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35313U - 一种耳机绕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绕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35313U
CN206835313U CN201720512104.XU CN201720512104U CN206835313U CN 206835313 U CN206835313 U CN 206835313U CN 201720512104 U CN201720512104 U CN 201720512104U CN 206835313 U CN206835313 U CN 206835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seat
seat body
extension
earphone
annu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121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尧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au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au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au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au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121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35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35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353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耳机绕线器,包括固定座本体,固定座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孔,固定座本体背离第一通孔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背离固定座本体的端部设置第一圆环,固定座本体中段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背离固定座本体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圆环,第二延伸部中段弯折形成第一凹槽;利用设置在固定座本体上的第一通孔,将其挂设在某处,或用手握在第一通孔处;左、右耳机分别连接在Y字形的上面两端,与手机连接的插头设置在Y字形下面的插口;所以绕设时,可将耳机先绕设在固定座本体上,之后将左、右插口分别缠绕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上,根据对左、右耳机不同的需求,取下不同的耳机线长度。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绕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绕线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迅速来临,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与这类电子产品配合的物品随着产生,如耳机,充电宝等;不可避免的会用到电线,如耳机线、电源线等。
通常情况下,会将耳机线直接用手卷绕成如图1所示的形状,之后将其放置在随身携带的箱包内,或直接揣在衣服的口袋内携带;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将耳机线掏出使用,但是耳机线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缠绕的现象,导致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绕线器,通过将耳机线绕设在其上,从而避免在存放过程中,耳机线打结,致使使用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耳机绕线器,包括固定座本体,所述固定座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座本体背离第一通孔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背离固定座本体的端部设置第一圆环,所述固定座本体中段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背离固定座本体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延伸部中段弯折形成第一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设置在固定座本体上的第一通孔,将其挂设在某处,或用手握在第一通孔处;耳机线展开后的形状可近似成Y字形,左、右耳机分别连接在Y字形的上面两端,与手机连接的插头设置在Y字形下面的插口;所以在绕设时,可将耳机先绕设在固定座本体上,之后将左、右插口分别缠绕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上,根据对左、右耳机不同的需求,取下不同的耳机线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圆环包括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之间形成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圆环分隔成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之间形成开口,耳机线在绕设时,从开口处直接卡入进第一圆环,这种卡接方式比起将耳机线从第一圆环中穿过更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圆环是由硫化乳胶制成的,所述第二圆环内壁上设置有粘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硫化乳胶制成的第二圆环具有一定的伸展性,将耳机的一端伸入进第二圆环后,捏动第二圆环,利用设置在第二圆环内的粘胶层,将耳机端固定住,避免耳机端脱落后与绕设在固定座本体上的耳机线再次缠绕,产生打结的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延伸部与固定座本体的连接处呈圆角,所述第一凹槽的拐角处呈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耳机绕线器上的边角全部设置成圆角,避免其边角过于锐利划伤使用者;其次,将其放置在箱包内时,锐利的尖角也可能将箱包的内层划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中穿设有吸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吸盘将耳机绕线器固定吸附在手机上,耳机线的一端插接在手机上,耳机线本体绕设在固定座本体上,特别适用于一些较长的耳机线;在这种设置下,耳机线不会因为长度过长,导致其挂设在某处而被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吸盘包括短杆和吸盘本体,所述吸盘本体连接在短杆的端部,所述短杆远离吸盘本体的端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短杆的其中一端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使用时,可将手指放置在第二凹槽中,将吸盘紧压在手机上,旋转固定座本体至方便使用者使用的位置处,且第二凹槽的设置更符合人体力学,会使操作者的使用感受更好;也可利用第二凹槽,短杆背离吸盘本体的端部安装径长大于第一通孔的圆盘等,避免吸盘从第一通孔中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短杆上设置有沿其径长方向的第二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第二通孔中穿设柔性连接件等,再利用柔性连接件将手机等挂设在脖子上或手腕处;也可在第二通孔中穿设一根长度长于第一通孔径长的杆件,从而避免吸盘从第一通孔中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延伸部与固定座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第二延伸部从固定座本体上取下,仅留下原有的固定座本体,将耳机线直接绕设在固定座本体上,这种形状较为规则,便于携带。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本体上设置有梯形板,所述梯形板与固定座本体之间形成第一通槽,所述梯形板朝向第一通槽的面上设置有不干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耳机的端部,如耳机与电子设备的插口处,从第一通槽处伸入,向下按压梯形板,利用设置在梯形板上的不干胶层,将耳机粘设在第一通槽中,从而起到对耳机线固定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耳机绕线器的形状可近似成Y字型,耳机线的形状也可近似成Y字型,将耳机线连接有左、右耳麦的线缆分别绕设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上,从而完成耳机线的绕设;
2.将吸盘从第一通孔中穿设而过,吸盘吸附在手机表面,从而将耳机绕线器固定在手机上;可将柔性连接件穿过第二通孔,通过将柔性连接件套设在手腕或脖子上,使手机更方便携带;
3.设置在固定座本体上的梯形板与固定座本体之间形成第一通槽,可将耳机的一端伸入进第一通槽中后并向下按压梯形板,利用粘胶层将其固定,避免脱落;将绕设完毕后的耳机线从第二圆环中穿过,利用硫化乳胶的伸展性和不干胶层的粘性,将其固定住,避免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部分结构爆炸图,用于体现凸起和第三通孔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5是实施例2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穿设在第一通孔中的吸盘。
图中,1、固定座本体;11、第一通孔;111、吸盘;112、短杆;113、吸盘本体;114、第二凹槽;115、第二通孔;12、第一延伸部;13、第一圆环;131、第一半圆环;132、第二半圆环;133、开口;14、第二延伸部;15、第一凹槽;151、第二圆环;16、梯形板;17、第一通槽;2、粘胶层;3、不干胶层;41、凸起;42、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耳机绕线器,包括固定座本体1,固定座本体1是一个长条状的整体,固定座本体1的其中一个端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1,另一个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12,第一延伸部12的另一个端部上设置有第一圆环13。第二延伸部14垂直连接在固定座本体1的中间位置处,第二延伸部14中段弯折形成第一凹槽15。第二延伸部14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圆环151。
使用方法:用手按住固定座本体1上的第一通孔11,将耳机线的端部绕设在第一圆环13上,之后再将耳机线穿过第一凹槽15中后并绕设在第一延伸部12上后将耳机线与固定座本体1一起收起放置在抽屉内。若耳机在使用过程中,可将耳机上设置有插头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1中后再插接在电子设备上,之后将耳机线的其中一部分绕设在固定座本体1上,之后将耳机线的两根分线,即连接有左耳机和右耳机的线分别绕设在第一延伸部12和第二延伸部14上后,将左、右耳机分别从第一圆环13和第二圆环151中穿出,根据实际需要释放出不同耳机线的长度。
实施例2: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耳机绕线器,第二延伸部14与固定座本体1可拆卸连接,固定座本体1上延伸设置有多个凸起41,第二延伸部14与凸起4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通孔42,通过将第三通孔42卡嵌在凸起41上从而完成第二延伸部14与固定座本体1之间的连接。
如图4所示,第二圆环151上是由硫化乳胶制成的,且在第二圆环151的内环面上设置有粘胶层2,粘胶层2的材料可参见公布号为“CN102965047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双面万能粘胶带。
如图3所示,第一延伸部12与固定座本体1的连接处、第一延伸部12弯折处为圆角;第一凹槽15的两个弯折处也呈圆角。
如图3所示,第一圆环13包括第一半圆环131和第二半圆环132,第一半圆环131和第二半圆环132之间形成开口133。
如图3和图5所示,固定座本体1上设置有梯形板16,梯形板16的两端连接在固定座本体1上,且与固定座本体1之间形成第一通槽17,梯形板16朝向第一通槽17的面上设置有不干胶层3,不干胶层3的材料使用可参见公告号为“CN102965047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双面万能粘胶带。
如图5所示,吸盘111包括短杆112和吸盘本体113,吸盘本体113连接在短杆112的一端,另一端上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槽114,短杆112插设在第一通孔11中。在短杆112靠近第二凹槽114的一端上开设有沿其径长的第二通孔115。
使用方法:实施例2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利用穿设在第一通孔11中的吸盘111将耳机绕线器吸附在手机上,将耳机插头的一边从第一通槽17中伸入,向下按压梯形板16,利用设置在梯形板16上的不干胶层3将耳机线固定在第一通槽17中,避免其脱落;可将柔性连接件从第二通孔115中穿过,后系成环状,将环状的柔性连接件套设在脖子上或手腕上,便于携带。耳机线在绕设的过程中,从第一半圆环131和第二半圆环132之间的开口133处通过后绕设在第一圆环13上;绕设完毕后,可将其伸入至第二圆环151中,并捏动第二圆环151,利用设置第二圆环151内壁上的粘胶层2将耳机固定住,避免其脱落。

Claims (9)

1.一种耳机绕线器,包括固定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孔(11),所述固定座本体(1)背离第一通孔(11)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延伸部(12),所述第一延伸部(12)背离固定座本体(1)的端部设置第一圆环(13),所述固定座本体(1)中段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14),所述第二延伸部(14)背离固定座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圆环(151),所述第二延伸部(14)中段弯折形成第一凹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13)包括第一半圆环(131)和第二半圆环(132),所述第一半圆环(131)和第二半圆环(132)之间形成开口(1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环(151)是由硫化乳胶制成的,所述第二圆环(151)内壁上设置有粘胶层(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2)与固定座本体(1)的连接处呈圆角,所述第一凹槽(15)的拐角处呈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中穿设有吸盘(1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111)包括短杆(112)和吸盘本体(113),所述吸盘本体(113)连接在短杆(112)的端部,所述短杆(112)远离吸盘本体(113)的端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1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杆(112)上设置有沿其径长方向的第二通孔(1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14)与固定座本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本体(1)上设置有梯形板(16),所述梯形板(16)与固定座本体(1)之间形成第一通槽(17),所述梯形板(16)朝向第一通槽(17)的面上设置有不干胶层(3)。
CN201720512104.XU 2017-05-09 2017-05-09 一种耳机绕线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35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12104.XU CN206835313U (zh) 2017-05-09 2017-05-09 一种耳机绕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12104.XU CN206835313U (zh) 2017-05-09 2017-05-09 一种耳机绕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35313U true CN206835313U (zh) 2018-01-02

Family

ID=60771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1210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35313U (zh) 2017-05-09 2017-05-09 一种耳机绕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35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67759U (zh) 绕线装置
CN206835313U (zh) 一种耳机绕线器
CN107454493A (zh) 一种耳机线自动收纳盒
CN206341357U (zh) 一种新型可收缩长度的耳机
CN206538053U (zh) 一种计算机储线盒
CN207573428U (zh) 一种手机壳的指环支架
CN207069132U (zh)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iphone USB数据线
CN206559596U (zh) 多人用耳机
CN206559593U (zh) 情侣用耳机
CN206698396U (zh) 新型入耳式耳机
CN206042280U (zh) 一种新型耳机线卷收装置
CN204090103U (zh) 一体式耳机
CN201451832U (zh) 耳机收纳盒
CN205973303U (zh) 一种在气袋制作过程中用于双面胶卷收卷的装置
CN205512962U (zh) 一种具备绕线功能的手机臂包
TWM336122U (en) Improvement of a binding tape
CN206842727U (zh) 一种计算机数据线穿插卡盘
CN208079343U (zh) 一种耳机收纳保护装置
CN205545811U (zh) 一种耳机的防缠绕打结装置
CN206024059U (zh) 外挂式磁力吸附耳机配件
CN210491170U (zh) 一种耳机防缠绕装置
CN203072118U (zh) 双人耳机
CN206734954U (zh) 微型数据线保护收纳器
CN206894733U (zh) 一种用于智能手机的手机套
CN205039993U (zh) 一种耳机线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