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8433U -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专用的大竹蛏产卵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专用的大竹蛏产卵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08433U
CN206808433U CN201720641666.4U CN201720641666U CN206808433U CN 206808433 U CN206808433 U CN 206808433U CN 201720641666 U CN201720641666 U CN 201720641666U CN 206808433 U CN206808433 U CN 206808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et
spawning
razor shell
plastic drum
l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416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福海
冯春明
李志刚
李明
许迪亮
高沛力
孙述好
郝永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DONG CITY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Original Assignee
DANDONG CITY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DONG CITY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filed Critical DANDONG CITY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Priority to CN2017206416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08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08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08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竹蛏育苗领域,具体为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专用的大竹蛏产卵桶。产卵桶包括:吊绳、塑料桶、内衬筛绢网、细沙层,塑料桶顶部装有吊绳,塑料桶内的底部设置内衬筛绢网,内衬筛绢网上铺设细沙层,塑料桶的桶底上开设有小孔。本实用新型既可以满足大竹蛏生活习性和产卵习性要求,又能方便得进行亲贝移动操作。当大竹蛏产卵密度达到要求时,及时移走亲贝,受精卵原池孵化,即移种不移卵,实现产卵密度可控,避免受精卵损伤和收集不完全,提高受精卵利用率和孵化率。

Description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专用的大竹蛏产卵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竹蛏育苗领域,具体为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专用的大竹蛏产卵桶。
背景技术
大竹蛏(Solen grandi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竹蛏科、竹蛏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栖息于潮间带的中、下潮区和浅海的泥沙中,营潜居生活。大竹蛏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滩涂和浅海增养殖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在大竹蛏人工育苗中,在亲贝产卵和受精卵孵化方法上,目前国内均采取在水泥池池底铺沙暂养亲贝,亲贝在暂养池产卵,再将受精卵收集到孵化池孵化的方法。上述产卵孵化方法主要存在如下缺点:(1)产卵密度难以有效控制,因精子过多导致卵膜溶解、受精卵发育畸形现象时有发生。(2)在受精卵收集过程中,由于受到水流冲击、摩擦、挤压等,受精卵受损严重,孵化率低下,一般仅有40~60%甚至更低。(3)由于大竹蛏受精卵为沉性卵,卵子大量沉积于池底无法收集,损耗严重,受精卵利用率不足50%。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受精卵到D型幼虫总体孵出率不足30%,严重影响大竹蛏人工育苗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大竹蛏人工育苗中采取水泥池铺沙产卵,受精卵移池孵化方法中存在的产卵密度难以控制,受精卵损伤损耗严重,孵化率、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专用的大竹蛏产卵桶,既可以满足大竹蛏生活习性和产卵习性要求,又能方便得进行亲贝移动操作。当大竹蛏产卵密度达到要求时,及时移走亲贝,受精卵原池孵化,即移种不移卵,实现产卵密度可控,避免受精卵损伤和收集不完全,提高受精卵利用率和孵化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专用的大竹蛏产卵桶,产卵桶包括:吊绳、塑料桶、内衬筛绢网、细沙层,塑料桶顶部装有吊绳,塑料桶内的底部设置内衬筛绢网,内衬筛绢网上铺设细沙层,塑料桶的桶底上开设有小孔。
所述的大竹蛏产卵桶,塑料桶为圆台形或圆柱形。
所述的大竹蛏产卵桶,当塑料桶呈圆台形时,桶底直径15~25cm,桶口直径20~30cm,桶高15~25cm。
所述的大竹蛏产卵桶,吊绳系于塑料桶上缘,吊绳直径4~6mm,采用聚乙烯吊绳。
所述的大竹蛏产卵桶,塑料桶的桶底钻小孔5~15个,孔径5~10mm。
所述的大竹蛏产卵桶,桶底铺一层孔径为60目的内衬筛绢网,桶内铺设的细沙层厚度10~20cm,细沙粒度大于内衬筛绢网孔径。
本实用新型用于大竹蛏苗种培育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应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大竹蛏产卵时,可以和目前采用的水泥池底铺沙产卵达到同样理想的产卵效果。
2.应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大竹蛏产卵,当产卵密度达到要求时,可以很方便地移走亲贝,解决大竹蛏因产卵密度过大、精子数量过多导致卵膜溶解或受精卵发育畸形问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转移亲贝,受精卵原池孵化,解决受精卵收集过程中因水流冲击、摩擦、挤压对受精卵造成的损伤,以及受精卵收集不完全而造成浪费的问题,受精卵利用率达到100%,孵化率达到85%以上。
4.本实用新型灵活性强,材料选择性广,其主体部分塑料桶只要材质坚固、无毒、无味、不易变形即可。塑料桶形状为圆台形或圆柱形均可,塑料桶大小可根据自身需要,只要方便移动操作即可。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便,材料来源广,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移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大竹蛏产卵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桶底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绳;2、塑料桶;3、内衬筛绢网;4、细沙层;1a、桶底;2a、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如下:
(1)亲贝来源与培育:
在大竹蛏繁殖盛期的5月中旬,从渤海海区采集亲贝,亲贝采用高压水枪喷射法捕获。选择壳面完整无损伤、活力好、性腺饱满,壳长9~12cm的大竹蛏作为育苗用亲贝,运输采用泡沫箱干法运输。
亲贝培育池底铺细沙层厚度20cm,细沙粒度40目,进排水口各留出0.3m2的空间,以便进排水和清理粪便等杂物,细沙经100mg/L高锰酸钾消毒并充分清洗后使用。
亲贝培育池水深80cm,密度25~30只/m2。以金藻、角毛藻、扁藻为饵料,每日投喂4次,投喂的藻液浓度为8~15万细胞/mL。每日全量换水2次,同时清除死亡的亲贝、残饵及粪便。
(2)产卵与受精卵孵化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大竹蛏产卵桶主要包括:吊绳1、塑料桶2、内衬筛绢网3、细沙层4,塑料桶2顶部装有吊绳1,塑料桶2内的底部设置内衬筛绢网3,内衬筛绢网3上铺设细沙层4,塑料桶2的桶底1a上开设有小孔2a。
塑料桶2为圆台形或圆柱形,当塑料桶2呈圆台形时,桶底直径20cm,桶口直径26cm,桶高20cm。塑料桶2的桶底钻小孔10个,孔径8mm。桶底1a铺一层孔径为60目的内衬筛绢网3,防止细沙漏出,桶内铺设的细沙层厚度15cm,细沙粒度40目。吊绳1系于塑料桶2上缘,吊绳1直径5mm,采用聚乙烯吊绳。
亲贝经暂养促熟,当雌性亲贝的性腺发育到产卵水平时,当雄性亲贝的性腺发育到精子成熟时,将亲贝移入产卵桶中,每桶10~12只,雌性亲贝和雄性亲贝的数量比例为1:1,采取自然排放法,放入产卵池产生受精卵;当受精卵密度达到8~12个/mL时,将产卵桶移入其它产卵池继续产生受精卵;
所获得的受精卵在原产卵池孵化,孵化过程中保持24小时中等气量充气,在受精卵发育成担轮幼虫前,每半小时搅动孵化池底一次,防止受精卵沉积影响孵化率。在海水温度18~20℃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28~37小时发育为D型幼虫。
(3)浮游幼虫培育
受精卵全部发育成D型幼虫后,用300目内衬筛绢网收集,根据数量分池培育,培育密度3~5个/mL。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50%。换水网孔径前期250目,中后期200目。幼虫前期投喂叉鞭金藻,中后期采用叉边金藻、角毛藻混合投喂。每日投喂4次,投喂的藻液浓度为5~15万细胞/mL,在海水温度18~25℃的条件下幼虫经8~11天培育,壳长220~250μm时,幼虫稚贝进入壳顶后期,幼虫稚贝的足开始出现并匍匐爬行,此时开始倒池附着。
(4)稚贝附着期管理
附着基的选择:选择两种材质作为不同稚贝阶段的附着基,在稚贝长度为250~1500μm阶段,以海泥为附着基,并通过倒池、洗苗、筛苗等措施清除敌害生物。当稚贝壳长度超过1500μm时,采用40目筛网筛出的细海沙作为附着基。
(5)稚贝培育
刚附着的稚贝培育密度为100万/㎡,每日换水一次,换水量70%。每5天倒池一次,更换附着基,通过筛苗、洗苗清除敌害生物,同时分池疏养。随着稚贝的生长逐渐降低培育密度,当稚贝壳长度超过1500μm时,改为40目筛下的细沙为附着基,稚贝培育密度调整为10万/㎡左右。
本实施例采用产卵桶产卵方法与相关试验采用在水泥池铺沙的产卵方法相比,受精卵利用率达到100%,提高200%以上;孵化率达到85%以上,提高150%以上;从受精卵到D型幼虫,总体孵出比率提高300%以上。
实施例结果表明,在大竹蛏人工育苗产卵过程中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进行亲贝的转移操作,控制产卵密度,提高受精卵的利用率和孵化率。

Claims (6)

1.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专用的大竹蛏产卵桶,其特征在于,产卵桶包括:吊绳、塑料桶、内衬筛绢网、细沙层,塑料桶顶部装有吊绳,塑料桶内的底部设置内衬筛绢网,内衬筛绢网上铺设细沙层,塑料桶的桶底上开设有小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竹蛏产卵桶,其特征在于,塑料桶为圆台形或圆柱形。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竹蛏产卵桶,其特征在于,当塑料桶呈圆台形时,桶底直径15~25cm,桶口直径20~30cm,桶高15~25cm。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竹蛏产卵桶,其特征在于,吊绳系于塑料桶上缘,吊绳直径4~6mm,采用聚乙烯吊绳。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竹蛏产卵桶,其特征在于,塑料桶的桶底钻小孔5~15个,孔径5~10mm。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竹蛏产卵桶,其特征在于,桶底铺一层孔径为60目的内衬筛绢网,桶内铺设的细沙层厚度10~20cm,细沙粒度大于内衬筛绢网孔径。
CN201720641666.4U 2017-06-05 2017-06-05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专用的大竹蛏产卵桶 Active CN206808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41666.4U CN206808433U (zh) 2017-06-05 2017-06-05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专用的大竹蛏产卵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41666.4U CN206808433U (zh) 2017-06-05 2017-06-05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专用的大竹蛏产卵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08433U true CN206808433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58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41666.4U Active CN206808433U (zh) 2017-06-05 2017-06-05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专用的大竹蛏产卵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08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0140B (zh) 一种扇贝的养殖方法
KR100981486B1 (ko) 갯지렁이 양식 방법
CN102823529B (zh) 一种拟目乌贼苗种培育方法
CN100484396C (zh) 一种头足类苗种培育的方法及所用的装置
JP2011223908A (ja) 二枚貝の養殖方法及び施設
CN113133424B (zh) 一种石斑鱼苗分段式快速标粗方法
CN106577382A (zh) 一种小黄鱼家系构建及优良家系选育方法
CN103636543A (zh) 一种舌鰕虎鱼室内人工育苗方法
CN107646763A (zh) 一种黄斑篮子鱼人工繁殖方法
CN112021230A (zh) 虾苗培育装置、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
CN202618028U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孵化装置
CN103109770A (zh) 一种脉红螺苗种培育方法
KR101806086B1 (ko) 해삼용 침하식 복합 양식방법
CN102017920A (zh) 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
CN106719183A (zh) 织锦巴非蛤苗种的海区中培方法
CN110447579B (zh) 一种适于亲螺培育及采卵孵化的装置和方法
CN1401225A (zh) 一种文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方法
CN102132679B (zh) 土池网箱培育刺参苗的方法
CN104642211A (zh) 岩原鲤人工繁育方法
WO2013120322A1 (zh) 短蛸室外土池人工繁殖方法
CN113349117A (zh) 一种脉红螺池塘生态育苗的方法及装置
KR101806085B1 (ko) 해삼용 침하식 복합 양식장치
CN107182869A (zh)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
CN206808433U (zh)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专用的大竹蛏产卵桶
CN202760008U (zh) 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