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86390U - 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 Google Patents

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86390U
CN206786390U CN201720678781.9U CN201720678781U CN206786390U CN 206786390 U CN206786390 U CN 206786390U CN 201720678781 U CN201720678781 U CN 201720678781U CN 206786390 U CN206786390 U CN 206786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escence coating
reflection substrate
reflection
wavelength convert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787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帆
龙涛
邹诚
韩捷飞
初宁
孙振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per Vision Laser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per Vision Laser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per Vision Laser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per Vision Laser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787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86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86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86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该波长转换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反射基板和第二反射基板以及设于第一反射基板中的荧光层,第一反射基板中设有大于荧光层的通孔,荧光层位于通孔内,荧光层的侧面与通孔的内壁之间设有漫反射层,荧光层的下表面与第二反射基板的上表面接触。通过在第一反射基板中设置大于荧光层的通孔,并在荧光层的侧面与通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漫反射层,便于准确定位和限位荧光层,同时通过漫反射层将从荧光层的侧面发散出去的光线反射回荧光层内,避免形成非指定方向的杂光;通过设置第二反射基板,起到反射光束的作用,避免激光束从荧光层下方泄露出去,保证了安全性,也起到有效的导热作用。

Description

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因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成本低以及寿命长等优点,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白炽灯和节能灯,成为一种通用的照明光源。
在现有的LED汽车大灯中,LED光源位于车灯反光碗的焦点处,LED光源出射的光束经车灯反光碗收集以及后端光学系统(包括挡板、透镜等)的配光,最终投射出所需要的远近光场分布。该种可以得到满足需求的汽车大灯近光的配光分布,然而在形成远光分布时,由于受到当前LED光源亮度的限制,通常存在中心照度明显不够的问题,在例如舞台灯光照明、汽车大灯、投影显示等需要超高亮度光源的应用领域,LED光源便难以满足要求了。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一种激光照明灯,通过在车灯反光碗外侧设置激光源发射激光束并投射至车灯反光碗内侧的荧光材料上,激发出荧光并经过车灯反光碗反射后按指定方向出射,以形成在规定的立体角内行进的光束。由于现有技术中通常将荧光层直接至于反射基板的上表面,当激光束投射到荧光材料上时,由于荧光材料具有一定厚度,因此有一部分光会进入荧光材料的内部并从其侧面发散出去,从而形成非指定方向的杂光,降低照明效果;此外,由于荧光材料的位置需与反光碗内侧的焦点对应,通常情况下要求荧光材料上表面的中心与反光碗内侧的焦点重合,而上述方法对于荧光材料的定位难度大,操作麻烦,且容易存在偏差而影响照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照明效果不好,以及荧光层定位难度大、操作麻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反射基板和第二反射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反射基板中的荧光层,所述第一反射基板中设有大于所述荧光层的通孔,所述荧光层位于所述通孔内,荧光层的侧面与所述通孔的侧面之间设有漫反射层,所述荧光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的上表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荧光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的上表面之间还设有漫反射层。
进一步的,所述漫反射层为铝板或氧化硅和硅胶的混合物或氧化钛和硅胶的混合物或碳化硅和硅胶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基板和第二反射基板采用铝或陶瓷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反射基板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基板的厚度与所述荧光层的厚度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反射基板的上表面设有镀银层。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下方的散热单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激光源单元和反射单元,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所述反射单元为曲面镜,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中荧光层的上表面中心与所述曲面镜内侧的焦点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激光照明灯,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该波长转换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反射基板和第二反射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反射基板中的荧光层,所述第一反射基板中设有大于所述荧光层的通孔,所述荧光层位于所述通孔内,荧光层的侧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设有漫反射层,所述荧光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的上表面接触。通过在第一反射基板中设置大于荧光层的通孔,将荧光层置于该通孔内,并在荧光层的侧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漫反射层,一方面便于准确定位和限位荧光层,提高荧光层的安装和定位便捷度,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另一方面,通过漫反射层将从荧光层的侧面发散出去的光线反射回荧光层内,保证光线从荧光层上表面射出,避免形成非指定方向的杂光,提高照明效果;此外,通过在第一反射基板的下方设置第二反射基板,且荧光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的上表面接触,一方面起到了反射光束的作用,避免激光束从荧光层下方发散出去,提高了光线利用率,保证了照明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导热的作用,将荧光层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便于有效散热,提高了稳定性和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基板和第二反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00、波长转换装置;10、第一反射基板;110、通孔;20、第二反射基板;30、荧光层;40、漫反射层;50、散热单元;200、激光源单元;300、反射单元;310、通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波长转换装置10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反射基板10和第二反射基板2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中的荧光层30,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中设有大于所述荧光层30的通孔110,所述荧光层30位于所述通孔110内,荧光层30的侧面与所述通孔110的内壁之间设有漫反射层40,所述荧光层3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20的上表面接触。具体的,通过在第一反射基板10中设置大于荧光层30的通孔110,将荧光层30置于该通孔110内,并在荧光层30的侧面与所述通孔110的内壁之间设置漫反射层40,一方面便于准确定位和限位荧光层,提高荧光层30的安装和定位便捷度,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另一方面,通过漫反射层40将从荧光层30的侧面发散出去的光线反射回荧光层30内,保证光线从荧光层30上表面射出,避免形成非指定方向的杂光,提高照明效果。通过在第一反射基板10的下方设置第二反射基板20,且荧光层3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20的上表面接触,一方面起到了反射光束的作用,避免激光束从荧光层30下方发散出去,提高了光线利用率,也保证了照明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导热的作用,可以将荧光层30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便于有效散热,提高了稳定性和照明效果。
优选的,所述荧光层3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20的上表面之间还设有漫反射层40,进一步提高反射率,确保光线不会从荧光层30底部泄露出去。
优选的,所述漫反射层40为铝板或氧化硅和硅胶的混合物或氧化钛和硅胶的混合物或碳化硅和硅胶的混合物,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具有较高的反射率的物质,用于对激光束进行反射,使其最终从荧光层210的上表面出射,避免出现沿非指定方向出射的杂光,提高照明效果。具体的,当使用铝板时,可以使用一块铝板包覆于荧光层30侧面和底面的外周或使用多块铝板填设于荧光层30与通孔110之间,并保证荧光层30的侧面与通孔110的内壁之间没有间隙,避免荧光层30在使用时发生移动。当使用氧化硅和硅胶的混合物或氧化钛和硅胶的混合物时,可以将混合物填充在荧光层30的侧面和底面的外周与通孔110之间,还可以起到粘结固定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中,漫反射层40的高度略高于荧光层30的高度,只要保证不对入射至荧光层30上的激光束以及从荧光层30上反射并投射至反射单元300上的光线进行遮挡即可,以保证反射效果。此外,为了方便对焦,在放置或者填充漫反射层时,需保证荧光层30与通孔110同轴设置。
请继续参照图1,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的厚度与所述荧光层30的厚度相适配。此处的相适配不是指完全等同,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反射基板10可以略高于荧光层3或略低于荧光层30,只要不对入射至荧光层30上的激光束以及从荧光层30上反射并投射至反射单元300上的光线进行遮挡即可。
优选的,所述通孔110与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同轴设置,即加工时以第一反射基板10的中心为中心轴加工出通孔110,提高了定位准确性。通孔110通常采用线切割的方式进行加工,由于荧光层30的厚度较小,若在第一反射基板10上仅切割出与荧光层30的厚度相适配的凹槽的难度非常大,因此本申请采用两个反射基板,并在第一反射基板10中切割出用于定位荧光层30的通孔110,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了加工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和第二反射基板20采用铝或陶瓷材料制成。一方面,铝或陶瓷材料价格低廉,降低了使用成本;另一方面,两者均具有高反射率,不仅可以起到发射光线的作用,避免光线从荧光层30的底面或侧面发散出去而降低了激光束的利用效率,甚至还会导致激光束外泄而引起安全问题;此外铝或陶瓷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将荧光层30上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避免荧光层30温度过高而影响其正常工作以及降低寿命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第二反射基板20的上表面设有镀银层(图中未示出)。在第二反射基板20上表面镀银层用于进一步提高反射率和导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反射基板20的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的尺寸,本实用新型中主要指第二反射基板20的长和宽均不小于第一反射基板10的长和宽,以保证反射效果的同时加快导热速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和第二反射基板20同轴设置,以便于安装和定位,同时提高对荧光层30的均匀散热效果。需要说明的,第一反射基板10与第二反射基板20之间通过透明胶粘接或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且在使用过程中需保持两者的位置相互稳定,不发生偏移。
优选的,上述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20下方的散热单元50,用于将荧光层30上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该散热单元50可以实镂空或其他结构,保证散热效果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激光源单元200和反射单元300,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100,所述反射单元300为曲面镜,所述波长转换装置100中荧光层30的上表面中心与所述曲面镜内侧的焦点重合。如图3所示,激光源单元200发射的激光束投射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100上并激发出荧光,所述荧光经过所述反射单元300反射后按指定方向出射,以形成在规定的立体角内行进的照明光束,由于波长转换装置100中荧光层30的上表面中心与所述曲面镜内侧的焦点重合,因此从波长转换装置100上激发出荧光通过反射单元300反射后便会形成沿水平方向出射的平行光。且本实施例中,所述激光源单元200和波长转换装置100分设于所述反射单元300的两侧,反射单元300上设有用于透过激光束的通光部31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激光照明灯,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光装置,该照明灯可适用于舞台灯、探照灯、汽车大灯、投影显示等需要超高亮度光源的应用领域,如汽车前照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波长转换装置100、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该波长转换装置10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反射基板10和第二反射基板2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中的荧光层30,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中设有大于所述荧光层30的通孔110,所述荧光层30位于所述通孔110内,荧光层30的侧面与所述通孔110的内壁之间设有漫反射层40,所述荧光层3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20的上表面接触。具体的,通过在第一反射基板10中设置大于荧光层30的通孔110,将荧光层30置于该通孔110内,并在荧光层30的侧面与所述通孔110的内壁之间设置漫反射层40,一方面便于准确定位和限位荧光层,提高荧光层30的安装和定位便捷度,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另一方面,通过漫反射层40将从荧光层30的侧面发散出去的光线反射回荧光层30内,保证光线从荧光层30上表面射出,避免形成非指定方向的杂光,提高照明效果。通过在第一反射基板10的下方设置第二反射基板20,且荧光层3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20的上表面接触,一方面起到了反射光束的作用,避免激光束从荧光层30下方发散出去,提高了光线利用率,也保证了照明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导热的作用,可以将荧光层30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便于有效散热,提高了稳定性和照明效果。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反射基板(10)和第二反射基板(2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中的荧光层(30),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中设有大于所述荧光层(30)的通孔(110),所述荧光层(30)位于所述通孔(110)内,荧光层(30)的侧面与所述通孔(110)的侧面之间设有漫反射层(40),所述荧光层(3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20)的上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层(3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20)的上表面之间还设有漫反射层(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反射层(40)为铝板或氧化硅和硅胶的混合物或氧化钛和硅胶的混合物或碳化硅和硅胶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和第二反射基板(20)采用铝或陶瓷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0)与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基板(10)的厚度与所述荧光层(30)的厚度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20)的上表面设有镀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反射基板(20)下方的散热单元(50)。
9.一种发光装置,包括激光源单元(200)和反射单元(3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所述反射单元(300)为曲面镜,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中荧光层(30)的上表面中心与所述曲面镜内侧的焦点重合。
10.一种激光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装置。
CN201720678781.9U 2017-06-09 2017-06-09 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Active CN206786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78781.9U CN206786390U (zh) 2017-06-09 2017-06-09 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78781.9U CN206786390U (zh) 2017-06-09 2017-06-09 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86390U true CN206786390U (zh) 2017-12-22

Family

ID=60715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78781.9U Active CN206786390U (zh) 2017-06-09 2017-06-09 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86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3292B2 (en) Solid state illumination devices including spatially-extended light sources and reflectors
CN103858244B (zh) 包括多个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
US8919977B2 (en) Lamp comprising a phosphor, radiation source, optical system and heatsink
CN101408286B (zh) 一种道路照明用白光发光二极管
CN107013825A (zh) 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JP2012518255A (ja) Led、ライトガイド及び反射器を具備した光源
CN105156950B (zh) Led射灯
CN105705860A (zh) 发光设备
CN107420756A (zh) 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WO2021068408A1 (zh) 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
CN107270151A (zh) 一种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CN101922634A (zh) Led照明装置
CN207065248U (zh) 超长远距的投射灯结构
CN104296068A (zh) 用于照明装置的透镜和具有该透镜的照明装置
CN106989301A (zh) 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CN206786390U (zh) 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CN106996534A (zh) 发光设备和用于包括该发光设备的车辆的照明设备
CN207122779U (zh) 一种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CN206786389U (zh) 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激光照明灯
CN207122859U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照明灯
TW201018853A (en) Reflective component of illuminant unit (2)
CN207122769U (zh) 光源模组及照明灯
TWM423203U (en) High-brightness LED lamp structure
CN207883734U (zh) Led白光照明模组及led照明灯
CN107420755A (zh) 光源模组、照明灯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