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76555U - 白蚁诱杀装置 - Google Patents

白蚁诱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76555U
CN206776555U CN201720208703.2U CN201720208703U CN206776555U CN 206776555 U CN206776555 U CN 206776555U CN 201720208703 U CN201720208703 U CN 201720208703U CN 206776555 U CN206776555 U CN 206776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te
trapping device
killing trapping
cor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087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恩奎
龙泽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an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an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an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an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087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76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76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76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内芯、顶盖、底盖和外壳,所述内芯为中空式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外壳呈多边形并包括多个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片体,插条及插环,所述插条与插环相互配合且分别位于连接片两侧,所述片体上设置有呈并列排布的通口;本实用新型具有白蚁诱杀装置整体可拆装,从而方便清理白蚁诱杀装置及可节省白蚁诱杀装置闲置时的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白蚁诱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蚁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蚁诱杀装置。
背景技术
白蚁是严重危害生产生活的害虫,不仅会危害农作物和树木,而且对房屋建筑和江河、水库堤坝也有很大的破坏能力,甚至会造成房屋突然倒塌和塌堤垮坝。故及对白蚁进行灭杀是非常必要的。
授权公告号为CN205040487U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内芯、顶盖、底盖和外壳,所述内芯为中空式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内芯的外圆柱面上分布有若干小孔,所述内芯的外圆柱面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四根扁平状的凸刺,所述顶盖和底盖的中心部位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直径等同或大于内芯的直径,所述内芯的上端和下端均置于凹槽中,所述相邻的两凸刺之间还间隔卡设有木块且木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顶置于顶盖和底盖上,所述外壳的外棱面上设置有若干方形孔,所述外壳套设于内芯外围且底盖置于外壳的内底部,顶盖盖于外壳的顶端开口处。
该白蚁诱杀装置通过木板及诱杀药水吸引白蚁,使得白蚁进入内芯中并接触诱杀药水,通过白蚁间的彼此接触进而使得白蚁族群被灭杀;但是使用该白蚁诱杀装置诱杀白蚁过程中,该诱杀装置内会残留许多垃圾且难以清理,不利于诱杀装置的重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具有白蚁诱杀装置整体可拆装,从而方便清理白蚁诱杀装置及可节省白蚁诱杀装置闲置时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内芯、顶盖、底盖和外壳,所述内芯为中空式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外壳呈多边形并由多个连接片组成,所述连接片包括片体,插条及插环,所述插条与插环相互配合且分别位于连接片两侧,所述片体上设置有呈并列排布的通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条沿插环轴线方向插入插环后,相邻的连接片彼此可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多个连接片组成多边形的外壳,白蚁可从通口进入外壳内并被诱杀;当需要清理外壳时,可将插条沿插环轴线方向从插环内取出,使得外壳被拆开从而方便清理;当外壳某一部分损坏时,更换该部分损坏的连接片即可,从而无需更换整个外壳;当白蚁诱杀装置放置不用时,可将插条沿插环轴线方向从插环内取出,使得相邻连接片分开并放置在一起,节省白蚁诱杀装置占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片顶端设置有第一卡条,连接片底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条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内芯包括上芯部,中芯部及下芯部,不同所述内芯的上芯部与下芯部螺纹连接,所述中芯部上分布有若干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卡条卡入第一卡槽时,一连接片的顶端可与另一连接片的底端连接,从而可增加连接片所组成外壳的高度;且通过将不同内芯的上芯部与下芯部螺纹连接,可将不同内芯组合并增加内芯的高度,此时在通过更多的连接片连接并组成外壳,可使得白蚁诱杀装置的大小增加,使得白蚁诱杀装置适用更多不同的场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底盖上设置有与多个连接片上第一卡槽配合的多个第二卡条,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与多个连接片上第一卡条配合的多个第二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卡条卡入第一卡槽,外壳可固定在底盖上;通过将第一卡条卡入第二卡槽,顶盖可固定在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卡条及第二卡条两侧设置有摩擦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卡条及第二卡条卡入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内时,摩擦条可增强第一卡条及第二卡条与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间的摩擦力,使得白蚁诱杀装置工作过程中,顶盖或底盖与外壳间不易脱离,相邻的外壳彼此间不易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底盖上设置有环状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下芯部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芯部与安装座螺纹连接后,内芯可与底盖间固定,从而使得内芯固定在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片体上设置有T形槽,所述T形槽由片体顶端延伸至片体下部,所述T形槽处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片体形成安装槽,安装板包括主板及位于主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与主板垂直,侧板末端设置有与T形槽配合的T形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T形条通过片体顶端的开口插入T形槽后,安装板可与连接片固定,此时可往安装槽内放入木板,从而方便吸引白蚁进入白蚁诱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并列排布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白蚁通过通口进入安装槽内后,白蚁可从开口处离开安装槽并继续被吸引至内芯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插条沿插环轴线方向插入插环后,左右相邻的连接片彼此可连接在一起,当需要清理外壳时,可将插条沿插环轴线方向从插环内取出,使得外壳被拆开从而方便清理;当外壳某一部分损坏时,通过更换该部分损坏的连接片即可;当白蚁诱杀装置放置不用时,通过将插条沿插环轴线方向从插环内取出,可使相邻连接片分开并放置在一起,进而节省白蚁诱杀装置占用的空间;通过将第一卡条卡入卡槽,上下相邻的连接片彼此连接在一起,从而可改变外壳的高度,同时通过将不同内芯的上芯部与下芯部螺纹连接,可将不同内芯组合并增加内芯的高度,从而可使白蚁诱杀装置的大小改变,进而使得白蚁诱杀装置适用更多不同的场所;通过将T形条通过片体顶端的开口插入T形槽后,可使安装板可与连接片固定,此时可往安装槽内放入木板,从而方便吸引白蚁进入白蚁诱杀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连接片的俯视图及仰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安装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安装板安装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内芯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顶盖仰视图。
附图标记:1、内芯;2、顶盖;3、底盖;4、外壳;5、连接片;6、片体;7、插条;8、插环;9、通口;10、第一卡条;11、第一卡槽;12、上芯部;13、中芯部;14、下芯部;15、通孔;16、第二卡槽;17、第二卡条;18、摩擦条;19、安装座;20、T形槽;21、安装板;22、主板;23、侧板;24、T形条;25、开口;26、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参见图1~图3,包括内芯1、顶盖2、底盖3和外壳4,内芯1为中空式两端开口25的圆柱状结构,并在内芯1中喷涂有诱杀药水;外壳4包括多个连接片5,连接片5包括片体6,插条7及插环8,插条7与插环8分别位于连接片5两侧,在片体6上设置有呈并列排布的通口9;通过将插条7沿插环8轴线方向插入插环8后,相邻的连接片5彼此可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多个连接片5组成多边形的外壳4,白蚁可从通口9进入外壳4内并被诱杀,本实施例中外壳4为六边形。
参见图2,图3与图6,连接片5顶端固定有第一卡条10,连接片5底端设置有第一卡槽11,当第一卡条10卡入第一卡槽11时,某一连接片5的顶端可与另一连接片5的底端连接,从而可增加连接片5所组成外壳4的高度;内芯1包括上芯部12,中芯部13及下芯部14,不同内芯1的上芯部12与下芯部14螺纹连接,使得不同内芯1可组合并增加内芯1的高度,中芯部13上还设置有多个供白蚁进入内芯1的通孔15;底盖3上设置环状的安装座19,安装座19与下芯部14螺纹连接,使得内芯1与底盖3间固定,并使得内芯1处于外壳4中间。
参见图3,图6与图7,底盖3上设置有与多个连接片5上第一卡槽11配合的多个第二卡条17,通过将第二卡条17卡入第一卡槽11,外壳4可固定在底座上;顶盖2上设置有与多个连接片5上第一卡条10配合的多个第二卡槽16,通过将第一卡条10卡入第二卡槽16,顶盖2可固定在外壳4上;从而外壳4可分别和底盖3及顶盖2间固定,使得白蚁诱杀装置外部被封闭。
第一卡条10及第二卡条17两侧设置有摩擦条18,当第一卡条10及第二卡条17卡入第一卡槽11或第二卡槽16内时,摩擦条18可增强第一卡条10及第二卡条17与第一卡槽11或第二卡槽16间的摩擦力,使得白蚁诱杀装置工作过程中,顶盖2或底盖3与外壳4间不易脱离,相邻的外壳4彼此间不易脱离。
参见图4与图5,片体6上设置有T形槽20,T形槽20由片体6顶端延伸至片体6下部,并在T形槽20处设置有安装板21,安装板21与片体6间形成安装槽26,安装槽26内可放入木板,从而方便吸引白蚁进入白蚁诱杀装置;安装板21包括主板22及位于主板22两侧的侧板23,所述侧板23与主板22垂直,侧板23末端设置有与T形槽20配合的T形条24,将T形条24通过片体6顶端的开口25插入T形槽20后,安装板21可与连接片5固定。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将插条7沿插环8轴线方向插入插环8后,当需要清理外壳4时,可将插条7沿插环8轴线方向从插环8内取出,使得外壳4被拆开从而方便清理;当外壳4某一部分损坏时,更换该部分损坏的连接片5即可,从而无需更换整个外壳4;当白蚁诱杀装置放置不用时,可将插条7沿插环8轴线方向从插环8内取出,使得相邻连接片5分开并放置在一起,节省白蚁诱杀装置占用的空间;将第一卡条10卡入卡槽,上下相邻的连接片5彼此连接在一起,从而可改变外壳4的高度,同时将不同内芯1的上芯部12与下芯部14螺纹连接,可将不同内芯1组合并增加内芯1的高度,从而可使得白蚁诱杀装置的大小改变,使得白蚁诱杀装置适用更多不同的场所;将T形条24通过片体6顶端的开口25插入T形槽20后,安装板21可与连接片5固定,此时可往安装槽26内放入木板,从而方便吸引白蚁进入白蚁诱杀装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内芯(1)、顶盖(2)、底盖(3)和外壳(4),所述内芯(1)为中空式两端开口(25)的圆柱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呈多边形并由多个连接片(5)组成,所述连接片(5)包括片体(6),插条(7)及插环(8),所述插条(7)与插环(8)相互配合且分别位于连接片(5)两侧,所述片体(6)上设置有呈并列排布的通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片(5)顶端设置有第一卡条(10),连接片(5)底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条(10)配合的第一卡槽(11);所述内芯(1)包括上芯部(12),中芯部(13)及下芯部(14),不同所述内芯(1)的上芯部(12)与下芯部(14)螺纹连接,所述中芯部(13)上分布有若干通孔(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盖(3)上设置有与多个连接片(5)上第一卡槽(11)配合的多个第二卡条(17),所述顶盖(2)上设置有与多个连接片(5)上第一卡条(10)配合的多个第二卡槽(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卡条(10)及第二卡条(17)两侧设置有摩擦条(1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盖(3)上设置有环状的安装座(19),所述安装座(19)与下芯部(14)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片体(6)上设置有T形槽(20),所述T形槽(20)由片体(6)顶端延伸至片体(6)下部,所述T形槽(20)处设置有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与片体(6)形成安装槽(26),安装板(21)包括主板(22)及位于主板(22)两侧的侧板(23),所述侧板(23)与主板(22)垂直,侧板(23)末端设置有与T形槽(20)配合的T形条(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板(22)上设置有并列排布的开口(25)。
CN201720208703.2U 2017-03-04 2017-03-04 白蚁诱杀装置 Active CN206776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08703.2U CN206776555U (zh) 2017-03-04 2017-03-04 白蚁诱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08703.2U CN206776555U (zh) 2017-03-04 2017-03-04 白蚁诱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76555U true CN206776555U (zh) 2017-12-22

Family

ID=60705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08703.2U Active CN206776555U (zh) 2017-03-04 2017-03-04 白蚁诱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76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90100U (zh) 一种太阳能式诱捕器
CN209390921U (zh) 蜂箱马蜂抓捕器
CN206776555U (zh) 白蚁诱杀装置
CN210203971U (zh) 一种中药橱
CN205040487U (zh) 一种白蚁诱杀装置
CN218604710U (zh) 户外花园用粘虫器
CN201976636U (zh) 一种内置式多层漏斗诱捕器
CN206061862U (zh) 螃蟹养殖箱
CN204168920U (zh) 夜蛾诱捕器
CN209073298U (zh)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CN203897071U (zh) 蚜茧蜂双层放蜂装置
CN210202943U (zh) 一种用于小龙虾的室内养殖池
RU196580U1 (ru) Модуль формикария
CN207984446U (zh) 一种防干保湿颜料盒
CN201682935U (zh) 毒饵盒
CN206851826U (zh) 一种新型能源灭蚊器
CN207897759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诱捕器
CN211631460U (zh) 新型地下白蚁监测装置
CN210887004U (zh) 一种道路施工用路锥
CN207011454U (zh) 一种畜牧兽医用高灵活度圈养棚
CN211746259U (zh)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孵化养殖箱
CN212212291U (zh) 一种“不倒翁”猫窝
CN207595529U (zh) 防水防潮粮食穴
CN206954739U (zh) 一种布卷存储箱
CN218604683U (zh) 一种白蚁监测诱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