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91456U - 一种捕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捕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91456U
CN206791456U CN201720573167.6U CN201720573167U CN206791456U CN 206791456 U CN206791456 U CN 206791456U CN 201720573167 U CN201720573167 U CN 201720573167U CN 206791456 U CN206791456 U CN 206791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art
lower encioser
upper encloser
flytrap
f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731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昱成
刘佑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 Acces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 Acces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 Acces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 Acces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731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91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91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91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蝇器,包括上罩壳、下罩壳及上下罩壳之间的连接机构,所述上罩壳顶部连接有一柄状部件,所述柄状部件、所述上罩壳和所述下罩壳围成一腔体,所述腔体上开有与外界的连通孔,所述柄状部件、所述上罩壳和所述下罩壳整体组合为果实的形状并且呈现醒目的颜色。通过将捕蝇器的整体外观组合为果实的形状并且使整体的组合呈现醒目的颜色,克服了现有技术诱捕果蝇对诱饵的依赖,降低了诱捕成本,使诱捕果蝇简单易行。

Description

一种捕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诱捕蝇科昆虫器具有关,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果蝇的捕蝇器。
背景技术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由于其主食为酵母菌,且腐烂的水果易滋生酵母菌,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除了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目前市面上有用于诱捕蚊蝇的捕蚊灯,其主要是利用光线诱捕昆虫,但对于蚊子或许有效,但对于蝇科昆虫,其效果不张,且有浪费电力、成本高昂等问题。以目前常见捕杀蝇科昆虫的方式,主要仍是以黏蝇板居多,但黏蝇板容易被家人误触,导致黏胶沾黏于身上或衣服上,而有使用上不便的问题。现有的捕蝇器,包含有一下罩壳、一上罩壳及一上下罩壳之间的定位结构以及果蝇的进入通道,通过在下罩壳的下罩空间内放置诱饵,吸引果蝇进入壳体空间内达到捕蝇的目的。然而该结构虽然简单且成本较低,但需要依靠诱饵的作用使果蝇吸引进捕蝇腔体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专门的化学药剂诱饵(用普通的果蔬)即可将果蝇诱捕的捕蝇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捕蝇器,包括上罩壳、下罩壳及上下罩壳之间的连接机构,所述上罩壳顶部连接有一柄状部件,所述柄状部件、所述上罩壳和所述下罩壳围成一腔体,所述腔体上开有与外界的连通孔,所述柄状部件、所述上罩壳和所述下罩壳整体组合为果实的形状并且呈现醒目的颜色。
进一步地,所述柄状部件为中空的,所述连通孔开在所述柄状部件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罩壳和所述柄状部件的表面采用透明的高光处理,所述下罩壳采用表面不透明的高光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柄状部件连接一漏斗,所述漏斗上开有孔。
进一步地,所述孔开在漏斗的底部和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采用透明的高光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所述上罩壳和下罩壳在周向的卡扣连接和在腔体内部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内部与所述上罩壳和下罩壳进行相同处理的材料对所述连接进行隐藏。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采用螺钉连接。
一种捕蝇器,包括上罩壳、下罩壳和一柄状部件,整体呈南瓜形,所述上罩壳为透明的高光处理的橙色,所述下罩壳为不透明的高光处理的橙色,所述柄状部件为透明的高光处理的绿色,所述柄状部件连接有一和其进行相同处理过的漏斗并连接在上罩壳上,所述上罩壳和下罩壳在外圆周通过卡扣结合,所述上罩壳和下罩壳内分别连接有和其表面相同处理的管状体并在端部与其内表面贴合在一起,采用自供螺钉穿过所述管状体使上罩壳和下罩壳的连接力进一步增强。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捕蝇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捕蝇器的整体外观组合为果实的形状并且使整体的组合呈现醒目的颜色,依靠昆虫对色彩的敏感性以及果蝇对果蔬的嗜好引诱果蝇,克服了现有技术诱捕果蝇对诱饵的依赖,降低了诱捕成本,使诱捕果蝇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捕蝇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捕蝇器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捕蝇器100,包括上罩壳3、下罩壳4及上下罩壳之间的连接机构,所述上罩壳3顶部连接有一柄状部件1,柄状部件1的形状类似与果实的藤,所述柄状部件1、所述上罩壳3和所述下罩壳4围成一腔体,从整体看捕蝇器100呈现果实的形状,通过在腔体上开有与外界的连通孔10,使果蝇可以钻到腔体内部。由于果蝇具有对果蔬的偏好,而且昆虫具有对颜色的敏感性,通过将所述柄状部件1、所述上罩壳3和所述下罩壳4整体组合为果实的形状并且呈现醒目的颜色,可以吸引果蝇到捕蝇器100上,通过捕蝇器100上的开孔钻入腔体内部从而实现对果蝇的捕获。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诱饵和灯光的吸引诱捕果蝇,简单易行而且节约了捕杀成本;另外在腔体内的下罩壳4预先装入水,钻入腔体的果蝇就直接掉进水里,实现对果蝇的即时杀灭,这样不存在依赖杀虫剂对果蝇杀灭,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危害,同时大大降低了捕杀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柄状部件1为内部中空的结构,通过所述连通孔10开在所述柄状部件1的侧面。果蝇被吸引到捕蝇器100后,容易顺着捕蝇器100的表面向上爬,通过在柄状部件1的侧面开孔,使果蝇掉入了腔体内部,而且柄状部件1侧面的开孔还可以用作捕蝇器100的悬挂孔,将捕蝇器100系挂在果蔬的结果部位,形成了更为逼真的效果,也更容易吸引果蝇。
优选的,所述柄状部件1为截锥型结构,即其截面往腔体的方向越来越大,同时沿柄状部件1的周向环绕的各个侧面均开有孔,这样一方面使果蝇爬到连通孔10处容易掉入腔体,另一方面增加开孔的数量可使从各个方向爬上的果蝇都容易掉入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上罩壳3和所述柄状部件1的表面采用透明的高光处理,所述下罩壳4采用表面不透明的高光处理。通过表面效果的处理,使捕蝇器100比较醒目,上罩壳3和柄状部件1通过透明的高光处理,光线比较通透且外在色彩比较炫目,更加容易吸引果蝇,下罩壳4采用表面不透明的高光处理,一方面可以保留果实的本体颜色,在视觉上形成果实为实心结构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隐藏腔体内部爬入的果蝇以及预先装入的水,减小对捕蝇器100整体视觉效果的影响。
具体的,柄状部件1和上罩壳3采用对比效果比较明显的颜色组合,而上罩壳3和下罩壳4采用经过透明和不透明处理的颜色组合。这样比较接近真实果实的颜色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柄状部件1选用高光处理的深绿色,上罩壳3选用透明的高光处理的橙色,下罩壳4选用不透明的高光处理的橙色,在整体的效果上产生了较强的视觉冲击,而且容易吸引果蝇向柄状部件1处聚集。
进一步地,所述柄状部件1与所述上罩壳3的连接部11为一圆环形类似茶壶盖的结构,连接一漏斗2,所述漏斗2由一圆形的凸缘21以及位于其上面的环形部22和位于其下部的锥形体23组成,所述凸缘21可以卡在上罩体3内部的凸缘上(图中未示出),此时柄状部件1与漏斗2装配后恰好与上罩体3实现密封式连接。同时在连接部11的环形侧壁上开有两个矩形槽12,在矩形槽12上有一部件13,用于实现柄状部件1与漏斗2和上罩壳3的卡扣式连接。所述部件13在矩形槽12的底边14和侧边15凸出矩形槽12,且其截面形状大致为四分之一圆弧的第一圆弧部16连接一半圆形17再连接一平面部18至矩形槽侧边15的形状,同时对应的在漏斗2的圆环部22上设有外凸的部件24与部件13相吻合。其截面形状一边具有一弧形的凹字形结构,凹面的底部为圆弧形。当柄状部件1与漏斗2接触时,部件13和部件24的圆弧部先接触继续旋转即可使部件13的突出部和部件14的凹入部相吻合,并且固定在部件13的侧边15的凸出边上。沿相反的方向旋转即可使柄状部件1与漏斗2分离。在上罩体3的凸缘上方具有和部件14相同的凹入部(图中未示出),当部件13和部件14结合时,恰好和凹入部31也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柄状部件1和漏斗2以及上罩壳3的整体结合和分离。通过设置漏斗,由于漏斗内的孔25比柄状部件上的连通孔10要小,从而降低了落入腔体内的较小的果蝇飞出的几率,另一方面避免了在加水时打开柄状部件1容易导致的果蝇的飞出。
进一步地,所述孔25开设在漏斗2的底部和侧面。开在侧面使落在漏斗侧壁上的果蝇也容易进入漏斗下方的腔体内,同时较多的孔可以提高加水的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2采用透明的高光处理,相对于不透光材料可以吸引果蝇进入漏斗下部的腔体空间。优选的,漏斗2采用和柄状部件1相同的颜色,和柄状部件1对果蝇的吸引性相同,可以吸引在柄状部件1上的果蝇进入漏斗2。
进一步地,所述上罩壳3和下罩壳4之间的连接机构包括所述上罩壳3和下罩壳4在周向的卡扣连接,使外观形成了无痕密封连接,另外还包括在腔体内部的螺钉连接。首先在腔体上一体成型和下罩壳的颜色材料相同的管状部件42,管状部件42延伸至与下罩壳4的上沿相平齐,在管状部件42的管径内有一凸缘,同样在上罩壳3内也成型一个和管状部件42对应的管状部件(图中未示出),其外径和管状部件42的内径相同并伸入管状部件42中,通过一圆头的自供螺钉41旋入管状部件42与管状部件43的内壁咬合即实现了腔体内部的连接。通过腔体内部采用与所述上罩壳3和下罩壳4相同处理的材料对所述连接进行隐藏,减小了捕蝇器100腔体内部连接对整体视觉效果的影响,同时一体式成型有效的防止了连接处的渗漏以及液体对连接件的侵蚀,增大了上罩壳和下罩壳之间的连接力,在使用过程中不易造成上罩体3和下罩体4的分离。
具体的,一种捕蝇器100,包括上罩壳、下罩壳和一柄状部件,整体呈南瓜形,所述上罩壳为透明的高光处理的橙色,所述下罩壳为不透明的高光处理的橙色,所述柄状部件为透明的高光处理的深绿色,所述柄状部件连接有一和其进行相同处理过的漏斗并连接在上罩壳上,所述上罩壳和下罩壳在外圆周通过卡扣结合,所述上罩壳和下罩壳内分别连接有和其表面相同处理的管状体并在端部与其内表面贴合在一起,采用自供螺钉穿过所述管状体使上罩壳和下罩壳的连接力进一步增强。所述下罩体的底面为平面,以使捕蝇器100在地面上可以平稳的放置。所述柄状部件、漏斗、上罩壳采用透明的PC110,所述下罩壳采用ABS制作,所述螺钉为圆头螺丝,自攻牙染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果蝇的捕捉,还适用于其他蝇科昆虫的诱捕。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捕蝇器,包括上罩壳、下罩壳及上下罩壳之间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壳顶部连接有一柄状部件,所述柄状部件、所述上罩壳和所述下罩壳围成一腔体,所述腔体上开有与外界的连通孔,所述柄状部件、所述上罩壳和所述下罩壳整体组合为果实的形状并且呈现醒目的颜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柄状部件为中空的,所述连通孔开在所述柄状部件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壳和所述柄状部件的表面采用透明的高光处理,所述下罩壳采用表面不透明的高光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捕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柄状部件连接一漏斗,所述漏斗上开有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捕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开在漏斗的底部和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捕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采用透明的高光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所述上罩壳和下罩壳在周向的卡扣连接和在腔体内部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捕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部与所述上罩壳和下罩壳进行相同处理的材料对所述连接进行隐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捕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采用螺钉连接。
10.一种捕蝇器,包括上罩壳、下罩壳和一柄状部件,整体呈南瓜形,所述上罩壳为透明的高光处理的橙色,所述下罩壳为不透明的高光处理的橙色,所述柄状部件为透明的高光处理的绿色,所述柄状部件连接有一和其进行相同处理过的漏斗并连接在上罩壳上,所述上罩壳和下罩壳在外圆周通过卡扣结合,所述上罩壳和下罩壳内分别连接有和其表面相同处理的管状体并在端部与其内表面贴合在一起,采用自供螺钉穿过所述管状体使上罩壳和下罩壳的连接力进一步增强。
CN201720573167.6U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捕蝇器 Active CN206791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73167.6U CN206791456U (zh)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捕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73167.6U CN206791456U (zh)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捕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91456U true CN206791456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41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73167.6U Active CN206791456U (zh)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捕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91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37240A1 (en) Funnel 3 in 1 insect trap
CN206402987U (zh) 一种有效提高杀虫效果的太阳能杀虫灯
CN201577436U (zh) 一种果实蝇诱捕器
CN206791456U (zh) 一种捕蝇器
JP2005117970A (ja) 害虫捕獲器
US20220330536A1 (en) Insect trap
CN207544147U (zh) 昆虫诱捕器
CN206078720U (zh) 害虫诱捕器
CN205912732U (zh) 农林害虫诱捕器
CN214546709U (zh)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02014528U (zh) 诱虫灭虫装置
CN211091527U (zh) 一体化土壤灭菌杀虫装置
CN208370745U (zh) 插座式高压灭蚊器
CN202907672U (zh) 一种捕蝇器
CN209251466U (zh) 竖立式灭蚊器
CN204742293U (zh) 一种果蝇诱杀容器
CN208908924U (zh)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07428264U (zh) 一种果蝇诱捕器
CN208030047U (zh) 橘实蝇诱杀装置
CN104982401A (zh) 一种果蝇诱杀容器
JP2004350609A (ja) 害虫捕獲器
CN206078723U (zh) 一种胡蜂捕捉器
CN201061230Y (zh) 一种消灭飞虫的装置
CN103999835A (zh) 一种害虫监测诱杀器
CN205511783U (zh) 灭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