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1869U -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01869U
CN206801869U CN201720660173.5U CN201720660173U CN206801869U CN 206801869 U CN206801869 U CN 206801869U CN 201720660173 U CN201720660173 U CN 201720660173U CN 206801869 U CN206801869 U CN 206801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crew rotor
circle
screw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601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锋
魏蜀红
王君
刘瑞青
沙润东
冯浩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to CN2017206601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01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01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0186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螺杆转子由一对形状不同、平行装配且相互啮合的螺杆转子组成;两个螺杆转子端面型线的形状和组成曲线不相同,分别由5段曲线组成,相邻两段曲线之间完全平滑过渡,两个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上的对应曲线完全啮合;由此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生成的两个螺杆转子,侧面分别由5个齿面组成,相邻齿面之间完全平滑过渡,不存在应力集中区域,两个螺杆转子的对应齿面完全啮合;所提出的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具有连续且较短的空间接触线;相邻两个工作腔之间不存在泄漏通道,通过空间接触线的泄漏较小,进而改善了双螺杆真空泵的密封性能,提高了双螺杆真空泵的极限真空度。

Description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螺杆真空泵,特别涉及适用于双螺杆真空泵的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背景技术
双螺杆真空泵是一种容积式转子泵,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平稳、清洁无油、适应多种工况的优点,在半导体、化工、电子、核能、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双螺杆真空泵的主要零部件是平行装配、相互啮合的两个螺杆转子,工作时通过两个螺杆转子的同步异向双回转运动,实现泵内被抽气体的吸气、压缩和排气过程;螺杆转子的结构,尤其是端面型线的结构,直接影响双螺杆真空泵的抽气量、级间密封和极限真空度。
目前常用的单头凹齿面双螺杆真空泵,两个螺杆转子满足啮合和传动规律且互为共轭,其端面型线由4段曲线组成,分别为:齿根圆弧、齿顶圆弧、摆线、圆渐开线,其中齿根圆弧、齿顶圆弧的圆心和圆渐开线的基圆圆心重合,该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存在不参与啮合的部分,且螺杆转子的空间接触线不连续,工作时存在明显的泄漏通道;对螺杆转子的研究,很多是在此型线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改进:专利CN202926637提出了一种干式真空泵转子型线,由5段曲线组成,在齿根圆弧与圆渐开线连接的位置,添加了一段摆线进行修正;专利CN103233894提出了一种螺杆转子型线,由6段曲线组成,在齿顶圆弧与圆渐开线和齿根圆弧与渐开线相连的位置,分别添加了一段圆弧和圆弧的包络线进行修正。
以上专利所提出的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都是通过在端面型线上的圆渐开线与齿根圆弧或齿顶圆弧的连接处分别添加修正曲线,改善螺杆转子空间接触线不连续、相邻工作腔间存在泄漏的问题;但添加修正曲线会导致螺杆转子端面型线的组成曲线更加复杂,影响螺杆转子的加工和装配精度,同时修正后的螺杆转子仍然有较长的空间接触线,相邻工作腔通过空间接触线的泄漏改善不明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单头凹齿面双螺杆真空泵存在泄漏的问题,为了解决现有型线修正引起的端面型线的组成曲线更加复杂的问题,为了丰富双螺杆真空泵转子的种类,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包括第一螺杆转子(601)和第二螺杆转子(602),两个螺杆转子的形状不同;第一螺杆转子(601)的第一端面型线(401)由5段曲线组成: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第一齿顶圆弧CD、第一齿尖圆弧DE、第一摆线的等距线EF、第一齿根圆弧FA,其中第一齿根圆弧FA和第一齿顶圆弧CD之间通过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光滑连接,第一齿顶圆弧CD和第一摆线的等距曲线EF之间通过第一齿尖圆弧DE光滑连接;第二螺杆转子(602)的第二端面型线(402)由5段曲线组成:第二偏心圆渐开线的包络线ac、第二齿顶圆弧cd、第二齿尖圆弧de、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ef、第二齿根圆弧fa,其中第二齿根圆弧fa和第二齿顶圆弧cd之间通过第二偏心圆渐开线的包络线ac光滑连接,第二齿顶圆弧cd和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ef之间通过第二齿尖圆弧de光滑连接;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上,相邻两段曲线之间完全光滑连接,同时两个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能够在同步异向双回转运动中完全啮合;消除了螺杆转子的应力集中区域,改善螺杆转子的力学性能,两个螺杆转子有连续且较短的空间接触线,有利于减小相邻工作腔之间通过空间接触线的泄漏,提高螺杆转子的极限真空度和抽气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包括第一螺杆转子(601)和第二螺杆转子(602),两个螺杆转子的形状不同、平行装配且相互啮合;两个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的形状和组成曲线不相同,在两个螺杆转子做角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同步异向双回转运动中,第一螺杆转子(601)的第一端面型线(401)上的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第一齿顶圆弧CD、第一齿尖圆弧DE、第一摆线的等距线EF、第一齿根圆弧FA,分别与第二螺杆转子(602)的第二端面型线(402)上的第二偏心圆渐开线的包络线ac、第二齿根圆弧fa、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ef、第二齿尖圆弧de、第二齿顶圆弧cd相互啮合。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由端面型线沿螺杆转子的轴线做螺旋展开生成;第一螺杆转子(601)的侧面由5个齿面组成,依次为第一斜齿面(1)、第一齿顶面(2)、第一过渡齿面(3)、第一凹齿面(4)、第一齿根面(5),这5个齿面依次是由第一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中的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第一齿顶圆弧CD、第一齿尖圆弧DE、第一摆线的等距线EF、第一齿根圆弧FA沿螺杆转子的轴线做螺旋展开生成的;所述的第一斜齿面(1)与第一齿顶面(2)光滑连接,第一齿顶面(2)与第一过渡齿面(3)光滑连接,第一过渡齿面(3)与第一凹齿面(4)光滑连接,第一凹齿面(4)与第一齿根面(5)光滑连接,第一螺杆转子(601)侧面上的相邻齿面之间都完全光滑连接;第二螺杆转子(602)的侧面由5个齿面组成,依次为:第二斜齿面(6)、第二齿根面(7)、第二凹齿面(8)、第二过渡齿面(9)、第二齿顶面(10),各齿面与端面型线的对应生成关系与第一螺杆转子(601)相同,第二螺杆转子(602)侧面上的相邻齿面之间也都完全光滑连接;在两个螺杆转子做同步异向双回转运动时,能满足对应齿面的完全啮合,不存在干涉或者未参与啮合的部分。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端面型线上的8个几何参数:齿顶圆弧半径R1、节圆半径R2、齿根圆弧半径R3、偏心圆渐开线的基圆半径Rb、齿尖圆弧半径r、偏心圆渐开线基圆的圆心N与回转中心O1的距离h、偏心圆渐开线基圆的圆心N的相位角α、偏心圆渐开线的转角β之间满足以下方程组:
给定端面型线上的4个几何参数:齿顶圆弧半径R1、齿根圆弧半径R3、偏心圆渐开线的基圆半径Rb、齿尖圆弧半径r,代入以上方程组即求出剩余的4个几何参数,从而求出端面型线上所有的几何参数。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第一螺杆转子(601)的第一端面型线(401)上的各段曲线的确定方式如下:
①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
首先确定标准圆渐开线的参数方程:
将上述标准圆渐开线方程进行两次坐标变换,得到到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即:
[xAC(t) yAC(t) 1]T=Μ2·M1·[x(t) y(t) 1]T
式中:M1—旋转变换,
M2—平移变换,
化简得到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的参数方程为:
②第一齿顶圆弧CD:
③第一齿尖圆弧DE:
式中:(xM,yM)—第一齿尖圆弧DE的圆心M的坐标;
确定第一齿尖圆弧DE的圆心M(xM,yM)的坐标,首先联立以下两个方程组求取交点(x0,y0):
x0 2+y0 2=(R1-r)2
将上述方程所确定的交点(x0,y0),进行以下旋转变换后,得到第一齿尖圆弧DE的圆心M(xM,yM):
式中:θ—旋转角度(即直线MO1与x轴所夹的锐角),
④第一摆线的等距曲线EF:
首先确定一段初始摆线的参数方程:
将上述初始摆线的参数方程沿着法线的正方向,向外等距r的距离,然后再进行旋转变换,得到第一摆线的等距曲线EF,即:
化简得到第一摆线的等距曲线的参数方程为:
⑤第一齿根圆弧FA: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第二螺杆转子(602)的第二端面型线(402)上的第二齿顶圆弧cd、第二齿尖圆弧de、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ef、第二齿根圆弧fa,分别由第一螺杆转子(601)的第一端面型线(401)上的第一齿顶圆弧CD、第一齿尖圆弧DE、第一摆线的等距线EF、第一齿根圆弧FA,绕端面型线上两个回转中心点连线O1O2的中点进行中心对称得出;第二偏心圆渐开线的包络线ac的确定形式如下:
首先将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的方程进行如下坐标变换:
上式中的为中间参数,将坐标变换后的方程带入如下的啮合条件:
解得中间参数与自变量t的关系:
化简以上各式,得到第二偏心圆渐开线的包络线ac的方程为:
式中:—中间参数,其值由下式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所提出的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上,相邻两段曲线之间完全光滑连接,整个端面型线是全光滑的,由端面型线沿螺杆转子的轴线螺旋展开生成全光滑的螺杆转子,相邻齿面之间完全光滑连接,不存在应力集中区域,改善了螺杆转子的力学性能;
(2)所提出的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直接用一段偏心圆渐开线平滑的连接齿根圆弧和齿顶圆弧,不需要添加额外的修正摆线或圆弧,端面型线的组成曲线较少,结构较简单,便于加工设计;
(3)所提出的螺杆转子与现有的单头凹齿面螺杆转子螺杆转子相比,具有更短的空间接触线;相邻两个工作腔之间通过空间接触线的泄漏较小,进而改善了双螺杆真空泵的密封性能,提高了双螺杆真空泵的极限真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单头凹齿面螺杆转子端面型线图。
图2为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的第一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图。
图3为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的第二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图。
图4为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的啮合图。
图5为两个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在不同旋转角度的啮合示意图。
图6为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图。
图7为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的啮合图。
图8为第一螺杆转子上的空间接触线示意图。
图中:
R1—齿顶圆弧半径;R2—节圆半径;R3—齿根圆弧半径;Rb—偏心圆渐开线的基圆半径;r—齿尖圆弧半径;α—偏心圆渐开线基圆的圆心N的相位角;β—偏心圆渐开线的转角;θ—直线MO1与x轴所夹的锐角;ω—工作时螺杆转子的旋转角速度;401—第一端面型线;402—第二端面型线;601—第一螺杆转子;602—第二螺杆转子;1—第一斜齿面;2—第一齿顶面;3—第一过渡齿面;4—第一凹齿面;5—第一齿根面;6—第二斜齿面;7—第二齿根面;8—第二凹齿面;9—第二过渡齿面;10—第二齿顶面;11—第一凹齿面接触线;12—第一齿根面接触线;13—第一斜齿面接触线;14—第一齿顶面接触线;15—第一过渡齿面接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偏心圆渐开线,指的是第一齿顶圆弧CD、第一齿根圆弧FA的圆心重合,都在第一端面型线(401)的回转中心点O1上,但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的基圆圆心N不在端面型线的回转中心点O1上;本实用新型提到的端面型线,指的用一个垂直于螺杆转子轴线的平面截断螺杆转子,断面处螺杆转子的轮廓曲线。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单头凹齿面螺杆转子端面型线图,现有的螺杆转子端面型线主要由4段曲线组成:圆渐开线AB、齿顶圆弧BC、摆线CD、齿根圆弧DA,其中圆渐开线AB的基圆和齿顶圆弧BC、齿根圆弧AD三者的圆心在O点处重合,圆渐开线AB和齿顶圆弧BC在连接点B处不光滑连接,圆渐开线AB和齿根圆弧DA在连接点A处不光滑连接,同时在连接点A附近存在一段不参与啮合的部分,导致螺杆转子空间接触线不连续,工作时存在明显的泄漏通道。
如图2所示,为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的第一端面型线图,由5段曲线组成: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第一齿顶圆弧CD、第一齿尖圆弧DE、第一摆线的等距线EF、第一齿根圆弧FA;其中第一齿根圆弧FA和第一齿顶圆弧CD之间通过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光滑连接,第一齿顶圆弧CD和第一摆线的等距曲线EF之间通过第一齿尖圆弧DE光滑连接;整个第一端面型线上,相邻两段曲线之间之间完全光滑连接。
如图3所示,为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的第二端面型线图,由5段曲线组成:第二偏心圆渐开线的包络线ac、第二齿顶圆弧cd、第二齿尖圆弧de、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ef、第二齿根圆弧fa;其中第二齿根圆弧fa和第二齿顶圆弧cd之间通过第二偏心圆渐开线的包络线ac光滑连接,第二齿顶圆弧cd和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ef之间通过第二齿尖圆弧de光滑连接;整个第二端面型线上,相邻两段曲线之间完全光滑连接。
如图4所示,为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的啮合图,两个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分别绕各自的回转中心点O1和O2做角速度大小相等,旋转方向相反的同步异向双回转运动,其中第一螺杆转子(601)的第一端面型线(401)上的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第一齿顶圆弧CD、第一齿尖圆弧DE、第一摆线的等距线EF、第一齿根圆弧FA,分别与第二螺杆转子(602)的第二端面型线(402)上的第二偏心圆渐开线的包络线ac、第二齿根圆弧fa、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ef、第二齿尖圆弧de、第二齿顶圆弧cd相互啮合。
如图5所示,为两个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在不同旋转角度的啮合示意图,(a)图到(b)图第一端面型线(401)逆时针旋转30°,第二端面型线(402)顺时针旋转30°;(b)图到(c)图第一端面型线(401)逆时针旋转30°,第二端面型线(402)顺时针旋转30°,依此类推;在(a)~(e)图中,第一端面型线(401)上的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与第二端面型线(402)上的第二偏心圆渐开线的包络线ac完全啮合;在(f)图中,第一端面型线(401)上的第一摆线的等距曲线EF与第二端面型线(402)上的第二齿尖圆弧de完全啮合;在(h)图中,第一端面型线(401)上的第一齿尖圆弧DE与第二端面型线(402)上的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ef完全啮合;在(i)图中,第一端面型线(401)上的第一齿顶圆弧CD与第二端面型线(402)上的第二齿根圆弧fa完全啮合,由此可见,在工作过程中,第一端面型线(401)上的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第一齿顶圆弧CD、第一齿尖圆弧DE、第一摆线的等距线EF、第一齿根圆弧FA,分别与第二端面型线(402)上的第二偏心圆渐开线的包络线ac、第二齿根圆弧fa、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ef、第二齿尖圆弧de、第二齿顶圆弧cd相互啮合。
如图6所示,为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图,由端面型线沿螺杆转子的轴线螺旋展开生成,具体的螺旋展开方式为:第一端面型线(401)绕回转中心点O1逆时针匀速旋转的同时,沿着过回转中心点O1且垂直于端面型线的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生成第一螺杆转子(601);第二端面型线(402)绕回转中心点O2顺时针匀速旋转的同时,沿着过回转中心点O2且垂直于端面型线的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生成第二螺杆转子(602);第一螺杆转子(601)的侧面由5个齿面组成,依次为第一斜齿面(1)、第一齿顶面(2)、第一过渡齿面(3)、第一凹齿面(4)、第一齿根面(5),这5个齿面依次是由第一端面型线(401)中的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第一齿顶圆弧CD、第一齿尖圆弧DE、第一摆线的等距线EF、第一齿根圆弧FA绕螺杆转子的轴线螺旋展开生成的;所述的第一斜齿面(1)与第一齿顶面(2)光滑连接,第一齿顶面(2)与第一过渡齿面(3)光滑连接,第一过渡齿面(3)与第一凹齿面(4)光滑连接,第一凹齿面(4)与第一齿根面(5)光滑连接;第二螺杆转子(602)的侧面由5个齿面组成,依次为第二斜齿面(6)、第二齿根面(7)、第二凹齿面(8)、第二过渡齿面(9)、第二齿顶面(10),各齿面与端面型线的对应生成关系与第一螺杆转子(601)类似,所述的第二斜齿面(6)与第二齿根面(7)光滑连接,第二齿根面(7)与第二凹齿面(8)光滑连接,第二凹齿面(8)与第二过渡齿面(9)光滑连接,第二过渡齿面与第二齿顶面(10)光滑连接;两个螺杆转子侧面上的相邻齿面都完全光滑连接。
如图7所示,为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的啮合图,在工作过程中,第一螺杆转子(601)的侧面上的第一斜齿面(1)、第一齿顶面(2)、第一过渡齿面(3)、第一凹齿面(4)、第一齿根面(5),分别与第二螺杆转子(602)的侧面上的第二斜齿面(6)、第二齿根面(7)、第二凹齿面(8)、第二过渡齿面(9)、第二齿顶面(10)相互啮合;在两个螺杆转子做同步异向双回转运动时,能满足对应齿面的完全啮合,不存在干涉或者未参与啮合的部分。
如图8所示,为第一螺杆转子上的空间接触线示意图,空间接触线指的是第一螺杆转子(601)和第二螺杆转子(602)侧面上两个齿面完全啮合产生的交线;空间接触线呈周期性变化,相邻两组空间接触线之间即为一个工作腔,同一组空间接触线两侧的两个工作腔,具有不同的气体压力;第一螺杆转子(601)上,同一组空间接触线由5条首尾相连的空间接触线组成:11-12-13-14-15,其中第一凹齿面接触线(11)为第一凹齿面(4)和第二过渡齿面(9)的交线,第一齿根面接触线(12)为第一齿根面(5)和第二齿顶面(10)的交线,第一斜齿面接触线(13)为第一斜齿面(1)和第二斜齿面(6)的交线,第一齿顶面接触线(14)为第一齿顶面(2)和第二齿根面(7)的交线,第一过渡齿面接触线(15)为第一过渡齿面(3)和第二凹齿面(8)的交线;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螺杆转子,同一组空间接触线是连续且较短的,能够有效阻断两侧的两个工作腔之间的气体通过空间接触线的泄漏,进而改善了双螺杆真空泵的级间密封性能,提高了双螺杆真空泵的极限真空度。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8)

1.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包括第一螺杆转子(601)和第二螺杆转子(602),其特征是:第一螺杆转子(601)和第二螺杆转子(602)的形状不同,第一螺杆转子(601)的第一端面型线(401)由5段曲线组成: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第一齿顶圆弧CD、第一齿尖圆弧DE、第一摆线的等距线EF、第一齿根圆弧FA,相邻组成曲线之间完全光滑连接;所述的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的基圆圆心N与第一端面型线(401)的回转中心点O1不重合;第二螺杆转子(602)的第二端面型线(402)由5段曲线组成:第二偏心圆渐开线的包络线ac、第二齿顶圆弧cd、第二齿尖圆弧de、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ef、第二齿根圆弧fa,相邻组成曲线之间也完全光滑连接;第一端面型线(401)和第二端面型线(402)的形状和组成曲线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其特征是:第一螺杆转子(601)和第二螺杆转子(602)能够实现完全正确的啮合,不存在干涉或者未参与啮合部分;两个螺杆转子做同步异向双回转运动,第一端面型线(401)上的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第一齿顶圆弧CD、第一齿尖圆弧DE、第一摆线的等距线EF、第一齿根圆弧FA,分别与第二端面型线(402)上的第二偏心圆渐开线的包络线ac、第二齿根圆弧fa、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ef、第二齿尖圆弧de、第二齿顶圆弧cd能够实现完全正确的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其特征是:第一端面型线(401)上的8个几何参数:齿顶圆弧半径R1、节圆半径R2、齿根圆弧半径R3、偏心圆渐开线的基圆半径Rb、齿尖圆弧半径r、偏心圆渐开线基圆的圆心N与回转中心点O1的距离h、偏心圆渐开线基圆的圆心N的相位角α、偏心圆渐开线的转角β之间满足以下4个方程:
给定端面型线上的4个几何参数:齿顶圆弧半径R1、齿根圆弧半径R3、偏心圆渐开线的基圆半径Rb、齿尖圆弧半径r,代入以上方程组即求出剩余的4个几何参数,从而求出端面型线上所有的几何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其特征是:第一螺杆转子(601)的第一端面型线(401)上的各段曲线的参数方程如下:
①第一偏心圆渐开线AC:
②第一齿顶圆弧CD:
③第一齿尖圆弧DE:
式中:(xM,yM)—第一齿尖圆弧DE的圆心M的坐标;
确定第一齿尖圆弧DE的圆心M(xM,yM)的坐标,首先联立以下两个方程组求取交点(x0,y0):
x0 2+y0 2=(R1-r)2
将上述方程所确定的交点,进行以下旋转变换后,得到第一齿尖圆弧DE的圆心M(xM,yM):
式中:θ—直线MO1与x轴所夹的锐角,
④第一摆线的等距曲线EF:
⑤第一齿根圆弧F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其特征是:第二螺杆转子(602)的第二端面型线(402)上的第二齿顶圆弧cd、第二齿尖圆弧de、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ef、第二齿根圆弧fa,由第一螺杆转子(601)的第一端面型线(401)上的第一齿顶圆弧CD、第一齿尖圆弧DE、第一摆线的等距线EF、第一齿根圆弧FA,绕端面型线上两个回转中心点连线O1O2的中点进行中心对称得出;第二偏心圆渐开线的包络线ac的参数方程为:
上式中为中间参数,其值由下式确定:
6.一种双螺杆真空泵,其特征是: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7.一种双螺杆压缩机,其特征是: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8.一种双螺杆膨胀机,其特征是: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CN201720660173.5U 2017-06-08 2017-06-08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01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0173.5U CN206801869U (zh) 2017-06-08 2017-06-08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0173.5U CN206801869U (zh) 2017-06-08 2017-06-08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01869U true CN206801869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45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60173.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01869U (zh) 2017-06-08 2017-06-08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0186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3484A (zh) * 2017-06-08 2017-08-0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CN111448392A (zh) * 2018-01-12 2020-07-24 莱宝有限公司 压缩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3484A (zh) * 2017-06-08 2017-08-0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CN107023484B (zh) * 2017-06-08 2019-05-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CN111448392A (zh) * 2018-01-12 2020-07-24 莱宝有限公司 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3484B (zh)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CN206957921U (zh) 一种基于偏心圆渐开线的全光滑螺杆转子
CN105240277B (zh) 一种双螺杆真空泵的全光滑的螺杆转子
CN107084131B (zh) 一种基于偏心圆渐开线的全光滑螺杆转子
CN103233894B (zh) 严格密封型干式螺杆真空泵螺杆转子型线
CN205388015U (zh) 一种双螺杆真空泵的全光滑的螺杆转子及其真空泵
CN109555681B (zh) 一种确定罗茨泵转子型线合理设计区域的方法及其应用
CN205388011U (zh) 一种无锐角尖点的螺杆转子及其双螺杆真空泵
CN105822548B (zh) 一种全光滑的爪式转子
CN106438370B (zh) 一种自平衡的变螺距锥形螺杆转子
CN206017138U (zh) 一种椭圆弧型罗茨转子
CN106949053B (zh) 一种包含椭圆弧的爪式转子
CN105332914B (zh) 一种全光滑的螺杆转子
CN105317677B (zh) 一种无锐角尖点的螺杆转子
CN106438355B (zh) 一种全啮合的渐变壁厚涡旋齿
CN206801869U (zh) 一种不对称的螺杆转子
CN107023480B (zh) 一种全光滑的双螺杆液体泵螺杆转子
CN108757464A (zh) 一种爪式真空泵的直爪转子及其型线设计方法
CN107989792B (zh) 一种全光滑的螺杆转子
CN207864160U (zh) 一种全光滑的螺杆转子
CN208456849U (zh) 一种三叶分段圆弧型罗茨转子
CN110259682A (zh) 一种偏心渐开线罗茨转子及其设计方法
CN206487619U (zh) 一种全光滑的直爪爪式转子
CN108678954A (zh) 一种爪式真空泵的曲爪转子及其型线设计方法
CN106194728B (zh) 一种全光滑的直爪爪式转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