设置密封塞。
上述所述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中,所述雾化器筒体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光滑筒体,下段与下旋流座一体化设置,雾化器筒体上下两段之间密封连接。下旋流座下端通过一环形部与雾化器筒体下段连接,环形部上设置轴向烟液回流孔。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雾化器腔体内部设置了旋流座,并在旋流座上下两端设置了切线方向的旋流进气道和旋流出气道。进而可以使气流在旋流座筒形外壁与雾化器筒体之间形成旋转气流。在吸烟时可以在雾化器腔体内产生旋转气流,旋转气流在雾化器腔体内旋转上升。旋转气流会在雾化器腔体内部形成一个旋风分离区。旋风分离区可以有效的通过离心作用分离较大的液滴,液滴集中在雾化器筒体内壁上,不会进入口腔,而且可以通过回流再次进入雾化发生装置。在烟气旋转的同时实现烟雾冷却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内部旋流雾化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旋流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下旋流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内部旋流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内部旋流雾化器的另一角度剖面结构及气流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旋流出气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结构简图。
图8是现有技术中典型雾化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为烟嘴;2为压环;3为上旋流座;4为雾化器筒体上段;5为下旋流座;6为雾化器筒体下段;7为雾化发生装置;8为底座。
101为烟嘴烟道;
301为上旋流座通气孔;302为旋流进气道;303为注油管道;
401为内部旋流空间;
501为连接孔;502为旋流出气道;503为烟油回流孔;504为环形部;
601为雾化气道;
701为雾化丝支架;702为雾化丝;
801为总进气道;802为储油区;803为电极棒;
001为吸出旋流;003为进气旋流;004为上升旋流;005为出气旋流;006为雾化气流;008为进气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出详细说明,但该说明仅限于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详细解释,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和5所示,是本实施例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包括烟嘴1、压环2、上旋流座3、雾化器筒体上段4、下旋流座5、雾化器筒体下段6、雾化发生装置7和底座8。其中的下旋流座5和雾化器筒体下段6为一体化结构。
如图1所示,上述部件中由上向下依次组合,烟嘴1与压环2连接,压环2的边缘与雾化器筒体上段4的上端密封连接,而压环2下侧同时与上旋流座3连接。上旋流座3与下旋流座5对接连接,雾化器筒体上段4与雾化器筒体下段6对接连接。此时在压环2、上旋流座3.下旋流座5和雾化器筒体上段4与雾化器下段筒体6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空间,该环形空间即可形成内部旋流空间401。
如遇1、图3所示,所述的下旋流座5与雾化器筒体下段6的一体化结构是这样的,雾化器筒体下段6为一级筒体,与雾化器筒体上段4等径设置,下旋流座5为二级筒体,二级筒体的外径小于一级筒体的内径,以便于形成内部旋流空间401。下旋流座5与雾化器筒体下段6之间设置一环形部504,该环形部504将下旋流座5与雾化器筒体下段6之间密封连接起来。该环形部504上设置有轴向的通气孔503.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雾化器筒体下段6与底座8密封连接,雾化发生装置7安装在雾化器底座8上,并在该底座8上设置进气道801。底座8内设置安装支架701,安装支架701上安装设置有雾化发热丝。雾化发热丝为传统的螺旋状电热丝,螺旋内部可以装设导油棉,使用时底座8内部剩余空间形成一个储油区802,该储油区802也设置含油导油物质,以便于烟油的储存和导出。雾化发热丝通过电极棒803与外部电极连接。
雾化器底座上设置有进气道801,该进气道包括进气孔、出气孔和气道本体,进气孔设置在底座侧壁上,以便于在底座外缘设置进气调节环,用以调整雾化器的进气量。而出气孔面向雾化发生装置7设置,以便于雾化器的进气。
如图1、图4所示,雾化发生装置7设置在雾化器筒体下段6的内部,具体的位于下旋流座5的下侧。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该下旋流座5设置有中央通气孔501和侧壁旋流出气道502,如图6所示,该旋流出气道502为中央通气孔501内圆切向方向设置的,以便于其内部气流通过旋流出气道502引出时形成一种旋流状态的气流。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上旋流座3设置在下旋流座5与压环2之间,该上旋流座3也设置有中央通气孔301和侧壁上的旋流进气道302,该旋流进气道302为中央通气孔301内圆切向方向设置的,以便于其外部气流通过旋流进气道302进入时形成一种旋流状态的气流。
如图4所示,上旋流座3的中央通气孔301的内部设置有注油管道303,该注油管道303的上端开始于中央通气孔301的底部,终止于雾化发生装置7处,因而可以从上端注入烟油,同时上端设置密封塞,用于封堵注油管道303。同时该注油管道303将上下旋流座内部的通气路径封住,不会造成气流的短路。
本实施例的气流状态是这样的,吸烟时外部空气气流008从进气道801进入到雾化发生装置7,并带走雾化发生装置7产生的烟雾,形成烟雾气流006,烟雾气流006受到吸烟负压的吸引,从旋流出气道502流出。由于旋流出气道502的切向方向,进而使引出的烟雾气流变成径向的旋转气流005,旋转气流005在环形空间401内继续旋转上升,形成上升旋转气流004,上升旋转气流004道达顶部位置时,会进入上旋流座3上的旋流进气道301,并形成向内的旋流003,向内的旋流003进入中央通气孔301后继续旋转上升,到达烟嘴烟道101时形成旋转气流001,由于001为烟雾气流,进入口腔达到吸烟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雾化器结构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散热快,烟气温度可控。传统的雾化器气流只是简单的单一直线气流,热交换效率低,本实施例的进气道801设计在发热丝的底部,气流从下往上吹。同时由于下旋流座5的切向旋流出气道502的作用,在吸烟时烟气气流经过502后变成旋转气流进入旋流空间401。在旋流空间401内旋转气流上升过程中会提高降温效果。旋流速度越快,降温效果会越好,调节进气速度便可以调节吸烟时的温度。
(2)不喷油,由于气流是旋转上升的,一旦雾化器雾化不充分,留有大颗粒的油滴,将被旋转的气流分离在雾化器筒体的内壁上,然后再经回流管503返回储油区802,从而不会被吸到使用者的呼吸道,不会发生烫伤,相对更安全。
(3)消音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的进气道和旋流进气道都采用了与内圆相切的角度形式,在雾化器工作时产生的雾化声音和摩擦的声音,一般是沿着气道的进口和出口传出的,由于两个进口都是螺旋状的,产生的声音只在气道的内部环状震荡最后以发热的形式消失,能通过进气道折射出来的声音微乎其微,因此更安静。
(4)雾化效果好,节省烟油,由于螺旋气流,雾化后的颗粒在上升过程中,粗一点的被摔出气道,留在内壁,然后会返回到储油区,重新雾化,从而节省烟油的消耗,同时,只有雾化细腻的颗粒才进入使用者的呼吸道。口感更细腻。同时被雾化的烟雾由于是负压被吸上去的,所以被吸出去的更完整。
(5)口感细腻更有冲击性和观赏性,由于雾化后的颗粒进入使用者的呼吸道是经过螺旋气流分选的,所以口感更细腻,而且是螺旋状进入呼吸道,对使用者的感官冲击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采用了透明的比例气道,从肉眼便能看到高速旋转的气流流经气道,从而更具观赏性。
(6)口感的可调性,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进气道801的大小,不但能调节旋转的速度,同时也调整了雾化颗粒的大小,旋转越快分选的越细腻,同时也调节了雾化的温度,关小进气道,转速变慢,发热丝的热交换会减慢,雾化出来的烟雾温度会升高,同时雾化的颗粒会变大,口感会增加甜感(烟油成分本来的味道)。加大进气道速度,烟油雾化颗粒变小,口感会变细腻,甜感消失,冲击感增大。因此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爱来调整自己喜欢的口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下旋流座5并不与雾化器筒体下段6一体化设置,而是下旋流座独立设置,而雾化器筒体上下两段一体设置,为筒形结构。下旋流座5设置的环形部504的边缘与雾化器筒体内壁密封固定连接。其余结构没有任何变化。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为上下旋流座3和5一体化设置,为中间封闭的圆筒形结构,上下两段开设中央通气孔,上下通气孔位置均设置内圆切线方向的旋流气道。旋流座下端设置环形部与雾化器筒体内壁密封连接。其余结构没有变化。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为,不再设置上旋流座,只设置下旋流座5,下旋流座设置切线方向的气道502。上旋流座位置为空置状态,此时旋转气流在雾化器筒体内旋转后直接进入烟嘴烟道吸出。

Claims (8)

1.一种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包括雾化器筒体、烟嘴、雾化发生装置和底座;所述烟嘴、雾化器筒体和底座由上向下依次组合,形成一内部腔体,雾化发生装置在内部腔体下部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发生装置为下侧供油或者侧面供油、下侧接电结构;所述雾化器为圆形截面,雾化发生装置上侧设置有旋流座,该旋流座为圆筒形结构,旋流座筒形侧壁下部设置有内圆切线方向的旋流出气道,旋流座筒形外壁与雾化器筒体内壁之间形成旋流气道,所述旋流座侧壁上部设置有内圆切线方向的旋流进气道;所述旋流座上下两端各设置互不连通的轴向通气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进气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发生装置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支架安装在底座上,所述进气道设置在底座侧壁上,底座内部形成储油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座为一体化结构,上端设置的轴向通气孔与烟嘴连接,上端轴向通气孔与上部旋流进气道连通;所述旋流座下端设置的轴向通气孔面向雾化发生装置设置,下端轴向通气孔与下部旋流出气道连通;所述旋流座下端设置向外延伸的环形部,通过该环形部与雾化器筒体内壁密封连接,并在该环形部上设置有轴向的烟液回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座分为上下二旋流座,旋流出气道设置在下旋流座侧壁,旋流进气道设置在上旋流座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流座中央部位设置延伸到雾化发生装置处的轴向注油管道,该注油管道自上旋流座通气孔开始,穿过下旋流座;所述注油管道上端设置密封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筒体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光滑筒体,下段与下旋流座一体化设置,雾化器筒体上下两段之间密封连接;下旋流座下端通过一环形部与雾化器筒体下段连接,环形部上设置轴向烟液回流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流座中央部位设置延伸到雾化发生装置处的轴向注油管道,该注油管道自上旋流座通气孔开始,穿过下旋流座;所述注油管道上端设置密封塞。
8.一种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包括雾化器筒体、烟嘴、雾化发生装置和底座;所述烟嘴、雾化器筒体和底座由上向下依次组合,形成一内部腔体,雾化发生装置在内部腔体下部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发生装置为下侧供油或者侧面供油、下侧接电结构;所述雾化器为圆形截面,雾化发生装置上侧设置有旋流座,该旋流座为圆筒形结构,旋流座筒形侧壁下部设置有内圆切线方向的旋流出气道,旋流座顶部封闭。
CN201720743474.4U 2017-06-23 2017-06-23 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 Active CN206880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3474.4U CN206880077U (zh) 2017-06-23 2017-06-23 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3474.4U CN206880077U (zh) 2017-06-23 2017-06-23 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80077U true CN206880077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16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43474.4U Active CN206880077U (zh) 2017-06-23 2017-06-23 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8007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5189A (zh) * 2018-06-26 2018-10-23 上海聚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烟的吸食装置
CN110558630A (zh) * 2019-10-14 2019-12-13 欧俊彪 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CN111920106A (zh) * 2020-09-05 2020-11-13 深圳市劳斯韦伯科技有限公司 旋流电子烟雾化器结构及其旋流电子烟雾化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5189A (zh) * 2018-06-26 2018-10-23 上海聚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烟的吸食装置
CN110558630A (zh) * 2019-10-14 2019-12-13 欧俊彪 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CN111920106A (zh) * 2020-09-05 2020-11-13 深圳市劳斯韦伯科技有限公司 旋流电子烟雾化器结构及其旋流电子烟雾化器
CN111920106B (zh) * 2020-09-05 2021-06-08 深圳市劳斯韦伯科技有限公司 旋流电子烟雾化器结构及其旋流电子烟雾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87819A (zh) 旋流电子烟雾化器结构及其旋流电子烟雾化器
CN206880077U (zh) 内部旋流电子烟雾化器
CN108158044A (zh) 具有双腔双气道雾化器的电子烟
CN204742640U (zh) 顶部进气电子烟雾化装置
CN206403206U (zh) 烟雾发生器及烟雾吸取装置
WO2017024799A1 (zh) 叶片分隔式电子烟气道结构
CN105011381B (zh) 扰流式电子烟气道结构
CN108185538A (zh) 一种带有增香降温过滤模块的烟具
CN206534130U (zh) 电池组件及其电子烟
CN113100497A (zh) —种电子烟的雾化装置
CN207100511U (zh) 旋流电子烟雾化器结构及其旋流电子烟雾化器
CN107890139A (zh) 加热不燃烧烟具及其加热组件
CN205831064U (zh) 一种可变吸味的组合式气道轴向分布的烟嘴
CN105815816A (zh) 一种新型的可变吸味烟嘴
CN106617312A (zh) 抽吸供液电子烟雾化器芯
CN208807635U (zh) 一种适用于传统香烟的烘烤型吸烟器
CN207040880U (zh) 具有改进气流通道的电子烟雾化器
CN204861183U (zh) 扰流式电子烟气道结构
CN207948913U (zh) 具有双腔双气道雾化器的电子烟
CN207100512U (zh) 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电子烟雾化器
CN106388008A (zh) 一种安全实用电子烟
CN207590078U (zh) 一种可调味的电子烟
CN207100513U (zh) 一种具有径向喷射旋流结构的电子烟
CN207040887U (zh) 一种电子烟与传统烟并联混吸装置
CN207054790U (zh) 一种新型电子烟滤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0 6 buildings in xinxintian Industrial Zone, Xinsha Road,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Xinyi K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518100 6 buildings in xinxintian Industrial Zone, Xinsha Road,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