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83949U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83949U
CN206783949U CN201720325840.4U CN201720325840U CN206783949U CN 206783949 U CN206783949 U CN 206783949U CN 201720325840 U CN201720325840 U CN 201720325840U CN 206783949 U CN206783949 U CN 206783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anced body
sewing machine
axle
belt whee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258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鬼头宏明
原田幸
原田幸一
宇野伦子
桝谷隆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83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839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缝纫机具有机臂部、上轴、针杆、平衡体轴和第一平衡体。上轴设于机臂部的内部,能在马达的驱动下进行旋转。针杆被机臂部支承,该针杆能与上轴的旋转相连动地上下运动。平衡体轴设于机臂部的内部,与上轴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第一平衡体固定于平衡体轴。第一平衡体的平衡体轴以上轴的旋转速度的N倍(N为2以上的整数)的速度向与上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缝纫机能够减弱伴随着马达的旋转所产生的振动中的二阶振动以后的振动。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
背景技术
通常的缝纫机具有自包含机座部的工作台立起的支柱部。缝纫机具有自支柱部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机臂部。缝纫机能借助上轴和曲柄机构将驱动马达的旋转力作为动力传递给针杆,使针杆上下运动。针杆配置于机臂部的顶端。驱动马达的动力利用上轴的旋转并借助支柱部内的带驱动向机座部的下轴传递,借助下轴将动力传递给梭子机构。因此,旋梭进行旋转。针杆的上下运动成为引起振动的主要原因。例如,公知有通过使平衡体与上轴和曲柄机构的旋转相连动地旋转,来减弱振动的技术。日本公开实用新型1985年192774号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设有上轴、曲柄机构和平衡体轴。上轴和平衡体轴均设有齿轮。上轴的齿轮与平衡体轴的齿轮相互啮合。平衡体轴的齿轮和上轴的齿轮直径相同且齿数相同。因此,平衡体是能以与上轴和曲柄机构相同的速度反转的结构。即,能够减弱伴随着曲柄机构的旋转所产生的一阶振动。缝纫机存在有例如伴随着针杆的上下运动所产生的二阶振动等振动。一阶振动是在缝纫机的固有振动频率下产生的振动。二阶振动是频率为一阶振动的频率的两倍的振动,三阶振动表示频率为一阶振动频率的三倍的振动。因此,缝纫机有可能无法减弱一阶、二阶、三阶…这样的许多振动中的二阶振动以后的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弱伴随着马达的旋转所产生的振动中的二阶振动以后的振动的缝纫机。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具有:机臂部;主轴,其设于所述机臂部,该主轴能在马达的驱动下进行旋转;以及针杆,其被所述机臂部支承,该针杆能与所述主轴的旋转相连动地上下运动,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有旋转轴和平衡体,该旋转轴设于所述机臂部,与所述主轴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该平衡体设于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以所述主轴的旋转速度的N倍的速度向与所述主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缝纫机具有向与主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平衡体。平衡体以主轴的旋转速度的N倍(N为2以上的整数)的速度旋转。因此,缝纫机能够抑制伴随着马达的旋转所产生的振动中的N阶振动。缝纫机通过增大N的值,能够抑制更高阶的振动。缝纫机通过适当地选择N的值,能够抑制与不同于缝纫机自身的固有振动频率的频率相对应的最希望抑制的振动。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具有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设于所述主轴和所述平衡体之间,用于将所述主轴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平衡体。传递机构能够将由主轴的旋转所产生的动力顺畅地传递给平衡体。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的所述传递机构具有:主轴带轮,其设于所述主轴;平衡体带轮,其设于所述旋转轴;以及双面齿带,其张设于所述主轴带轮和所述平衡体带轮之间,该双面齿带的内齿与所述主轴带轮相啮合,该双面齿带的外齿与所述平衡体带轮相啮合。传递机构利用双面齿带将由主轴的旋转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平衡体。因此,在缝纫机驱动时,与例如在传递机构使用齿轮的情况相比,缝纫机能够实现安稳平静的作业。缝纫机不需要在传递机构中使用润滑剂,因此,能够防止缝制对象被润滑剂弄脏。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具有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设于所述机臂部内且呈圆筒状,该支承构件以所述旋转轴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旋转轴,所述支承构件的轴心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偏心,能够通过使所述支承构件旋转,来改变设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平衡体带轮的位置。支承构件的轴心相对于旋转轴的轴心偏心。因此,能够通过使支承构件以其轴心为中心旋转,来改变平衡体带轮的位置。能够通过改变平衡体带轮的位置来调节双面齿带的张力。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具有所述N的值彼此不同的多个所述平衡体。多个平衡体的N的值彼此不同。缝纫机能够同时抑制与各平衡体的N的值相对应的多阶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省略了一部分结构后的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2是将局部剖切后的缝纫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缝纫机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的A-A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平衡体带轮、支承构件、第一平衡体的立体图。
图7是图4中的B-B剖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下面的说明使用在附图中用箭头表示的左右、前后、上下。
如图1所示,缝纫机1具有机座部2、支柱部3和机臂部4。机座部2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箱体。支柱部3自机座部2的后端部向上方立起。机臂部4自支柱部3上端向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缝纫机1借助上轴7将设于支柱部3内部的驱动马达9(参照图3)的旋转力作为动力进行传递,以使针杆6上下运动。机座部2在内部具有梭子机构51、切线机构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梭子机构51和切线机构等与缝制相关的各种机构等采用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梭子机构51和切线机构配置于下轴5的前端侧,在驱动马达9的驱动下进行旋转的下轴5的旋转作为动力传递给该梭子机构51和切线机构,从而对该梭子机构51和切线机构进行驱动。下轴5在机座部2的内部沿前后方向水平地延伸。
如图3所示,下动力传递机构10设于下轴5的后端,能将驱动马达9的旋转力传递给下轴5。下动力传递机构10具有下轴带轮12、传递带轮13和传递带轮14。下轴带轮12设于下轴5的后端部且是设于机座部2的内部。传递带轮13在下轴带轮12的左下方且是在机座部2的内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传递带轮14设于相对于下轴带轮12而言与传递带轮13所处侧相反的那一侧。传递带轮14在机座部2的内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驱动带11张设于下轴带轮12、传递带轮13和传递带轮14。驱动带11是同步带。驱动带11是双面齿带,具有内齿和外齿。内齿搭在传递带轮13、传递带轮14上,外齿搭在下轴带轮12上。
如图2、图3所示,驱动带11在支柱部3的内部上方与传递机构20相连结。传递机构20具有上轴带轮21。上轴带轮21设于上轴7的处在支柱部3上端附近的后端部。驱动带11的内齿搭在上轴带轮21上。驱动马达9的输出轴借助接头与上轴带轮21的后方部分相连结。因此,当驱动马达9驱动时,上轴带轮21进行旋转。上轴7随着上轴带轮21的旋转进行旋转。此时,驱动带11运转起来。在驱动带11运转时,下轴5借助下动力传递机构10的下轴带轮12、传递带轮13、传递带轮14进行旋转。此时,梭子机构51进行驱动。下轴带轮12的直径为上轴带轮21的直径的一半。因此,下轴带轮12以上轴带轮21的两倍速度向与上轴带轮2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如图1、图3所示,上轴7在机臂部4的内部沿前后方向与下轴5平行地延伸。上轴7的前端部具有转换机构30。转换机构30用于将上轴7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针杆6的上下运动。转换机构30具有针杆曲柄47B及曲柄连杆31等。针杆曲柄47B在主视时呈大致扇形,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该针杆曲柄47B设于上轴7的前端部。曲柄连杆31沿上下方向延伸,其上端部以该曲柄连杆31能够转动的方式与针杆曲柄47B中的自固定于上轴7的固定位置偏心的位置相连结。曲柄连杆31的下端部与针杆6相连结。针杆6沿上下方向延伸。引导部8呈圆筒状,设于机臂部4前端部的下端。引导部8以针杆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支承该针杆。机针6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针杆6的下端。转换机构30利用针杆曲柄47B及曲柄连杆31等,将上轴7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针杆6的上下运动。因此,缝纫机1会伴随着针杆6的上下运动产生二阶振动。
如图4所示,振动吸收单元40配置在上轴7的转换机构30的后部侧(与机臂部4的顶端侧相反的那一侧)。振动吸收单元40能够抑制多阶化的振动。如图4~图6所示,振动吸收单元40具有驱动侧带轮41、支承轴42、从动侧带轮43、平衡体带轮45、平衡体轴46、环状的双面齿带44和大致扇形的第一平衡体47A。驱动侧带轮41在针杆曲柄47B的后方与上轴7同轴地设于该上轴7。支承轴42在上轴7的左后方沿前后方向延伸。机臂部4对支承轴42进行支承。从动侧带轮4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支承轴42。驱动侧带轮41与从动侧带轮43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相同。双面齿带44将内周面侧的内齿张设于驱动侧带轮41和从动侧带轮43上。平衡体带轮45配置在驱动侧带轮41和从动侧带轮43之间,与双面齿带44的外周面侧的外齿相啮合。平衡体带轮45、驱动侧带轮41以及从动侧带轮43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相同。平衡体轴46在上轴7的左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平衡体轴46的后端部固定有平衡体带轮45。第一平衡体47A在主视时呈大致扇形,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第一平衡体47A固定于平衡体轴46的前端部。
如图6、图7所示,支承构件46A设于平衡体带轮45和第一平衡体47A之间。支承构件46A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在前端部具有沿径向突出的凸缘部46B。凸缘部46B在前侧面具有沿支承构件46A的轴线方向凹陷的槽46C。支承构件46A被机臂部4支承。支承构件46A具有沿前后方向贯穿该支承构件46A的贯通孔46D。一对轴承46E嵌入于贯通孔46D的前后两端部。一对轴承46E以平衡体轴46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平衡体轴46。即,支承构件46A在机臂部4内以平衡体轴46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平衡体轴46。机臂部4对支承构件46A进行支承。如图7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支承构件46A的轴心相对于平衡体轴46的轴心偏心。因此,操作者能够通过将工具自前方插入槽46C,并使支承构件46A以其轴心为中心旋转,来改变平衡体带轮45的位置。能够通过改变平衡体带轮45的位置来调节双面齿带44的张力。
如图5所示,平衡体带轮45的直径为n,驱动侧带轮41的直径为2n。双面齿带44的内齿与驱动侧带轮41相啮合,外齿与平衡体带轮45相啮合。即,平衡体带轮45以相对于驱动侧带轮41而言两倍的速度旋转,且向与驱动侧带轮4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第一平衡体47A以相对于上轴7而言两倍的速度旋转,且向与驱动侧带轮4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即,振动吸收单元40将由上轴7的旋转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第一平衡体47A。缝纫机1具有机臂部4、上轴7、针杆6、平衡体轴46和第一平衡体47A。上轴7设于机臂部4的内部,在驱动马达9的驱动下进行旋转。针杆6被机臂部4支承,与上轴7的旋转相连动地上下运动。平衡体轴46设于机臂部4的内部,与上轴7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平衡体轴46具有第一平衡体47A。第一平衡体47A以上轴7的旋转速度的N倍(N为2以上的整数)的速度向与上轴7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平衡体轴46以使第一平衡体47A不能相对于平衡体轴46旋转的方式将该第一平衡体47A固定,使得第一平衡体47A向与上轴7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缝纫机1能够抑制伴随着驱动马达9的旋转所产生的振动中的N阶振动。缝纫机1通过增大N的值,能够抑制更高阶的振动。缝纫机1通过适当地选择N的值,能够抑制与不同于缝纫机自身的固有振动频率的频率相对应的最希望抑制的振动。
振动吸收单元40能将由上轴7的旋转所产生的动力顺畅地传递给第一平衡体47A。振动吸收单元40将双面齿带44张设在设于上轴7的驱动侧带轮41和设于第一平衡体47A的平衡体带轮45之间。振动吸收单元40具有双面齿带44。双面齿带44的内齿与驱动侧带轮41相啮合,外齿与平衡体带轮45相啮合。振动吸收单元40利用双面齿带44将由上轴7的旋转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第一平衡体47A。因此,在缝纫机驱动时,与例如在振动吸收单元40使用齿轮的情况相比,缝纫机1能够实现安稳平静的作业。缝纫机1不需要在振动吸收单元40中使用润滑剂,因此,能够防止缝制对象被润滑剂弄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轴7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轴的一例。平衡体轴46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轴的一例。第一平衡体47A是本实用新型的平衡体的一例。振动吸收单元40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递机构的一例。驱动侧带轮4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轴带轮的一例。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对于缝纫机1,第一平衡体47A以相对于上轴7而言两倍的速度旋转,且向与驱动侧带轮4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也可以是,缝纫机1具有在平衡体轴46和上轴7的旋转速度下N的值彼此不同的多个第一平衡体47A。也可以是,例如设置N为2、3、4的多个第一平衡体47A,利用各传递机构来传递由上轴7的旋转所产生的动力。缝纫机1能够同时抑制与各第一平衡体47A的N的值相对应的多阶振动。
也可以是,支承构件46A的轴心与平衡体轴46的轴心一致。此时,缝纫机1为了调整双面齿带44的张力,可以另外设置张紧带轮。
上述实施方式的振动吸收单元40还能够应用齿轮啮合的结构,来代替平衡体带轮45和驱动侧带轮41。此时,通过将代替平衡体带轮45的齿轮与代替驱动侧带轮41的齿轮之间的齿轮传动比设为1:2,从而使第一平衡体47A的旋转速度为上轴7的旋转速度的两倍且使第一平衡体47A相对于上轴7反转,能够减弱二阶振动。
也可以是,振动吸收单元40不具有驱动侧带轮41、平衡体带轮45和双面齿带44。此时,可以另外设置能够直接使平衡体轴46旋转的马达。缝纫机1同步驱动该马达和驱动马达9,使第一平衡体47A向与上轴7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即可。
以上说明中的“垂直”、“水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水平。即,“垂直”、“水平”是指除了缝纫机1的设置环境以外,容许设计上以及制造上的公差和误差的“实际上的垂直”、“实际上的水平”。

Claims (5)

1.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具有:
机臂部(4);
主轴(7),其设于所述机臂部,该主轴能在马达的驱动下进行旋转;以及
针杆(6),其被所述机臂部支承,该针杆能与所述主轴的旋转相连动地上下运动,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具有旋转轴(46)和平衡体(47A),该旋转轴设于所述机臂部,与所述主轴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该平衡体设于所述旋转轴,
所述旋转轴以所述主轴的旋转速度的N倍的速度向与所述主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具有传递机构(40),该传递机构设于所述主轴和所述平衡体之间,用于将所述主轴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平衡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机构具有:
主轴带轮(41),其设于所述主轴;
平衡体带轮(45),其设于所述旋转轴;以及
双面齿带(44),其张设于所述主轴带轮和所述平衡体带轮之间,该双面齿带的内齿与所述主轴带轮相啮合,该双面齿带的外齿与所述平衡体带轮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具有支承构件(46A),该支承构件设于所述机臂部内且呈圆筒状,该支承构件以所述旋转轴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旋转轴,
所述支承构件的轴心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偏心,
能够通过使所述支承构件旋转,来改变设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平衡体带轮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具有所述N的值彼此不同的多个所述平衡体。
CN201720325840.4U 2016-03-31 2017-03-30 缝纫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839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3593A JP2017176774A (ja) 2016-03-31 2016-03-31 ミシン
JP2016-073593 2016-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83949U true CN206783949U (zh) 2017-12-22

Family

ID=60004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2584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83949U (zh) 2016-03-31 2017-03-30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76774A (zh)
CN (1) CN20678394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87212B (zh) * 2023-02-01 2023-05-02 海安迪斯凯瑞探测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联动缝纫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76774A (ja)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3630B (zh) 用于压路机的压辊及压路机
CN1891884A (zh) 压实纤维绒头织物的针刺装置
RU2012126678A (ru) Уплот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лотнения земли
CN201475241U (zh) 一种改进的发动机双轴平衡装置
CN206783949U (zh) 缝纫机
AU2016277772A8 (en) Energy-saving equilibrium mechanism, rota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implementation
CN101476276B (zh) 一种压路机激振器
CN104107796B (zh) 一种用于施工机械的振动激励器
CN101678487A (zh) 齿轮加工机床的减振机构
CN101629621B (zh) 一种旋转与步进式扭转振动复合运动机构
CN107999364A (zh) 一种轨迹可调的激振器
CN108978058A (zh) 一种缝切机
CN205152538U (zh) 高频同位对刺机
CN205133937U (zh) 针刺机的针刺机构
JP2013212189A (ja) ミシン
CN100362167C (zh) 差动式振动模式可调的激振机构
CN208527200U (zh) 滑带式在线变力激振器
CN104175856A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105261287B (zh) 一种机械仿生马演示模型
CN207695105U (zh) 一种轨迹可调的激振器
TWI727774B (zh) 振動機及其傳動機構
CN104913016B (zh) 一种挠性传动用微幅低频型张紧装置
CN107457574A (zh) 一种辊筒式振幅无级调节振动台
CN201505772U (zh) 一种步进式振动攻丝装置
CN108620304A (zh) 滑带式在线变力激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