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79293U - 无线医用探头 - Google Patents

无线医用探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79293U
CN206879293U CN201720365201.0U CN201720365201U CN206879293U CN 206879293 U CN206879293 U CN 206879293U CN 201720365201 U CN201720365201 U CN 201720365201U CN 206879293 U CN206879293 U CN 206879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circuit board
supporting plate
wireless medical
medical p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652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涛
吴勇
罗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dan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Edan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dan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Edan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03652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79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79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79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医用探头,包括:底壳、面壳、支撑板、电路板和绝缘板,面壳盖合在底壳上以限定出容纳腔。支撑板位于容纳腔内且设在底壳上,电路板位于容纳腔内且相对支撑板设置,电路板与支撑板之间通过多个板对板连接器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绝缘板设在电路板与支撑板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医用探头,通过将板层叠设置,可最大限度减小探头的体积及重量,使无线医用探头可方便携带;由于支撑板与电路板之间通过多个板对板连接器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将板卡受到的力均匀分散到板卡的各个连接器受力点,可使探头板卡间的应力均匀分布,避免了跌落或震动造成的器件受力不均匀引起板卡上连接器的损坏,增强了抗震性能。

Description

无线医用探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医用探头。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医用探头的发展趋势是体积小,重量轻,方便移动。对于医用探头来说,一般探头体积有限,内部电路比较复杂,涉及到的电路板也较多,在如此有限的体积内放置多块电路板,采用叠层结构是一种能够减少探头体积的设计方式。现有的公开技术的层叠连接方式中,主要是用软排线和接插件配合连接多块电路板。
当多块电路板之间是使用软排线和连接器连接时,多块电路板需要分别固定,导致该医用探头的结构件上设计有更多的固定柱,从而需要更多的结构空间,导致医用探头的体积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当探头内多块电路板之间使用软排线和连接器连接时,探头体积偏大;而如果仅使用一个板对板接插件连接多块电路板,由于电路板的定位是依赖于另外一个叠层的电路板,所以电路板的接插件上承载了较大的机械应力。当探头跌落时,两块电路板之间受到的应力很容易不均匀,导致电路板的损坏,从而影响到医用探头的正常工作,即医用探头的抗震能力较差。
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无线医用探头,该无线医用探头的体积较小且抗震能力较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医用探头,包括:底壳;面壳,所述面壳盖合在所述底壳上以与所述底壳限定出容纳腔;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相对所述支撑板设置,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多个板对板连接器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医用探头,通过将支撑板、电路板、绝缘板层叠设置,可最大限度减小探头的体积及重量,使无线医用探头可方便携带。支撑板与电路板之间通过多个板对板连接器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将板卡受到的力均匀分散到板卡的各个连接器受力点,可使探头板卡间的应力均匀分布,避免了跌落或震动造成的器件受力不均匀引起板卡上连接器的损坏,增强了医用探头的抗震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路板层叠设置,每个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支撑板通过多个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这样多个所述电路板层叠的设计可以使得所述无线医用探头的体积较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路板层叠设置,与所述支撑板相邻的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其余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路板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所述无线医用探头的体积较小。
具体地,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连接有三个所述板对板连接器,且三个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呈等边三角形分布。这样的设计使得在所述医用探头跌落时,所述电路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受到的应力较均匀,降低了所述无线医用探头损坏的风险,提高了无线所述医用探头的抗震能力。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所述无线医用探头还包括隔震件,所述隔震件位于容纳腔内且设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面壳之间。这样的设计提高了所述无线医用探头的抗震能力。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所述底壳上设有固定柱,所述面壳通过螺钉与所述固定柱相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电路板上均设有对应所述固定柱的挂孔。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在所述无线医用探头跌落时,所述电路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板对板连接器不会发生移动,降低了所述无线医用探头损坏的风险,提高了所述无线医用探头的抗震能力。
在一些实施中,无线医用探头还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设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无线医用探头还包括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设在所述面壳上,所述显示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显示检测结果。这样方便用户对医用探头的检测结构进行观察。
在另一些实施中,所述无线医用探头还包括信号发射端,所述信号发射端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信号发射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发射检测结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底壳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支撑板的定位凹槽,这样的设计使得所述支撑板不会再容纳腔中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医用探头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医用探头的整体结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壳与支撑板、电路板及绝缘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壳与隔震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板、绝缘板与电路板的装配图;
图8是图7中沿A-A方向剖视图;
图9是图8中圈示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
无线医用探头100、底壳1、凹槽11、面壳2、支撑板3、电路板4、绝缘板5、隔震件6、板对板连接器7、公端子71、母端子72、固定柱81、挂孔82、显示器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医用探头100,无线医用探头100可用于人体或者其他生命体的医用探测,包括但不限于心率、血氧、血压、体温等类别。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医用探头100,包括:底壳1、面壳2、支撑板3和电路板4。
具体地,如图2所示,面壳2盖合在底壳1上,并且面壳2与底壳1之间限定出容纳腔,支撑板3、电路板4和绝缘板5均位于容纳腔内,电路板4相对支撑板3设置。有的示例中,无线医用探头100还包括绝缘板5,绝缘板5设在电路板4与支撑板3之间,绝缘板5的作用是将支撑板3与电路板4隔绝开来,保证支撑板3上的电器元件和电路板4之间不串电。这样在无线医用探头100的内部,支撑板3、绝缘板5和电路板4采用层叠的结构布置,从而使无线医用探头100的体积较小。当然,如果支撑板3和电路板4之间如果能采用其他绝缘手段,例如在支撑板3和电路板4的朝向彼此的表面涂覆绝缘膜等,也可省掉绝缘板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图9所示,电路板4与支撑板3之间通过多个板对板连接器7插接固定,并通过该板对板连接器7完成信号传通。也就是说,板对板连接器7可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个是作为连接结构将电路板4固定在支撑板3上,另一个是作为数据传输接口,实现支撑板3和电路板4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图9的示例中,板对板连接器7是一种插接接头,板对板连接器7包括公端子71和母端子72,二者相互插接后固定牢靠、受力均匀,且能进行良好的信号传输。该示例中,公端子71设在支撑板3上,母端子72设在电路板4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线医用探头100是无线电子设备,会由电池供电,探头内部有多块PCBA板卡,为减小探头的体积,保证多块PCBA板卡电信号的连通,多块板卡之间通过板对板连接器7实现电信号的相互传输,尤其对于医用的探头来说,生理参数需要通过相应的传感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这个工作通常由无线探头内部的某块板卡完成,可以是电路板4,也可以是被固定的支撑板3。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可以通过板对板连接器7将电信号传输到其它板卡上,将对应的生理信号进行处理,或者就在该板卡上处理,但是需要通过板对板连接器7传输到其它板卡上。处理后的修改可以在探头上的显示单元显示,或者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到其它对应的设备上显示,达到探头的预期用途。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无线医用探头100还包括显示器9,显示器9设在面壳2上,显示器9与电路板4电连接以显示检测结果,这样方便用户对无线医用探头100的检测结果进行直接观察。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无线医用探头100还包括信号发射端(图未示出),信号发射端设在容纳腔内,信号发射端与电路板4电连接以发射检测结果。这样无线医用探头100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到其它对应的设备上,该设备可显示无线医用探头100的检测结果,然后用户可通过这些设备间接观察到无线医用探头100的检测结果。
具体地,支撑板3与电路板4之间连接有多个板对板连接器7,多个板对板连接器7的排布呈正多边形排布。在如图5和图6所示的示例中,支撑板3与电路板4之间连接有三个板对板连接器7,三个板对板连接器7呈正三角形排布,利用了三点确定平面的稳定性,解决了多叠层板卡固定单点接插件受力较大的问题,将板卡受到的力均匀分散到板卡的各个接插件受力点,极大的降低了单点插座受力过大,容易损坏的问题,增强了探头的抗震性能。这样的连接排布,可使探头板卡间的应力均匀分布,避免了跌落或震动造成的器件受力不均匀引起板卡上插座的损坏,增强了医用探头的抗震性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板对板连接器7的数量并不限于三个,也可以是多个,当板对板连接器7为多个时,板对板连接器7应尽量均匀分布在电路板4和支撑板3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医用探头100,通过将支撑板3、电路板4、绝缘板5层叠设置,可最大限度减小探头的体积及重量,使无线医用探头100可方便携带。通过将支撑板3与电路板4之间通过多个板对板连接器7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将板卡受到的力均匀分散到板卡的各个接插件受力点,可使探头板卡间的应力均匀分布,避免了跌落或震动造成的器件受力不均匀引起板卡上插座的损坏,增强了医用探头的抗震性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3本身可以为PCBA板,支撑板3本身也可以不是PCBA板,支撑板3上可安装固定探头内的电器元件。另外,电路板4可不仅仅通过板对板连接器7插接固定到支撑板3上,还可以如图2所示,电路板4超出支撑板3的部分可利用螺钉固定在底壳1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支撑板3层叠设置的电路板4可为一个,与支撑板3层叠设置的电路板4也可为多个。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无线医用探头100包括多个电路板4,多个电路板4之间层叠设置,每个电路板4分别与支撑板3通过多个板对板连接器7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也就说两个电路板4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两个电路板4之间的信号要通过支撑板3来完成传通。由于多个电路板4也采用的是层叠设置,因此具有多个电路板4的无线医用探头100的体积仍然较小。可选地,当电路板4为多个时,每相邻两个电路板4之间可设有绝缘板。
其中,每个电路板4与支撑板3之间的多个板对板连接器7均呈正多边形分布。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当无线医用探头100包括多个电路板4时,与支撑板3相邻的电路板4与支撑板3之间通过多个板对板连接器7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其余每相邻的两个电路板4之间通过多个板对板连接器7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也就是说在这样情况下,相邻两个电路板4之间可以直接通过板对板连接器7传通信号。可选地,当电路板4为多个时,每相邻两个电路板4之间可设有绝缘板。
其中,每两个电路板4之间的多个板对板连接器7均呈正多边形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无线医用探头100还包括隔震件6,隔震件6位于容纳腔内且设在电路板4与面壳2之间,隔震件6可以限定电路板4的位置,防止电路板4在容纳腔内移动。当探头跌落或者震动时,隔震件6起到缓冲作用,吸收外界传过来的冲击力,避免器件受力不均匀引起板卡上板对板连接器7的损坏,进一步增强了无线医用探头100的抗震性能。
可选地,隔震件6可选用多种材料,例如海绵,橡胶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壳2和底壳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面壳2或底壳1上设有螺纹孔,此时可利用螺钉将面壳2锁死在底壳1上;又例如,底壳1上设有卡槽,面壳2设有卡凸,将卡凸插入卡槽也能完成底壳1和面壳2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3和底壳1之间可以有多种连接方式,例如,底壳1上设有螺纹孔,此时可利用螺钉将支撑板3锁死在底壳1上,又例如如图3所示,底壳1上可设有凹槽11,支撑板3配合在凹槽11内。
在图2和图3所示的示例中,底壳1上设有固定柱81,面壳2通过螺钉连接在固定柱81上,并且支撑板2和电路板4上均设有对应固定柱81的挂孔82。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在无线医用探头100跌落时,电路板4、支撑板3和板对板连接器7不会发生移动,降低了无线医用探头100损坏的风险,提高了无线医用探头100的抗震能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医用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
面壳,所述面壳盖合在所述底壳上以与所述底壳限定出容纳腔;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相对所述支撑板设置,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多个板对板连接器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医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路板层叠设置,每个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支撑板通过多个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医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路板层叠设置,与所述支撑板相邻的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其余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路板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接固定及传通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医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连接有三个所述板对板连接器,且三个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在所述支撑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医用探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震件,所述隔震件位于容纳腔内且设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面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医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设有固定柱,所述面壳通过螺钉与所述固定柱相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电路板上均设有对应所述固定柱的挂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医用探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设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医用探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设在所述面壳上,所述显示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显示检测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医用探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发射端,所述信号发射端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信号发射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发射检测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医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底壳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支撑板的定位凹槽。
CN201720365201.0U 2017-04-06 2017-04-06 无线医用探头 Active CN206879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65201.0U CN206879293U (zh) 2017-04-06 2017-04-06 无线医用探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65201.0U CN206879293U (zh) 2017-04-06 2017-04-06 无线医用探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79293U true CN206879293U (zh) 2018-01-12

Family

ID=61342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65201.0U Active CN206879293U (zh) 2017-04-06 2017-04-06 无线医用探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792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27380A1 (en)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box
KR20150099682A (ko) 충전 어댑터를 수반하며 2차원 바코드 인식을 지원할 수 있는 이동식 전력 장치
JP6280876B2 (ja) 医療用カプセルのための電源装置およびカプセルカメラシステム
WO2007140152A3 (en) Lamp with personal audio player interface and speaker system
US20120034819A1 (en) Micro Universal Serial Bus Adapter
US9431836B2 (en) Mobile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N106332487A (zh) 用于便携式设备的结合顶端及保护壳
KR20120009339A (ko) 유에스비 커넥터 및 유에스비 커넥터용 젠더
JP5503664B2 (ja) オフセットアンテナを備えた無線通信装置
CN101916942B (zh) 组合立方体插座
EP1780866A3 (en) Charger system for cordless power devices
CN206879293U (zh) 无线医用探头
CN203521800U (zh) 传输线
CN207611920U (zh) 一种磁吸连接装置
CN215899634U (zh) 睡眠监测设备
CN207764571U (zh) 智能手表
CN209134104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211720277U (zh) 用于小型医用设备的充电装置和小型医用设备
CN211324976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瘤胃监测装置
CN107248631A (zh) 可插拔模块化立体电路结构
CN207705457U (zh) 一种小型化中继端子台
US8029304B1 (en)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CN206947580U (zh) 可插拔模块化立体电路结构
CN217408788U (zh) 一种多功能腹腔镜
CN215600451U (zh) 储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