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72525U - 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72525U
CN206872525U CN201720528687.5U CN201720528687U CN206872525U CN 206872525 U CN206872525 U CN 206872525U CN 201720528687 U CN201720528687 U CN 201720528687U CN 206872525 U CN206872525 U CN 206872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bed
bed frame
frame
biological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286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倩文
罗梓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uancheng Landscap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Guancheng Landscap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Guancheng Landscap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Guancheng Landscap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286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72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72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725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所述浮床框架上设有种植框,所述种植框内种有挺水植物,所述浮床框架底部设有浮筒,所述浮床框架一侧两端均设有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与浮筒固定连接,所述浮床框架一侧活动连接有水位标尺,所述视为标尺上设有刻度线,所述水位标尺底部与河道连接,所述浮床框架底部悬挂有悬吊线,所述悬吊线上设有生物网袋,所述生物网袋中装有沉水植物,所述悬吊线底部设有配重,所述固定杆一侧均通过挂钩活动连接有拦截网,通过设有浮筒,可以将浮床框架漂浮在水面上,并且能够增加稳定性,通过设有挺水植物,能抑制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藻类的繁殖,降低水的浑浊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属于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又称人工浮床,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水体污染或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利用浮床浮力承托水生植物,让水生植物得到一个固定区域生长,由此水生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物质,降低COD,同时人工营造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从而修复水生态系统,达到自然生态的平衡,可以说是当今文明的又一利器,城市河道落叶、塑料袋、泡沫板等垃圾,随风力影响,通常在河面随水漂流,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环卫工人打捞难度很大,而且普通的生态浮床没有拦截垃圾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由于设有浮筒,可以将浮床框架漂浮在水面上,并且能够增加稳定性,通过设有挺水植物,能吸收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抑制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藻类的繁殖,阻挡和凝聚水中的悬浮物、高分子有机物,降低水的浑浊度,由于设有固定杆和连接绳,能够在浮床到岸边拉起拦截网,可以拦截水面的垃圾以及水面上的蓝藻、绿藻等藻类,防止大面积繁殖,由于设有悬吊线,可以将生物网袋固定在水下不同的深度位置,能够使生物网袋中的沉水植物比较分散提高净化的效率,由于设有沉水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以有效抑制蓝藻、绿藻等藻类的生长,沉水植物通过繁殖可以吸附河底的泥沙,起到保护河道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由于设有水位标尺,可以远距离看到水位的变化,不需要对河流水位进行进一步测量,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所述所述浮床框架上设有种植框,所述种植框内种有挺水植物,所述浮床框架底部设有浮筒,所述浮床框架一侧两端均设有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与浮筒固定连接,所述浮床框架一侧活动连接有水位标尺,所述视为标尺上设有刻度线,所述水位标尺底部与河道连接,所述浮床框架底部悬挂有悬吊线,所述悬吊线上设有生物网袋,所述生物网袋中装有沉水植物,所述悬吊线底部设有配重,所述固定杆一侧均通过挂钩活动连接有拦截网,所述拦截网一端均设有连接绳。
进一步而言,所述浮床框架和种植框均为塑料材质,所述种植框为网状结构。
进一步而言,所述浮筒为圆柱形,且长度大于浮床框架一侧长度。
进一步而言,所述拦截网高度为1000mm,网孔大小为5mm×5mm。
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绳与岸边固定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浮筒,可以将浮床框架漂浮在水面上,并且能够增加稳定性,通过设有挺水植物,能吸收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抑制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藻类的繁殖,阻挡和凝聚水中的悬浮物、高分子有机物,降低水的浑浊度,由于设有固定杆和连接绳,能够在浮床到岸边拉起拦截网,可以拦截水面的垃圾以及水面上的蓝藻、绿藻等藻类,防止大面积繁殖,由于设有悬吊线,可以将生物网袋固定在水下不同的深度位置,能够使生物网袋中的沉水植物比较分散提高净化的效率,由于设有沉水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以有效抑制蓝藻、绿藻等藻类的生长,沉水植物通过繁殖可以吸附河底的泥沙,起到保护河道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由于设有水位标尺,可以远距离看到水位的变化,不需要对河流水位进行进一步测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浮床框架结构图。
图中标号:1、浮床框架;2、种植框槽;3、挺水植物;4、浮筒;5、固定杆;6、水位标尺;7、刻度线;8、悬吊线;9、生物网袋;10、沉水植物;11、配重;12、挂钩;13、拦截网;14、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1,所述所述浮床框架1上设有种植框2,所述种植框2内种有挺水植物3,能吸收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抑制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藻类的繁殖,阻挡和凝聚水中的悬浮物、高分子有机物,降低水的浑浊度,所述浮床框架1底部设有浮筒4,所述浮床框架1一侧两端均设有固定杆5,且所述固定杆5与浮筒4固定连接,所述浮床框架1一侧活动连接有水位标尺6,可以远距离看到水位的变化,不需要对河流水位进行进一步测量,所述水位标尺6上设有刻度线7,所述水位标尺6底部与河道连接,所述浮床框架1底部悬挂有悬吊线8,可以将生物网袋9固定在水下不同的深度位置,能够使生物网袋9中的沉水植物10比较分散提高净化的效率,所述悬吊线8上设有生物网袋9,所述生物网袋9中装有沉水植物10,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以有效抑制蓝藻、绿藻等藻类的生长,沉水植物10通过繁殖可以吸附河底的泥沙,起到保护河道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所述悬吊线8底部设有配重11,所述固定杆5一侧均通过挂钩12活动连接有拦截网13,能够在浮床到岸边拉起拦截网,可以拦截水面的垃圾以及水面上的蓝藻、绿藻等藻类,防止大面积繁殖,所述拦截网13一端均设有连接绳14,
更具体而言,所述浮床框架1和种植框2均为塑料材质,所述种植框2为网状结构,可以增加浮床的使用寿命,种植框2的网状结构能够使挺水植物3的根部向水中延伸,所述浮筒4为圆柱形,且长度大于浮床框架1一侧长度,可以提高浮床的稳定性,所述拦截网13高度为1000mm,网孔大小为5mm×5mm,所述连接绳14与岸边固定装置连接,能够使拦截网13有效地对河流表面的垃圾进行拦截,方便对拦截网13上的垃圾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浮床置于水面通过连接绳14与河岸上的固定装置连接,固定浮床的位置,将水位浮标6底部与河底连接,通过挺水植物3和沉水植物10对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对河道进行加固,拦截网13对河水水面的浮游藻类和垃圾进行拦截清理。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框架(1)上设有种植框(2),所述种植框(2)内种有挺水植物(3),所述浮床框架(1)底部设有浮筒(4),所述浮床框架(1)一侧两端均设有固定杆(5),且所述固定杆(5)与浮筒(4)固定连接,所述浮床框架(1)一侧活动连接有水位标尺(6),所述水位标尺(6)上设有刻度线(7),所述水位标尺(6)底部与河道连接,所述浮床框架(1)底部悬挂有悬吊线(8),所述悬吊线(8)上设有生物网袋(9),所述生物网袋(9)中装有沉水植物(10),所述悬吊线(8)底部设有配重(11),所述固定杆(5)一侧均通过挂钩(12)活动连接有拦截网(13),所述拦截网(13)一端均设有连接绳(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框架(1)和种植框(2)均为塑料材质,所述种植框(2)为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4)为圆柱形,且长度大于浮床框架(1)一侧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13)高度为1000mm,网孔大小为5mm×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14)与岸边固定装置连接。
CN201720528687.5U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72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28687.5U CN206872525U (zh)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28687.5U CN206872525U (zh)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72525U true CN206872525U (zh) 2018-01-12

Family

ID=61339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2868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72525U (zh)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7252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0034A (zh) * 2020-08-05 2020-10-27 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智能化湿地立体种养系统
CN113367060A (zh) * 2021-06-15 2021-09-10 张红峰 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净化绿植种植系统
CN115247406A (zh) * 2022-07-01 2022-10-28 奕江山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消波护岸沉沙结构
CN115367884A (zh) * 2022-08-12 2022-11-2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用于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的入河前缓冲系统
CN117285168A (zh) * 2023-11-23 2023-12-26 湘潭大学 一种功能海泡石强化组合式生态浮床及其在黑臭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0034A (zh) * 2020-08-05 2020-10-27 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智能化湿地立体种养系统
CN113367060A (zh) * 2021-06-15 2021-09-10 张红峰 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净化绿植种植系统
CN115247406A (zh) * 2022-07-01 2022-10-28 奕江山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消波护岸沉沙结构
CN115367884A (zh) * 2022-08-12 2022-11-2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用于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的入河前缓冲系统
CN117285168A (zh) * 2023-11-23 2023-12-26 湘潭大学 一种功能海泡石强化组合式生态浮床及其在黑臭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CN117285168B (zh) * 2023-11-23 2024-03-19 湘潭大学 一种功能海泡石强化组合式生态浮床及其在黑臭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72525U (zh) 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浮床
CN201406348Y (zh) 组合型生态浮床
CN205822120U (zh) 多功能软围隔装置
CN204185300U (zh) 用于城市河道水体净化的沉水植物床
CN102060386A (zh) 一种漂浮湿地构建方法
CN208166680U (zh) 适用于河道修复的组合式生态浮床
CN206302808U (zh)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床
CN202499744U (zh) 浮动式拦截净化装置
CN207566984U (zh) 一种用于城市硬质驳岸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种植箱
CN104803557A (zh) 复合型净化农田排水与生态修复的沟塘湿地系统
CN104261627B (zh)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污染控制方法
CN106013022B (zh) 一种用于在通航航道中拦截水葫芦的组合装置
CN112279384A (zh) 一种便于行洪的水处理系统
CN106745788A (zh) 一种河道污水净化及滑坡治理的立体系统
CN207348030U (zh) 一种红树幼苗种植区外围防护装置
CN207404949U (zh) 半封闭型海区的生态修复装置
CN109574236A (zh) 一种适合于山区河流减脱水河段修复的生态坝
CN203200080U (zh) 复合生态净化系统水生植物的控制性种养设施
CN206204004U (zh) 一种悬浮式沉水植物生态床
CN204874030U (zh) 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环境修复的组合式生态浮床
CN210491975U (zh) 一种具备绿化装置的生态驳岸
CN208071414U (zh) 一种用于拦截河流水体悬浮物及净化水质的设备
CN113880370A (zh) 河道生态治理浮床
CN213446452U (zh) 一种用于加速水体淡化的人工生态浮岛
CN21108011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