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70913U - 一种汽车杯托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杯托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70913U
CN206870913U CN201720536062.3U CN201720536062U CN206870913U CN 206870913 U CN206870913 U CN 206870913U CN 201720536062 U CN201720536062 U CN 201720536062U CN 206870913 U CN206870913 U CN 206870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groove
water bottle
diameter
cup holder
sa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360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广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isita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isita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isita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isita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360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70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70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70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杯托结构,包括杯托,在所述杯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水瓶的圆柱体凹槽,所述圆柱体凹槽至少包括一个用于放置可变形水瓶且直径小于该水瓶的圆柱体凹槽。沿所述杯托的同一方向依次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圆柱体凹槽、第二圆柱体凹槽及第三圆柱体凹槽,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的直径小于可变形水瓶的直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杯托结构,其设置有一个用于放置可变形水瓶且直径小于该水瓶的圆柱体凹槽,该水瓶放置于该圆柱体凹槽之后,在单手用外力开启该可变形水瓶的瓶盖时,该水瓶受到该杯托的摩擦力作用不易转动或移动,以保证瓶盖的正常开启,从而有效避免驾驶员因开瓶盖而分散注意力。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杯托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杯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杯托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车型的汽车杯托一般只会设置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杯放置空间,两个水杯放置空间均比水杯尺寸要大一点,驾驶员在喝水时由于一只手要操作方向盘,往往依靠单手去拧瓶盖,缺少一个空间或者机构辅助其操作,这样会导致驾驶员分神,影响驾驶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汽车杯托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杯托结构,包括杯托,在所述杯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水瓶的圆柱体凹槽,所述圆柱体凹槽至少包括一个用于放置可变形水瓶且直径小于该水瓶的圆柱体凹槽。
进一步地,沿所述杯托的同一方向依次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圆柱体凹槽、第二圆柱体凹槽及第三圆柱体凹槽,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的直径小于可变形水瓶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与所述第三圆柱体凹槽的大小相同且其直径均为65mm-75mm,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的直径为50-60mm,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第二圆柱体凹槽及第三圆柱体凹槽的深度相同,均为60-7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与所述第三圆柱体凹槽的直径均为70mm,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的直径为55mm,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第二圆柱体凹槽及第三圆柱体凹槽的深度均为70mm。
进一步地,所述杯托的材质为改性橡胶或塑料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可变形水瓶为矿泉水瓶、饮料瓶、可变形茶杯中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杯托结构,其设置有一个用于放置可变形水瓶且直径小于该水瓶的的圆柱体凹槽,该水瓶放置于该圆柱体凹槽之后,在单手用外力开启该可变形水瓶的瓶盖时,该水瓶受到该杯托的摩擦力作用不易转动或移动,以保证瓶盖的正常开启,从而有效避免驾驶员因开瓶盖而分散注意力;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杯托结构,其杯托的同一方向依次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圆柱体凹槽、第二圆柱体凹槽及第三圆柱体凹槽,结构紧凑,充分利用汽车杯托的有限空间尽可能多地设置用于放置水瓶的圆柱体凹槽,这样设置有利于驾驶员取放水瓶和开启瓶盖;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杯托结构,其杯托采用塑料及改性橡胶制成,经济耐用,重量轻,环保且易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汽车杯托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所述汽车杯托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汽车杯托结构;2-第一圆柱体凹槽;3-第二圆柱体凹槽;4-第三圆柱体凹槽;5-汽车杯托结构;6-第二圆柱体槽;7-第一圆柱体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杯托结构1,包括由塑料(聚丙烯)制成的杯托,沿所述杯托的同一方向依次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圆柱体凹槽2、第二圆柱体凹槽 3及第三圆柱体凹槽4,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3的直径小于可变形水瓶的直径;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2与所述第三圆柱体凹槽4的直径为70mm,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3的直径为55mm,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2、第二圆柱体凹槽3及第三圆柱体凹槽4的深度为70mm。所述可变形水瓶为直径大于60mm的矿泉水瓶、饮料瓶及外形可变的茶杯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汽车杯托结构5,包括由改性橡胶(添加20%滑石粉的三元乙丙橡胶,滑石粉与三元乙丙橡胶的重量百分比为1:4)的杯托,所述杯托上开设有相互不连通的第一圆柱体槽7及第二圆柱体槽6,所述第一圆柱体槽7的的直径大于所述可变形水瓶且为65mm,所述第二圆柱体槽6的直径小于所述可变形水瓶且为60mm,所述第一圆柱体槽7、第二圆柱体槽6的深度均为65mm,所述可变形水瓶为直径大于60mm的矿泉水瓶、饮料瓶及外形可变的茶杯中的一种或几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汽车杯托结构,包括杯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杯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水瓶的圆柱体凹槽,所述圆柱体凹槽至少包括一个用于放置可变形水瓶且直径小于该水瓶的圆柱体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杯托的同一方向依次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圆柱体凹槽、第二圆柱体凹槽及第三圆柱体凹槽,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的直径小于可变形水瓶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与所述第三圆柱体凹槽的大小相同且其直径均为65mm-75mm,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的直径为50-60mm,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第二圆柱体凹槽及第三圆柱体凹槽的深度相同,均为60-7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与所述第三圆柱体凹槽的直径均为70mm,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的直径为55mm,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第二圆柱体凹槽及第三圆柱体凹槽的深度均为7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杯托的材质为改性橡胶或塑料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水瓶为矿泉水瓶、饮料瓶、可变形茶杯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720536062.3U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汽车杯托结构 Active CN206870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6062.3U CN206870913U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汽车杯托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6062.3U CN206870913U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汽车杯托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70913U true CN206870913U (zh) 2018-01-12

Family

ID=61339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36062.3U Active CN206870913U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汽车杯托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709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3992A (zh) * 2020-07-27 2020-10-27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固定多种尺寸水杯的支架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3992A (zh) * 2020-07-27 2020-10-27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固定多种尺寸水杯的支架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743236S1 (en) Compac utility knife incorporating a bottle opener and keychain attachment
WO2016077517A3 (en) Carbonated soft drink finish modification
WO2011103438A3 (en) Interlocking containers
CN206870913U (zh) 一种汽车杯托结构
WO2014082863A9 (en) Tamper evident closure
CN204957485U (zh) 多功能车载垃圾桶
CN205819899U (zh) 一种快开瓶盖
CN203922674U (zh) 多功能开盖工具
CN206984713U (zh) 一种透明食品罐子
CN203937489U (zh) 防擦型汽车门
CN203319075U (zh) 一种车用垃圾桶
CN204838439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运动水瓶
CN204161707U (zh) 一种塑料包装瓶
CN207225930U (zh) 一种新型的瓶子
CN203945978U (zh) 车辆中央控制台的滑盖结构及车辆
CN203580799U (zh) 一种手套箱盖及汽车
CN204368573U (zh) 一种饮料瓶
CN202765485U (zh) 一种瓶盖
CN201275710Y (zh) 开瓶器
CN106809501A (zh) 积木式瓶盖
CN204260044U (zh) 一种文具盒
CN202279314U (zh) 一种可以安放瓶盖的饮料瓶
CN201127475Y (zh) 一种分隔杯
CN202967006U (zh) 一种饮水与热水取暖两用器具
CN203153273U (zh) 防漏杯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