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33647U - 微型烟雾报警器 - Google Patents

微型烟雾报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33647U
CN206833647U CN201720692267.0U CN201720692267U CN206833647U CN 206833647 U CN206833647 U CN 206833647U CN 201720692267 U CN201720692267 U CN 201720692267U CN 206833647 U CN206833647 U CN 206833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base
tube
smoke alarm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922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允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RIMETECH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RIMETECH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RIMETECH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RIMETECH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922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33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33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336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烟雾报警器,包括底座和沿底座轴向移动的盖体,所述盖体的侧壁设置有供烟雾进入检测部的进烟孔,所述盖体与底座之间设置有通过弹性作用驱动盖体远离底座的弹性部,所述盖体与底座之间设置有通过抵接作用限制盖体从底座上脱离的限位部,所述控制电路板朝向底座的一面上设置有通过盖体向底座方向的移动被触发的第一按钮,所述第一按钮控制烟雾报警器的测试与停止,所述检测部和发声部与底座内的电源电连接。使用者可通过该种方式停止烟雾报警器鸣叫和测试烟雾报警器,该种方式设置的烟雾报警器较小,而采用盖体触发的方式,盖体的面积占到了底座正投影面积的90%以上,方便使用者停止烟雾报警器鸣叫和测试烟雾报警器。

Description

微型烟雾报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雾报警器,特别涉及一种微型烟雾报警器。
背景技术
烟雾报警器的原理是,通过烟雾报警器中的报警单元探测到烟雾,烟雾探测器能够使内部的蜂鸣片发出声响,从而警示使用者。
在该领域关于烟雾探测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烟雾报警器的体积庞大。为了获得具有一定可靠性且廉价的结构,现有技术中烟雾报警器中的烟雾探测室做的较大。所以,已知的烟雾报警器由于其相对庞大的尺寸,导致它们在大多数家庭中不受欢迎,因此它们的设计很少添加到家装方案中。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2754136A”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烟雾报警器,其通过改变检测装置的翼片结构,从而调整了烟雾探测室的大小,进而设计出了小型的烟雾报警器,但是该种烟雾报警器的按钮(参见上述实用新型专利中附图6的标记21),设置在壳体的侧面,小型烟雾报警器已经设置的足够小,在一般情况下,烟雾报警器设置在离地3米高的天花板上,在停止或测试烟雾报警器时,需要从侧面按压较小的按钮,使用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烟雾报警器,方便使用者停止烟雾报警器鸣叫和测试烟雾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型烟雾报警器,包括底座和沿底座轴向移动的盖体,所述盖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烟雾浓度的检测部、用于产生声波的发声部、控制检测部和发声部的控制电路板,所述盖体的侧壁设置有供烟雾进入检测部的进烟孔,所述盖体与底座之间设置有通过弹性作用驱动盖体远离底座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包括设置在隔板上的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内设置有弹簧孔,弹簧孔沿弹簧座的高度方向延伸,弹簧孔内设置有与控制电路板的底部抵接的压缩弹簧,所述盖体与底座之间设置有通过抵接作用限制盖体从底座上脱离的限位部,所述控制电路板朝向底座的一面上设置有通过盖体向底座方向的移动被触发的第一按钮,所述第一按钮控制烟雾报警器的测试与停止,所述检测部和发声部与底座内的电源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该种微型烟雾报警器被安装至房屋内部的顶部时,使用者通过按压顶部的盖体,盖体向底座方向移动,控制电路板上的第一按钮被底座所触发,使用者可通过该种方式停止烟雾报警器鸣叫和测试烟雾报警器,该种方式设置的烟雾报警器较小,而采用盖体触发的方式,盖体的面积占到了底座正投影面积的90%以上,只需按压盖体,即可触发烟雾报警器;同时被按压后,通过底座与盖体之间的弹性部,使盖体远离触发第一按钮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包括安装板和连接在安装板上的管状部,所述管状部的底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沿管状部的轴向凹陷形成有供电池放置的电池腔,所述管状部的顶部设置有供盖体移动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池通过隔板形成的电池腔被安装至底座内,节省占用空间;管状部起到了两个作用:其一、管状部的高度为提供电池放置的位置,由于需要满足烟雾报警器5-10年的使用寿命,所以电池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型烟雾报警器的大小;其二、盖体通过开口被安装至管状部上,管状部的高度同时需要满足盖体向下的行程。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盖体上的第一限位块、设置在管状部内壁且位于第一限位块移动方向上的第二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过程中,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通过水平方向的变形,使盖体与管状部连接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当盖体由于弹性部的作用向外移动时,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在盖体的轴向上发生抵接,阻止盖体与管状部发生脱离。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与管状部之间设置有控制电源启动和关闭的开关按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关按钮控制电源启动,避免烟雾报警器在运输或储放过程中,浪费电能,继而减少烟雾报警器的寿命,同时避免烟雾报警器产生误响。
作为优选,所述隔板沿轴向向开口方向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沿管状物的周向延伸形成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面与凹槽的底面之间形成挡位槽,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可滑入挡位槽内的限位块,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块配合限制隔板转动的第一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微型烟雾报警器的安装板和管状部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在管状部的轴向上,当限位块转入挡位槽内后,通过抵接作用,限制了管状部和安装板的脱离,当限位块转出时,管状部和安装板可发生脱离;在管状部的转动方向上,在安装板与管状部发生相对转动后,第一定位块卡入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块和第一定位槽之间的变形力,限制了安装板和管状部相对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沿轴向延伸有一个第二定位块,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一条沿圆周方向延伸且供第二定位块转动的第二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个的第二定位块和第二定位槽,只有第二定位块嵌入第二定位槽后,安装板才能与管状部转动安装,规定了安装板的正反安装顺序,避免安装板和管状部装反。
作为优选,所述开关按钮包括升降柱、设置在隔板朝向开口一侧的按钮座、按钮座内设置有供升降柱滑移的通道、设置在控制电路板上的第二按钮,所述升降柱通过安装板与管状部的相对移动触发第二按钮动作,所述升降柱的顶部与第二按钮之间设置有通过弹性作用驱动升降柱远离第二按钮的弹性件,所述通道朝向凹槽内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升降柱的底部设置有贯穿通孔的启动块,所述启动块上设置有通过与限位块转动时的接触驱动升降柱向第二按钮接触的导向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不可替换的电池来说,电池在生产过程中被安装在电池腔内,电池无法取出,所以需要开关按钮对电池进行启动;当安装板未安装至底座上时,升降柱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远离第二按钮;当安装板安装至底座上后,限位块与导向斜面接触,驱动升降柱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向第二按钮移动,触发第二按钮,电源启动。
作为优选,所述电池腔侧壁设置有滑移孔,所述挡位槽贯穿隔板设置有挡槽,所述管状部内滑移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包括滑移连接在滑移孔上并伸入电池腔内的触发块,所述滑动块包括滑移连接在挡槽上并伸入挡位槽内的挡块,所述管状部内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管状部连接或接触,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触发块连接;当电池未装入时,所述扭簧通过弹性作用驱动触发块向电池腔移动,所述挡块位于挡位槽内并限制限位块转动;当电池装入后,所述触发块离开电池腔并驱动扭簧变形,所述挡块远离挡位槽并供限位块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池腔内未安装电池时,扭簧驱动挡块移入挡位槽内,即挡块位于限位块的转动范围内,阻止安装板安装至管状部上;当电池腔内安装电池的过程中,电池的侧壁与触发块抵接,推动滑动块沿管状部的径向向外移动,驱动扭簧变形,同时挡块向外移动,限位块可在挡位槽内转动,实现安装板和管状部的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种微型烟雾报警器被安装至房屋内部的顶部时,使用者通过按压顶部的盖体,盖体向底座方向移动,控制电路板上的第一按钮被底座所触发,使用者可通过该种方式停止烟雾报警器鸣叫和测试烟雾报警器,该种方式设置的烟雾报警器较小,而采用盖体触发的方式,盖体的面积占到了底座正投影面积的90%以上,只需按压盖体,即可触发烟雾报警器;同时被按压后,通过底座与盖体之间的弹性部将盖体远离触发第一按钮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微型烟雾报警器的结构;
图2是实施例1的爆炸示意图,用于体现安装板、管状部、顶盖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3是实施例1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支撑杆、导流板、弧形分隔板的位置关系;
图5是实施例1的检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管状部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的盖体与管状部侧壁连接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的纵向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的位置;
图9是实施例1的管状部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1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管状部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的管状部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4的管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4的弹性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5的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开关按钮的结构。
图中,1、底座;11、安装板;12、管状部;13、盖体;14、卡嵌块;15、开口;16、连接结构;17、发声孔;18、隔板;19、电池腔;2、检测部;21、发声部;22、支撑杆;23、导流板;24、弧形分割板;25、发光二极管;26、通槽;3、滑移孔;31、挡槽;32、滑动块;33、触发块;34、挡块;35、扭簧;36、圆形槽;4、控制电路板;41、第一按钮;42、第二按钮;43、凸点;5、进烟孔;6、弹性部;61、成型孔;62、弹性片;63、弹簧座;64、弹簧孔;65、压缩弹簧;66、触发开关;67、触发片;7、限位部;71、第一限位块;72、第二限位块;8、开关按钮;81、升降柱;82、按钮座;83、通道;84、弹性件;85、通孔;86、启动块;87、导向斜面;88、固定座;9、凹槽;91、限位板;92、挡位槽;93、限位块;94、第一定位块;95、第一定位槽;96、第二定位块;97、第二定位槽;98、螺栓孔;99、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在整体结构上克服烟雾报警器小型化、微型化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对于电池的安装形式具有两种结构,同时具有线缆供电的微型烟雾报警器的结构。
实施例1:
一种微型烟雾报警器,如图1和图2所示,由下至上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安装板11、管状部12和盖体13,安装板11、管状部12和盖体13皆由注塑形成;如图10所示,安装板11上设置有螺栓孔98,安装板11通过螺钉穿设过螺栓孔98后固定在墙面或天花板上。
如图2和图6所示,管状部12的形状呈圆管形,管状部12的底部一体形成有隔板18,管状部1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15,管状部12起到了连接盖体13和安装板11的作用,管状部12的底部与安装板11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16,管状部12顶部与盖体13之间设置有通过抵接作用限制盖体13从管状部12上脱离的限位部7;盖体13内由上至下设置有用于检测烟雾浓度的检测部2、用于产生声波的发声部21、检测部2和发声部21的控制电路板4,盖体13与管状部12之间设置有驱动盖体13沿底座1轴向远离底座1移动的弹性部6(如图6所示)。
如图3所示,盖体13的外部结构为:盖体13呈圆管结构,盖体13的顶部设置有发声孔17,盖体13的圆周侧壁设置有供烟雾进入的进烟孔5,进烟孔5在盖体13的侧壁均匀分布,供烟雾进入到检测部2内。
如图3所示,烟雾报警器的尺寸越小,进烟孔5的单位进气量也越小,对于微型烟雾报警器,进烟孔5的位置和形状极大的影响了微型烟雾报警器的灵敏度,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如图3和图4所示,进烟孔5是由沿盖体13轴向延伸的支撑杆22、设置在相邻支撑杆22之间的导流板23和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弧形分割板24形成,导流板23呈倾斜设置。
如图2所示,发声部21为蜂鸣片,蜂鸣片设置在发声孔17(图3)下方。
如图5所示,检测部2为光电烟雾报警结构,其具体结构参见申请公布号为“CN102754136A”的实用新型专利;检测部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发光二极管25,由于盖体13内部的空间较小,供检测部2反应的空间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烟雾报警的灵敏度,而检测部2下方为控制电路板4,所以在控制电路板4上设置有两个供发光二极管25嵌入的通槽26,减少了检测部2加上控制电路板4的高度,在相同高度内,可加高检测部2的高度,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板4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第一按钮41,通过按压第一按钮41向控制电路板4内的控制电路发出脉冲,触发控制电路板4内的控制电路驱动检测部2和图2中的发声部21动作;同时第一按钮41属于被触发后,会自动回弹的按钮。
如图6所示,管状部12的具体结构包括:设置在管状部12底部的隔板18,隔板18向盖体13方向凹陷形成的电池腔19,电池腔19位于图6中隔板18的背面,电池腔19内设置有电池,电池与电池腔19封装成一体,即电池属于不可拆卸电池,电池的正负两级通过导线与图2中的控制电路板4连接,导线穿设过电池腔19的侧壁向盖体13方向延伸;管状部12在轴向上相对背于隔板18的一端为供盖体13内的线缆进入连接至电池腔19内的开口15。
如图6所示,弹性部6为设置在电池腔19外侧壁上的成型孔61和弹性片62,一个成型孔61对应有一块弹性片62,成型孔61的数量为两个,成型孔61沿电池腔19的宽度方向延伸,两个成型孔61以电池腔19的上表面中心呈对称设置,弹性片62的一端与成型孔61长度方向的端部连接,弹性片62的另一端倾斜向开口15方向延伸;两片弹性片62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呈交错设置,如图8所示,弹性片62倾斜的一端与控制电路板4的底部抵接,将向下的变形力转为驱动盖体13向上移动的弹性力。
如图6和图8所示,电池腔19外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凸点43,在盖体13盖合至管状部12上后,凸点43与第一按钮41相对应,当盖体13向管状部12移动时,凸点43与第一按钮41接触并按压第一按钮41,在此过程中,凸点43减少了盖体13的移动行程。
如图7和图8所示,限位部7包括沿盖体13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的卡嵌块14,卡嵌块14呈环形,环形的卡嵌块14的外表面与管状部12的开口15位置的内壁贴合,卡嵌块14使盖体13的外表面与管状部12的外表面相齐平。
如图7和图8所示,限位部7还包括设置在盖体13外表面(即卡嵌块14外表面)的第一限位块71、设置在管状部12内壁且位于第一限位块71移动方向上的第二限位块72, 第一限位块71与第二限位块72相对应,第一限位块71在管状部12的周向上设置有两个;在安装时,第一限位块71和第二限位块72在水平方向上相背移动发生变形,供盖体13嵌入管状部12内,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限位块71和第二限位块72在高度方向上相互抵接,限制盖体13与管状部12脱离;限位部7在此过程中,起到了连接盖体13和管状部12的作用。
如图8所示,隔板18上设置有控制电池启动和关闭的开关按钮8,开关按钮8适用于电池不可拆卸的情况,避免微型烟雾报警器误触发;如果采用可拆卸电池,在烟雾报警器运输和未使用前,电池不装入电池腔19内。
如图8所示,开关按钮8包括设置在隔板18朝向盖体13一侧的按钮座82,按钮座82沿自身轴向贯穿设置有通道83,通道83内滑移连接有升降柱81,控制电路板4上设置的第二按钮42,第二按钮42启动和关闭,控制电池的通电与断电,第二按钮42的结构与第一按钮41的结构相同,按钮座82设置在第二按钮42的正下方,升降柱81长度方向的下端设置有启动块86,隔板18位于通道83的下方设置有供启动块86穿过的通孔85,升降柱81长度方向的上端设置有弹性件84(即弹性件84设置在控制电路板4与升降柱81之间),弹性件84采用弹簧,弹簧内部空间的大小大于第二按钮42,避免弹簧触发第二按钮42。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在隔板18的电池腔19一侧按压启动块86,驱动升降柱81移动,触发第二按钮42动作,随后弹性件84驱动升降柱81远离第二按钮42。
如图10所示,安装板11的直径大于管状部12的直径;安装板11与管状部12之间的连接结构16包括设置在安装板11上的供管状部12嵌入的圆形槽36。
如图9和图10所示,管状部12的隔板18沿自身轴向向开口15方向凹陷形成凹槽9,凹槽9向外的一部分沿管状部12的圆周方向延伸形成限位板91,限位板91的底面与凹槽9的底面之间形成挡位槽92,安装板11的圆形槽36内设置有可滑入挡位槽92内的限位块93;限位块93在圆形槽36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分布,螺栓孔98设置在每一限位块93上。
如图8所示,在使用过程中,旋转安装板11与管状部12,限位块93嵌入挡位槽92内,通过限位块93与挡位槽92的抵接作用,避免安装板11与管状部12发生分离。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限位块93与挡位槽92固定在合适位置后,为了避免安装板11与管状部12发生圆周方向上的松动,在凹槽9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定位块94,如图10所示,限位块93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定位槽95,第一定位块94和第一定位槽95的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在安装板11与管状部12发生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定位块94随着安装板11的转动,第一定位块94发生变形进入第一定位槽95内,从而实现了安装板11与管状部12之间的卡接和固定。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了避免安装板11和管状部12装反,安装板11的底部沿轴向延伸有一个第二定位块96,隔板18上设置有一条沿圆周方向延伸且供第二定位块96转动的第二定位槽97,当安装板11上的限位块93安装至错误位置后,第二定位块96无法进入第二定位槽97内,即限位块93与挡位槽92在高度方向错开,无法相互卡嵌,进而避免了安装板11和管状部12装反的作用。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了在安装板11与管状部12的安装过程中,自动启动电源,在启动块86上设置有能与限位块93的表面接触的导向斜面87,在限位块93滑入挡位槽92的过程中,导向斜面87逐渐与限位块93接触,升降柱81逐渐向上移动,按压第二按钮42。
实施例1的安装过程:通过螺钉将安装板11固定在墙面或天花板上,电池被固定在管状体的电池腔19内,将限位块93卡入凹槽9内,然后转动安装板11,限位块93进入挡位槽92内,同时拨动升降柱81向上移动,触发第二按钮42,对控制电路板4通电;当移动至第一定位块94与第一定位槽95卡嵌位置,安装板11与管状部12固定。
实施例1的使用过程:通过按压盖体13,凸点43触发第一按钮41(没有凸点43的情况下电池腔19的外侧壁也可以触发第一按钮41),控制电路板4控制发声部21短时间发声或停止发声;当有烟雾从进烟孔5进入盖体13内后,检测部2向控制电路板4发出电信号,控制电路板4驱动发声部21发声,提醒使用者着火。
实施例2:
一种微型烟雾报警器,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管状部12的结构不同,管状部12内采用了一种可替换电池的结构。
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才会装入电池,所以微型烟雾报警器不需要设置开关按钮8;所以解决的问题是,确认安装的微型烟雾报警器内具有电池。
如图11和图12所示,管状部12的内部的一侧上设置有滑移孔3,挡位槽92贯穿隔板18设置有挡槽31,挡槽31内滑移连接有滑动块32,滑动块32朝向电池腔19的一端形成触发块33;触发块33在滑动块32的滑移过程中,触发块33可移入电池腔19内;滑动块32还包括滑移连接在挡槽31上并伸入挡位槽92内的挡块34,管状部12内设置有扭簧35,扭簧35的一端与管状部12抵接,扭簧35的另一端与触发块33连接,扭簧35可驱动滑移的滑动块32复位;隔板18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座88,固定座88限制了滑动块32的滑动方向,并限制滑动块32脱离滑移孔3。
同时为了防止可替换电池掉落,在电池腔19上卡嵌有盖板99(见图2),盖板99阻止电池的脱离。
实施例2的安装过程为:实施例2的安装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多出电池的安装步骤,当电池未装入时,扭簧35通过弹性作用驱动触发块33向电池腔19移动,挡块34位于挡位槽92内并限制限位块93转动;当电池装入后,触发块33离开电池腔19并驱动扭簧35变形,挡块34远离挡位槽92并供限位块93转动,实现安装板11与管状部12的固定。
实施例3:
一种微型烟雾报警器,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采用了线缆供电的方式,在实施例3中,如图1和图2所示,管状部12和安装板11不需要旋转,即管状部12和安装板11一体形成构成底座1,底座1内的检测部2、发声部21、控制电路板4与房屋内部电缆连接。
实施例3安装过程:实施例3的成本较低,同时使用时间较长,只需将电缆连接至底座1上的端子即可。
实施例3的使用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4: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一种微型烟雾报警器,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4中,为了提高微型烟雾报警器的使用寿命,弹性部6不采用弹性片的形式,实施例4中的弹性部6包括设置在隔板18上的弹簧座63,弹簧座63在电池腔19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
如图13和图14所示,弹簧座63内设置有弹簧孔64,弹簧孔64沿弹簧座63的高度方向延伸,弹簧孔64内设置有压缩弹簧65;在盖体13(图中未示出)盖合至管状部12上时,压缩弹簧65与控制电路板4的底部抵接,同时压缩弹簧65处于压缩状态。
实施例4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压缩弹簧65的弹性作用,起到将盖体13(图中未示出)弹起的作用,与弹性片62相比,金属制成的压缩弹簧65使用寿命更长。
实施例5:
如图15所示,一种微型烟雾报警器,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4中,为了简化生产工艺,在开关按钮8上做出了简化,实施例5的开关按钮8采用触发开关66的形式,触发开关66包括一个向下倾斜设置的触发片67,触发片67的端部呈半圆形,通孔85供触发片67的半圆形端部通过,且触发片67的半圆形端部凸出于通孔85的下表面。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使用过程和作用过程相同,只是将第二按钮42(图中未示出)和升降柱81(图中未示出)替换为触发开关66,当安装板11被转动时,限位块93与触发片67的半圆形端部接触,将触发片67向上顶起,触发开关66将型号传输给控制电路板4(图中未示出),控制电源启动。

Claims (8)

1.一种微型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沿底座(1)轴向移动的盖体(13),所述盖体(13)内设置有用于检测烟雾浓度的检测部(2)、用于产生声波的发声部(21)、控制检测部(2)和发声部(21)的控制电路板(4),所述盖体(13)的侧壁设置有供烟雾进入检测部(2)的进烟孔(5),所述盖体(13)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通过弹性作用驱动盖体(13)远离底座(1)的弹性部(6),所述弹性部(6)包括设置在隔板(18)上的弹簧座(63),所述弹簧座(63)内设置有弹簧孔(64),弹簧孔(64)沿弹簧座(63)的高度方向延伸,弹簧孔(64)内设置有与控制电路板(4)的底部抵接的压缩弹簧(65),所述盖体(13)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通过抵接作用限制盖体(13)从底座(1)上脱离的限位部(7),所述控制电路板(4)朝向底座(1)的一面上设置有通过盖体(13)向底座(1)方向的移动被触发的第一按钮(41),所述第一按钮(41)控制烟雾报警器的测试与停止,所述检测部(2)和发声部(21)与底座(1)内的电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安装板(11)和连接在安装板(11)上的管状部(12),所述管状部(12)的底部设置有隔板(18),所述隔板(18)沿管状部(12)的轴向凹陷形成有供电池放置的电池腔(19),所述管状部(12)的顶部设置有供盖体(13)移动的开口(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7)包括设置在盖体(13)上的第一限位块(71)、设置在管状部(12)内壁且位于第一限位块(71)移动方向上的第二限位块(7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与管状部(12)之间设置有控制电源启动和关闭的开关按钮(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8)沿轴向向开口(15)方向凹陷形成凹槽(9),所述凹槽(9)沿管状物的周向延伸形成限位板(91),所述限位板(91)的底面与凹槽(9)的底面之间形成挡位槽(92),所述安装板(11)上设置有可滑入挡位槽(92)内的限位块(93),所述凹槽(9)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定位块(94),所述限位块(93)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块(94)配合限制隔板(18)转动的第一定位槽(9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的底部沿轴向延伸有一个第二定位块(96),所述隔板(18)上设置有一条沿圆周方向延伸且供第二定位块(96)转动的第二定位槽(9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按钮(8)包括升降柱(81)、设置在隔板(18)朝向开口(15)一侧的按钮座(82)、按钮座(82)内设置有供升降柱(81)滑移的通道(83)、设置在控制电路板(4)上的第二按钮(42),所述升降柱(81)通过安装板(11)与管状部(12)的相对移动触发第二按钮(42)动作,所述升降柱(81)的顶部与第二按钮(42)之间设置有通过弹性作用驱动升降柱(81)远离第二按钮(42)的弹性件(84),所述通道(83)朝向凹槽(9)内贯穿设置有通孔(85),所述升降柱(81)的底部设置有贯穿通孔(85)的启动块(86),所述启动块(86)上设置有通过与限位块(93)转动时的接触驱动升降柱(81)向第二按钮(42)接触的导向斜面(87)。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腔(19)侧壁设置有滑移孔(3),所述挡位槽(92)贯穿隔板(18)设置有挡槽(31),所述管状部(12)内滑移连接有滑动块(32),所述滑动块(32)包括滑移连接在滑移孔(3)上并伸入电池腔(19)内的触发块(33),所述滑动块(32)包括滑移连接在挡槽(31)上并伸入挡位槽(92)内的挡块(34),所述管状部(12)内设置有扭簧(35),所述扭簧(35)的一端与管状部(12)连接或接触,所述扭簧(35)的另一端与触发块(33)连接;当电池未装入时,所述扭簧(35)通过弹性作用驱动触发块(33)向电池腔(19)移动,所述挡块(34)位于挡位槽(92)内并限制限位块(93)转动;当电池装入后,所述触发块(33)离开电池腔(19)并驱动扭簧(35)变形,所述挡块(34)远离挡位槽(92)并供限位块(93)转动。
CN201720692267.0U 2017-06-14 2017-06-14 微型烟雾报警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33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2267.0U CN206833647U (zh) 2017-06-14 2017-06-14 微型烟雾报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2267.0U CN206833647U (zh) 2017-06-14 2017-06-14 微型烟雾报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33647U true CN206833647U (zh) 2018-01-02

Family

ID=60775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9226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33647U (zh) 2017-06-14 2017-06-14 微型烟雾报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336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5894A (zh) * 2020-07-29 2020-10-23 苏州珀斯方得电子有限公司 烟雾报警器
CN114821999A (zh) * 2022-04-25 2022-07-29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报警功能校验方法、装置及放射源监测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5894A (zh) * 2020-07-29 2020-10-23 苏州珀斯方得电子有限公司 烟雾报警器
CN114821999A (zh) * 2022-04-25 2022-07-29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报警功能校验方法、装置及放射源监测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3307A (zh) 微型烟雾报警器
CN206833647U (zh) 微型烟雾报警器
WO2011058602A1 (ja) 発電機能付き電気機器
CN203606921U (zh) 紧凑型独立感烟探测器
CN115421407A (zh) 自发电无线开关、受控设备与控制系统
WO2012174909A1 (zh) 防盗灯
CN102693854A (zh) 一种灯具遥控开关
CN209486678U (zh) 一种计算机防盗机箱
CN110044589A (zh) 一种测试设备
CN209029288U (zh) 一种中间显示可按动外圈可旋转的汽车空调控制旋钮
CN209478044U (zh) 一种传感器测试夹具
CN206865811U (zh) 激光投射装置的姿态检测机构
CN202405512U (zh) 一种弹起式插座
CN219285806U (zh) 便于拆装的烟雾报警器
CN201787602U (zh) 安全点火枪
CN206301716U (zh) 按键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6545502B (zh) 一种机械应急全压启动装置
JP4220564B1 (ja) 感度が調節できる地震センサー
CN203931081U (zh) 烟雾报警器
CN212519690U (zh) 一种具有多种安装结构的智能家居网络控制器
CN208655176U (zh) 一种led显示模组前拆装置
CN202217237U (zh) 一种设有轨迹球的遥控器
CN216638553U (zh) 一种电梯用脚踢外呼开关的安装结构
CN210200606U (zh) 一种按键及电子产品
CN206147917U (zh) 微照明灯的报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