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63270U -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63270U
CN206863270U CN201720845395.4U CN201720845395U CN206863270U CN 206863270 U CN206863270 U CN 206863270U CN 201720845395 U CN201720845395 U CN 201720845395U CN 206863270 U CN206863270 U CN 206863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support protrusio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453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顺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Xiamen BO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Xiamen BO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453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63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63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63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改善膜片褶皱现象,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周侧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的高度大于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组的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显示装置越来越多的需求,需要技术人员不断改进显示装置的结构设计。以车载中控显示屏为例,随着汽车的普及,车载中控显示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车载中控显示屏的设计尺寸也越来越大。
车载中控显示屏的结构通常包括液晶面板和位于液晶面板背侧的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通常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背板、依次置于容置空间内的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组,位于容置空间内且位于导光板入光侧的灯组,以及位于光学膜片组前侧并与背板卡接装配的中框。
随着车载中控显示屏设计尺寸的增大,背光模组的中框尺寸也越来越大,中框通常为铁质中框,从而导致中框下趴压附在光学膜片组表面,限制了光学膜片的热胀变形,进而导致光学膜片产生褶皱,这严重影响了画面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改善膜片褶皱现象,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周侧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的高度大于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组的厚度。
包含上述实施例导光板的背光模组,由于导光板上的支撑凸起高度大于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组的厚度,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背光模组的中框下趴压附光学膜片的情况发生,从而改善了膜片褶皱现象,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
优选的,所述支撑凸起包括多个支撑凸台。这样能够增加支撑凸起的支撑强度。
较佳的,所述多个支撑凸台分布于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的相对的两个侧边。采用这样的设计能够使支撑凸台对背光模组中框的支撑力较为均衡,支撑效果较好。
较佳的,所述多个支撑凸台分布于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的四个侧边。采用这样的设计能够使支撑凸台对背光模组中框的支撑力较为均衡,支撑效果较好。
优选的,所述支撑凸台为L形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布于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的四角。采用这样的设计能够使支撑凸台对背光模组中框的支撑力较为均衡,支撑效果较好。
优选的,所述支撑凸起的高度h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厚度c满足:h-c≥0.3mm。支撑凸起的高度要高于光学膜片组的厚度,这样在保障光学膜片组不被压附的同时,对支撑凸起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较低,使加工工艺较容易管控。
较佳的,所述支撑凸起与所述导光板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支撑凸起与导光板本体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造,能够有效地简化分离式支撑凸起与导光板本体的组装工艺流程,缩短导光板的加工时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如前所述的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和中框,其中:所述背板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组依次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光学膜片组具有避让所述导光板的支撑凸起的缺口;所述中框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并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
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上设置支撑凸起一方面能够在中框出现下趴以至于能够压附光学膜片组的情况下,有效地对中框起到支撑作用,以使光学膜片组不被压附,有效的改善膜片褶皱现象,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另一方面还起到了使光学膜片组在导光板上准确定位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导光板的支撑凸起的顶部与所述中框的间隙≥0.1mm。支撑凸起的顶部与中框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这样对支撑凸起的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同时,也降低了背光模组的中框和背板的组装精度要求,使加工工艺及组装工艺均较容易管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模组。
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上设置支撑凸起不仅能够在中框出现下趴的情况下,有效地对中框起到支撑作用,以使光学膜片组不被压附,以改善膜片褶皱现象,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学膜片组避让支撑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导光板本体;
2-支撑凸起;
3-中框;
4-光学膜片组;
5-导光板;
6-反射片;
7-背板;
8-缺口;
9-背光模组;
10-胶带;
11-灯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改善膜片褶皱现象,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5,包括:导光板本体1,以及位于导光板本体出光面周侧的支撑凸起2,支撑凸起2的高度大于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组的厚度。
包含上述实施例导光板的背光模组,由于导光板5上的支撑凸起2高度大于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组的厚度,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背光模组的中框下趴压附光学膜片的情况发生,从而改善了膜片褶皱现象,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
支撑凸起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可以为一体结构的支撑凸起。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凸起2包括多个支撑凸台。这样能够增加支撑凸起2的支撑强度,对背光模组的中框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支撑凸台可以分布于导光板本体出光面的相对的两个侧边;或者多个支撑凸台分布于导光板本体出光面的四个侧边;或者将支撑凸台设计为L形支撑凸台,L形支撑凸台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布于导光板本体出光面的四角。支撑凸起2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局限于上述几种,还可以做成整体环形结构等。采用这样的设计能够使支撑凸台对背光模组中框的支撑力较为均衡,支撑效果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凸起2的高度h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厚度c满足:h-c≥0.3mm。支撑凸起2的高度要高于光学膜片组的厚度,这样在保障光学膜片组不被压附的同时,对支撑凸起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较低,使加工工艺较容易管控。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撑凸起2与导光板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支撑凸起2与导光板本体1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造,能够有效地简化分离式支撑凸起2与导光板本体1的组装工艺流程,缩短导光板5的加工时间。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9,包括背板7、如前所述的导光板5、光学膜片组4和中框3,其中:背板7具有容置空间;导光板5和光学膜片组4依次置于容置空间内,且光学膜片组4具有避让导光板5的支撑凸起的缺口;中框3位于光学膜片组4远离导光板5的一侧并与所述背板7固定连接。除此之外,背光模组9还包括设置于导光板5和背板7之间的反射片6,以及设置于背板7入光面对侧的灯条11,且灯条11与背板7之间通过胶带10胶装。
背光模组9的导光板5上设置支撑凸起能够在中框3出现下趴以至于能够压附光学膜片组4的情况下,有效地对中框3起到支撑作用,以使光学膜片组4不被压附,有效的改善膜片褶皱现象,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并且还能够对光学膜片组4起到准确的定位作用。
如图4所示,当支撑凸起2包括多个支撑凸台时,光学膜片组4上设置避让导光板5的支撑凸起2的缺口8;当支撑凸起2做成环型结构时,光学膜片组4整体尺寸做相应的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导光板的支撑凸起的顶部与中框的间隙≥0.1mm。支撑凸起的顶部与中框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这样对支撑凸起的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同时,也降低了背光模组的中框和背板的组装精度要求,使加工工艺及组装工艺均较容易管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中未示出),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模组。
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上设置支撑凸起能够在中框出现下趴以至于能够压附光学膜片组的情况下,有效的对中框起到支撑作用,以使光学膜片组不被压附,改善膜片褶皱现象,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
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不限,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纸、OLED面板、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也可以为车载中控显示屏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周侧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的高度大于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组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起包括多个支撑凸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凸台分布于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的相对的两个侧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凸台分布于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的四个侧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台为L形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布于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的四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起的高度h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厚度c满足:h-c≥0.3mm。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起与所述导光板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8.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和中框,其中:
所述背板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组依次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光学膜片组具有避让所述导光板的支撑凸起的缺口;所述中框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并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支撑凸起的顶部与所述中框的间隙≥0.1mm。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720845395.4U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6863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5395.4U CN206863270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5395.4U CN206863270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63270U true CN206863270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32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45395.4U Active CN206863270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632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1460A (zh) * 2019-07-29 2019-12-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1460A (zh) * 2019-07-29 2019-12-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531460B (zh) * 2019-07-29 2024-04-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973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737548B (zh) 边框窄化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2581171U (zh) 背光模组承载结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4554551U (zh) 背光模组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
WO2013139145A1 (zh) 背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2621744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04166254U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模组
CN206863270U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362556U (zh) 新型液晶显示模组
CN102623371B (zh) Csp芯片贴装载具及贴装方法
CN102629006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
CN205721003U (zh) 显示设备
CN102707507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99114C (zh) 结合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的方法
CN210864267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101666938B (zh) 显示装置
CN101566763A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6125385B (zh) 一种改善基板内缩变形的方法
CN107908039B (zh) 半成品显示模组及其组立方法
CN208013617U (zh) 一种显示模组
CN20591046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962877U (zh) 集成式摄像头及手机
CN207232584U (zh) 一种多层全贴合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CN100373232C (zh) 直下式背光模块
CN101118342A (zh) 改善背光模块亮度均匀度的方法及背光模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7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Co-patentee before: Xiamen BO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