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20130U -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20130U
CN206820130U CN201720543081.9U CN201720543081U CN206820130U CN 206820130 U CN206820130 U CN 206820130U CN 201720543081 U CN201720543081 U CN 201720543081U CN 206820130 U CN206820130 U CN 206820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ed
inner wire
shielded cable
plate tube
attachment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430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成
尹莹
江斌
金彦
文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ikel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Electric Cabl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AIKELI OPTICAL CABLE CO Ltd SHANGHAI
Shanghai Electric Cabl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KELI OPTICAL CABLE CO Ltd SHANGHAI, Shanghai Electric Cabl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AIKELI OPTICAL CABLE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to CN2017205430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20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20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2013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屏蔽管;沿着屏蔽管的轴向,在屏蔽管的内壁上依次安装有环形的锁紧部件和环形的传导件;锁紧部件夹紧插入于所述屏蔽管内的待测的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传导件中穿设有顶针,且顶针插入于待测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中;屏蔽管、锁紧部件、传导件和顶针均为导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不需要对待测的屏蔽电缆进行焊接,连接装置的锁紧部件、传导件和顶针的安装、拆卸方便,操作简便快捷。

Description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蔽电缆的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测试屏蔽电缆的某些性能时,经常要求将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与内导体短路,如图1所示,内屏蔽系统1的短路端11与待测的屏蔽电缆2的内导体21焊接,屏蔽电缆2的屏蔽层22与内屏蔽系统1焊接,内导体21的远离内屏蔽系统1的一端与信号发生器3连接,内屏蔽系统1的短路端11与信号接收器4连接。原有的技术是将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用焊接的方法短路,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小线径屏蔽电缆。对于充电桩电缆、道路交通用等类型电缆,其内导体并非常规的单根实心导体或多根绞线结构,通常由几十根甚至几百根金属丝组成,并且屏蔽层外径较大,采用焊接的方法操作非常不便,而且焊接操作时,由于内导体的线径较粗,必需使用大功率烙铁,否则焊接不上并且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在测试过程中很可能内导体与屏蔽层之间焊点不牢靠导致断裂使得无法测试,或者内导体与屏蔽层之间的焊点过大导致测试数据出现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包括:屏蔽管;沿着所述屏蔽管的轴向,在所述屏蔽管的内壁上依次安装有环形的锁紧部件和环形的传导件;所述锁紧部件夹紧插入于所述屏蔽管内的待测的屏蔽电缆的屏蔽层;所述传导件中穿设有顶针,且所述顶针插入于所述待测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中;所述屏蔽管、所述锁紧部件、所述传导件和所述顶针均为导体。
优选地,所述传导件与所述屏蔽电缆接触。
优选地,所述锁紧部件的中轴线与所述传导件的中轴线共线。
优选地,所述传导件与所述屏蔽管的内壁为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锁紧部件包括:锁紧套筒和两个半圆环形的屏蔽环,所述锁紧套筒的其中一端的内壁为锥形,每个所述屏蔽环其中一端的外壁的直径向外逐渐减小,两个所述屏蔽环套在所述待测的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上,所述锁紧套筒的内壁为锥形的一端套在两个所述屏蔽环的外壁的直径向外逐渐减小的一端上,所述锁紧套筒安装于所述屏蔽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管的一端上设有阻挡部,两个所述屏蔽环抵靠于所述阻挡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套筒的外壁与屏蔽管的内壁为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环形的锁紧部件和环形的传导件依次安装在屏蔽管的内部,锁紧部件夹紧待测的屏蔽电缆的屏蔽层,而穿设于传导件上的顶针插入于所述待测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中,从而实现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之间短路导通;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不需要对待测的屏蔽电缆进行焊接,连接装置的锁紧部件、传导件和顶针的安装、拆卸方便,操作简便快捷,对于较大线径的待测屏蔽电缆试样制备时间短、无需焊接、没有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与方法能够大大缩短样品的制备时间,提高测试精度以及测试的重复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现有的待测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之间的短路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安装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安装锁紧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安装传导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安装顶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的屏蔽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锁紧套筒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内屏蔽系统
11 短路端
2 屏蔽电缆
21 内导体
22 屏蔽层
3 信号发生器
4 信号接收器
100 屏蔽管
200 锁紧部件
210 锁紧套筒
220 屏蔽环
300 传导件
310 传导凹槽
400 屏蔽电缆
410 内导体绝缘护套
420 内导体
430 外层绝缘护套
440 屏蔽层
500 顶针
600 套筒扳手
700 螺丝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包括:
屏蔽管100;
沿着屏蔽管100的轴向,在屏蔽管100的内壁上依次安装有环形的锁紧部件200和环形的传导件300;
锁紧部件200夹紧插入于屏蔽管100内的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屏蔽层440;
传导件300中穿设有顶针500,且顶针500插入于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内导体420中;
屏蔽管100、锁紧部件200、传导件300和顶针500均为导体。
待测的屏蔽电缆400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420、内导体绝缘护套410、屏蔽层440和外层绝缘护套430,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环形的锁紧部件200和环形的传导件300依次安装在屏蔽管100的内部,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屏蔽层440插入屏蔽管100中,且锁紧部件200夹紧屏蔽电缆400的屏蔽层440,而穿设于传导件300上的顶针500插入于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内导体420中,由于屏蔽管100、锁紧部件200、传导件300和顶针500均为导体,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内导体420通过顶针500与传导件300导通,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屏蔽层440通过锁紧部件200、屏蔽管100与传导件300导通,从而能够实现屏蔽电缆400的内导体420与屏蔽层440之间短路。由于屏蔽层440一般凸出于内导体420,顶针500的针尖插入于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内导体420中,能够保证内导体420与顶针500导通。本实施例中,顶针500的针尖插入于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内导体420中,该结构能够保证顶针500与屏蔽电缆400的内导体420导通。
传导件300与屏蔽电缆400接触。该结构使传导件300能够更多地与内导体420和屏蔽层440接触,便于实现屏蔽电缆400的内导体420与屏蔽层440之间短路。
锁紧部件200的中轴线与传导件300的中轴线共线。该结构使插入传导件300中央的顶针500能够对准内导体420。
为了便于加工和安装,传导件300的外侧面与屏蔽管100的内壁为螺纹连接。顶针500与传导件300为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传导件300的周向侧面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传导凹槽310,套筒扳手600可插入传导凹槽310中,将传导件300安装到屏蔽管100中。顶针500上设有安装槽510,螺丝刀700插入安装槽510,将顶针500安装到传导件300上。
锁紧部件200包括:锁紧套筒210和两个半圆环形的屏蔽环220,锁紧套筒210的其中一端的内壁为锥形,屏蔽环220其中一端的外壁的直径向外逐渐减小,两个屏蔽环220套在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屏蔽层440上,锁紧套筒210的内壁为锥形的一端套在两个所述屏蔽环220的外壁的直径向外逐渐减小的一端上,锁紧套筒210安装于屏蔽管100中。屏蔽环220的外壁的直径向外逐渐减小的一端,即屏蔽环220的外壁的一端形成与锁紧套筒210的内壁的锥形相应的锥形结构,由于锁紧套筒210的内壁为锥形的一端套在两个屏蔽环220的外壁的直径向外逐渐减小的一端上,使锁紧套筒210压紧屏蔽环220的外壁,则屏蔽环220压紧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屏蔽层440。
本实施例中,锁紧套筒210的外壁与屏蔽管100的内壁为螺纹连接。
屏蔽管100的一端上设有阻挡部110,两个屏蔽环220抵靠于阻挡部110上。每个屏蔽环220一端的外壁的直径向外逐渐减小,每个屏蔽环220的另一端装入屏蔽管100后,抵靠于阻挡部110上,锁紧套筒210套在两个屏蔽环220上的过程中,当锁紧套筒210无法继续向靠近阻挡部110的方向移动时,表示锁紧套筒210安装完成,阻挡部110提供给每个屏蔽环220支撑力。
锁紧套筒210的周向侧面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屏蔽凹槽,套筒扳手600可插入屏蔽凹槽中,将屏蔽块210安装到屏蔽管100中。
本实施例中,传导件300的材料为黄铜,顶针500的材料为黄铜,屏蔽管100和锁紧部件200的材料是黄铜,屏蔽管100和锁紧部件200所采用的黄铜的表面镀金。
本实施例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方法,采用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屏蔽层440插入锁紧部件200中,将锁紧部件200安装在屏蔽管100中,且锁紧部件200夹紧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屏蔽层440;
2)将传导件300安装于屏蔽管100中;
3)将顶针500穿设于传导件300中,且使顶针500的针尖插入于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内导体420中。
在步骤4)后,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内导体420远离顶针500的一端与信号发生器连接,屏蔽管100与信号接收器连接,对屏蔽电缆400进行检测。
在步骤3)中,当传导件300与屏蔽管100内的待测的屏蔽电缆400接触时,传导件300安装完成。
在步骤1)中,所述锁紧部件200包括:锁紧套筒210和两个半圆环形的屏蔽环220,锁紧套筒210的其中一端的内壁为锥形,屏蔽环220其中一端的外壁的直径向外逐渐减小;屏蔽管100的一端上设有阻挡部110;两个屏蔽环220套在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屏蔽层440上,两个屏蔽环220插入于屏蔽管100中,两个屏蔽环220的另一端抵靠于阻挡部110上,锁紧套筒210安装于屏蔽管100中,锁紧套筒210的内壁为锥形的一端套在两个屏蔽环220的外壁的直径向外逐渐减小的一端上;锁紧套筒210压紧两个屏蔽环220的外壁,使屏蔽环220压紧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屏蔽层440。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实现屏蔽电缆400的内导体420与屏蔽层440之间短路连接,不需要对待测的屏蔽电缆400进行焊接,连接装置安装、拆卸方便,操作简便快捷,而且对于较大线径的待测的屏蔽电缆400样品制备的时间短、无需焊接、没有安全隐患,最大程度的保持待测的屏蔽电缆400本身的性能,从而将人为因素对测试的影响控制到最小。
此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于电磁兼容性能测试,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将屏蔽电缆400的屏蔽层440与内导体420短路的测试方法中。
作为电磁兼容测试中,内导体420与屏蔽层440短路处理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之一,可以解决以往传统电磁兼容测试内导体420与屏蔽层440短路处理操作时间长、焊点控制不好、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此实用新型可以大大提高电磁兼容测试时内导体420与屏蔽层440短路处理的成功率,最大程度的保持待测的屏蔽电缆400本身的性能,从而将人为因素对之后测试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内导体420的影响控制到最小。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于信息传输过程中安全性能的考虑,目前国内外对于考核屏蔽电缆400的屏蔽性能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与此相关的电磁兼容性能测试中,内导体420与屏蔽层440的短路快速处理在国内目前属于空白。本实用新型中的装置目前与电磁兼容测试系统配套销售,具有良好的市场产业化前景。
综上,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蔽管(100);
沿着所述屏蔽管(100)的轴向,在所述屏蔽管(100)的内壁上依次安装有环形的锁紧部件(200)和环形的传导件(300);
所述锁紧部件(200)夹紧插入于所述屏蔽管(100)内的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屏蔽层(440);
所述传导件(300)中穿设有顶针(500),且所述顶针(500)的针尖插入于所述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内导体(420)中;
所述屏蔽管(100)、所述锁紧部件(200)、所述传导件(300)和所述顶针(500)均为导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件(300)与所述屏蔽电缆(400)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件(200)的中轴线与所述传导件(300)的中轴线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件(300)与所述屏蔽管(100)的内壁为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件(200)包括:锁紧套筒(210)和两个半圆环形的屏蔽环(220),所述锁紧套筒(210)的其中一端的内壁为锥形,每个所述屏蔽环(220)其中一端的外壁的直径向外逐渐减小,两个所述屏蔽环(220)套在所述待测的屏蔽电缆(400)的屏蔽层(440)上,所述锁紧套筒(210)的内壁为锥形的一端套在两个所述屏蔽环(220)的外壁的直径向外逐渐减小的一端上,所述锁紧套筒(210)安装于所述屏蔽管(100)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管(100)的一端上设有阻挡部(110),两个所述屏蔽环(220)抵靠于所述阻挡部(1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套筒(210)的外壁与屏蔽管(100)的内壁为螺纹连接。
CN201720543081.9U 2017-05-16 2017-05-16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20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43081.9U CN206820130U (zh) 2017-05-16 2017-05-16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43081.9U CN206820130U (zh) 2017-05-16 2017-05-16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20130U true CN206820130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56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43081.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20130U (zh) 2017-05-16 2017-05-16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201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367A (zh) * 2017-05-16 2017-07-28 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367A (zh) * 2017-05-16 2017-07-28 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CN106992367B (zh) * 2017-05-16 2023-04-25 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8634A (zh) 用于测量电缆阻抗、耦合器布置及其使用的方法
CN206820130U (zh)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
CN201681115U (zh) 用于输电线杆塔接地电流检测的电流传感器
CN206820131U (zh)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试样的连接装置
Marian et al. Demonstration tests of a 320-kV-class DC superconducting cable for transmission of high powers
CN2847249Y (zh) 一种高压抽能供电的送电线路温度监测装置
CN106785696B (zh) 用于核反应堆堆外核测系统的三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CN210690668U (zh) 一种高压电缆护套环流监测装置
CN106992367A (zh)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短路的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CN102707103B (zh) 抗干扰型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引线及由其组成的测试装置
CN202916306U (zh) 一种宽频带电流测试卡钳装置
CN203561688U (zh) 一种变压器接地电流监测装置及系统
CN203025258U (zh) 高压在线电气参数测量装置
CN108879139A (zh)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试样的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CN203932480U (zh) 一种拉力增强型电缆连接器
CN112903728A (zh) 一种基于ct断层扫描的绝缘穿刺线夹无损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2800476B (zh) 一种高电压标准电容器
CN206450752U (zh) 一种集成微波测量装置
CN205539140U (zh) 一种输变电高精度电流测试表
CN202282193U (zh) 一种双芯绞合型双极性直流电缆
CN210269710U (zh) 一种多通道变电站接地网腐蚀诊断系统控制装置
CN201444171U (zh) 穿墙套管安装式电压传感器
CN205280858U (zh) 一种电力设备用泄漏电流传感器
CN106645918A (zh) 一种集成微波测量装置
CN103575970A (zh) 一种变压器接地电流监测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093 No. 1000, military road,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ELECTRIC CAB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aikel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93 No. 1000, military road,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ELECTRIC CAB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ECRI OPTICAL&ELECTRIC CABL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4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4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