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50069U - 连接器端子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50069U
CN206850069U CN201720614222.1U CN201720614222U CN206850069U CN 206850069 U CN206850069 U CN 206850069U CN 201720614222 U CN201720614222 U CN 201720614222U CN 206850069 U CN206850069 U CN 206850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elastic arm
terminal
adjutage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142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CHUANG TECHNOLOGY (JIANG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CHUANG TECHNOLOGY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CHUANG TECHNOLOGY (JIANG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CHUANG TECHNOLOGY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142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50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50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50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弹臂、用于与PCB板焊接相连的焊接端以及连接于所述弹臂和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弹臂的自由端还形成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厚度小于端子其他部位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弹臂、连接部和焊接部依次连接以组成连接器端子,其中,弹臂的自由端还形成有厚度小于端子其他部位的厚度的抵接部,使端子与对接器抵接的抵接部满足连接器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厚度,符合产品生产要求;另外,弹臂、连接部和焊接部的厚度比抵接部厚,能够提供足够的弹力以使端子与对接器插接时的连接牢固可靠,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

Description

连接器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种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连接器中包括有多根端子,每根端子具有用于与配对插接的连接器中的相应端子对应弹性抵接的抵接端以及用于与线缆的对应分线或PCB板上线路接点等外部连接体对应焊接的焊接端。
在连接器端子生产工艺中,通常采用单一厚度的五金板材冲压工艺制得连接器端子,但是当连接器端子的厚度较薄时,连接器端子的整体强度不高,使得连接器端子不能提供足够的弹力进而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甚至无法使用的情况;在另一方面,当为了增加连接器端子的弹力而增加连接器端子的厚度时,又会出现连接器端子接触位置的厚度超过连接器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厚度的情况,不符合设计标准,从而不能投入生产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产品符合生产标准且结构强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弹臂、用于与PCB板焊接相连的焊接端以及连接于所述弹臂和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弹臂的自由端还形成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厚度小于端子其他部位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一端的靠两侧缘处延伸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弹臂,每一个弹臂的自由端均形成一个厚度小于端子其他部位的厚度的抵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与形成弹臂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的靠一侧缘处进一步延伸第一延伸臂,第一延伸臂的末端构成所述焊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形成第一延伸臂的一端的另一侧缘处进一步延伸形成长度比第一延伸臂短且与第一延伸臂平行设置的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之间形成有避位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弹臂、连接部和焊接部依次连接以组成连接器端子,其中,弹臂的自由端还形成有厚度小于端子其他部位的厚度的抵接部,使端子与对接器抵接的抵接部满足连接器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厚度,符合产品生产要求;另外,弹臂、连接部和焊接部的厚度比抵接部厚,能够提供足够的弹力以使端子与对接器插接时的连接牢固可靠,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端子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端子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端子一个实施例的成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弹臂1、用于与PCB板(图未示出)焊接相连的焊接端2以及连接于所述弹臂1和焊接部2之间的连接部3,所述弹臂1的自由端还形成抵接部4,所述抵接部4的厚度小于端子其他部位的厚度。
结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端子可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包括:
步骤S1:对金属料带进行冲压或切削加工,使金属料带靠一侧边处预定宽度的区域的厚度变薄达到预定厚度要求;
步骤S2:对冲压或切削加工后的金属料带进行冲裁获得端子,所述端子的抵接部由金属料带上厚度变薄的区域冲裁形成。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步骤S1中,对金属料带进行冲压或切削加工时,使金属料带的一侧表面形成阶梯面,或者使金属料带的两侧表面均形成阶梯面。即可通过将金属料带的一侧表面靠一侧边缘处预定宽度的区域进行冲压,也可以通过将金属料带的两侧表面靠一侧边缘处预定宽度的区域进行冲压,以满足不同的连接器对端子的需求。
本实施例通过弹臂1、连接部3和焊接部2依次连接以组成连接器端子,其中,弹臂1的自由端还形成有厚度小于端子其他部位的厚度的抵接部4,使端子与对接器抵接的抵接部4满足连接器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厚度,符合产品生产要求;另外,弹臂1、连接部3和焊接部2的厚度比抵接部4厚,能够提供足够的弹力以使端子与对接器插接时的连接牢固可靠,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一端的靠两侧缘处延伸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弹臂1,每一个弹臂1的自由端均形成一个厚度小于端子其他部位的厚度的抵接部4。
本实施例通过连接部2一端的靠两侧缘处延伸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弹臂1来替代传统的两排分布的端子对,将两个端子连成一体,即简化了成型过程,也节约了端子的冲压成本。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的与形成弹臂1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的靠一侧缘处进一步延伸第一延伸臂31,第一延伸臂31的末端构成所述焊接部2。
本实施例通过在连接部3另一端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臂31的末端构成焊接部2,两个弹臂1通过一个焊接部2连接至PCB板,焊点可比传统方式减少一半,方便焊接装配,且节约焊接工时及焊接材料。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的形成第一延伸臂31的一端的另一侧缘处进一步延伸形成长度比第一延伸臂31短且与第一延伸臂31平行设置的第二延伸臂32,所述第一延伸臂31和第二延伸臂32之间形成有避位槽33。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延伸臂32,可以在组装时,由第二延伸臂32的端面抵靠于PCB板的侧面实现初定位,有利于提高组装便利性和准确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弹臂、用于与PCB板焊接相连的焊接端以及连接于所述弹臂和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弹臂的自由端还形成抵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的厚度小于端子其他部位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一端的靠两侧缘处延伸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弹臂,每一个弹臂的自由端均形成一个厚度小于端子其他部位的厚度的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与形成弹臂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的靠一侧缘处进一步延伸第一延伸臂,第一延伸臂的末端构成所述焊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形成第一延伸臂的一端的另一侧缘处进一步延伸形成长度比第一延伸臂短且与第一延伸臂平行设置的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之间形成有避位槽。
CN201720614222.1U 2017-05-27 2017-05-27 连接器端子 Active CN206850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4222.1U CN206850069U (zh) 2017-05-27 2017-05-27 连接器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4222.1U CN206850069U (zh) 2017-05-27 2017-05-27 连接器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50069U true CN206850069U (zh) 2018-01-05

Family

ID=60797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14222.1U Active CN206850069U (zh) 2017-05-27 2017-05-27 连接器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500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0455B (zh) 电连接器
CN2442401Y (zh) 电连接器
CN205070095U (zh) 电连接器
CN104143716B (zh) 多点接触低阻抗插拔式电连接器
CN204088669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102938512A (zh) 抗冲击式双通路连接器
CN109818174B (zh) 端子
CN202585983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6850069U (zh) 连接器端子
CN107230925A (zh) 连接器端子及其成型方法
CN203260771U (zh) 连接器端子
CN201112710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101764302A (zh) 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器
CN209516083U (zh) 一种一体式打线式dc音叉及其插头
CN201278388Y (zh) 电连接器
CN107181102A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组件与端子组件的成型方法
CN206370522U (zh) 电源连接器端子
CN207994138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免焊接冲压端子
CN219144533U (zh) W形高稳定接触力压接端子
CN212968160U (zh)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端子
CN203721933U (zh) 具有撕裂式smt接脚的usb3.0端子结构
CN203326199U (zh) 桥接端子改良结构
CN213753154U (zh) 电连接器
CN214849142U (zh) 一种连接器新型端子
CN203871508U (zh) 抗冲击式双通路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44100, Linchuan District, Jiangxi City, Fuzhou Province North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FUCHUANG TECHNOLOGY (JIANGXI) Co.,Ltd.

Address before: 344000 Fu Bei Industrial Park, Linchuan District, Fuzhou, Jiangxi

Patentee before: FUCHUANG TECHNOLOGY (JIANGX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