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45561U - 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45561U
CN206845561U CN201720490002.2U CN201720490002U CN206845561U CN 206845561 U CN206845561 U CN 206845561U CN 201720490002 U CN201720490002 U CN 201720490002U CN 206845561 U CN206845561 U CN 206845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xhaust apparatus
housing
flow
narrow s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900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4900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45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45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45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一壳体,壳体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进气口和内部通道,壳体前端面纵向设置有一出风窄缝,出风窄缝内间隔分布有多个分隔筋,并由此形成多个纵向分布的出风口,壳体内于出风窄缝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纵向延伸至壳体上下两端的气流引导部,两个气流引导部之间构建出一个前窄后宽的气流引导口,内部通道接收的气流在气流引导口的导流作用下自各出风口向外喷射。所述无叶风扇包括基座和由该基座承托的上述出风装置。本实用新型有利于使气流集中在一起向前喷射,从而提高风扇风力及有效送风距离,同时,其还具有气流流速快、喷射均匀,风量大,噪音低,造型新颖美观,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叶风扇喷嘴的设计大多是环形喷嘴,其设有用于接收基础气流的环形通道和用于喷射基础气流的环形排气口,还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至环形排气口附近、与从环形排气口喷射的基础气流混合的环形开口。该结构喷嘴在用户使用时存在如下缺点:
1、从环形排气口喷射的基础气流相对分散、不集中,使得在相对远距离使用时,从喷嘴产生的气流流速低、流量小,送风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快速凉爽使用者的目的。
2、环形通道的设计使得基础气流在喷嘴内部的走向呈环形,容易造成气流在通道中分布不均,进而影响气流喷射的均匀性。
3、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摆放使用和存储等。
4、噪音较大,特别是当需要风扇提供高速气流时,风扇组件的叶轮高速旋转切割空气产生的噪音尤为突出,大大影响使用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风扇风力及有效送风距离,增加气流流速及喷射均匀性,降低风扇噪音,且造型新颖美观、占用空间小的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进气口和内部通道,所述壳体前端面纵向设置有一出风窄缝,所述出风窄缝内间隔分布有多个分隔筋,并由此形成多个纵向分布的出风口,所述壳体内于所述出风窄缝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纵向延伸至壳体上下两端的气流引导部,两个气流引导部之间构建出一个前窄后宽的气流引导口,所述内部通道接收的气流在所述气流引导口的导流作用下自各所述出风口向外喷射。
进一步的,各所述出风口均为平直口结构,其内端分别设置有一前窄后宽的集风口,所述集风口的窄端与所述对应的出风口内端相连,所述集风口的宽端与所述气流引导口的窄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气流引导部以及所述集风口的两个侧壁均为自前而后向外倾斜的斜面,且所述的两个气流引导部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集风口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筋与所述出风窄缝的两侧壁连为一体,所述分隔筋的外端不凸出于所述出风窄缝的前端面,所述分隔筋的内端向内延伸至所述集风口的宽端。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窄缝的宽度为1mm-5mm。
更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窄缝的宽度为1.5-3mm。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部通道为一与所述出风窄缝平行的纵向通道。
作为一种实施结构,所述壳体为一金属材质的细长圆柱筒体,其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开口,其中,上端开口由一圆形塑料密封盖盖合,下端开口即为所述进气口。
作为另一种实施结构,所述壳体为一由前、后两个半壳体对接形成的底部开口、顶部封闭的细长圆柱筒体,所述底部开口即为所述进气口,所述的前、后两个半体上设有多组匹配插接的定位柱与定位套,并且,所述的前、后两个半壳体分别采用金属和/或塑料材质。
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基座和由该基座承托的出风装置,所述基座内设有气流通道及用以产生气流的叶轮和电机,所述气流通道的进气端开口设于所述基座的外表面,而出气端则与所述出风装置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出风装置内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所述出风装置的前端面纵向设置有一出风窄缝,所述出风窄缝内间隔分布有多个分隔筋,并由此形成多个纵向分布的出风口,所述壳体内于所述出风窄缝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纵向延伸至壳体上下两端的气流引导部,两个气流引导部之间构建出一个前窄后宽的气流引导口,所述内部通道接收的气流在所述气流引导口的导流作用下自各所述出风口向外喷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将出风装置的排风口设计为纵向分布的出风窄缝结构,有利于使气流集中成一股向前喷射,从而提高风扇的风力及有效送风距离。
其次,本实用新型于出风装置壳体内设置的集风口和气流引导口,由于分别具有前窄后宽的渐变式导流结构,因此在引导壳体内气流至出风窄缝时能起到倍增气流流速的作用,从而加快气流的喷射速度,提高风量,达到快速凉爽使用者之目的。
再次,本实用新型中出风装置的内部通道由于设计为纵向通道,因此可促进气流在通道内的均匀分布,进而确保气流喷射时的均匀性。
最后,本实用新型中出风装置体积小巧,不仅使用时占用空间小,利于摆放或存储,而且还有助于壳体内快速形成高压气流进行喷射,从而进一步提高气流的喷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出风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出风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出风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B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3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出风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出风装置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无叶风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D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的一种实施例,该出风装置包括一壳体1,壳体1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进气口11和内部通道12,壳体1前端面纵向设置有一出风窄缝13,出风窄缝13内间隔分布有多个分隔筋130,并由此形成多个纵向分布的出风口131。壳体1内于出风窄缝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纵向延伸至壳体1上下两端的气流引导部14、15,两个气流引导部14、15之间构建出一个前窄后宽的气流引导口2,内部通道12接收的气流在气流引导口2的导流作用下自各出风口131向外喷射。
进一步的,各出风口131均为平直口结构,其内端分别设置有一前窄后宽的集风口3,集风口3的窄端与对应的出风口131内端相连,集风口3的宽端与气流引导口2的窄端相连。
该结构中,气流引导口2将内部通道12中的气流导向集风口3的同时,可以起到倍增气流流速的作用,而集风口3在将气流导向出风口131的同时可以起到将气流流速进一步增大的作用,从而形成高速喷流从出风口131喷出。
优选的,两个气流引导部14、15以及集风口3的两个侧壁31、32均为自前而后向外倾斜的斜面,且两个气流引导部14、15之间的夹角大于集风口3的两个侧壁31、32之间的夹角。优选的,两个气流引导面14、15之间的夹角为90-150°,集风口3的两个侧壁31、32之间的夹角为30-60°。
优选的,分隔筋130与出风窄缝13的两侧壁连为一体,这样方便制作,同时也可以提高出风侧缝13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分隔筋130的外端不凸出于出风窄缝13的前端面,分隔筋130的内端向内延伸至集风口3的宽端。
优选的,出风窄缝13的宽度为1mm-5mm。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出风窄缝13的宽度为1.5-3mm。
优选的,壳体1的内部通道12为一与出风窄缝13平行的纵向通道,从而可促进气流在通道内的均匀分布,进而确保气流喷射时的均匀性。
优选的,壳体1为一金属材质的细长圆柱筒体,其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开口,其中,上端开口10由一圆形塑料密封盖4盖合,下端开口即为所述进气口11。
本实施所述出风装置的结构原理为:利用一相对密闭的壳体来接收气流并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气压的压力流,而后该压力流在气流引导口和集风口的压缩及导流作用下从壳体前端的出风窄缝挤出,从而形成高速喷流向外喷射。
如图7和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壳体1为一由前、后两个半壳体101、102对接形成的底部开口、顶部封闭的细长圆柱筒体,其中,底部开口即为所述进气口11。同时,前、后两个半体101、102上设有多组匹配插接的定位柱1011与定位套1021,并且,前、后两个半壳体101、102分别采用金属和/或塑料材质。
如图9和图10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基座5和由该基座5承托的出风装置,基座5内设有气流通道51及用以产生气流的叶轮52和电机53,气流通道51的进气端开口511设于基座5的外表面,而出气端512则与出风装置的进气口11相连,出风装置内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12,出风装置的前端面纵向设置有一出风窄缝13,出风窄缝13内间隔分布有多个分隔筋130,并由此形成多个纵向分布的出风口131,壳体1内于出风窄缝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纵向延伸至壳体1上下两端的气流引导部14、15,两个气流引导部14、15之间构建出一个前窄后宽的气流引导口2,内部通道12接收的气流在气流引导口2的导流作用下自各出风口131向外喷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进气口和内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端面纵向设置有一出风窄缝,所述出风窄缝内间隔分布有多个分隔筋,并由此形成多个纵向分布的出风口,所述壳体内于所述出风窄缝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纵向延伸至壳体上下两端的气流引导部,两个气流引导部之间构建出一个前窄后宽的气流引导口,所述内部通道接收的气流在所述气流引导口的导流作用下自各所述出风口向外喷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出风口均为平直口结构,其内端分别设置有一前窄后宽的集风口,所述集风口的窄端与所述对应的出风口内端相连,所述集风口的宽端与所述气流引导口的窄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气流引导部以及所述集风口的两个侧壁均为自前而后向外倾斜的斜面,且所述的两个气流引导部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集风口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筋与所述出风窄缝的两侧壁连为一体,所述分隔筋的外端不凸出于所述出风窄缝的前端面,所述分隔筋的内端向内延伸至所述集风口的宽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窄缝的宽度为1mm-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窄缝的宽度为1.5-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通道为一与所述出风窄缝平行的纵向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金属材质的细长圆柱筒体,其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开口,其中,上端开口由一圆形塑料密封盖盖合,下端开口即为所述进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由前、后两个半壳体对接形成的底部开口、顶部封闭的细长圆柱筒体,所述底部开口即为所述进气口,所述的前、后两个半体上设有多组匹配插接的定位柱与定位套,并且,所述的前、后两个半壳体分别采用金属和/或塑料材质。
10.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基座和由该基座承托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设有气流通道及用以产生气流的叶轮和电机,所述气流通道的进气端开口设于所述基座的外表面,而出气端则与所述出风装置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出风装置内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所述出风装置的前端面纵向设置有一出风窄缝,所述出风窄缝内间隔分布有多个分隔筋,并由此形成多个纵向分布的出风口,所述壳体内于所述出风窄缝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纵向延伸至壳体上下两端的气流引导部,两个气流引导部之间构建出一个前窄后宽的气流引导口,所述内部通道接收的气流在所述气流引导口的导流作用下自各所述出风口向外喷射。
CN201720490002.2U 2017-04-29 2017-04-29 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Active CN206845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90002.2U CN206845561U (zh) 2017-04-29 2017-04-29 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90002.2U CN206845561U (zh) 2017-04-29 2017-04-29 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45561U true CN206845561U (zh) 2018-01-05

Family

ID=60794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90002.2U Active CN206845561U (zh) 2017-04-29 2017-04-29 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45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0986A (zh) 无叶风扇及其出风筒
CN205897285U (zh) 一种顶吸、侧吸混合式吸油烟机
CN103673465A (zh) 用于大容积风冷冰箱的送风系统及风冷冰箱
CN206949535U (zh) 一种超声波电子烟雾化器及该电子烟
CN103697511B (zh) 吸油烟机的扩压引流装置
CN106839572A (zh) 风道结构和冰箱
CN206845563U (zh) 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筒
CN206845561U (zh) 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CN206291270U (zh) 排烟组件及排烟装置
CN104454671B (zh) 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
CN110243042A (zh) 一种上加水加湿器
CN207230686U (zh) 一种近吸式吸油烟机
CN207539099U (zh) 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装置
CN207420991U (zh) 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筒
CN207420827U (zh) 一种无叶风扇
CN110345540A (zh) 吸油烟机
CN209325863U (zh) 油烟机的进风组件和油烟机
CN102562683A (zh) 一种无叶片电风扇
CN206214018U (zh) 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7778532U (zh) 吸油烟机
CN205641321U (zh) 加湿器风道及超声波加湿器
CN205126108U (zh) 吸尘器电机
CN207920975U (zh) 一种具有排风降噪结构的料理机
CN203627342U (zh) 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
CN206214027U (zh) 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