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89556U - 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89556U
CN206789556U CN201720407213.5U CN201720407213U CN206789556U CN 206789556 U CN206789556 U CN 206789556U CN 201720407213 U CN201720407213 U CN 201720407213U CN 206789556 U CN206789556 U CN 206789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line type
independent
slotted
solar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072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夏杰
蔡永梅
余斌
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072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89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89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895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7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V cell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包括硅基底,硅基底设有钝化介质膜,钝化介质膜设有若干开槽单元,开槽单元采用点虚线型开槽单元,开槽单元由两个以上的点槽直线排列不完全重叠而成,点槽包括叠合部和独立部,相邻的两个点槽重叠处形成叠合部,单独一个点槽且不与相邻点槽重叠处形成独立部;相比常用直线型或直虚线型开槽,减少了载流子在该表面横向传输距离,降低了电池的串联电阻,并可进一步降低开槽比例,从而减少了对钝化介质膜的破坏,增加电池的开压,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与全部打点相比,对激光器的要求更低,产能比打点更高,同时还解决了由于大量空洞造成电池机械应力小的问题,提高了电池在组件端应用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目前主流的商业化电池的基底是晶体硅材料。大部门晶体硅的材料是p型晶体硅。常规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结构是使用p型硅片,经过制作减反射织构,磷扩散,去边,去PSG,正面镀膜,正反面丝网印刷电极以及共烧,之后分拣测试等步骤。
近几年,背面钝化技术快速进步,设备也已经逐渐量产化。P型电池陆续转向新的PERC结构电池。高效率的p型晶体硅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1%已经可以实现商业化。PERC电池背面具有叠层膜结构,叠层膜钝化相比于原来的全Al背场钝化提供了更好的场效应钝化或者表面钝化作用,叠层介质膜一般总厚度为100~200nm,介质膜层的局部使用选择性腐蚀或者激光烧蚀的方法开槽出规则的图案。
介质层开槽的图案一般选择用直线型,点型,或者虚线段型。商业化应用较多的激光烧蚀方案是直线型或者虚线型。直线型容易实现,量产产量大,但是开槽比例较高,对钝化介质膜破坏较多,电池片的电压和电流相比较低。点型在研究领域应用较多,点型开槽面积小,即钝化介质膜区域更多,成品电池片的电压和电流将会更高,另一个优势是均匀分配的点状图形,电阻分配相比直线更加均匀,电池片的FF能够得到保证,理论上电池片效率更高。商业化应用时,Al一般都是用丝网印刷实现。丝网印刷的Al层较厚,点的开槽一般大小约30-50um。由于快速高温烧结退火过程中,材料中发生柯肯达尔效应,在硅片的局部点状接触处,经常会形成空洞。另一个,点状图案如果使用激光实现,量产时候激光需要经过更多的距离,工艺时间对应增加,会降低产量。因此,合理化的设计背面Al-Si接触区的结构,同时保证电池片的效率最大化,同时维持生产产量,是需要在工艺、设备上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点状开槽由于快速高温烧结退火过程中,材料中发生柯肯达尔效应,在硅片的局部点状接触处,经常会形成空洞;点状图案如果使用激光实现,量产时候激光需要经过更多的距离,工艺时间对应增加,会降低产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包括硅基底,硅基底设有钝化介质膜,钝化介质膜设有若干开槽单元,开槽单元采用点虚线型开槽单元,开槽单元由2-4个的点槽直线排列不完全重叠而成,点槽包括叠合部和独立部,相邻的两个点槽重叠处形成叠合部,单独一个点槽且不与相邻点槽重叠处形成独立部,开槽单元作为点虚线的实部,开槽单元排列成若干条直线,同一条直线上相邻的开槽单元间设有未开槽单元,未开槽单元作为点虚线的虚部。
进一步地,开槽单元在硅基底的左右方向排列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槽行,开槽单元在硅基底的上下方向排列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槽列,槽行与槽列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点槽包括边部点槽和一个以上的中部点槽,中部点槽设于两个边部点槽间,独立部包括独立中部和独立边部,单独一个边部点槽且不与相邻点槽重叠处形成独立边部,单独一个中部点槽且不与相邻点槽重叠处形成独立中部。
进一步地,点槽采用圆形、方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地,点槽采用短轴为25-60μm、长轴为40-80μm的椭圆形点槽,或点槽采用宽度为25-60μm,长度为25-60μm的方形点槽。
进一步地,硅基底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开槽单元的间距为25um~600um,相邻的槽行间距为200~1200um。
进一步地,叠合部在一个点槽中的面积比例为20%-40%。
进一步地,开槽单元的长度不超过100 u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该种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相比常用直线型或直虚线型开槽,点虚线设计减少了载流子在该表面横向传输距离,降低了电池的串联电阻,并可进一步降低开槽比例,从而减少了对钝化介质膜的破坏,增加电池的开压,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点虚线的设计与全部打点的设计相比,对激光器的要求更低,产能比打点更高。同时点虚线设计,还解决了由于大量空洞造成电池机械应力小的问题,提高了电池在组件端应用的可靠性。
二、该种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点虚线型开槽能够利用普通的扫描式激光器一步实现,工序简单。相比于直线型或者虚线型是激光设计,激光设备本身不需要增加成本或者改进。
三、本实用新型中,点虚线型开槽在激光运动方向上,可以抑制Si向Al浆层一个方向的扩散,因此相比于点状图形,使用相同的Al材料,Al-Si合金的坑洞更少。更少的坑洞可以增加电池片的机械强度,保证电池组件户外长期使用的质量。
四、本实用新型中,点虚线型开槽相比于纯虚线或者直线设计,激光运动垂直的方向上,电池片中的电阻分配更加均匀,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电池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硅基底,2-钝化介质膜,3-开槽单元,4-点槽,5-未开槽单元;
41-叠合部,42-独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包括硅基底1,硅基底1设有钝化介质膜2,钝化介质膜2设有若干开槽单元3,开槽单元3采用点虚线型开槽单元3,开槽单元3由两个点槽4直线排列不完全重叠而成,点槽4包括叠合部41和独立部42,相邻的两个点槽4重叠处形成叠合部41,单独一个点槽4且不与相邻点槽4重叠处形成独立部42。开槽单元3作为点虚线的实部,开槽单元3排列成若干条直线,同一条直线上相邻的开槽单元3间设有未开槽单元5,未开槽单元5作为点虚线的虚部。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其激光开槽结构是用两个相互重叠的点组成一组,实现点虚线结构。点槽4的形状为圆形,圆形直径40um,两个点槽4相互交叠,交叠区域20%。在钝化介质膜2上用激光实现开槽。双点的长度约为72um,硅基底1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开槽单元3的间距为100um。相邻槽行间距为800um。
使用边长156.75mm,对径210mm,正面四主栅线设计的电池。制作出的电池片电性能相对参数如下:
实验组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FF填充因子 EFF效率
实施例一 0.9985 0.9984 1.0102 21.29%
对比例 1.0000 1.0000 1.0000 21.16%
实施例一在电池片效率上获得了0.13%的效率提升。实施例一可以维持对比组的生产每小时产量。
实施例二
一种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包括硅基底1,硅基底1设有钝化介质膜2,钝化介质膜2设有若干开槽单元3,开槽单元3采用点虚线型开槽单元3,开槽单元3由两个点槽4直线排列不完全重叠而成,点槽4包括叠合部41和独立部42,相邻的两个点槽4重叠处形成叠合部41,单独一个点槽4且不与相邻点槽4重叠处形成独立部42。
参见图3所示,其激光开槽结构是用两个相互重叠的点槽4实现的点虚线结构。点槽4的形状为椭圆形,椭圆形长轴90um,短轴38um。在钝化介质膜2上用激光实现开槽。硅基底1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开槽单元3的间距为120um。相邻槽行间距为900um。
使用边长156.75mm,对径210mm,正面四主栅线设计的电池。制作出的电池片电性能相对参数如下:
实验组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填充因子 效率
实施例二 1.0007 0.9999 1.0035 21.25%
对比例 1.0000 1.0000 1.0000 21.16%
实施例二在电池片效率上获得了0.09%的效率提升。实施例二可以维持对比组的生产每小时产量。
实施例三
一种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包括硅基底1,硅基底1设有钝化介质膜2,钝化介质膜2设有若干开槽单元3,开槽单元3采用点虚线型开槽单元3,开槽单元3由两个或三个点槽4直线排列不完全重叠而成,点槽4包括叠合部41和独立部42,相邻的两个点槽4重叠处形成叠合部41,单独一个点槽4且不与相邻点槽4重叠处形成独立部42。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其激光开槽结构是用两个或者三个相互重叠的点槽4实现点虚线结构。点槽4的形状为圆形,点槽4的直径40um,交叠率20%,两个点槽4形成的开槽单元3的长度72um,三个点槽4形成的开槽单元3的长度104um。硅基底1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开槽单元3的间距为120um。相邻槽行间距为900um。
使用边长156.75mm,对径210mm,正面四主栅线设计的电池。制作出的电池片电性能相对参数如下:
实验组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填充印象 效率
实施例三 1.0004 0.9997 1.0041 21.22%
对比例 1.0000 1.0000 1.0000 21.16%
实施例三在电池片效率上获得了0.06%的效率提升。
对比例
一种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其激光开槽结构是用点槽4重叠的虚线结构。点的形状为圆形,点的直径40um,交叠率20%,点相互交叠,连成700um的直线,虚部也为700um。使用边长156.75mm,对径210mm,正面四主栅线设计的电池,电池片效率为21.16%。

Claims (8)

1.一种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基底,硅基底设有钝化介质膜,钝化介质膜设有若干开槽单元,开槽单元采用点虚线型开槽单元,开槽单元由2-4个点槽直线排列不完全重叠而成,点槽包括叠合部和独立部,相邻的两个点槽重叠处形成叠合部,单独一个点槽且不与相邻点槽重叠处形成独立部,开槽单元作为点虚线的实部,开槽单元排列成若干条直线,同一条直线上相邻的开槽单元间设有未开槽单元,未开槽单元作为点虚线的虚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开槽单元在硅基底的左右方向排列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槽行,开槽单元在硅基底的上下方向排列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槽列,槽行与槽列相互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点槽包括边部点槽和一个以上的中部点槽,中部点槽设于两个边部点槽间,独立部包括独立中部和独立边部,单独一个边部点槽且不与相邻点槽重叠处形成独立边部,单独一个中部点槽且不与相邻点槽重叠处形成独立中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点槽采用圆形、方形或椭圆形。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点槽采用短轴为25-60μm、长轴为40-80μm的椭圆形点槽,或点槽采用宽度为25-60μm,长度为25-60μm的方形点槽。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硅基底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开槽单元的间距为25um~600um,相邻的槽行间距为200~1200um。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叠合部在一个点槽中的面积比例为20%-40%。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开槽单元的长度不超过100 um。
CN201720407213.5U 2017-04-18 2017-04-18 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 Active CN206789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7213.5U CN206789556U (zh) 2017-04-18 2017-04-18 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7213.5U CN206789556U (zh) 2017-04-18 2017-04-18 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89556U true CN206789556U (zh) 2017-12-22

Family

ID=60708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07213.5U Active CN206789556U (zh) 2017-04-18 2017-04-18 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8955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9321A (zh) * 2019-05-14 2019-09-27 江苏顺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面电极激光烧结的perc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2670368A (zh) * 2019-10-15 2021-04-16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和太阳能电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9321A (zh) * 2019-05-14 2019-09-27 江苏顺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面电极激光烧结的perc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2670368A (zh) * 2019-10-15 2021-04-16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和太阳能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65731A1 (en) Main-gate-free and high-efficiency back-contact solar cell module, main-gate-free and high-efficiency back-contact assembly,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CN102938432B (zh) 一种mwt太阳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
CN106876503B (zh) 采用中心汇聚栅线电极的太阳能叠片组件
JP2017529704A (ja) メインゲートフリーで高効率なバックコンタクト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アセンブリ及び製造プロセス
CN211125676U (zh) 一种背钝化激光开槽导电结构
JP6407263B2 (ja) 結晶シリコン太陽電池の背面ブリッジ式コンタクト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435691B (zh) 一种叠层mwt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4398B (zh) 太阳能电池的导电性提升
CN206789556U (zh) 点虚线型太阳电池的背面结构
CN108538948A (zh) 太阳能电池栅线结构、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叠片组件
EP2073226A3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995744A (zh) 制造薄膜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方法
CN104362200A (zh) 一种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1665A (zh) 一种新型背钝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2427078B (zh) 弱光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02076300U (zh) 一种直接法硅片镀膜用石墨载板
CN205564764U (zh) 一种背面钝化接触电池结构
CN102446986A (zh) 一种硅太阳能电池的栅线结构
CN20499172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
CN209434198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
CN207338412U (zh) 管式perc电池背镀膜石墨舟
CN102593244A (zh) 一种选择性发射极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CN206672944U (zh) 中心汇聚栅线电极、太阳能叠片电池及叠片组件
CN115360247A (zh) 一种预埋导线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5657065U (zh) 一种具有透明电极晶体硅光伏电池的组串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