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7102U - 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807102U CN206807102U CN201720710312.0U CN201720710312U CN206807102U CN 206807102 U CN206807102 U CN 206807102U CN 201720710312 U CN201720710312 U CN 201720710312U CN 206807102 U CN206807102 U CN 2068071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ircuit
- power supply
- wireless charging
-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包括第一供电模块,第一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一线圈,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供电电路,第一线圈连接于供电电路中,当供电电路接通,第一线圈产生第一磁场;第二终端包括第二充电模块,第二充电模块包括第二电路板和第二线圈,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耦合电路、充电电路以及整流电路,第二线圈连接于所述耦合电路中,当耦合电路接通,第二线圈产生第二磁场,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耦合,以在充电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经由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入所述第二终端。该方案实现了两终端之间的无线充电,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的充电方式主要采用充电器加电源线的方式。但是,随着无线充电技术日益成熟,并且,随着无线充电效率的提高,无线充电方式已经慢慢的普及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了。
在没有电源接口或充电宝的情况下,如果手机没有电了,而这时又遇紧急事情需要处理,就会产生诸多不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旨在提高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便捷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供电模块,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供电电路,所述第一线圈连接于所述供电电路中,当所述供电电路接通,所述第一线圈产生所述第一磁场;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充电模块,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包括第二电路板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耦合电路、充电电路以及整流电路,所述第二线圈连接于所述耦合电路中,当所述耦合电路接通,所述第二线圈产生所述第二磁场,所述第一磁场与所述第二磁场耦合,以在所述充电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所述感应电流经由所述整流电路输入所述第二终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稳压电路,整流后的所述感应电流经由所述稳压电路保持电压稳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终端还包括第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所述耦合电路、所述充电电路、所述稳压电路以及所述整流电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第一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所述供电电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第一充电模块,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还包括第二供电模块。
优选地,在无线充电模式下,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正对,
所述第一供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终端内靠近所述第二充电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充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终端内靠近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以相同姿态放置,且两者之间的间隔不大于3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设置于其最外侧的第一后壳板,所述第二终端还包括设置于其最外侧的第二后壳板,
所述第一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后壳板的内侧,且比除去所述第一后壳板外的其它部件更靠近所述第一后壳板,
所述第二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后壳板的内侧,且比除去所述第二后壳板外的其它部件更靠近所述第二后壳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中的至少一者为圆盘形线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手机。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放置在预设位置处,分别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设置成供电状态和充电状态,此时,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产生第一磁场和第二磁场,两磁场耦合以在第二终端内产生感应电流,对该感应电流进行整流即可以向第二终端输入电能。该方案实现了两终端之间的无线充电,较采用充电器和电源线的方式相比,其操作更加便捷,无需依赖电源接口和电源线,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终端;
11-第一供电模块;
111-第一电路板;
112-第一线圈;
12-第一充电模块;
13-第一后壳板;
2-第二终端;
21-第二充电模块;
211-第二电路板;
212-第二线圈;
22-第二供电模块;
23-第二后壳板。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该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其中,第一终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同理,第二终端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为多个时,其中,各第一终端可以均作为供电终端,各第二终端可以均作为充电终端,反之亦可。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数量可以不相等,例如,可以通过两个第一终端为一个第二终端充电,也可以通过一个第一终端为两个第二终端充电。
本申请中,为了清楚起见,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设置为一个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终端作为供电终端,第二终端作为充电终端。通过对此实施例的说明,本领域技人员应当理解,当分别设置多个第一终端和多个第二终端时,各终端之间依然可以实现无线充电。
如图1所示,该无线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放置在无线充电模式的预设位置处,此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相互贴合,也可以隔开预定距离。
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隔开预定距离时,为了保证充电效率,可以将两者之间的距离限制在3mm以内,此处所说的“预定距离”指的是,当两个终端以相同的姿态放置时,两者之间的间隔。
接下来,在步骤20中,将第一终端设置成供电状态,在供电状态下,第一终端产生第一磁场,同时,将第二终端设置成充电状态,在充电状态下,第二终端产生第二磁场。
将第一终端设置成供电状态的方式有多种,一种方式为,打开第一终端的供电开关,例如按钮或滑动开关灯;另一种方式为,开启第一终端内供电设置选项。同理地,将第二终端设置成充电状态的方式同上。此处不再赘述。
当第一磁场和第二磁场产生后,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可以相互耦合,根据电磁理论,耦合后的磁场可以在第二终端内产生感应电流。由于磁场感应出来的感应电流通常为交流电,不能直接为第二终端供电,为此,该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步骤30。
在步骤30中,对感应电流进行整流,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此时,该直流电可以作为电源,为第二终端充电。
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二终端内的整流电路将交流形式的感应电流转换为直流电,也可以通过整流二极管进行整流。
根据以上的描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实现了无线充电,由此使得第二终端的充电不再依赖于电源接口和电源线,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
进一步,如图2所示,在步骤30中,还可以包括步骤32,在步骤32中,在直流电充入第二终端之前,稳定直流电的电压。也就是说,保持直流电以相对稳定的电压输入第二终端,保持电流稳定可以通过稳压电路或稳压装置实现。
当第二终端充电完毕后,操作者可以根据第二终端所显示的电量手动终止无线充电模式,例如,将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移开,增大两者的相对距离,当两者之间的距离超过预定距离时,第一磁场和第二磁场由于距离较远无法耦合,因而,无线充电模式终止;又如,手动关闭第一终端的供电状态或手动关闭第二终端的充电状态,人为结束无线充电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充电模式的便捷性,本申请中,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步骤40,如图3所示,在步骤40中,当第二终端充电完成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无线充电模式自动终止。该步骤避免了人为的操作,提高了无线充电程序的简洁性。尤其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夜间采用无线充电方法充电时,该步骤所产生的效果尤其突出。
可选地,自动终止无线充电模式的步骤40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施例方式,一种实施例,步骤40可以包括步骤41,在步骤41中,控制第二终端内的充电电路自动断开,该方式使得即使第一磁场和第二磁场仍然相互耦合,但由于充电电路断开,该磁场耦合后也无法在充电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得无线充电模式终止;另一种实施例,步骤40可以包括步骤42,在步骤42中,自动终止第二终端的充电状态,非充电状态下,第二磁场消失,该方式使得第二终端不再处于充电状态,进而使得第二终端不再产生第二磁场,从而将无线充电模式终止,此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终端不再产生第二磁场,因此,减少了第二终端的能耗,节省了电能。
本实施例中,步骤40既包括步骤41,又包括步骤42,步骤41和步骤42通过两种途径终止了无线充电模式,提高了无线充电模式终止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终端的充电电路自动断开以及自动终止第二终端的充电状态的方式使无线充电模式终止。具体地,如图5所示,步骤40还可以包括步骤43,在步骤43中,控制第一终端内的供电电路自动断开;或者,步骤40可以包括步骤44,在步骤44中,自动终止第一终端的供电状态,以使得第一磁场消失;又或者,步骤40既包括步骤43,又包括步骤44。步骤43与步骤41、步骤44和步骤42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对于将第一终端作为供电终端而言,其为了产生第一磁场,其所提供的电压值有个剧烈攀升的过程,为了避免电压值波动较大而导致第一终端过压,可选地,该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步骤50,在步骤50中,对供电状态下的第一终端进行过压保护,过压保护功能可以对最大电压值进行限制,提高无线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的无线充电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该无线充电装置应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进行充电。
具体地,如图6所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终端1和第二终端2,第一终端1包括第一供电模块11,第一供电模块11包括第一电路板111和第一线圈112,第一电路板111上设置有供电电路,第一线圈112连接于供电电路中,当所供电电路接通,第一线圈112即产生第一磁场。
第二终端2包括第二充电模块21,第二充电模块21包括第二电路板211和第二线圈212,第二电路板211上设置有耦合电路、整流电路和充电电路,第二线圈212连接于耦合电路中,当耦合电路接通,第二线圈212即产生第二磁场,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相互耦合,在第二终端2的充电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经由整流电路转换成直流,以向第二终端2供电。
进一步,第二电路板211上还设置有稳压电路,整流后的感应电流经由稳压电路稳压,以保持电压的稳定,进而使得电流以相对稳定的电压输入第二终端2。
更进一步,第二终端2还包括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耦合电路、充电电路、稳压电路以及整流电路,使得各电路根据相应的控制指令接通或断开。
容易理解的,第一终端1还包括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所述供电电路,使得供电电路根据相应的控制指令接通或断开。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还可以包括第一充电模块12,当第一终端1的电量不足时,还可以通过其它终端给第一终端1充电,以作为充电终端。同理,第二终端2还可以包括第二供电模块22,为其它终端供电,以作为供电终端。此情况下,第一终端1和第二终端2均具有了供电功能和充电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1的第一充电模块12与第二终端2的第二充电模块21可以采用相同结构和相同的电路连接,同理,第二终端2的第二供电模块22与第一终端1的第一供电模块11可以采用相同结构和相同的电路连接。其中,对于第一终端1和第二终端2来说,充电模块中的充电电路和供电模块中的供电电路可以集成在同一块电路板中。
在无线充电模式下,为了提高充电效果和降低能量损耗,还可以将第一供电模块11与第二充电模块21正对,且第一供电模块11设置于第一终端1内靠近第二充电模块21的一侧,第二充电模块21设置于第二终端2内靠近第一供电模块11的一侧。
以第一终端1和第二终端2均为手机为例,第一供电模块11和第二充电模块21分别为两手机的电源,通常,手机的电源通常设置在后壳板内,根据本申请,可以将两手机背靠背放置,也就是说,第一终端1与第二终端2以相同姿态放置,两终端的电源正对,两者之间的间隔不大于3mm,则此时的充电效率相比其它方式较高。
请继续参见图6,第一终端1还包括设置于最外侧的第一后壳板13,第二终端2还包括设置于其最外侧的第二后壳板23,第一线圈112设置于第一后壳板13的内侧,且比除去第一后壳板13外的其它部件更靠近第一后壳板13,第二线圈212设置于第二后壳板23的内侧,且比除去第二后壳板23外的其它部件更靠近第二后壳板23。如此设置后,第一线圈112产生的磁场和第二线圈212产生的磁场可以有效耦合,以提高充电效率。
且优选地,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21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设置为圆盘形线圈,圆盘形线圈可以减小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实现第一终端1、第二终端2的轻薄化。
本申请中,对第一终端1和第二终端2具体为何种电子产品不作限定,例如,第一终端1可以包括手机,第二终端2可以包括POS机;或者,第一终端1包括ipad,第二终端2包括手机;又或者,第一终端1和第二终端2均包括电源。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与第二终端2均包括手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供电模块,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供电电路,所述第一线圈连接于所述供电电路中,当所述供电电路接通,所述第一线圈产生第一磁场;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充电模块,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包括第二电路板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耦合电路、充电电路以及整流电路,所述第二线圈连接于所述耦合电路中,当所述耦合电路接通,所述第二线圈产生第二磁场,所述第一磁场与所述第二磁场耦合,以在所述充电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所述感应电流经由所述整流电路输入所述第二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稳压电路,整流后的所述感应电流经由所述稳压电路保持电压稳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还包括第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所述耦合电路、所述充电电路、所述稳压电路以及所述整流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第一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所述供电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第一充电模块,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还包括第二供电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无线充电模式下,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正对,
所述第一供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终端内靠近所述第二充电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充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终端内靠近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以相同姿态放置,且两者之间的间隔不大于3mm。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设置于其最外侧的第一后壳板,所述第二终端还包括设置于其最外侧的第二后壳板,
所述第一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后壳板的内侧,且比除去所述第一后壳板外的其它部件更靠近所述第一后壳板,
所述第二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后壳板的内侧,且比除去所述第二后壳板外的其它部件更靠近所述第二后壳板。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中的至少一者为圆盘形线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手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10312.0U CN206807102U (zh) | 2017-06-19 | 2017-06-19 | 无线充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10312.0U CN206807102U (zh) | 2017-06-19 | 2017-06-19 | 无线充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807102U true CN206807102U (zh) | 2017-12-26 |
Family
ID=60747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71031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07102U (zh) | 2017-06-19 | 2017-06-19 | 无线充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8071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2160A (zh) * | 2020-03-26 | 2021-09-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及无线充电组件 |
-
2017
- 2017-06-19 CN CN201720710312.0U patent/CN20680710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2160A (zh) * | 2020-03-26 | 2021-09-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及无线充电组件 |
CN113452160B (zh) * | 2020-03-26 | 2024-03-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及无线充电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96703B (zh) | 智能设备和功率源交互 | |
CN108390467B (zh) | 驱动电路、无线电能发射端和应用其的无线供电系统 | |
US10361581B2 (en) | Battery charger power control | |
CN105529802B (zh) | 一种充电系统 | |
KR20100018072A (ko) | 원격 장치 재충전용 전원 충전 시스템, 원격 장치 충전 시스템 및 원격 장치를 네트워크에 접속하는 방법 | |
CN106953421A (zh) | 无线电力接收器及控制无线电力接收器的方法 | |
EP3692618B1 (en) | Battery driven ground power unit with improved construction, durability and maintenance | |
JP3996171B2 (ja) | 非接触充電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提供する電池パック蓋及び該電池パック蓋を備えた携帯電話機 | |
CN104079079A (zh) | 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集成电路和恒压控制方法 | |
CN103812195A (zh) | 一种无线充放电电路、终端设备及无线充放电方法 | |
CN106160086A (zh) | 一种无线充电输出装置 | |
CN106532820A (zh) | 一种快速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210898617U (zh) | 一种双口快充充电器 | |
CN209994149U (zh) | 一种具有Type-C接口的充电器 | |
CN206807102U (zh) | 无线充电装置 | |
TW201414132A (zh) | 無線供電系統、及無線受電裝置 | |
CN211880144U (zh) | 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 |
CN108964284A (zh) | 一种供电设备及方法 | |
CN1860657B (zh) | 电源装置 | |
CN107171421A (zh) | 无线充电方法及无线充电装置 | |
CN209200736U (zh) | 一种零待机功耗充电器 | |
US20150372521A1 (en) | Portable Power Bank | |
CN105633942B (zh) | 一种低压直流家庭智能供电系统 | |
CN104201745A (zh) | 一种移动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336789B (zh) | 一种机顶盒的无线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