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90170U - 一种充电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90170U
CN206790170U CN201720615059.0U CN201720615059U CN206790170U CN 206790170 U CN206790170 U CN 206790170U CN 201720615059 U CN201720615059 U CN 201720615059U CN 206790170 U CN206790170 U CN 206790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thimble
neck
main body
socke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150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志成
余施恩
朱锦斌
何承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st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bteb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bteb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bteb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150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90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90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90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充电座结构,包括充电座主体和开设在所述充电座主体上且便于充电设备充电连接的若干个充电卡槽,以及连接在所述充电座主体内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电连接有上端穿过所述充电卡槽的底面并可在外力作用下缩回所述充电座主体内的充电顶针,所述充电顶针垂直设于所述控制板上,所述充电卡槽内还连接有便于限位连接所述充电设备的限位件;这样设计可以解决现有的移动电源充电结构容易损坏导致不能充电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座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发明设计出来,现在的电子产品一般通过电池提供电能。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尺寸越来越小,使用时间越来越长,显然目前电池的容量和尺寸不能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从而便于携带的移动电源可以解决电子产品电量不够的问题。移动电源充电一般都采用USB口或者连接器进行充电,USB口或者连接器属于精密度高的电子器件,在公共场合使用由于操作不当,使用频率高,往往容易造成USB口或者连接器损坏,导致移动电源不能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座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移动电源充电结构容易损坏导致不能充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解决的:一种充电座结构,包括充电座主体和开设在所述充电座主体上且便于充电设备充电连接的若干个充电卡槽,以及连接在所述充电座主体内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电连接有上端穿过所述充电卡槽的底面并可在外力作用下缩回所述充电座主体内的充电顶针,所述充电顶针垂直设于所述控制板上,所述充电卡槽内还连接有便于限位连接所述充电设备的限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主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充电卡槽沿所述上端盖的顶面凹设而成,所述控制板限位连接在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之间,且所述控制板连接在所述下端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卡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充电卡槽并排布置在所述上端盖上,且相邻两个所述充电卡槽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内侧壁上垂直向外延伸有多个插接销,所述下端盖内侧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插接销定位配合的插接孔,每一所述插接销定位连接在一个所述插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销侧面上还向外延伸有多个便于所述插接销和所述插接孔之间紧固配合的延伸凸台,所述延伸凸台沿所述插接销长度方向设置,且多个所述延伸凸台均匀布置在所述插接销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卡槽的底部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可供所述充电顶针的上端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顶针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板上的套筒和限位移动连接在所述套筒上的顶针件,以及连接在所述顶针件和所述套筒之间的弹簧件,所述套筒的上端面与所述充电卡槽的底面平齐,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套筒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顶针件背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为半球状。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沿所述充电卡槽底部垂直向上延伸的并可限位连接在所述充电设备底部的卡栓。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上还连接有充电显示灯,所述充电座主体上还对应所述充电显示灯开设有充电状态显示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座结构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充电座主体的设置,并在该充电座主体上开设一个或多个可供充电设备充电连接的充电卡槽,然后在该充电座主体内的控制板上电连接可以伸缩的充电顶针,该充电顶针的上端位于该充电卡槽内,进而在充电时,将该充电设备连接在该充电卡槽内,使得充电设备的充电口与该充电顶针弹性连接实现电连接充电,进而整个充电结构简单,避免传统的USB充电结构已损坏的问题;同时该充电卡槽内还连接有限位件,进而可以保证充电设备与该充电座充电连接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座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座结构沿一个方向上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座结构沿另一个方向上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附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充电座结构,包括充电座主体10、开设在该充电座主体10上的若干个充电卡槽111和连接在该充电座主体10内的控制板20。该充电座主体10优选为板状结构,并且该充电座主体10的形状优选为圆盘状、椭圆盘状或者多边形块状,或者其他组合形状。该充电卡槽111用于连接充电设备,并对连接在该充电卡槽111内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该充电卡槽111的数量优选为多个,这样可以同时实现多个充电设备的充电。该控制板20上电连接有充电顶针30,该充电顶针30垂直设于该控制板20上,该充电顶针30的顶端可在外力作用时会向下压缩,而外力撤销时会向上弹出,该充电顶针30的上端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穿出该充电卡槽111的底面,而当充电卡槽111内连接充电设备时,该充电顶针30的上端回弹并与该充电设备的底部的充电接口电连接,进而使得充电设备与控制板20电连接,从而使得充电过程得以进行。此外,该充电卡槽111内还连接有限位件113,该限位件113用于保证该充电设备连接在该充电卡槽111内是的稳定性。
以上设计的充电座结构,通过充电座主体10的设置,并在该充电座主体10上开设一个或多个可供充电设备充电连接的充电卡槽111,然后在该充电座主体10内的控制板20上电连接可以伸缩的充电顶针30,该充电顶针30的上端位于该充电卡槽111内,进而在充电时,将该充电设备连接在该充电卡槽111内,使得充电设备的充电口与该充电顶针30弹性连接实现电连接充电,进而整个充电结构简单,避免传统的USB充电结构已损坏的问题;同时该充电卡槽111内还连接有限位件113,进而可以保证充电设备与该充电座充电连接时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充电座主体10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端盖11和下端盖12,该充电卡槽111优选为沿该上端盖11的顶面凹设而成,而该控制板20优选为限位连接在该上端盖11和该下端盖12之间,并且该控制板20连接在该下端盖12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下端盖12内优选为设有限位槽,该控制板20限位连接在该限位槽内。同时该控制板20上还连接有与适配器连接的充电结构端子22,该充电结构端子22优选为位于该下端盖12上,并且该上端盖11上优选为设有与该充电结构端子22配合的充电口115;此外该下端盖12底面上还优选为设有防护垫。
在本实施例中,该上端盖11和该下端盖12之间还优选为连接于防水的密封垫。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充电卡槽111的数量优选为多个,多个该充电卡槽111并排布置在该上端盖11上,并且相邻两个该充电卡槽111之间的间距相等。当然多个该充电卡槽111的布置形式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并非是只有直线型一种,还可以是波浪线型布置在该上端盖11上。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上端盖11内侧壁上垂直向外延伸有多个插接销116,该下端盖12内侧壁上设有多个与该插接销116定位配合的插接孔121,每一该插接销116定位连接在一个该插接孔121内。通过多个该插接销116和插接孔121配合可以完成该上端盖11和下端盖12之间的配合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插接销116侧面上还向外延伸有多个便于该插接销116和该插接孔121之间紧固配合的延伸凸台117,该延伸凸台117沿该插接销116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多个该延伸凸台117均匀布置在该插接销116的外侧面上。该延伸凸台117的设置使得插接销116和插接孔121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紧密,这样可以保证上端盖11和下端盖12之间的连接不需要额外的螺钉连接。从而保证装配更加的高效。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充电卡槽111的底部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可供该充电顶针30的上端穿过的通孔112,每一个该充电顶针30穿过一个通孔112。该充电顶针30包括固定连接在该控制板20上的套筒31和限位移动连接在该套筒31上的顶针件32,以及连接在该顶针件32和该套筒31之间的弹簧件,该套筒31的上端面与该充电卡槽111的底面平齐,并且该通孔112的直径稍大于或等于该套筒31的直径。这样设计可以通过该通孔112对该套筒31进行保护,同时保证顶针件32的移动更加的稳定,在本实施例中,该套筒31、弹簧件和该顶针件32均优选为导电金属材质。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顶针件32背离该套筒31的一端为半球状。这样设计可以保证该顶针件32与充电设备底部之间的抵接更加的有效,同时还可以防止顶针件32被破坏。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限位件113为沿该充电卡槽111底部垂直向上延伸的并可限位连接在该充电设备底部的卡栓。这样设计可以保证充电设备充电时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保护充电顶针30不被破坏。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控制板20上还连接有充电显示灯21,该充电座主体10上还对应该充电显示灯21开设有充电状态显示孔114。该充电显示灯21在充电时显示不同的颜色代表充电的状态,而充电显示灯21的亮灯颜色通过该充电状态显示孔114被使用者直观的看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主体和开设在所述充电座主体上且便于充电设备充电连接的若干个充电卡槽,以及连接在所述充电座主体内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电连接有上端穿过所述充电卡槽的底面并可在外力作用下缩回所述充电座主体内的充电顶针,所述充电顶针垂直设于所述控制板上,所述充电卡槽内还连接有便于限位连接所述充电设备的限位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主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充电卡槽沿所述上端盖的顶面凹设而成,所述控制板限位连接在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之间,且所述控制板连接在所述下端盖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卡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充电卡槽并排布置在所述上端盖上,且相邻两个所述充电卡槽之间的间距相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内侧壁上垂直向外延伸有多个插接销,所述下端盖内侧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插接销定位配合的插接孔,每一所述插接销定位连接在一个所述插接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销侧面上还向外延伸有多个便于所述插接销和所述插接孔之间紧固配合的延伸凸台,所述延伸凸台沿所述插接销长度方向设置,且多个所述延伸凸台均匀布置在所述插接销的外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卡槽的底部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可供所述充电顶针的上端穿过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顶针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板上的套筒和限位移动连接在所述套筒上的顶针件,以及连接在所述顶针件和所述套筒之间的弹簧件,所述套筒的上端面与所述充电卡槽的底面平齐,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套筒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件背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为半球状。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沿所述充电卡槽底部垂直向上延伸的并可限位连接在所述充电设备底部的卡栓。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上还连接有充电显示灯,所述充电座主体上还对应所述充电显示灯开设有充电状态显示孔。
CN201720615059.0U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充电座结构 Active CN206790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5059.0U CN206790170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充电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5059.0U CN206790170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充电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90170U true CN206790170U (zh) 2017-12-22

Family

ID=60713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15059.0U Active CN206790170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充电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901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5049A (zh) * 2020-01-16 2020-06-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装置
CN111431248A (zh) * 2020-05-18 2020-07-1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5049A (zh) * 2020-01-16 2020-06-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装置
CN111245049B (zh) * 2020-01-16 2023-1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装置
CN111431248A (zh) * 2020-05-18 2020-07-1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169272A1 (en) Portable usb mini-charger device
CN206790170U (zh) 一种充电座结构
US20170029239A1 (en) Cable winding device of mobile phone charger
CN205882260U (zh) 电源接口、移动终端及电源适配器
CN205828767U (zh) 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
CN203760555U (zh) 便充式手机电池
CN204989782U (zh) 一种表带单元和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电子设备
CN207819522U (zh) 可分离式移动电源
CN206992755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式排插适配器
CN208386172U (zh) 一种八六盒式无线充电器
CN207530553U (zh) 可更换插头的移动电源充电器
CN207705812U (zh) 一种智能手机充电装置
CN209593048U (zh) 一种可换插脚及带线的充电器
JP3196443U (ja) 電源アダプターの構造
CN207947461U (zh) 一种多功能数据传输线
CN206865157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宝
CN207990888U (zh) 立式空调
CN205488910U (zh) 一种多功能错位插座面板
CN208094211U (zh) 智能手机背夹
CN207217906U (zh) 转换插头
CN207021716U (zh) 一种充电线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移动电源
CN217934356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CN206774819U (zh) 多功能插线板
CN213936683U (zh) 铁路机车外露电器类插座防护装置
CN207638061U (zh) 可切换接口类型的智能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4

Address after: 518103 Room 401, building 61, Longwangmiao Industrial Zone, East District, baishixia community, Fuyo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est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707, block B, building 1, Huaide Plaza, Fuyo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IBAITE SOFTWAR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