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68440U - 湿式电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湿式电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68440U
CN206868440U CN201720815239.3U CN201720815239U CN206868440U CN 206868440 U CN206868440 U CN 206868440U CN 201720815239 U CN201720815239 U CN 201720815239U CN 206868440 U CN206868440 U CN 206868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flat board
deflector group
electric dust
remo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152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玉维
江浩
单选户
白云峰
初炜
马志刚
纳宏波
郭少鹏
刘洋
陈雪
姜圆
王德俊
刘亚
周文伟
王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ower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ower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ower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ower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152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68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68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68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湿式电除尘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水平烟道管、竖直烟道管、湿电管束,水平烟道管和竖直烟道管通过90度弯头固定连接,烟气从水平烟道管的入口进入然后进入竖直烟道管,最后经过在竖直烟道管中设置的湿电管束。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导流板组,导流板组由多个平板构成,多个平板以与弯头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式以预设间距设置在沿中心线截得的截面处,以对由水平烟道管流入的烟气进行整流。和传统湿式电除尘装置相比,本装置系统高度降低,而且不需要设置均布板和在均布板上设置开孔率,所以安装更为简单,运行起来更加安全和节能省电。利用本装置,使烟气均流效果更为显著,提高了除尘效率。

Description

湿式电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除尘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式电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一直是国家环境治理的重点,新出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更是对近年来陆续跟进的除尘、脱硫以及脱硝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控制PM2.5细颗粒排放、石膏雨和烟囱蓝烟等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湿式电除尘器作为一种较先进的烟气治理技术,在满足超低排放烟气、治理PM2.5等方面效果明显。其工作原理为:在除尘器阴极(放电极)和阳极(集尘极)之间施加数万伏直流高压电,强电场使得两级之间的气体发生电离,使电场区的空间内充满了带正负电荷的离子。进入除尘器的粉尘离子与这些带电离子相互碰撞而荷电,带电的粉尘粒子在电场库仑力的作用下进入集尘极被捕集,进而被冲洗水除去,实现了烟气的净化处理。
传统的湿式电除尘器多为如附图1所示,从脱硫塔出来的烟气经过脱硫塔和湿式电除尘器本体间的连接烟道,经过90度转角,在导流板1的导流作用下,烟气流向转为向下,再经过一扩径即喇叭口形式烟道2,然后直接进入湿电管束4。对于该类顶入口湿式电除尘装置,首先,该除尘装置主体高度受前端脱硫塔塔体高度的限制,并且为了使除尘器本体上部喇叭口角度不至于过小而造成烟气死区,影响烟气流入管束时烟气流场均匀性,在除尘装置入口处的塔体喇叭口垂直高度也要适当增大,以增大喇叭口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这些因素均造成整个湿式电除尘装置系统高度较高,安装困难,施工成本增加。其次,烟气经过喇叭口时,为了满足流场均匀性要求,要在喇叭口位置增设两层或者多层均布板3,以逐步扩散烟气,提高进入管束的烟气均匀性。有时根据不同的除尘器主体入口出口烟道结构和走向,均布板可能需要设置不同的开孔率,做工麻烦,而且烟气经过多层均布板,直接造成系统阻力损失增加。在运行过程中,均布板上也很容易积灰,耗电严重,影响运行安全。由此看来,传统的湿式电除尘器装置具有一定的优化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湿式电除尘装置。
根据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湿式电除尘装置,其包括:
水平烟道管、竖直烟道管、湿电管束,所述水平烟道管和所述竖直烟道管通过90度弯头固定连接,烟气从水平烟道管的入口进入然后进入竖直烟道管,最后经过在竖直烟道管中设置的湿电管束,
所述湿式电除尘装置进一步包括导流板组,所述导流板组由多个平板构成,所述多个平板以与所述弯头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式以预设间距设置在沿所述中心线截得的截面处,以对由所述水平烟道管流入的烟气进行整流。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组包括由靠近烟道内侧的多个平板构成的第一导流板组、以及由靠近烟道外侧的多个平板构成的第二导流板组,所述第一导流板组中的每个平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小于等于第二导流板组中的每个平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β,
其中,烟道内侧是靠近所述水平烟道管的烟气入口的一侧,烟道外侧是远离所述水平烟道管的烟气入口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组包括的平板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导流板组包括的平板的数量之比小于1比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组和所述第二导流板组中的各个平板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截面共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组中的各个平板的中心的连线低于所述截面第一预设距离或高于所述截面第一预设距离。
进一步地,当所述竖直烟道管和所述水平烟道管的宽度比大于3时,各个平板的位置向下移动第二预设距离,以使所述中心线的靠近烟道内侧的端点以及各个平板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截面成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的高度为150mm~300mm。
进一步地,靠近烟道内侧的第一个平板的中心与所述烟道内侧的内侧壁距离为100mm~200mm,处于靠近烟道内侧的第一个平板与靠近烟道外侧的第一个平板之间的各个平板之间的间距为100mm~30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式电除尘装置,与传统带有喇叭口的顶入口湿式电除尘器相比,整个装置系统高度降低,安装更加简单,施工更加方便,节约了运行成本。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式电除尘装置烟气入口位置不存在如喇叭口结构,所以湿电管束入口区不会出现较大的烟气涡流区,流场均匀度调整相对容易。在本装置中导流板组的作用下,管道内烟气得到的均流效果也较显著,有利于除尘效率的提升。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式电除尘装置由于通过导流板组实现烟气均流,和传统靠均布板均流的装置相比,不容易出现积灰现象,且烟气流动过程中,整个系统压力损失也有所降低,系统运行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传统带有喇叭口顶入式湿式电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湿式电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湿式电除尘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湿式电除尘装置分析的速度场流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湿式电除尘装置10(以下简称为该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10包括水平烟道管11和竖直烟道管12、湿电管束13和导流板组14。水平烟道管11和竖直烟道管12通过90度弯头固定连接。湿电管束13设置于竖直烟道12内,用于对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导流板组14整体上沿着装置10中弯头中心线布置,用于对水平烟道管11流入的烟气进行整流。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湿式电除尘装置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导流板组14由多个平板23构成,多个平板23以与上述90°弯头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式设置在沿上述中心线截得的截面处,各个平板23之间隔着预设间距。当烟气由水平烟道管11的入口流入,经过90°的拐角,在导流板组14的作用下,烟气得到均匀分配,烟气方向逐渐转为竖直向下,最后经过在竖直管道12内中设置的湿电管束13来对烟气进行净化处理。
如图3所示,导流板组14包括靠近烟道内侧的第一导流板组21、以及靠近烟道外侧的第二导流板组22。第一导流板组21和第二导流板组22均由多个平板23构成,多个平板23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为了避免竖直烟道内侧出现涡流,上述第一导流板组21中的每个平板23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要小于等于第二导流板组22中的每个平板23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β。其中,烟道内侧是靠近所述水平烟道管11的烟气入口的一侧,烟道外侧是远离所述水平烟道管11的烟气入口的一侧。
另外,装置10中第一导流板组21包括的平板23的数量与上述第二导流板组22包括的平板的数量之比小于1比8,而且第一导流板组21和第二导流板组22中各个平板23的中心线与装置10中90°弯头中心线截得的截面共面。
为了避免竖直烟道内侧出现涡流,有时还需要对第一导流板组21进行上下移动,使得第一导流板组21中的各个平板23的中心的连线低于上述截面第一预设距离或高于上述截面第一预设距离,从而改变通过第一导流板组21间的烟气量,实现烟气的均匀分配。
上述构成第一导流板组21和第二导流板组22的多个平板23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导流板组14整体上沿着装置10中弯头中心线布置,从而实现通过水平烟道管11的烟气能够均匀的分配到竖直烟道管12内。上述构成第一导流板组21和第二导流板组22的多个平板23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可以根据竖直烟道管12和水平烟道管11的宽度比进行设置,当上述竖直烟道管12和水平烟道管11的宽度比大于3时,各个平板23的位置要向下移动第二预设距离,以使上述中心线的靠近烟道内侧的端点以及各个平板23的中心的连线与上述截面成预设角度,以保证通过水平烟道管11的烟气能够均匀分配到竖直烟道管12外侧壁面空间,避免烟气量分布不均的现象。其中,由于每个平板23分布位置不相同,所以在使上述中心线的靠近烟道内侧的端点以及各个平板23的中心的连线与上述截面成预设角度而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各个平板23向下移动的第二预设距离各不相等。可选地,上述各个平板23向下移动第二预设距离使上述中心线的靠近烟道内侧的端点以及各个平板23的中心的连线与上述截面成预设角度也可以通过使导流板组中心线靠近烟道外侧的一端端点向下移动一段距离L的方式实现,第二预设距离L可以设定为100~300mm。
进一步地,上述平板23通过插入到烟道管内而固定,或者以其它本领域人员常用的方式固定在装置10中,在此不一一论述,从而对通过水平烟道管的所有烟气进行整流。各个平板23尺寸结构完全相同,高度为150mm~300mm。其中,靠近烟道内侧的第一个平板23为平板a,靠近烟道外侧的第一个平板23为平板b,为了更好的改变烟气流向,实现均流,平板a的中心与上述烟道内侧的内侧壁距离稍小,优选范围为100mm~200mm,平板a与平板b之间的各个平板23之间的间距为100mm~300mm,平板b与烟道外侧壁面的距离根据具体布置情况适当确定。
利用本实用新型具体地设计了一湿电除尘装置。其中,设置第一导流板组21包括的平板23数量与第二导流板组22包括的平板23数量之比为1比11,各个平板23高度均选择为250mm,并令所有平板23与竖直方向夹角相等,即使α=β=13°。为了避免竖直烟道管12内壁面附近出现涡流,对第一组导流板组21进行了适当下移,设定最大的移动距离为130mm。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竖直烟道管12宽度约等于水平烟道管11宽度的4倍,为了使通过水平烟道管11的烟气能够均匀的分配到竖直烟道管12内,将各个平板23的位置向下移动,并将整体导流板组14中心线靠近竖直烟道外侧的一端端点向下移动180mm。
进一步地,对于平板23的设置,设置平板a的中心与烟道内侧的内侧壁距离为160mm,平板a与平板b之间的各个平板2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80mm,平板b与烟道外侧壁面的距离根据具体布置情况适当确定。
应用如上所述设置参数建立模型,模拟分析的速度场流线图如图4所示。该结果显示,烟气经过导流板组14均流后,速度流线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非常小,速度场很均匀。速度矢量基本能够均匀地垂直进入湿电管束13,经过数据统计,湿电管束13截面均匀度比传统装置结果要提高4~6个百分点,能够实现更好的除尘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湿式电除尘装置,与传统带有喇叭口的顶入口湿式电除尘器相比,整个装置系统高度降低,安装更加简单,施工更加方便,节约了运行成本。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式电除尘装置烟气入口位置不存在如喇叭口结构,所以湿电管束入口区不会出现较大的烟气涡流区,流场均匀度调整相对容易。在本装置导流板组的作用下,管道内烟气得到的均流效果也较显著,有利于除尘效率的提升。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式电除尘装置由于通过导流板组实现烟气均流,和传统靠均布板均流的装置相比,不容易出现积灰现象,且烟气流动过程中,整个系统压力损失也有所降低,系统运行更加安全。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湿式电除尘装置,包括:水平烟道管、竖直烟道管、湿电管束,所述水平烟道管和所述竖直烟道管通过90度弯头固定连接,烟气从水平烟道管的入口进入然后进入竖直烟道管,最后经过在竖直烟道管中设置的湿电管束,所述湿式电除尘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湿式电除尘装置进一步包括导流板组,所述导流板组由多个平板构成,所述多个平板以与所述弯头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式以预设间距设置在沿所述中心线截得的截面处,以对由所述水平烟道管流入的烟气进行整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组包括由靠近烟道内侧的多个平板构成的第一导流板组、以及由靠近烟道外侧的多个平板构成的第二导流板组,所述第一导流板组中的每个平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小于等于第二导流板组中的每个平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β,
其中,烟道内侧是靠近所述水平烟道管的烟气入口的一侧,烟道外侧是远离所述水平烟道管的烟气入口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组包括的平板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导流板组包括的平板的数量之比小于1比8。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湿式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组和所述第二导流板组中的各个平板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截面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湿式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组中的各个平板的中心的连线低于所述截面第一预设距离或高于所述截面第一预设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湿式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竖直烟道管和所述水平烟道管的宽度比大于3时,各个平板的位置向下移动第二预设距离,以使所述中心线的靠近烟道内侧的端点以及各个平板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截面成预设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湿式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的高度为150mm~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湿式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烟道内侧的第一个平板的中心与所述烟道内侧的内侧壁距离为100mm~200mm,处于靠近烟道内侧的第一个平板与靠近烟道外侧的第一个平板之间的各个平板之间的间距为100mm~300mm。
CN201720815239.3U 2017-07-06 2017-07-06 湿式电除尘装置 Active CN206868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15239.3U CN206868440U (zh) 2017-07-06 2017-07-06 湿式电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15239.3U CN206868440U (zh) 2017-07-06 2017-07-06 湿式电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68440U true CN206868440U (zh) 2018-01-12

Family

ID=61329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15239.3U Active CN206868440U (zh) 2017-07-06 2017-07-06 湿式电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68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66185U (zh) 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电除雾器
CN103586133B (zh) 一种微分湿式电除尘器
CN105498513A (zh) 一种双循环洗涤湿法烟气高效脱硫和高效除尘一体化装置
CN106269256A (zh) 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电除雾器
CN104801422A (zh) 一种燃煤烟气高效除尘系统
CN110652807B (zh) 一种应用于降膜除尘的非均匀降膜管及单元和装置
CN108786458A (zh) 一种scr脱硝防堵提效系统
CN105689140B (zh) 一种高效静电除尘器
CN206868440U (zh) 湿式电除尘装置
CN109806975B (zh) 一种强化均匀放电装置及方法
CN207857132U (zh) 用于电除尘器斜气流循环装置
CN209254469U (zh) 一种烟气净化装置
CN104056720B (zh) 一种复合式除尘器
CN209317378U (zh) 一种导流板均分颗粒的喷管装置及其除汞烟道设备
CN206577907U (zh) 一种应用于湿式电除尘器入口的气流均布组合装置
CN105170325A (zh) 一种电除尘器的新型沉降室入口
CN105170328A (zh) 三电极筒式电除尘装置
CN204220295U (zh) 一种湿式静电除尘器阳极系统用引流板
CN210544103U (zh) 一种脉冲等离子体烟尘净化装置
CN204974203U (zh) 强效高压负电晕通透板型湿式除雾器
CN205517059U (zh) 复合式电袋除尘器
CN205199729U (zh) 联合脱除多种污染物的湿式静电除尘器实验系统
CN206867932U (zh) 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CN107042046A (zh) 一种电袋除尘器的气流分布装置
CN208574453U (zh) 一种锅炉烟气多种污染物深度治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