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19819U - 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19819U
CN206819819U CN201720445695.3U CN201720445695U CN206819819U CN 206819819 U CN206819819 U CN 206819819U CN 201720445695 U CN201720445695 U CN 201720445695U CN 206819819 U CN206819819 U CN 206819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cover
umbrella
housing
connecting portion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4569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斌
姜建泉
陆剑飞
唐利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4569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19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19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19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该伞套用于设置在电气设备上,电气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绝缘子;伞套上设置有能供至少两个绝缘子分别穿设的至少两个安装孔以及与安装孔对应的开口,开口连通安装孔与伞套的外缘。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电气设备还包括壳体,至少两个绝缘子通过壳体连接部与壳体相连接;伞套至少遮盖壳体连接部。本申请的伞套增大爬电距离作用显著,并且能有效隔挡雨雪及污物,具有较佳地防污闪效果。在优选地实施例中,该伞套还可以有效地隔挡雨雪、污物进入连接部与绝缘子和壳体的接合处,从而可以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且该伞套的直径较大,能够将形成雨帘的导电通道打断,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甚至杜绝雨闪事故。

Description

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输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某些运行于大气环境中的敞开式电气设备,例如干式电流互感器、断路器等通常配置有至少两个并列的绝缘子。而随着大气环境污秽等级的升高,采用上述技术对电气设备进行绝缘不仅受运行高电压的作用,还须考虑电气设备运行环境的影响。具体的,当绝缘子的表面沉积环境污物时,这些环境污物在潮湿条件或雨雪天气下可溶于水,在绝缘子表面会形成导电膜,使绝缘子的绝缘水平大大降低,在电力场作用下出现强烈的放电现象,俗称污闪。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电气设备的绝缘子发生污闪是困扰电力行业多年的问题,其中增大爬电距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之一。在该思路的指引下,行业内的惯常做法是为电气设备设置增爬伞裙,即将横截面积较大的增爬伞裙安装在绝缘子上。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增爬伞裙多只为单个绝缘子而设计的。这样,一个绝缘子上均只能对应安装一个的增爬伞裙。若类似上述所列的电气设备配置有至少两个绝缘子,此时须对应安装多个增爬伞裙。而相邻绝缘子上安装的增爬伞裙是彼此相间隔的,相当于多个增爬伞裙是游离的,并未连城一体。如此,配置这样的增爬伞裙对增大爬电距离的作用有限,防污闪效果并不显著。
进一步地,诸如干式电流互感器这类通过连接法兰将绝缘子设置在壳体上的电气设备来说,设置这样的增爬伞裙,相邻绝缘子上安装的增爬伞裙之间会留下间隔缝隙,导致壳体位于相邻连接法兰之间的表面处于暴露状态。这样,雨雪、污物等仍可以通过该间隔缝隙进入连接法兰与绝缘子和壳体的接合处,从而使电气设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对于干式电流互感器、断路器等这类通常运行于大气环境中的敞开式电气设备来说,其自身配备的至少两个并列的绝缘子一般为等径结构,即每片伞裙的半径和伞裙间距相等。这种结构的绝缘子在使用中,遇到较强降雨的天气时容易沿伞裙边缘形成一道雨帘,进而形成导电通道,引发事故,俗称雨闪。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该伞套至少能减少污闪及雨闪事故,在某些适用场景中,该伞套还能隔挡雨雪、污物进入连接部与绝缘子和壳体的接合处,从而可以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伞套,所述伞套用于设置在电气设备上,所述电气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绝缘子;所述伞套上设置有能供至少两个所述绝缘子分别穿设的至少两个安装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伞套的外缘。
通过在伞套上设置至少两个相对应地安装孔和开口,绝缘子可以通过开口进入安装孔中,将伞套安装在至少两个并列的绝缘子上,如此伞套呈连体结构,从而取消了在绝缘子上安装传统增爬伞裙时,因相邻增爬伞裙彼此相间隔而形成的间隔缝隙,增大爬电距离作用显著,并且能有效隔挡雨雪及污物,从而具有较佳地防污闪效果。
本申请的伞套相较于绝缘子的伞裙来说,具有较大的直径,从而能够将形成雨帘的导电通道打断。在遇到较强降雨天气时,将不会在绝缘子的伞裙边缘形成雨帘,从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甚至杜绝雨闪事故。
优选地,所述电气设备还包括壳体,至少两个所述绝缘子通过壳体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伞套至少遮盖所述壳体连接部。
伞套至少能遮盖用于将至少两个绝缘子连接至壳体上的壳体连接部,在遇到雨雪天气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隔挡雨雪进入连接部与绝缘子和壳体的接合处,而在没有遇到雨雪天气的情况下,伞套可以起到隔挡污物、防止污物进入壳体连接部与绝缘子和壳体的接合处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伞套的外缘延伸出所述壳体,以使所述伞套在朝向所述壳体的方向上的投影能覆盖所述壳体。
伞套的边缘能伸出壳体,以使伞套在朝向壳体的方向上的投影能覆盖壳体,从而伞套可以对壳体形成完全地遮盖,有效避免因伞套未能遮盖壳体而可能导致壳体与伞套相对面的表面有雨雪滴落,造成壳体连接部与绝缘子和壳体的接合处进水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所述伞套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加强部以外区域的厚度;所述加强部包围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孔以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的区域。
厚度较大的加强部强度相对较大,可以具有较佳地支撑作用。而伞套位于加强部以外区域的厚度较小,则该区域重量相对较小,降低该区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塌边的概率。
优选地,所述加强部以外区域的厚度从所述加强部至所述伞套边缘逐步减小。
加强部以外区域的厚度可以从加强部至伞套边缘逐步减小。这样,加强部以外区域,靠近加强部的部分还可以对远离加强部的部分进行支撑,从而对伞套中部以外区域可以形成逐级支撑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伞套边缘发生塌边的可能性。
优选地,所述伞套由至少两个伞体相连接而成。
伞套由至少两个伞体拼接得到,在安装时,可以将至少两个伞体以拆分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对应地绝缘子上,从而可以降低伞套的安装难度。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伞体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伞套的下表面齐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伞套的上表面齐平。
当相邻两个伞体通过连接部连接时,或者通过连接部和连接件相连接时,连接部的上下表面可以与伞套的上下表面相平齐,连接件的上表面可以与伞套的上表面相平齐,从而使最终拼接得到的伞套具有平滑的表面。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伞体中,其中一个伞体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凸起,另一个伞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应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起能对应扣接入所述第一通孔中。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伞体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伞体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配合连接的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连接时,所述第三连接部及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伞套下表面齐平,所述连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伞套上表面齐平。
尤其,位于上方的连接部或连接件可以对下方的连接部形成遮盖作用,从而可以减小甚至消除连接接缝,避免滴落在伞套上表面的水经连接接缝向下渗流。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伞体分别与所述连接件通过第二凸起和第二通孔配接,所述伞体与所述连接件其中一方设置所述第二凸起,另一方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
优选地,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伞体相对称且能够互相替换。
此外,将伞套由至少两个伞体拼接形成,还可以使伞套分体成型,降低制造难度。当伞体通过模压方式成型时,位于最外侧的两个伞体相对称且能够互相替换,从而可以减小开模个数,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地,所述绝缘子包括主体以及自所述主体向外延伸的伞裙;所述伞套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的容置腔,所述安装孔能供所述主体穿设,所述容置腔能收容所述伞裙。
优选地,所述绝缘子包括主体以及自所述主体向外延伸的伞裙;所述伞套对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紧固套,所述紧固套背离所述伞套的面向外延伸,所述紧固套套设在所述主体上。
通过设置紧固套,可以增大伞套与绝缘子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伞套与绝缘子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位于所述伞套上连通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的直线为中心线,所述开口均分布在所述中心线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伞套为球场形,包括两侧的半圆形和位于所述半圆之间的矩形;位于两侧的所述安装孔的圆心分别与两侧所述半圆形的圆心重合。
一种电气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绝缘子;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伞套,所述伞套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绝缘子上。
优选地,还包括壳体,至少两个所述绝缘子通过壳体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伞套至少遮盖所述壳体连接部。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A为根据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与电气设备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根据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与电气设备装配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根据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1D为根据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E为根据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正面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F为根据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G为根据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背面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根据本申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与电气设备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根据本申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与电气设备装配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根据本申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根据本申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E为根据本申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正面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F为根据本申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G为根据本申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背面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根据本申请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与电气设备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根据本申请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与电气设备装配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根据本申请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3D为根据本申请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E为根据本申请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正面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F为根据本申请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G为根据本申请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背面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根据本申请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与电气设备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根据本申请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与电气设备装配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根据本申请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4D为根据本申请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E为根据本申请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正面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F为根据本申请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G为根据本申请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伞套的背面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件。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A至图4G,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伞套100,该伞套100可以适用于配置有至少两个绝缘子300的电气设备,至少两个绝缘子300为并列设置,伞套100上设置有能供至少两个绝缘子300分别穿设的至少两个安装孔103以及与安装孔103对应的开口104,开口104连通安装孔103与伞套100的外缘。
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在伞套100上设置至少两个相对应地安装孔103和开口104,绝缘子300可以通过开口104进入安装孔103中,将伞套100安装在至少两个并列的绝缘子300上,如此伞套100呈连体结构,从而取消了在绝缘子300上安装传统增爬伞裙时,因相邻增爬伞裙彼此相间隔而形成的间隔缝隙,增大爬电距离作用显著,并且能有效隔挡雨雪及污物,从而具有较佳地防污闪效果。
如图4A及图4B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伞套100可以适用于断路器等不具有壳体的电气设备上。在该适用场景中,伞套100可以作为辅助伞,起到增大爬电距离、防污闪的作用。
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3A及图3B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伞套100还可以适用于干式电流互感器等这类配置有壳体的电气设备上。在该适用场景中,至少两个绝缘子300通过壳体连接部400与壳体200相连接,伞套100至少遮盖壳体连接部400。在遇到雨雪天气的情况下,伞套100可以有效地隔挡雨雪进入壳体连接部400与绝缘子300和壳体200的接合处,而在没有遇到雨雪天气的情况下,伞套100可以起到隔挡污物、防止污物进入壳体连接部400与绝缘子300和壳体200的接合处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适用场景中,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伞套100还可以用来防止雨闪事故。具体的,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伞套100相较于绝缘子300的伞裙302来说,具有较大的直径,从而能够将形成雨帘的导电通道打断。这样,在遇到较强降雨天气时,将不会在绝缘子300的伞裙边缘形成雨帘,从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雨闪事故。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在位于伞套100上方的绝缘子300的伞裙边缘形成雨帘,实际中,可以在绝缘子300上安装多个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伞套100,多个伞套100沿绝缘子300的轴向排列;或者,至少在绝缘子300位于相对上方的伞裙,例如位于最上方的伞裙安装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伞套100。
壳体连接部400用于将绝缘子300连接至壳体200上,具体的,壳体连接部400可以包括与绝缘子300数量相等的连接法兰。伞套100能至少遮盖壳体连接部400,可以为伞套100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壳体连接部400的截面面积,这样壳体连接部400可以处于伞套100在壳体200上的投影的范围内,从而可以形成对壳体连接部400的遮盖。在遇到雨雪天气时,伞套100可以对壳体连接部400形成遮盖,起到隔绝雨雪的作用,尽量避免壳体连接部400与绝缘子300和壳体200的接合处进水。
在某些情况下,当伞套100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壳体200与伞套100相对面的面积时,雨雪会滴落在壳体200未被伞套100遮盖的表面上,进而流入或溅入壳体连接部400,可能使壳体连接部400与绝缘子300和壳体200的接合处进水。
为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伞套100的边缘能伸出壳体200,以使伞套100在朝向壳体200的方向上的投影能覆盖壳体200。伞套100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大于壳体200与伞套100相对面的面积,从而伞套100可以对壳体200形成完全地遮盖,有效避免因伞套100未能完全遮盖壳体200而可能导致壳体200与伞套100相对的表面有雨雪滴落,造成壳体连接部400与绝缘子300和壳体200的接合处进水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伞套100可以为球场形,具体可以包括两侧的半圆形和位于半圆之间的矩形;位于两侧的安装孔103的圆心可以分别与两侧的半圆形的圆心重合。该形状的伞套100可以较佳地适配壳体200的形状,其边缘可以平滑过渡,从而可以避免在边缘产生应力集中,降低伞套100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裂纹的概率。
为了使伞套100上的水能及时滴落,伞套100可以具有导流水的结构优化设计。具体的,呈球场形的伞套100的中部向上略微隆起,上表面呈弧形平滑过渡并倾斜向下,整体呈现中部高边缘低。这样,当水滴落在伞套100上时,水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倾斜向下的上表面流向伞套100边缘并最终滴落,从而可以起到较佳地导流水的作用,避免伞套100上表面积水。
伞套100可以模压成型或注塑成型。如图2A至图2G,以及图4A至图4G所示,伞套100可以为一体构造;或者,如图1A至图1G,以及图3A至图3G所示,伞套100可以为分体构造,由至少两个伞体101拼接得到,一个伞体101可以对应设置在一个绝缘子300上。这样,在安装时,可以将至少两个伞体101以拆分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对应地绝缘子300上,从而可以降低伞套100的安装难度。
如图1A至图1G,当伞套100为分体构造时,相邻两个伞体可以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09与第二连接部110,当第一连接部109与第二连接部110连接时,第一连接部109的下表面与伞套100的下表面齐平,第二连接部110的上表面与伞套100的上表面齐平。
第一连接部109和第二连接部110大致可呈长形条带状,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09以及第二连接部110可以为伞体101在连接处通过厚度减薄形成的台阶状结构。这样,当第一连接部109与第二连接部110时,第一连接部109的下表面可以伞套100的下表面相平齐,第二连接部110的上表面可以与伞套100的上表面相平齐,从而使最终拼接得到的伞套100具有平滑的表面。
尤其,当第一连接部109与第二连接部110连接时,位于上方的第二连接部110可以对下方的第一连接部109形成遮盖作用,从而可以减小甚至消除连接接缝,避免滴落在伞套100上表面的水经连接接缝向下渗流。
相邻两个伞体101可通过扣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如图1G所示,一个伞体101(如图1G所示左边的伞体101)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101a,另一个伞体101(如图1G所示右边的伞体101)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一凸起101a相对应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01b,第一凸起101a能对应扣接入第一通孔101b中。相邻两个伞体101各自安装并定位后,通过将第一凸起101a扣入第一通孔101b中,即可实现两个伞体101的连接。其中,第一凸起101a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10上,第一通孔101b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09上。
或者,如图3E至图3G所示,相邻两个伞体101可以通过连接件102可拆卸地连接。相邻两个伞体101分别设置有与连接件102相配合连接的第三连接部111与第四连接部112,当连接件102与第三连接部111及第四连接部112连接时,第三连接部111及第四连接部112的下表面与伞套100下表面齐平,连接件102的上表面与伞套100上表面齐平。
第三连接部111与第四连接部112可以参见上文对第一连接部109与第二连接部110,在此不再赘述。
同样地,当相邻两个伞体101通过第三连接部111、第四连接部112与连接件102相连接时,第三连接部111、第四连接部112的下表面与伞套100下表面齐平,连接件102的上表面与伞套100上表面齐平,从而使最终拼接得到的伞套100具有平滑的表面。
并且,位于上方的连接件102可以对位于下方的第三连接部111和第四连接部112形成遮盖作用,从而可以减小甚至消除连接接缝,避免滴落在伞套100上表面的水经连接接缝向下渗流。
连接件102大致可呈条状或带状,其可通过第二凸起101c和第二通孔102a相配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相邻两个伞体101。伞体101与连接件102其中一方设置第二凸起101c,另一方设置对应的第二通孔102a,第二凸起101c能对应扣接入第二通孔102a中。
具体的,如图3E所示的左右两个伞体101上均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凸起101c,更具体的,第二凸起101c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三连接部111和第四连接部112上,相应地,连接件102上设置有与第二凸起101c相对应配接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02a。或者,第二凸起101c分两列设置在连接件102上,而两个伞体101上分别对应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02a。相邻两个伞体101各自安装并定位后,将第二凸起101c扣入第二通孔102a中,即可通过连接件102实现两个伞体101的连接。
为了适应实际中两个绝缘子300距离可能不同的情况,连接件102的长度可以调节,这样在不同情况下,两个绝缘子300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只需要使连接件102的长度伸缩,便仍可以将两个伞体101连接起来,大大扩展了同一个伞套100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范围。连接件102长度可调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连接件102包括伸缩节,伸缩节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伞体101可拆卸连接。伸缩节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将伞套100由至少两个伞体101拼接形成,还可以使伞套100分体成型,降低制造难度。当伞体101通过模压方式成型时,位于最外侧的两个伞体101相对称且能够互相替换,从而可以减小开模个数,降低制造成本。举例为,当伞套100由三个伞体101拼接形成时,位于最外侧的两个伞体101呈镜像对称,那么实际中只需要二套模具即可以生产该三个伞体101。且相较于一体成型的伞套100而言,单个伞体101面积较小,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和成本。
如图1B、图2B、图3B和图4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子300可以包括主体301以及自主体301向外延伸的伞裙302,主体301大致可呈纵长延伸的杆状或柱状,伞裙30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伞裙302沿轴向间隔分布在主体301外部。
伞套100可以通过开口104套设在绝缘子300上。具体的,安装孔103与绝缘子300的主体301相适配,当绝缘子300穿设在安装孔103中,安装孔103与主体301之间可以形成密封,防止水经两者的接合处发生渗漏。开口104与安装孔103相对应,可以为开口104的数量与安装孔103的数量相等,一个开口104对应一个安装孔103。开口104连通安装孔103与伞套100的外缘,这样绝缘子300可以经过开口104进入安装孔103中,实现伞套100与绝缘子300的安装。
进一步地,伞套100还可以包括另一连接件105,在伞套100安装至绝缘子300上后,连接件105连接在开口104两侧的壁上,从而可以实现开口104的闭合。连接件105大致可呈与开口104相适配的“V”字形,连接件105可以通过扣接的方式连接在开口104两侧的壁上,具体请参见上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D至图1G,以及图3D至图3G所示,当伞套100为分体构造时,每个伞体101上可以对应设置一个开口104和一个安装孔103,每个伞体101可以通过各自的开口104安装至对应的绝缘子300上。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开口104可以设置在任意合适的位置,例如,开口104可以设置在伞套100的端部、侧边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2D至图2G,以及图4D至图4G所示,当伞套100为一体构造时,那么伞套100只能整体安装到至少两个绝缘子300上,在这种情况下,开口104位于伞套100的同一侧。具体的,位于伞套100上连通至少两个安装孔103的中心的直线可以为中心线,开口104均分布在中心线的同一侧,如图2D至图2G,以及图4D至图4G所示,至少两个开口104设置在伞套100的左侧长边上。
伞套100设置在至少两个绝缘子300上的方式可以为,绝缘子300的主体301穿设在安装孔103中,通过安装孔103与绝缘子300的主体301之间相配合实现伞套100设置在绝缘子300上。
或者,伞套100设置在至少两个绝缘子300上的方式还可以为,伞套100设置有与安装孔103相连通的容置腔106,安装孔103能供主体301穿设,容置腔106能收容伞裙302。由于伞裙302大致呈横向延伸,通过设置容置腔106来收容伞裙302,可以使伞套100能较为稳固的设置在绝缘子300上。此外,安装时可以在容置腔106内壁和/或伞裙302的外壁上涂覆粘接剂,以进一步提高伞套100与绝缘子300的连接强度。
如图1B、图2B及图3B所示,实际中,伞套100优选设置在位于最下方的伞裙302,以尽可能缩小伞套100与壳体连接部400之间的距离,降低雨雪从侧向进入壳体连接部400与壳体200和绝缘子300之间的接合处的可能。
进一步地,伞套100对应安装孔103的位置处设置有背离伞套100的面向外延伸的紧固套107,紧固套107套设在绝缘子300上。紧固套107大致可呈筒状,其截面形状与绝缘子300的主体301的截面形状相同,紧固套107的直径略大于主体301的直径,这样紧固套107可以密封贴合在绝缘子300的主体301上,防止发生水的渗漏。此外,通过设置紧固套107,还可以增大伞套100与绝缘子300的接触面积,更进一步地提高了伞套100与绝缘子300的连接强度。
在本申请中,开口104及安装孔103可以实现将伞套100设置在至少两个绝缘子300上,然后,由至少两个绝缘子300支撑伞套100。伞套100横向延伸超出壳体连接部400甚至壳体200的边缘,但是伞套100远离至少两个绝缘子300的区域在重力作用下,较容易因远离支撑位置、材料老化或强度不够而产生塌边等情况,从而影响防雨雪、防污以及增大爬电距离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伞套100可以具有加强部108,加强部108的厚度大于加强部108以外区域的厚度;加强部108包围至少两个安装孔103以及位于相邻两个安装孔103之间的区域。
如图1F、1G、2F、2G、3F、3G、4F及4G所示,加强部108可以为伞套100位于中部区域的厚度大于该中部区域以外部分的厚度而形成,以此方式形成的加强部108为伞套100自身结构的一部分,其大致可呈跑道形,包括位于两侧的半圆形区域以及位于两半圆区域之间的矩形区域。
加强部108包围至少两个安装孔103具体可以为,至少两个安装孔103均设置在加强部108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安装孔103的圆心分别与两侧的半圆形区域的圆心重合,而位于该两侧半圆形区域之间的矩形区域则可以对相邻两个安装孔103之间区域形成加强作用。这样当绝缘子300穿设在安装孔103中时,加强部108靠近支撑点,从而可以对伞套100的边缘区域进行支撑。进一步地,由于加强部108具有较大的厚度,可以为容置腔106的设置提供较佳地厚度空间,因此实际中将容置腔106设置在加强部108中。
厚度较大的加强部108强度相对较大,可以具有较佳地支撑作用。而伞套100位于加强部108以外区域的厚度较小,则该区域重量相对较小,降低该区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塌边的概率。进一步地,加强部108以外区域的厚度可以从加强部108至伞套100边缘逐步减小。这样,加强部108以外区域,靠近加强部108的部分还可以对远离加强部108的部分进行支撑,从而对加强部108以外区域可以形成逐级支撑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伞套100边缘发生塌边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4A及图4B,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其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绝缘子300;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伞套100,伞套100设置在至少两个绝缘子300上。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通过在伞套100上设置至少两个相对应地安装孔103和开口104,绝缘子300可以通过开口104进入安装孔103中,将伞套100安装在至少两个并列的绝缘子300上,如此伞套100呈连体结构,从而取消了在绝缘子300上安装传统增爬伞裙时,因相邻增爬伞裙彼此相间隔而形成的间隔缝隙,增爬作用显著,从而具有较佳地防污闪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设备可以为任意包括至少两个绝缘子300的现有构造,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断路器等。在该适用场景中,伞套100可以作为辅助伞,起到增大爬电距离、防污闪的作用。
请参阅图1A、图1B、图2A、图2B、图3A及图3B,电气设备还可以为进一步包括壳体200以及用于壳体连接部400的现有构造,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干式电流互感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绝缘子300通过壳体连接部400与壳体200相连接,伞套100至少遮盖壳体连接部400。在遇到雨雪天气的情况下,伞套100可以有效地隔挡雨雪、污物进入壳体连接部400与绝缘子300和壳体200的接合处,而在没有遇到雨雪天气的情况下,伞套100可以起到隔挡污物、防止污物进入壳体连接部400与绝缘子300和壳体200的接合处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伞套100相较于绝缘子300的伞裙302来说,具有较大的直径,从而能够将形成雨帘的导电通道打断,这样,在遇到较强降雨天气时,将不会在绝缘子300的伞裙边缘形成雨帘,从而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雨闪事故。
实际中,伞套1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伞套100可以沿轴向安装在绝缘子300上;或者,伞套100安装在绝缘子300位于相对上方的伞裙,例如位于最上方的伞裙上。
为了实现电气设备的基本功能,本申请中的电气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他必需的构件。例如,干式电流互感器还可以包括一次绕组、联接器、二次绕组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电气设备包括的其他必需的构件可以选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为清楚简要地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对上述部分进行赘述,说明书附图也进行了相应地简化。但是应该理解,本申请在保护范围上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8)

1.一种伞套,所述伞套用于设置在电气设备上,所述电气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并列的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上设置有能供至少两个所述绝缘子分别穿设的至少两个安装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伞套的外缘;所述伞套能通过所述开口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绝缘子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设备还包括壳体,至少两个所述绝缘子通过壳体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伞套至少遮盖所述壳体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的外缘延伸出所述壳体,以使所述伞套在朝向所述壳体的方向上的投影能覆盖所述壳体。
4.如权利要求或1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加强部以外区域的厚度;所述加强部包围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孔以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以外区域的厚度从所述加强部至所述伞套边缘逐步减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由至少两个伞体相连接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伞体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伞套的下表面齐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伞套的上表面齐平。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伞体中,其中一个伞体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凸起,另一个伞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应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起能对应扣接入所述第一通孔中。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伞体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伞体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配合连接的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连接时,所述第三连接部及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伞套下表面齐平,所述连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伞套上表面齐平。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伞体分别与所述连接件通过第二凸起和第二通孔配接,所述伞体与所述连接件其中一方设置所述第二凸起,另一方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伞体相对称且能够互相替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包括主体以及自所述主体向外延伸的伞裙;所述伞套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的容置腔,所述安装孔能供所述主体穿设,所述容置腔能收容所述伞裙。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包括主体以及自所述主体向外延伸的伞裙;所述伞套对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紧固套,所述紧固套背离所述伞套的面向外延伸,所述紧固套套设在所述主体上。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伞套上连通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的直线为中心线,所述开口均分布在所述中心线的同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为球场形,包括两侧的半圆形和位于所述半圆之间的矩形;位于两侧的所述安装孔的圆心分别与两侧所述半圆形的圆心重合。
17.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绝缘子;
如权利要求1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伞套,所述伞套通过所述开口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绝缘子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至少两个所述绝缘子通过壳体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伞套至少遮盖所述壳体连接部。
CN201720445695.3U 2017-04-25 2017-04-25 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 Active CN206819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5695.3U CN206819819U (zh) 2017-04-25 2017-04-25 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5695.3U CN206819819U (zh) 2017-04-25 2017-04-25 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19819U true CN206819819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54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45695.3U Active CN206819819U (zh) 2017-04-25 2017-04-25 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198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8441A (zh) * 2017-04-25 2017-06-27 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8441A (zh) * 2017-04-25 2017-06-27 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
WO2018196499A1 (zh) * 2017-04-25 2018-11-01 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80013A (en) Insulator cover
CN106898441A (zh) 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
CN206819819U (zh) 伞套及应用该伞套的电气设备
CN204333883U (zh) 高压干式支柱型户外终端
CN207994595U (zh) 内置光纤电缆的末端连接组件
CN203839592U (zh) 防水插座
CN204809824U (zh) 冷缩电缆终端头
CN103559965B (zh) 一种辅助伞的安装方法及一种辅助伞
CN206116650U (zh) 一种电力电容器用一体式绝缘端子座
CN204454141U (zh) 一种多滑触线集成的高距离标准节
CN209232509U (zh) 一种避雷器用硅橡胶防护罩
CN2449398Y (zh) 一种全预制式高压电力电缆终端
CN2393208Y (zh) 电力变压器引出接头纵包式绝缘护套
CN205681090U (zh) 一种多芯电缆冷缩全浇注型中间接头
CN207367702U (zh) 一种伞套
CN206820447U (zh) 一种35kV预制式电缆中间接头
CN217281951U (zh) 施工电梯电缆保护装置
CN220457052U (zh) 架空线路用绝缘套管及接头
CN205487728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组件
CN216162388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户外终端
CN205645411U (zh) 一种绝缘子
CN204696630U (zh) 110kV干式硅橡胶电缆终端
CN204858501U (zh) 一种用于中高压电缆的接头
RU14642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щиты изолятора опоры линии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
CN205070380U (zh) 一种320kV直流电缆户外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