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31177U - 一种集中掺稀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中掺稀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31177U
CN206831177U CN201720478508.1U CN201720478508U CN206831177U CN 206831177 U CN206831177 U CN 206831177U CN 201720478508 U CN201720478508 U CN 201720478508U CN 206831177 U CN206831177 U CN 206831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ye
pass
dilut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785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威
赵麟天
段晓旭
刘丹
官春艳
周明
邱宇朦
肖娟
张然词
张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785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31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31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31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中掺稀设备,其包括主管路和至少一条第一支管路;主管路具有用于注入稀油的主入口和输出稀油的主出口,主管路包括用于抽取稀油的掺稀泵;第一支管路具有第一分支入口和第一分支出口,第一支管路通过第一分支入口连接在主管路的主出口,第一支管路通过第一分支出口连通到外界的油井;第一支管路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一截止阀、保护阀和第一掺稀控制阀,保护阀能根据油井的套压调节开度,第一截止阀、保护阀和第一掺稀控制阀在对应的第一支管路上沿第一分支入口到第一分支出口的方向依次串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掺稀泵,可同时对高压井和低压井掺稀,能保护低压井的掺稀控制阀。

Description

一种集中掺稀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中掺稀设备。
背景技术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为保证稠油顺利举升至地面,一般需向油井内掺入一定量的稀油,通常掺稀油地面工艺流程为联合站→转油站→单井。转油站的掺稀干线上安装有掺稀泵,用于通过掺稀阀组对各单井进行集中掺稀,即掺稀泵→掺稀阀组,掺稀阀组是从掺稀干线分支出来的去往各单井的控制流程,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和计量去往各单井的稀油量。
为保证每一口油井都能顺利掺入稀油,掺稀泵的出口压力必须大于所有单井的最高套压。这样,对于套压低的单井,掺稀阀组上掺稀控制阀的两端将承受较大压差,在高压差工况下,掺稀控制阀在开启或关闭的瞬间,极易刺坏,导致掺稀量无法控制,甚至出现掺稀控制阀关闭后仍有流量的现象。
针对该类问题,现场常用的方法一是采用相同的线路进行掺稀,定期维修阀芯,或更换损坏的阀芯,维修更换时不仅需要停止掺稀、甚至停井,还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对生产带来较大影响,也会增加维护工作量和费用;方法二是采用两套掺稀系统,对套压高的井和套压低的井采用不同压力级别的掺稀系统进行掺稀,方法二的工艺流程复杂,由于需要设置高压柱塞泵、低压柱塞泵和备用泵,所以共计需要三台或四台柱塞泵,且需要建设大量的连接管线及阀门,费用很高,工作量大;掺稀流程建成后难以再次进行调整,另外,对于周期性注水或注气吞吐补充能量的油井来说,由于套压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大,不适用方法二。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高压井和低压井不能采用一个掺稀泵集中掺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中掺稀设备,采用一个掺稀泵,可同时对高压井和低压井分别进行掺稀,且能保护低压井的管路上的掺稀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中掺稀设备,所述集中掺稀设备包括主管路和至少一条第一支管路;所述主管路具有用于注入稀油的主入口和输出所述稀油的主出口,所述主管路包括用于抽取所述稀油的掺稀泵;
所述第一支管路具有第一分支入口和第一分支出口,所述第一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分支入口连接在所述主管路的主出口,所述第一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分支出口连通到外界的油井;
所述第一支管路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一截止阀、保护阀和第一掺稀控制阀,所述保护阀能根据所述油井的套压调节开度,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保护阀和所述第一掺稀控制阀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支管路上沿所述第一分支入口到所述第一分支出口的方向依次串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集中掺稀设备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二支管路,所述第二支管路具有第二分支入口和第二分支出口,所述第二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二分支入口与所述第一支管路并联在所述主管路的主出口,所述第二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二分支出口连通到外界的所述油井;
所述第二支管路连通的油井的套压高于所述第一支管路连通的油井的套压,所述第二支管路连通的油井的套压大于或等于预定套压值,所述第一支管路连通的油井的套压小于所述预定套压值;
所述第二支管路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二截止阀和第二掺稀控制阀,所述第二截止阀和所述第二掺稀控制阀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支管路上沿所述第二分支入口到所述第二分支出口的方向依次串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路还包括总截止阀,所述掺稀泵与所述总截止阀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掺稀泵和所述总截止阀在所述主管路上沿所述主入口到所述主出口的方向依次串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阀包括:
具有内腔的阀体,在所述阀体上开设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输入口和输出口;
固定于所述内腔中的隔板,所述内腔通过所述隔板分为沿所述输入口到所述输出口的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室和第二室;所述隔板上开设贯通的过流孔,所述第一室通过所述过流孔与所述第二室连通;
位于所述内腔中的阀芯,所述阀芯能封堵在所述过流孔上;
调节杆,其一端能滑动密封地穿过所述阀体,并位于所述内腔中,且所述调节杆的轴线与所述过流孔的轴线重合;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阀芯连接,其另一端置于所述阀体的外部;通过所述调节杆朝向所述过流孔的滑动,所述阀芯逐渐靠近所述过流孔,直至封堵所述过流孔;通过所述调节杆背向所述过流孔的滑动,所述阀芯打开所述过流孔,并逐渐远离所述过流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上还开设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内腔连通;
所述保护阀还包括封盖在所述安装口上的阀盖,所述阀盖上开设与所述过流孔相对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过流孔的轴线重合;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内腔中,所述调节杆在所述通孔内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呈锥形或截锥形,所述阀芯的横截面积沿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到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阀芯朝向所述过流孔的一端的端面面积小于所述过流孔的横截面积,所述阀芯的另一端的端面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流孔的横截面积。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口位于所述第一室的壁面上,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室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保护阀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的手轮,通过所述手轮驱动所述调节杆在所述通孔内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保护阀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阀盖外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贯通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置内螺纹,所述调节孔的轴线与所述通孔的轴线重合;
所述调节杆的外壁上设置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所述调节杆在所述调节孔内的螺旋运动,带动所述阀芯靠近或远离所述过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管路还包括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位于所述第二截止阀与所述第二掺稀控制阀之间;
所述第一支管路还包括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位于所述第一截止阀与所述保护阀之间。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集中掺稀设备,针对不同油井的套压调节保护阀的开度。当需要对套压较低的油井掺稀时,先开启保护阀至一定开度(非全开),稀油在保护阀处节流降压,再开启第一掺稀控制阀,此时第一掺稀控制阀两端的压差较低,避免第一掺稀控制阀的阀芯刺坏。当需要对套压较高的油井掺稀时,将保护阀全开,保护阀内的流量最大,此时第一掺稀控制阀两端的压差也较低,不会刺坏第一掺稀控制阀的阀芯。当油井的套压发生波动,调节保护阀的开度,即可灵活地适用于高压油井和低压油井。
另外,实现不同套压的油井集中掺稀,即采用一个掺稀泵,就能实现同时对套压较高的油井和套压较低的油井分别进行掺稀,避免了使用多个掺稀泵、以及相应的连接管线,因而占用空间少。而且,对于现有的掺稀系统,只需要调整阀组的组装方式,即可完成改造,工作量小,经济合理。
还可以针对不同套压设置两种管路,即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路。用于套压较低的油井时采用第一支管路,其上设置保护阀,避免高压差情况下刺漏第一掺稀控制阀的阀芯,从而保护第一支管路上的第一掺稀控制阀。用于套压较高的油井时采用第二支管路,其上不必设置保护阀,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简化了组装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集中掺稀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集中掺稀设备的保护阀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低压井;2-高压井;
10-主管路;12-掺稀泵;14-总截止阀;
20-第一支管路;22-第一截止阀;24-第一掺稀控制阀;26-第一流量计;
30-第二支管路;32-第二截止阀;34-第二掺稀控制阀;36-第二流量计;
40-保护阀;
42-阀体;421-输入口;422-输出口;423-安装口;
426-第一室;428-第二室;
43-阀盖;432-通孔;
44-隔板;442-过流孔;
45-阀芯;47-调节杆;
48-支撑架;482-内螺纹;
49-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中掺稀设备,集中掺稀设备包括主管路10和至少一条第一支管路20。主管路10具有用于注入稀油的主入口和输出稀油的主出口,主管路10包括用于抽取稀油的掺稀泵12。第一支管路20具有第一分支入口和第一分支出口,第一支管路20通过第一分支入口连接在主管路10的主出口,第一支管路20通过第一分支出口连通到外界的油井。
第一支管路20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一截止阀22、保护阀40和第一掺稀控制阀24,保护阀40能根据油井的套压调节开度,第一截止阀22、保护阀40和第一掺稀控制阀24在对应的第一支管路20上沿第一分支入口到第一分支出口的方向依次串接。
本实用新型的集中掺稀设备,针对不同油井的套压调节保护阀40的开度。当需要对套压较低的油井掺稀时,先开启保护阀40至一定开度(非全开),稀油在保护阀40处节流降压,再开启第一掺稀控制阀24,此时第一掺稀控制阀24两端的压差较低,避免第一掺稀控制阀24的阀芯刺坏。当需要对套压较高的油井掺稀时,将保护阀40全开,保护阀40内的流量最大,此时第一掺稀控制阀24两端的压差也较低,不会刺坏第一掺稀控制阀24的阀芯。当油井的套压发生波动,调节保护阀40的开度,即可灵活地适用于高压油井和低压油井。在停掺时,先关闭保护阀40,再关闭第一截止阀22及第一掺稀控制阀24,可避免第一掺稀控制阀24在关闭的瞬间承受较大压差而导致损坏。
另外,实现不同套压的油井集中掺稀,即采用一个掺稀泵,就能实现同时对套压较高的油井和套压较低的油井分别进行掺稀,避免了使用多个掺稀泵、以及相应的连接管线,因而占用空间少。而且,对于现有的掺稀系统,只需要调整阀组的组装方式,即可完成改造,工作量小,经济合理。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集中掺稀设备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二支管路30,第二支管路具有第二分支入口和第二分支出口,第二支管路30通过第二分支入口与第一支管路20并联在主管路10的主出口,第二支管路30通过第二分支出口连通到外界的油井。
第二支管路30连通的油井的套压高于第一支管路20连通的油井的套压,第二支管路30连通的油井的套压大于或等于预定套压值,第一支管路20连通的油井的套压小于预定套压值。第二支管路30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二截止阀32和第二掺稀控制阀34,第二截止阀32和第二掺稀控制阀34在对应的第二支管路30上沿第二分支入口到第二分支出口的方向依次串接。
本实施例中,预定套压值为10兆帕,设定套压为10兆帕及10兆帕以上的油井为高压井2,套压小于10兆帕的油井为低压井1。也就是说,第一支管路20连接到低压井1,第二支管路30连接到高压井2。
较优地,各个高压井2的套压相同或互不相同,各个低压井1的套压相同或互不相同。根据各个油井的套压值,分别选择第一支管路20(对应低压油井)或第二支管路30(对应高压油井),避免了在套压较高的油井连接的管路上设置保护阀40,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简化了组装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集中掺稀设备,针对不同套压设置两种管路,即用于套压较低的油井的第一支管路20和用于套压较高的油井的第二支管路30。在第一支管路20上,保护阀40位于第一掺稀控制阀24的前端,需要对套压较低的油井掺稀时,先开启保护阀40至一定开度,稀油在保护阀40处节流降压,再开启第一掺稀控制阀24,此时第一掺稀控制阀24两端的压差较低,避免第一掺稀控制阀24的阀芯刺坏。在停掺时,先关闭保护阀40,再关闭第一截止阀22及第一掺稀控制阀24,可避免第一掺稀控制阀24在关闭的瞬间承受较大压差而导致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集中掺稀设备,应用于稠油掺稀降粘举升领域,具备节流及保护作用,避免两端高压差情况下刺漏第一掺稀控制阀24的阀芯,从而保护第一支管路20上的第一掺稀控制阀24。另外,实现不同套压的油井集中掺稀,即采用一个掺稀泵,就能实现同时对套压较高的油井和套压较低的油井分别进行掺稀,避免了使用多个掺稀泵、以及相应的连接管线,因而占用空间少。而且,对于现有的掺稀系统,只需要调整阀组的组装方式,即可完成改造,工作量小,经济合理。
进一步地,主管路10还包括总截止阀14,掺稀泵12与总截止阀14通过管道连接,掺稀泵12和总截止阀14在主管路10上沿主入口到主出口的方向依次串接(排列)。总截止阀14是为了在更换掺稀泵12(即柱塞泵)时,避免稀油持续注入分支管路,使汇管施工的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示,保护阀40包括具有内腔的阀体42、固定于内腔中的隔板44、位于内腔中的阀芯45和调节杆47。在阀体42上开设分别与内腔连通的输入口421和输出口422;内腔通过隔板44分为沿输入口421到输出口422的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室426和第二室428。隔板44上开设贯通的过流孔442,第一室426通过过流孔442与第二室428连通。
调节杆47的一端能滑动密封地穿过阀体42,并位于内腔中,且调节杆47的轴线与过流孔442的轴线重合。调节杆47的一端与阀芯45连接,其另一端置于阀体42的外部;阀芯45能封堵在过流孔442上。通过调节杆47朝向过流孔442的滑动,阀芯45逐渐靠近过流孔442,直至封堵过流孔442;通过调节杆47背向过流孔442的滑动,阀芯45打开过流孔442,并逐渐远离过流孔442。
更进一步地,阀体42上还开设安装口423,安装口423与内腔连通。保护阀40还包括封盖在安装口423上的阀盖43,阀盖43上开设与过流孔442相对的通孔432,通孔432的轴线与过流孔442的轴线重合。调节杆47的一端通过通孔432伸入内腔中,调节杆47在通孔432内滑动。
更进一步地,阀芯45呈锥形或截锥形,阀芯45的横截面积沿调节杆47的一端到调节杆47的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阀芯45朝向过流孔442的一端(即阀芯45的下端)的端面面积小于过流孔442的横截面积,阀芯45的另一端(即背向过流孔442的一端或阀芯45的上端)的端面面积大于或等于过流孔442的横截面积。调节杆47带动阀芯45离开过流孔442,使过流孔442打开后,露出环绕阀芯45的一圈环形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与阀芯45相切,具有一定的抗刺漏能力,可有效起到节流降压的保护作用。
更进一步地,安装口423位于第一室426的壁面上,调节杆47的一端位于第一室426中,并在第一室426内上下滑移。
换句话说,阀体42为一水平放置的筒体,输入口421和输出口422分别为筒体的两端开口,右侧为输入口421,左侧为输出口422;在筒体的侧壁上开设安装口423,安装口423附近的筒体12壁面呈从内至外减缩的喇叭状,阀体42类似一个三通的结构。隔板44倾斜地置于内腔中,隔板44的外周边缘与内腔的壁面密封连接,将内腔划分为位于右侧的第一室426和位于左侧的第二室428。
较优地,安装口423位于阀体42的中部,过流孔442位于隔板44的中部,过流孔442正对安装口423。调节杆47竖直地穿过阀盖43,并能在通孔432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调节杆47与通孔432之间可通过密封填料或密封圈进行密封。
更进一步地,保护阀40还包括固定在调节杆47的另一端的手轮49,通过手轮49驱动调节杆47在通孔432内滑动。
更进一步地,保护阀40还包括固定在阀盖43外侧的支撑架48,支撑架48上设置贯通的调节孔,调节孔内设置内螺纹482,调节孔的轴线与通孔432的轴线重合。调节杆47的外壁上设置与内螺纹482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调节杆47在调节孔内的螺旋运动,带动阀芯45靠近或远离过流孔442。
较优地,阀芯45通过螺纹固定在调节杆47的一端,调节杆47的另一端与手轮48通过螺纹连接。支撑架48通过螺栓与阀盖43固定连接,通孔432位于阀盖43的中心,过流孔442位于隔板44的中心。
进一步地,第二支管路30还包括第二流量计36,第二流量计36位于第二截止阀32与第二掺稀控制阀34之间。第一支管路20还包括第一流量计26,第一流量计26位于第一截止阀22与保护阀4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集中掺稀设备,掺稀泵12和总截至阀14位于主管路10上,用于集中掺稀控制。第二截止阀32、第二流量计36和第二掺稀控制阀34组成高压井掺稀流程,第一截止阀22、第一流量计26、保护阀40和第一掺稀控制阀24组成低压井掺稀流程。
较优地,阀盖43通过法兰能拆卸地连接在阀体42上,输入口421和输出口422均通过法兰与管道连接。第二截止阀32、第二流量计36和第二掺稀控制阀34分别通过法兰与管道连接,第一截止阀22、保护阀40和第一掺稀控制阀24分别通过法兰与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集中掺稀设备的掺稀工艺流程,当集中掺稀设备包括主管路10和至少一条第一支管路20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开始掺稀时,根据油井的套压值开启保护阀40至一定开度,再开启第一截止阀22和第一掺稀控制阀24;开启掺稀泵12,高压井2和低压井1同时开始掺稀;
步骤2、停止掺稀时,先关闭保护阀40,再关闭第一截止阀22和第一掺稀控制阀24。
当集中掺稀设备包括主管路10、至少一条第一支管路20和至少一条第二支管路30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开始掺稀时,开启第二截止阀32、第二掺稀控制阀34和第一截止阀22,开启掺稀泵12,高压井2正常掺稀;同时,开启保护阀40至一定开度,再开启第一掺稀控制阀24,低压井1开始掺稀;
步骤2、低压井1停止掺稀时,先关闭保护阀40,再关闭第一截止阀22和第一掺稀控制阀24;高压井2停止掺稀时,先关闭第二掺稀控制阀34,再关闭第二截止阀32。
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阀40的节流降压作用,保证低压井顺利掺入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连通到低压井的第一掺稀控制阀24两端的压差,避免其阀芯刺漏,减少维护工作量。在低压掺稀流程上保护阀40具有节流保护的作用,使高压井与低压井可采用一套掺稀泵12掺稀,避免不同压力采用不同的系统分开掺稀,显著简化掺稀工艺流程,节约地面工程投资费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中掺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掺稀设备包括主管路和至少一条第一支管路;所述主管路具有用于注入稀油的主入口和输出所述稀油的主出口,所述主管路包括用于抽取所述稀油的掺稀泵;
所述第一支管路具有第一分支入口和第一分支出口,所述第一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分支入口连接在所述主管路的主出口,所述第一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分支出口连通到外界的油井;
所述第一支管路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一截止阀、保护阀和第一掺稀控制阀,所述保护阀能根据所述油井的套压调节开度,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保护阀和所述第一掺稀控制阀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支管路上沿所述第一分支入口到所述第一分支出口的方向依次串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掺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掺稀设备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二支管路,所述第二支管路具有第二分支入口和第二分支出口,所述第二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二分支入口与所述第一支管路并联在所述主管路的主出口,所述第二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二分支出口连通到外界的所述油井;
所述第二支管路连通的油井的套压高于所述第一支管路连通的油井的套压,所述第二支管路连通的油井的套压大于或等于预定套压值,所述第一支管路连通的油井的套压小于所述预定套压值;
所述第二支管路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二截止阀和第二掺稀控制阀,所述第二截止阀和所述第二掺稀控制阀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支管路上沿所述第二分支入口到所述第二分支出口的方向依次串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掺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还包括总截止阀,所述掺稀泵与所述总截止阀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掺稀泵和所述总截止阀在所述主管路上沿所述主入口到所述主出口的方向依次串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掺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阀包括:
具有内腔的阀体,在所述阀体上开设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输入口和输出口;
固定于所述内腔中的隔板,所述内腔通过所述隔板分为沿所述输入口到所述输出口的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室和第二室;所述隔板上开设贯通的过流孔,所述第一室通过所述过流孔与所述第二室连通;
位于所述内腔中的阀芯,所述阀芯能封堵在所述过流孔上;
调节杆,其一端能滑动密封地穿过所述阀体,并位于所述内腔中,且所述调节杆的轴线与所述过流孔的轴线重合;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阀芯连接,其另一端置于所述阀体的外部;通过所述调节杆朝向所述过流孔的滑动,所述阀芯逐渐靠近所述过流孔,直至封堵所述过流孔;通过所述调节杆背向所述过流孔的滑动,所述阀芯打开所述过流孔,并逐渐远离所述过流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中掺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还开设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内腔连通;
所述保护阀还包括封盖在所述安装口上的阀盖,所述阀盖上开设与所述过流孔相对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过流孔的轴线重合;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内腔中,所述调节杆在所述通孔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中掺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呈锥形或截锥形,所述阀芯的横截面积沿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到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阀芯朝向所述过流孔的一端的端面面积小于所述过流孔的横截面积,所述阀芯的另一端的端面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流孔的横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中掺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位于所述第一室的壁面上,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室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中掺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阀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的手轮,通过所述手轮驱动所述调节杆在所述通孔内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中掺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阀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阀盖外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贯通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置内螺纹,所述调节孔的轴线与所述通孔的轴线重合;
所述调节杆的外壁上设置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所述调节杆在所述调节孔内的螺旋运动,带动所述阀芯靠近或远离所述过流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掺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路还包括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位于所述第二截止阀与所述第二掺稀控制阀之间;
所述第一支管路还包括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位于所述第一截止阀与所述保护阀之间。
CN201720478508.1U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集中掺稀设备 Active CN206831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8508.1U CN206831177U (zh)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集中掺稀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8508.1U CN206831177U (zh)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集中掺稀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31177U true CN206831177U (zh) 2018-01-02

Family

ID=60769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78508.1U Active CN206831177U (zh)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集中掺稀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3117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0355A (zh) * 2018-09-29 2019-01-18 重庆智青阳油脂有限公司 用于调和油生产的流量控制装置
CN111828844A (zh) * 2020-07-09 2020-10-27 芜湖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滴注式燃气加臭装置及方法
CN112460487A (zh) * 2020-11-24 2021-03-09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 成品油管道输油站下载的辅助工艺系统及辅助工艺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0355A (zh) * 2018-09-29 2019-01-18 重庆智青阳油脂有限公司 用于调和油生产的流量控制装置
CN111828844A (zh) * 2020-07-09 2020-10-27 芜湖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滴注式燃气加臭装置及方法
CN112460487A (zh) * 2020-11-24 2021-03-09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 成品油管道输油站下载的辅助工艺系统及辅助工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31177U (zh) 一种集中掺稀设备
CN108591499B (zh) 一种定量调水阀门
CN204647452U (zh) 一种核电用压力调节型止回阀
CN207012661U (zh) 一种精密过滤器
CN205173597U (zh) 低噪声减压阀
CN205781083U (zh) 一种带有法兰的双联安全阀
CN208719522U (zh) 一种联动阀门
CN104075113B (zh)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4300449U (zh) 一种无需卸压在线外调式恒压阀
CN207261667U (zh) 一种截流阀
CN203214992U (zh) 一种简易减压阀
CN203702126U (zh) 一种高压气井地面测试管汇系统
CN207334235U (zh) 便携式充气箱
CN106545537B (zh) 一种液压伺服变量泵的变量机构
CN203394914U (zh) 一种均压阀
CN105065326B (zh) 一种可调全压力车载消防泵
CN106762989B (zh) 一种外置式可调节阻尼的阻尼阀
CN208503628U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的柱塞阀
CN206309361U (zh) 一种可调节掺水量水嘴
CN203770915U (zh) 一种园林苗圃灌溉用减压分水器
CN205013772U (zh) 一种核安全级阀组
CN203463392U (zh) 液压泵基站
CN204852562U (zh) 一种排气式净水龙头
CN204140939U (zh) 一种设置在冷热水混合阀进水端的节流和过滤的阀门装置
CN203614497U (zh) 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用过载补油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