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61370U - 分体式电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分体式电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61370U
CN206761370U CN201621316295.4U CN201621316295U CN206761370U CN 206761370 U CN206761370 U CN 206761370U CN 201621316295 U CN201621316295 U CN 201621316295U CN 206761370 U CN206761370 U CN 206761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nergy
pot
electric
bonnet
po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162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锋
杨兴国
莫荣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162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61370U/zh
Priority to US16/466,285 priority patent/US11154154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7/108939 priority patent/WO2018099233A1/zh
Priority to CA3045705A priority patent/CA3045705C/en
Priority to EP17876662.2A priority patent/EP3536199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61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61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上设有供电装置,分体式电压力锅还包括:机械排气阀,包括阀座和阀盖,阀座固定安装在锅盖上,阀盖能够活动地安装在阀座上;电能传送装置,安装在锅体上并能够与供电装置电连接;电能接收装置,安装在锅盖上;电机驱动装置,安装在锅盖上并与电能接收装置电连接,电机驱动装置用于带动阀盖运动,以将机械排气阀打开或关闭。本方案通过电能传送装置与电能接收装置配合,使锅体与锅盖间实现电能,从而将现有的手动机械式排气方式改为电控式排气方式,这样设计在进行排气时,用户不需要近距离手动打开排气阀,从而可防止用户被蒸汽烫伤的问题发生,使产品的安全性获得提升。

Description

分体式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体式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现有分体式电压力锅,由于锅盖部分与锅体部分能完全分离,两部分间无法通过导线连通,导致锅盖部分与锅体部分不能实现电流和电信号的传递,因此,现有产品都是在锅盖上设置手动机械式排气阀实现排气功能,当用户需要控制排气阀排气时,只能直接拨动排气阀排气,或按住锅盖部分设计的排气按钮排气,因操作位置距排气阀距离较近,导致用户进行排气操作时手容易被蒸汽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安全性高的分体式电压力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电压力锅,包括锅体、与所述锅体配合使用的锅盖、位于所述锅体内且由所述锅盖封盖的内锅,所述内锅用于盛放所要烹饪的食物,所述锅体上设有供电装置,所述分体式电压力锅还包括:机械排气阀,包括阀座和阀盖,所述阀座固定安装在所述锅盖上,所述阀盖能够活动地安装在所述阀座上;电能传送装置,安装在所述锅体上并能够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电能传送装置用于向电能接收装置输送电能;所述电能接收装置,安装在所述锅盖上;电机驱动装置,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锅盖上并与所述电能接收装置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能够带动所述阀盖运动,以将所述机械排气阀打开或关闭;其中,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扣合时,所述电能传送装置与所述电能接收装置配合,以实现电能传输;所述锅盖打开时,所述电能传送装置与所述电能接收装置分离。
其中优选地,所述内锅与所述锅体可拆卸地连接,以方便产品清洗。
本方案在锅体上设置电能传送装置,同时在锅盖上设置电能接收装置和电机驱动装置,锅盖与锅体扣合时,电能传送装置与电能接收装置配合,使锅体与锅盖间实现电能传输,从而实现电控式排气,进行排气时,电能传送装置与供电装置导通,供电装置向电能传送装置输送电能,电能传送装置将电能发送给电能接收装置,电能接收装置再将电能输送给电机驱动装置中的驱动电机,以使驱动电机带动阀盖运动,从而将机械排气阀打开进行排气。这样设计在进行排气时,用户不需要近距离手动打开排气阀,从而可防止用户被蒸汽烫伤的问题发生,使产品的安全性获得提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所述电能接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直流电机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直流电机输送直流电,并通过控制所述直流电的方向控制所述直流电机的转动方向,以将所述机械排气阀打开或关闭。
本方案中通过直流电机控制机械排气阀开闭,这样设计电磁驱动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容易控制。进行排气时,电能传送装置与供电装置导通,供电装置向电能传送装置输送电能,电能传送装置将电能发送给电能接收装置,电能接收装置再将电能输送给第一控制板,接着第一控制板向直流电机输送直流电,使直流电机的电机轴正转将阀盖抬升,从而将机械排气阀打开进行排气。机械排气阀打开后,第一控制板停止向直流电机供电,使电机轴停止转动,以将阀盖保持在当前位置,使机械排气阀保持打开状态,从而持续排气。排气结束后,第一控制板改变输出直流电的电流方向,为直流电机反向供电,使直流电机的电机轴反转,阀盖随之下落复位,使机械排气阀关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机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能够活动地安装在所述锅盖上,且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电机轴、所述阀盖配合,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阀盖运动,以将所述机械排气阀打开或关闭。
本方案中,驱动电机和机械排气阀间设有传动组件,使驱动电机和机械排气阀拉开一定距离,以防止机械排气阀打开时喷出的蒸汽损坏驱动电机。
具体地,阀盖复位方式有多种选择,阀盖与传动组件间可以是抵触配合,需要关闭机械式蒸汽阀时,直流电机反转带动传动组件复位,阀盖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复位,或者在阀盖和阀座间设置复位弹性件,传动组件复位后,阀盖在复位弹性件作用下复位;也可将阀盖与传动组件连接,使阀盖在传动组件带动下复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轴固定连接;转杆,通过转轴与所述锅盖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转杆的第一端设有圆弧面,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圆弧面的圆心位置,所述圆弧面上设有齿牙,所述齿牙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转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阀盖配合并能够带动所述阀盖运动。
进行排气时,电能传送装置与供电装置导通,供电装置向电能传送装置输送电能,电能传送装置将电能发送给电能接收装置,电能接收装置再将电能输送给第一控制板,接着第一控制板向直流电机输送直流电,使安装在电机轴上的传动齿轮随电机轴正转,转杆在传动齿轮带动下转动,使转杆的第二端将阀盖抬升,从而将机械排气阀打开进行排气。机械排气阀打开后,第一控制板停止向直流电机供电,使电机轴停止转动,以将转杆保持在当前位置,从而将阀盖保持在当前位置,使机械排气阀保持打开状态,从而持续排气。排气结束后,第一控制板改变输出直流电的电流方向,为直流电机反向供电,使传动齿轮随电机轴反转,转杆在传动齿轮带动下反转复位,使转杆的第二端下降,阀盖随之下落复位,使机械排气阀关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轴固定连接;齿条,能够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锅盖上,齿条的第一端与传动齿轮啮合,齿条的第二端能够插入阀盖和阀座之间,以抬升阀盖。
进行排气时,电能传送装置与供电装置导通,供电装置向电能传送装置输送电能,电能传送装置将电能发送给电能接收装置,电能接收装置再将电能输送给第一控制板,接着第一控制板向直流电机输送直流电,使安装在电机轴上的传动齿轮随电机轴正转,齿条在传动齿轮带动下滑动,使齿条的第二端将阀盖抬升,从而将机械排气阀打开进行排气。机械排气阀打开后,第一控制板停止向直流电机供电,使电机轴停止转动,以将齿条保持在当前位置,从而将阀盖保持在当前位置,使机械排气阀保持打开状态,从而持续排气。排气结束后,第一控制板改变输出直流电的电流方向,为直流电机反向供电,使传动齿轮随电机轴反转,齿条在传动齿轮带动下反向滑动复位,阀盖随之下落复位,使机械排气阀关闭。
其中可选地,齿条可沿垂直于阀盖轴线的方向滑动,齿条的第二端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与阀盖底部抵触配合,直流电机正转时,齿条向阀盖轴线方向滑动,阀盖与导向斜面发生相对滑动,导向斜面将阀盖抬升,以将机械排气阀打开。直流电机反转时,齿条向远离阀盖轴线方向滑动,阀盖与导向斜面发生相对滑动,使阀盖下落复位,以将机械排气阀关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轴固定连接;齿条,能够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锅盖上并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杠杆,所述传动杠杆的中部与所述锅盖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传动杠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齿条和所述阀盖配合,以使传动杠杆能够在所述齿条的推动下带动所述阀盖运动。
进行排气时,电能传送装置与供电装置导通,供电装置向电能传送装置输送电能,电能传送装置将电能发送给电能接收装置,电能接收装置再将电能输送给第一控制板,接着第一控制板向直流电机输送直流电,使安装在电机轴上的传动齿轮随电机轴正转,齿条在传动齿轮带动下滑动,下压传动杠杆的第一端,使传动杠杆的第二端上翘将阀盖抬升,从而将机械排气阀打开进行排气。机械排气阀打开后,第一控制板停止向直流电机供电,使电机轴停止转动,以将齿条和传动杠杆保持在当前位置,从而将阀盖保持在当前位置,使机械排气阀保持打开状态,从而持续排气。排气结束后,第一控制板改变输出直流电的电流方向,为直流电机反向供电,使传动齿轮随电机轴反转,齿条在传动齿轮带动下反向滑动复位,传动杠杆随之反转复位,使转杆的第二端下降,阀盖随之下落复位,使机械排气阀关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的,电能传送装置包括第一平板线圈,所述供电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平板线圈输送交流电,电能接收装置包括第二平板线圈;其中,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扣合时,所述第一平板线圈和所述第二平板线圈相对。
本方案通过第一平板线圈和第二平板线圈配合进行无线供电,锅盖旋合到位后,两平板线圈相对,且两平板线圈间的距离较近,通常在0至50mm 的范围内,需要进行排气时,第一平板线圈与供电装置导通,供电装置向第一平板线圈输送交流电,交变的电流使第一平板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第二平板线圈受变化磁场影响产生感应电流,并将感应电流输送给电机驱动装置,以使电机驱动装置将机械排气阀打开进行排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能接收装置还包括整流装置,所述第二平板线圈通过所述整流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整流装置用于将由所述第二平板线圈传输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传输给所述第一控制板。
本方案中,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直流电机和第一控制板,第一平板线圈受交流电影响产生变化的磁场,第二平板线圈受变化磁场影响产生交流感应电流,为此本方案在第一控制板和第二平板线圈间设置整流装置,整流装置将交流感应电流转换成直流电后输送给第一控制板,以使第一控制板可为直流电机输送直流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的,电能传送装置包括第一筒形线圈,所述供电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筒形线圈输送交流电,电能接收装置包括第二筒形线圈,且所述第一筒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筒形线圈的内径不等;其中,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扣合时,所述第一筒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筒形线圈中的一个伸入另一个内。
本方案通过第一筒形线圈和第二筒形线圈配合进行无线供电,两筒形线圈的内径不等,锅盖旋合到位后,小筒形线圈插入大筒形线圈内,需要进行排气时,第一筒形线圈与供电装置导通,供电装置向与之连接的筒形线圈输送交流电,交变的电流使该筒形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与电机驱动装置连接的筒形线圈受变化磁场影响产生感应电流,并将感应电流输送给电机驱动装置,从而使电机驱动装置将机械排气阀打开进行排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能接收装置还包括整流装置,所述第二筒形线圈通过所述整流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整流装置用于将由所述第二筒形线圈传输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传输给所述第一控制板。
本方案中,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直流电机和第一控制板,第一筒形线圈受交流电影响产生变化的磁场,第二筒形线圈受变化磁场影响产生交流感应电流,为此本方案在第一控制板和第二筒形线圈间设置整流装置,整流装置将交流感应电流转换成直流电后输送给第一控制板,以使第一控制板可为直流电机输送直流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的,所述电能传送装置和所述电能接收装置中的一个包括电源插座、另一个包括电源插头,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扣合时,所述电源插头与所述电源插座配合插接。
本方案在锅体和锅盖上分别设置电源插座和电源插头,锅盖旋合到位后,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配合插接,实现电连接,从而可使锅体与锅盖间实现电流和电信号传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能接收装置还包括整流装置,所述电能接收装置中的所述电源插座或所述电源插头通过所述整流装置与所述直流电机电连接,所述整流装置用于将由所述电源插座或所述电源插头传输来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传输给所述第一控制板;或者所述电能传送装置还包括整流装置,所述电能传送装置中的所述电源插座或所述电源插头通过所述整流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所述整流装置用于将由所述供电装置传输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传输给与之连接的所述电源插座或所述电源插头。
本方案中,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直流电机和第一控制板,而供电装置输送的是交流电,为此本方案在供电装置和第一控制板间设置一个整流装置,具体地,整流装置可以与供电装置连接,也可以与第一控制板连接,整流装置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以供直流电机使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分体式电压力锅还包括:排气开关和控制器,安装在所述锅体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供电装置、所述排气开关和所述电能传送装置电连接,所述排气开关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触发信号,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得到触发信号向所述电能传送装置传输电能。
进行排气时,用户触动排气开关,使排气开关向控制器发送开始排气的触发信号,以触发控制器内部相应程序,使控制器向电能传送装置输送电流和开阀电信号,并通过电能传送装置、电能接收装置将电流和开阀电信号输送给第一控制板,第一控制板收到开阀电信号后,向直流电机输送直流电,使安装在电机轴上的传动齿轮随电机轴正转,并通过传动组件将阀盖抬升,从而将机械排气阀打开进行排气,且控制器或第一控制板根据自身预设程序,在第一控制板为直流电机供电预设时长后停止供电,使直流电机断电停转,以将传动组件保持在当前位置,从而将阀盖保持在当前位置,使机械排气阀保持打开状态,从而持续排气。排气结束后,用户通过排气开关向控制器发送结束排气的触发信号,以触发控制器内部相应程序,使控制器向电能传送装置输送电流和关阀电信号,并通过电能传送装置、电能接收装置将电流和关阀电信号输送给第一控制板,第一控制板收到开阀电信号后,为直流电机反向供电,使直流电机反转使传动齿轮随电机轴反转,使传动组件复位,阀盖随之下落复位,以关闭机械排气阀,且控制器或第一控制板根据自身预设程序,在第一控制板为直流电机反向供电预设时长后停止供电,使直流电机断电停转,以将传动组件保持在当前位置,从而将阀盖保持在当前位置,使机械排气阀保持关闭状态。
其中,排气开关安装在锅体上远离机械排气阀的位置,保证用户触动排气开关时手远离机械排气阀,从而防止用户被排出的蒸汽烫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或所述第一控制板还用于通过控制对所述直流电机的供电时长控制所述阀盖的位置,以控制所述机械排气阀的打开程度。
本方案中,排气开关具有多个排气档位可选,用户选择不同排气档位时,排气开关向控制器发送的触发信号不同,不同触发信号会触发控制器不同程序,以控制控制器对第一控制板的供电时长,或使控制器向第一控制板输送不同的开阀信号,从而控制第一控制板对直流电机的供电时长,以控制直流电机对阀盖的抬升高度,即机械排气阀的打开程度,以使产品的排气速度可以调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能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控制板靠近所述电能传送装置中的第一平板线圈或第一筒形线圈设置,且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第一平板线圈或所述第一筒形线圈以及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
锅体和锅盖间采用线圈无线供电的传输方式时,若供电装置与电能传送装置中线圈间的供电距离较远,则供电装置与该线圈间电流传输的效果较差,进而导致该线圈所制造的感应磁场效果差,感应磁场的效果差直接导致电能接收装置中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弱,无法达到设计标准,影响驱动电机工作,最终导致产品的排气效果不理想。未解决上述问题,本方案在电能传送装置中增加第二控制板,第二控制板与供电装置连接且靠近电能传送装置中的线圈安装,进行排气时,供电装置与第二控制板导通,为第二控制板供电,由第二控制板向电能传送装置中的线圈输送电流,从而缩短对线圈的供电距离,提升电流传输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电压力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分体式电压力锅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分体式电压力锅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分体式电压力锅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所示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所示分体式电压力锅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电机驱动装置与阀盖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电压力锅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电机驱动装置与阀盖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电压力锅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电机驱动装置与阀盖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锅体,11控制面板,12电能传送装置,120传送装置安装部,121第一平板线圈,122第二PCB控制板,123传送装置安装座,2锅盖,21机械排气阀,211阀座,212阀盖,22电能接收装置,220接收装置安装部,221第二平板线圈,222第一PCB控制板,223接收装置安装座,23电机驱动装置, 230转轴,231直流电机,232传动齿轮,233转杆,234齿条,235传动杠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电压力锅,包括锅体、与锅体配合使用的锅盖、位于锅体内且由锅盖封盖的内锅,内锅用于盛放所要烹饪的食物,锅体上设有供电装置,分体式电压力锅还包括:机械排气阀,包括阀座和阀盖,阀座固定安装在锅盖上,阀盖能够活动地安装在阀座上;电能传送装置,安装在锅体上并能够与供电装置电连接,电能传送装置用于向电能接收装置输送电能;电能接收装置,安装在锅盖上;电机驱动装置,电机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锅盖上并与电能接收装置电连接,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能够带动阀盖运动,以将机械排气阀打开或关闭;其中,锅盖与锅体扣合时,电能传送装置与电能接收装置配合,以实现电能传输;锅盖打开时,电能传送装置与电能接收装置分离。
其中优选地,内锅与锅体可拆卸地连接,以方便产品清洗。
本方案在锅体上设置电能传送装置,同时在锅盖上设置电能接收装置和电机驱动装置,锅盖与锅体扣合时,电能传送装置与电能接收装置配合,使锅体与锅盖间实现电能传输,从而实现电控式排气,进行排气时,电能传送装置与供电装置导通,供电装置向电能传送装置输送电能,电能传送装置将电能发送给电能接收装置,电能接收装置再将电能输送给电机驱动装置中的驱动电机,以使驱动电机带动阀盖运动,从而将机械排气阀打开进行排气。这样设计在进行排气时,用户不需要近距离手动打开排气阀,从而可防止用户被蒸汽烫伤的问题发生,使产品的安全性获得提升。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8所示,分体式电压力锅包括:锅体1、锅盖2、机械排气阀21、电机驱动装置23、电能传送装置12和电能接收装置22,锅体1的前部安装有控制面板11,控制面板11内安装有主控板(即控制器),控制面板11上设有排气开关,主控板与排气开关以及分体式电压力锅的供电装置电连接。机械排气阀21包括阀座211和阀盖212,阀座211固定安装在锅盖2上,阀盖212能够活动地安装在阀座211上。电机驱动装置23包括直流电机231、传动齿轮232和转杆233,传动齿轮232与电机轴固定连接,转杆233,通过转轴230与锅盖2能够转动地连接,转杆233的第一端设有圆弧面,转轴230位于圆弧面的圆心位置,圆弧面上设有齿牙,齿牙与传动齿轮232啮合,转杆233的第二端与阀盖212的底部抵触配合。电能传送装置12包括:第一平板线圈121、第二PCB控制板122和传送装置安装座123,第一平板线圈121和第二PCB控制板122固定安装在传送装置安装座123上,锅体1上设有传送装置安装部120,传送装置安装座 123固定安装在传送装置安装部120内,第二PCB控制板122与主控板以及第一平板线圈121电连接,用于在主控板控制下向第一平板线圈121输送交流电流,且第二PCB控制板122靠近第一平板线圈121设置,以缩短对第一平板线圈121的供电距离,提升电流传输效果。电能接收装置22包括:第二平板线圈221、具有整流电路的第一PCB控制板222和接收装置安装座223,第二平板线圈221和第一PCB控制板222固定安装在接收装置安装座223上,锅盖2上设有接收装置安装部220,接收装置安装座223 固定安装在接收装置安装部220内,第二平板线圈221通过第一PCB控制板222与直流电机231电连接。
本方案通过第一平板线圈121和第二平板线圈221配合进行无线供电,锅盖2旋合到位后,两平板线圈相对,且两平板线圈间的距离较近,通常在0至50mm的范围内。进行排气时,用户触动排气开关,使排气开关向主控板发送开始排气的触发信号,以触发主控板内部相应程序,使主控板控制第二PCB控制板122向第一平板线圈121输送交流电流和开阀电信号,变化的电流使第一平板线圈121产生变化的磁场,第二平板线圈221受变化磁场影响产生交变感应电流,第一PCB控制板222接收交变电流并对齐进行分析处理,使第一PCB控制板222根据预设程序向直流电机231输送直流电,使安装在电机轴上的传动齿轮232随电机轴正转,转杆233在传动齿轮232带动下转动,使转杆233的第二端将阀盖212抬升,从而将机械排气阀21打开进行排气,且主控板或第一PCB控制板根据自身预设程序,在第一PCB控制板为直流电机231供电预设时长后停止供电,使直流电机231断电停转,以将转杆233保持在当前位置,从而将阀盖212保持在当前位置,使机械排气阀21保持打开状态,从而持续排气。排气结束后,用户通过排气开关向主控板发送结束排气的触发信号,以触发主控板内部相应程序,使主控板控制第二PCB控制板122向第一平板线圈121输送电流和关阀电信号,变化的电流使第一平板线圈121产生变化的磁场,第二平板线圈221受变化磁场影响产生交变感应电流,第一PCB控制板222接收交变电流并对齐进行分析处理,使第一PCB控制板222根据预设程序向直流电机231反向供电,使传动齿轮232随电机轴反转,转杆233在传动齿轮232带动下反转复位,使转杆233的第二端下降,阀盖212随之下落复位,以将机械排气阀21关闭,且主控板或第一PCB控制板根据自身预设程序,在第一PCB控制板为直流电机231反向供电预设时长后停止供电,使直流电机231断电停转,以将齿条234和转杆233保持在当前位置,从而将阀盖212保持在当前位置,使机械排气阀21保持关闭状态。其中,排气开关安装在锅体1上远离机械排气阀21的位置,保证用户触动排气开关时手远离机械排气阀21,从而防止用户被排出的蒸汽烫伤。
其中,第一平板线圈121可以是用铜丝绕制成的线圈,也可以是直接在第二PCB控制板122上蚀刻的线圈。同样的,第二平板线圈221可以是用铜丝绕制成的线圈,也可以是直接在第一PCB控制板222上蚀刻的线圈。
在上述实施例中,转杆233对阀盖212的抬升高度受转杆233的旋转角度控制,因此优选地,排气开关具有多个排气档位可选,用户选择不同排气档位时,排气开关向主控板发送的触发信号不同,不同触发信号会触发主控板不同程序,以控制主控板对第一PCB控制板222的供电时长,或使主控板向第一PCB控制板222输送不同的开阀信号,从而控制第一PCB控制板222对直流电机231的供电时长,以控制转杆233的旋转角度,从而控制转杆233对阀盖212的抬升高度,即机械排气阀21的打开程度,以使产品的排气速度可以调节。
在此基础上,可将本实施例中第一平板线圈121和第二平板线圈221 配合进行无线供电的传输方式,替换成第一筒形线圈和第二筒形线圈配合进行无线供电传输方式,具体方案如下:第一筒形线圈与第二PCB控制板 122电连接,第二筒形线圈与第一PCB控制板222电连接,两筒形线圈的内径不等,锅盖2旋合到位后,小筒形线圈插入大筒形线圈内,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实现电流和电信号的传输。
也可将本实施例中第一平板线圈121和第二平板线圈221配合进行无线供电的传输方式,替换成通过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配合插接的传输方式,该方案通过电源插头、电源插座电连接传输电流和电信号,而不是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因此不需要考虑供电距离对感应磁场强度的影响,可以省去第二PCB控制板122。具体方案如下:电能传送装置12和电能接收装置 22中的一个包括电源插座、另一个包括电源插头,电源插座和电源插头分别与主控板和第一PCB控制板222电连接,锅盖2与锅体1扣合时,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插合实现电连接,从而实现电流和电信号的传输。
实施例二:
如图9和图10所示,分体式电压力锅包括:锅体1、锅盖2、机械排气阀21、电机驱动装置23、电能传送装置12和电能接收装置22,锅体1 的前部安装有控制面板11,控制面板11内安装有主控板(即控制器),控制面板11上设有排气开关,主控板与排气开关以及分体式电压力锅的供电装置电连接。机械排气阀21包括阀座和阀盖212,阀座固定安装在锅盖 2上,阀盖212能够活动地安装在阀座上。电机驱动装置23包括直流电机 231、传动齿轮232和齿条234,传动齿轮232与电机轴固定连接,齿条234 能够滑动地安装在锅盖2上,齿条234的第一端与传动齿轮232啮合,齿条234的第二端能够插入阀盖212和阀座之间,以抬升阀盖212,从而将机械排气阀21打开。电能传送装置12包括:第一平板线圈121、第二PCB 控制板122和传送装置安装座,第一平板线圈121和第二PCB控制板122 固定安装在传送装置安装座上,锅体1上设有传送装置安装部,传送装置安装座固定安装在传送装置安装部内,第二PCB控制板122与主控板以及第一平板线圈121电连接,用于在主控板控制下向第一平板线圈121输送交流电流,且第二PCB控制板122靠近第一平板线圈121设置,以缩短对第一平板线圈121的供电距离,提升电流传输效果。电能接收装置22包括:第二平板线圈221、具有整流电路的第一PCB控制板222和接收装置安装座,第二平板线圈221和第一PCB控制板222固定安装在接收装置安装座上,锅盖2上设有接收装置安装部,接收装置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接收装置安装部内,第二平板线圈221通过第一PCB控制板222与直流电机231电连接。
本方案通过第一平板线圈121和第二平板线圈221配合进行无线供电,锅盖2旋合到位后,两平板线圈相对,且两平板线圈间的距离较近,通常在0至50mm的范围内。进行排气时,用户触动排气开关,使排气开关向主控板发送开始排气的触发信号,以触发主控板内部相应程序,使主控板控制第二PCB控制板122向第一平板线圈121输送交流电流和开阀电信号,变化的电流使第一平板线圈121产生变化的磁场,第二平板线圈221受变化磁场影响产生交变感应电流,第一PCB控制板222接收交变电流并对齐进行分析处理,使第一PCB控制板222根据预设程序向直流电机231输送直流电,使安装在电机轴上的传动齿轮232随电机轴正转,齿条234在传动齿轮232带动下向阀盖212轴线方向滑动,使齿条234的第二端插入阀盖212与阀座之间,将阀盖212抬升,从而将机械排气阀21打开进行排气,且主控板或第一PCB控制板根据自身预设程序,在第一PCB控制板为直流电机231供电预设时长后停止供电,使直流电机231断电停转,以将转杆233保持在当前位置,从而将阀盖212保持在当前位置,使机械排气阀 21保持打开状态,从而持续排气。排气结束后,用户通过排气开关向主控板发送结束排气的触发信号,以触发主控板内部相应程序,使主控板控制第二PCB控制板122向第一平板线圈121输送电流和关阀电信号,变化的电流使第一平板线圈121产生变化的磁场,第二平板线圈221受变化磁场影响产生交变感应电流,第一PCB控制板222接收交变电流并对齐进行分析处理,使第一PCB控制板222根据预设程序向直流电机231反向供电,使传动齿轮232随电机轴反转,齿条234在传动齿轮232带动下向远离阀盖212轴线的方向滑动,使齿条234的第二端由阀盖212和阀座间抽出,阀盖212随之下落复位,以将机械排气阀21关闭,且主控板或第一PCB 控制板根据自身预设程序,在第一PCB控制板为直流电机231反向供电预设时长后停止供电,使直流电机231断电停转,以控制齿条234的位置。其中,排气开关安装在锅体1上远离机械排气阀21的位置,保证用户触动排气开关时手远离机械排气阀21,从而防止用户被排出的蒸汽烫伤。
其中,第一平板线圈121可以是用铜丝绕制成的线圈,也可以是直接在第二PCB控制板122上蚀刻的线圈。同样的,第二平板线圈221可以是用铜丝绕制成的线圈,也可以是直接在第一PCB控制板222上蚀刻的线圈。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齿条234的第二端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与阀盖212底部抵触配合,导向斜面对阀盖212的抬升高度受齿条234 滑动距离控制。排气开关具有多个排气档位可选,用户选择不同排气档位时,排气开关向主控板发送的触发信号不同,不同触发信号会触发主控板不同程序,以控制主控板对第一PCB控制板222的供电时长,或使主控板向第一PCB控制板222输送不同的开阀信号,从而控制第一PCB控制板 222对直流电机231的供电时长,以控制齿条234的滑动距离,从而控制齿条234导向斜面对阀盖212的抬升高度,即机械排气阀21的打开程度,以使产品的排气速度可以调节。
在此基础上,可将本实施例中第一平板线圈121和第二平板线圈221 配合进行无线供电的传输方式,替换成第一筒形线圈和第二筒形线圈配合进行无线供电传输方式,具体方案如下:第一筒形线圈与第二PCB控制板 122电连接,第二筒形线圈与第一PCB控制板222电连接,两筒形线圈的内径不等,锅盖2旋合到位后,小筒形线圈插入大筒形线圈内,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实现电流和电信号的传输。
也可将本实施例中第一平板线圈121和第二平板线圈221配合进行无线供电的传输方式,替换成通过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配合插接的传输方式,该方案通过电源插头、电源插座电连接传输电流和电信号,而不是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因此不需要考虑供电距离对感应磁场强度的影响,可以省去第二PCB控制板122。具体方案如下:电能传送装置12和电能接收装置 22中的一个包括电源插座、另一个包括电源插头,电源插座和电源插头分别与主控板和第一PCB控制板222电连接,锅盖2与锅体1扣合时,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插合实现电连接,从而实现电流和电信号的传输。
实施例三:
如图11和图12所示,分体式电压力锅包括:锅体1、锅盖2、机械排气阀21、电机驱动装置23、电能传送装置12和电能接收装置22,锅体1 的前部安装有控制面板11,控制面板11内安装有主控板(即控制器),控制面板11上设有排气开关,主控板与排气开关以及分体式电压力锅的供电装置电连接。机械排气阀21包括阀座和阀盖212,阀座固定安装在锅盖 2上,阀盖212能够活动地安装在阀座上。电机驱动装置23包括直流电机 231、传动齿轮232、齿条234和传动杠杆235,传动齿轮232与电机轴固定连接,齿条234,能够滑动地安装在锅盖2上并与传动齿轮232啮合;传动杠杆235的中部与锅盖2能够转动地连接,传动杠杆235第一端的顶部可与齿条234的底部抵触,传动杠杆235第二端的顶部可与阀盖212的底部抵触配合,以使传动杠杆235能够在齿条234的推动下带动阀盖212 运动。电能传送装置12包括:第一平板线圈121、第二PCB控制板122 和传送装置安装座,第一平板线圈121和第二PCB控制板122固定安装在传送装置安装座上,锅体1上设有传送装置安装部,传送装置安装座固定安装在传送装置安装部内,第二PCB控制板122与主控板以及第一平板线圈121电连接,用于在主控板控制下向第一平板线圈121输送交流电流,且第二PCB控制板122靠近第一平板线圈121设置,以缩短对第一平板线圈121的供电距离,提升电流传输效果。电能接收装置22包括:第二平板线圈221、具有整流电路的第一PCB控制板222和接收装置安装座,第二平板线圈221和第一PCB控制板222固定安装在接收装置安装座上,锅盖 2上设有接收装置安装部,接收装置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接收装置安装部内,第二平板线圈221通过第一PCB控制板222与直流电机231电连接。
本方案通过第一平板线圈121和第二平板线圈221配合进行无线供电,锅盖2旋合到位后,两平板线圈相对,且两平板线圈间的距离较近,通常在0至50mm的范围内。进行排气时,用户触动排气开关,使排气开关向主控板发送开始排气的触发信号,以触发主控板内部相应程序,使主控板控制第二PCB控制板122向第一平板线圈121输送交流电流和开阀电信号,变化的电流使第一平板线圈121产生变化的磁场,第二平板线圈221受变化磁场影响产生交变感应电流,第一PCB控制板222接收交变电流并对齐进行分析处理,使第一PCB控制板222根据预设程序向直流电机231输送直流电,使安装在电机轴上的传动齿轮232随电机轴正转,齿条234在传动齿轮232带动下向下滑动,下压传动杠杆235的第一端,使传动杠杆235的第二端上翘将阀盖212抬升,从而将机械排气阀21打开进行排气,且主控板或第一PCB控制板根据自身预设程序,在第一PCB控制板为直流电机231供电预设时长后停止供电,使直流电机231断电停转,以将转杆233 保持在当前位置,从而将阀盖212保持在当前位置,使机械排气阀21保持打开状态,从而持续排气。排气结束后,用户通过排气开关向主控板发送结束排气的触发信号,以触发主控板内部相应程序,使主控板控制第二PCB 控制板122向第一平板线圈121输送电流和关阀电信号,变化的电流使第一平板线圈121产生变化的磁场,第二平板线圈221受变化磁场影响产生交变感应电流,第一PCB控制板222接收交变电流并对齐进行分析处理,使第一PCB控制板222根据预设程序向直流电机231反向供电,使传动齿轮232随电机轴反转,齿条234在传动齿轮232带动下向上滑动,传动杠杆235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反转复位,使传动杠杆235的第二端下降,阀盖 212随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回落复位,使机械排气阀21关闭,且主控板或第一PCB控制板根据自身预设程序,在第一PCB控制板为直流电机231 反向供电预设时长后停止供电,使直流电机231断电停转,以控制齿条234 的位置。其中,排气开关安装在锅体1上远离机械排气阀21的位置,保证用户触动排气开关时手远离机械排气阀21,从而防止用户被排出的蒸汽烫伤。
其中,第一平板线圈121可以是用铜丝绕制成的线圈,也可以是直接在第二PCB控制板122上蚀刻的线圈。同样的,第二平板线圈221可以是用铜丝绕制成的线圈,也可以是直接在第一PCB控制板222上蚀刻的线圈。
在上述实施例中,传动杠杆235对阀盖212的抬升高度受齿条234下压传动杠杆235的距离控制,因此优选地,排气开关具有多个排气档位可选,用户选择不同排气档位时,排气开关向主控板发送的触发信号不同,不同触发信号会触发主控板不同程序,以控制主控板对第一PCB控制板 222的供电时长,或使主控板向第一PCB控制板222输送不同的开阀信号,从而控制第一PCB控制板222对直流电机231的供电时长,以控制齿条234 下压传动杠杆235的距离,从而控制传动杠杆235对阀盖212的抬升高度,即机械排气阀21的打开程度,以使产品的排气速度可以调节。
在此基础上,可将本实施例中第一平板线圈121和第二平板线圈221 配合进行无线供电的传输方式,替换成第一筒形线圈和第二筒形线圈配合进行无线供电传输方式,具体方案如下:第一筒形线圈与第二PCB控制板 122电连接,第二筒形线圈与第一PCB控制板222电连接,两筒形线圈的内径不等,锅盖2旋合到位后,小筒形线圈插入大筒形线圈内,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实现电流和电信号的传输。
也可将本实施例中第一平板线圈121和第二平板线圈221配合进行无线供电的传输方式,替换成通过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配合插接的传输方式,该方案通过电源插头、电源插座电连接传输电流和电信号,而不是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因此不需要考虑供电距离对感应磁场强度的影响,可以省去第二PCB控制板122。具体方案如下:电能传送装置12和电能接收装置 22中的一个包括电源插座、另一个包括电源插头,电源插座和电源插头分别与主控板和第一PCB控制板222电连接,锅盖2与锅体1扣合时,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插合实现电连接,从而实现电流和电信号的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分体式电压力锅,包括锅体、与所述锅体配合使用的锅盖、位于所述锅体内且由所述锅盖封盖的内锅,所述锅体上设有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机械排气阀,包括阀座和阀盖,所述阀座固定安装在所述锅盖上,所述阀盖能够活动地安装在所述阀座上;
电能传送装置,安装在所述锅体上并能够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电能传送装置用于向电能接收装置输送电能;
所述电能接收装置,安装在所述锅盖上;
电机驱动装置,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锅盖上并与所述电能接收装置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能够带动所述阀盖运动,以将所述机械排气阀打开或关闭;
其中,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扣合时,所述电能传送装置与所述电能接收装置配合,以实现电能传输;所述锅盖打开时,所述电能传送装置与所述电能接收装置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所述电能接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直流电机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直流电机输送直流电,并通过控制所述直流电的方向控制所述直流电机的转动方向,以将所述机械排气阀打开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包括:
传动组件,能够活动地安装在所述锅盖上,且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电机轴、所述阀盖配合,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阀盖运动,以将所述机械排气阀打开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轴固定连接;
转杆,通过转轴与所述锅盖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转杆的第一端设有圆弧面,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圆弧面的圆心位置,所述圆弧面上设有齿牙,所述齿牙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转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阀盖配合并能够带动所述阀盖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轴固定连接;
齿条,能够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锅盖上,齿条的第一端与传动齿轮啮合,齿条的第二端能够插入阀盖和阀座之间,以抬升阀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轴固定连接;
齿条,能够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锅盖上并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传动杠杆,所述传动杠杆的中部与所述锅盖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传动杠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齿条和所述阀盖配合,以使传动杠杆能够在所述齿条的推动下带动所述阀盖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电能传送装置包括第一平板线圈,所述供电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平板线圈输送交流电,电能接收装置包括第二平板线圈;
其中,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扣合时,所述第一平板线圈和所述第二平板线圈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能接收装置还包括整流装置,所述第二平板线圈通过所述整流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整流装置用于将由所述第二平板线圈传输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传输给所述第一控制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电能传送装置包括第一筒形线圈,所述供电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筒形线圈输送交流电,电能接收装置包括第二筒形线圈,且所述第一筒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筒形线圈的内径不等;
其中,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扣合时,所述第一筒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筒形线圈中的一个伸入另一个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能接收装置还包括整流装置,所述第二筒形线圈通过所述整流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整流装置用于将由所述第二筒形线圈传输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传输给所述第一控制板。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能传送装置和所述电能接收装置中的一个包括电源插座、另一个包括电源插头,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扣合时,所述电源插头与所述电源插座配合插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能接收装置还包括整流装置,所述电能接收装置中的所述电源插座或所述电源插头通过所述整流装置与所述直流电机电连接,所述整流装置用于将由所述电源插座或所述电源插头传输来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传输给所述第一控制板;或者
所述电能传送装置还包括整流装置,所述电能传送装置中的所述电源插座或所述电源插头通过所述整流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所述整流装置用于将由所述供电装置传输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传输给与之连接的所述电源插座或所述电源插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气开关和控制器,安装在所述锅体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供电装置、所述排气开关和所述电能传送装置电连接,所述排气开关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触发信号,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得到触发信号向所述电能传送装置传输电能。
14.根据权利要求8、10或12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板上的整流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能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控制板靠近所述电能传送装置中的第一平板线圈或第一筒形线圈设置,且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第一平板线圈或所述第一筒形线圈以及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
CN201621316295.4U 2016-12-02 2016-12-02 分体式电压力锅 Active CN206761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16295.4U CN206761370U (zh) 2016-12-02 2016-12-02 分体式电压力锅
US16/466,285 US11154154B2 (en) 2016-12-02 2017-11-01 Split-type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PCT/CN2017/108939 WO2018099233A1 (zh) 2016-12-02 2017-11-01 分体式电压力锅
CA3045705A CA3045705C (en) 2016-12-02 2017-11-01 A split-type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with a motor driven vent valve
EP17876662.2A EP3536199B1 (en) 2016-12-02 2017-11-01 Split-type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16295.4U CN206761370U (zh) 2016-12-02 2016-12-02 分体式电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61370U true CN206761370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47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16295.4U Active CN206761370U (zh) 2016-12-02 2016-12-02 分体式电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61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3259A (zh) 分体式电压力锅
WO2018099233A1 (zh) 分体式电压力锅
CN103892696B (zh) 智能烹饪设备
CN204445389U (zh) 一种烧水装置
CN201348285Y (zh) 一种灶具火力和油烟机风速联动控制装置
WO2019085219A1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
CN102687990A (zh) 供应饮用水的自动煮食设备
CN205041188U (zh) 数字通讯式调料控制箱
WO2005037033A1 (fr) Procede de cuisson intelligent
US20180146516A1 (en) Cooking utensil
CN105147048B (zh) 数字通讯式调料控制箱
CN204445388U (zh) 烧水装置
CN207050051U (zh) 具有吸烟角度调节功能的集成灶
CN203970059U (zh) 智能烹饪设备
CN206761370U (zh) 分体式电压力锅
CN203597778U (zh) 一种电压力锅的可调排气装置
CN104367173B (zh) 自动升降式定时煮面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4719443U (zh) 蒸汽锅智能控制系统
CN104287621B (zh) 自动升降式定时煮面机专用的水循环装置
CN205031030U (zh) 一种具有状态可视集成底座的水壶
CN209058810U (zh) 压力烹饪器具
CN208640368U (zh) 一种炒菜机的上料装置
CN204158212U (zh) 自动升降式定时煮面机专用的水循环装置
CN204158197U (zh) 自动升降式定时煮面机
CN102860746A (zh) 豆浆稀饭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