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55507U - 隔板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隔板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55507U
CN206755507U CN201720257631.0U CN201720257631U CN206755507U CN 206755507 U CN206755507 U CN 206755507U CN 201720257631 U CN201720257631 U CN 201720257631U CN 206755507 U CN206755507 U CN 206755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iding plate
pipe
main body
sparge pipe
wind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576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良锐
闫长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576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55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55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55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板和空调器,其中,隔板包括:主体;管卡,设置在主体上,管卡为椭圆形管管卡,喷液管设置在管卡上;安装部,设置在主体上;隔板通过安装部安装在盖板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板,通过椭圆形管的管卡对椭圆形的喷液管固定,使得喷液管能够稳定地固定在隔板上并喷射出清洗液对风轮进行清洗,有效地提高喷液管固定的稳定性,并且通常将喷液管的喷液口设置在椭圆形的长轴上,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喷出液体的压力,实现对于风轮更好的清洗效果,保证风轮以及风道的清洁,改善空调器的出风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避免因出风质量较差而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Description

隔板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板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室内机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空气中的杂质与灰尘会逐渐吸附在进风系统中,比如在贯流风轮式空调器中,其换热器、风轮以及蜗壳常常积累有灰尘,若长时间不进行清理,则很容易滋生出细菌等微生物,影响出风的清洁度,更会因污浊的空气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身体健康。因此,如何实现对于空调器的有效清洗以改善出风质量成为业界函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隔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隔板,用于空调器,空调器包括风轮、盖板和喷液管,喷液管为椭圆形管,喷液管安装在隔板上,隔板与盖板相连接,风轮与盖板相连接,隔板包括:主体;管卡,设置在主体上,管卡为椭圆形管管卡,喷液管设置在管卡上;安装部,设置在主体上;隔板通过安装部安装在盖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板,通过安装部将隔板安装在盖板上,并且通过椭圆形管的管卡对椭圆形的喷液管固定,使得喷液管能够稳定地固定在隔板上并喷射出清洗液对风轮进行清洗,避免喷液管在喷液时发生晃动和偏移,能够有效地提高喷液管固定的稳定性,并且通常将喷液管的喷液口设置在椭圆形的长轴上,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喷出液体的压力,实现对于风轮更好的清洗效果,保证风轮以及风道的清洁,改善空调器的出风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避免因出风质量较差而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同时,通过设置管卡固定喷液管,便于在维护过程中对于喷液管的安装、拆卸与更换,提升了产品生产与维护时的便利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隔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主体为人字形主体;管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管卡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体采用人字形的结构,而管卡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两侧,这样既能够保证管件的有效固定,同时人字形的主体能够更便捷地与其他结构配合安装,并且与平面结构相比,人字形的结构使得设置喷液管后其能够获得更大的喷液角度,并进一步地实现对于隔板后侧结构的清洗,使得喷液管的清洗范围能够大于180°,这样的结构不仅改善了装置设置的灵活性,而且还提升了清洗的范围与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管卡的数量为4个;其中,2个管卡对称地设置在主体上部的两侧,另外2个管卡对称地设置在主体下部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地,在主体上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管卡,使得主体的左右两侧可以分别牢固地布置管件,同时人字形的结构使得设置喷液管后其能够获得更大的喷液角度,并进一步地实现对于隔板后侧结构的清洗,使得喷液管的清洗范围能够大于180°,这样的结构不仅改善了装置设置的灵活性,而且还提升了清洗的范围与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安装部设置在主体的背部,安装部上设置有螺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主体的背部设置安装部,使得隔板在安装固定后其背部的安装部不会与正面的管卡以及后续安装的管件发生位置冲突,提升管卡以及管件布置的灵活性;同时在安装部上开设有螺孔,安装部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稳固地固定在其他结构上,这样的连接方式也便于隔板的安装与拆卸,同时隔板稳固地安装可以减小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以及噪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安装部的数量为4个;其中,2个安装部对称地设置在主体上部的两侧,另外2个安装部对称地设置在主体下部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主体上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安装部,使得主体可以牢固地固定在其他结构上,并且能够便于安装与拆卸,同时隔板稳固地安装可以减小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以及噪声,提升使用过程中的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上盖板,设置在主体的上部,上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喷液管穿过第一通孔安装在管卡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上盖板,能够增强主体的结构强度,并且可以隔离隔板与其他结构,同时也可以将上盖板作为其他结构的机座以方便其他结构设置在隔板上,提升结构设置的灵活性。例如,可以在上盖板上设置驱动组件,并将驱动组件与管件相连接并带动管件上下移动,这样也能够扩大管件的清洗范围,提升清洗效果和空调器的出风质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下盖板,设置在主体的下部,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喷液管穿过第二通孔安装在管卡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下盖板,能够增强主体的结构强度,并且可以隔离隔板与其他结构,或者还可以将隔板固定在其他结构上,这样也可以减小管件安装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的振动,减小使用过程中的噪音;同时在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管件可穿过第二通孔并与液源相连接,以向管件供液。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主体、上盖板与下盖板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体、上盖板与下盖板为一体成型,这样不仅增强了隔板整体的强度,同时简化了隔板的安装过程,同时也便于后期的拆卸、更换与维护。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通过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板,能够稳固地将喷液管固定在该隔板上,并通过对于隔板结构的设计增大喷液管的清洁范围,实现对于风轮更好的清洗效果,保证风轮以及风道的清洁,改善空调器的出风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避免因出风质量较差而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同时,安装更牢固的隔板与管件也能减小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以及噪声,进一步地改善空调器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风道;盖板,盖板与风道相连接,隔板设置在盖板上;风轮,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喷液管,设置在管卡上,喷液管上设置有喷液口,喷液管向风轮喷射清洗液以清洗风轮和/或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在隔板上的喷液管向风轮喷射清洗液以清洗风轮和/或风道,保证风轮以及风道的清洁,改善空调器的出风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避免因出风质量较差而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其中,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喷液口形状和位置实现更好的喷液和清洗效果,比如同一喷液管上的喷液口可以沿直线设置,或者也可以交错设置,通过对于喷液口的设置能够获得更大的有效清洗范围和更好的清洗效果。
另外,隔板通常设置在风道和风轮的进风侧,这样通过隔板还能够对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例如,当风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为对称结构时,若采用的隔板的主体为人字形,则可以通过隔板将两侧的风轮的进风区域隔开,并且还将进风导向分流至两侧的风轮的进风区域,使得两侧的风轮以及风道的进风量更均匀,提高空调的工作效率。其中,隔板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设置在盖板上,盖板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设置在风道上,风轮和用于驱动风轮的电机夹设在风道与盖板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喷液管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喷液管上下移动,这样也能够扩大喷液管的喷液范围,提升对于风轮组件等结构的清洗效果和空调器的出风质量。其中,驱动组件可设置在隔板的上盖板上,便于两者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中A-A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爆炸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隔板,102主体,104管卡,106安装部,1062螺孔,108上盖板,1082第一通孔,110下盖板,1102第二通孔,202风轮,204电机,206盖板,30喷液管,40驱动组件,402齿条,502前面板,504导风条组件,506百叶组件,508风道,510水泵组件,512蒸发器组件,514接水盘,516壳体,518进风格栅,520储液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隔板和空调器。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板10,用于空调器,空调器包括风轮202、盖板206和喷液管30,喷液管30为椭圆形管,喷液管30安装在隔板10上,隔板10与盖板206相连接,风轮202与盖板206相连接,隔板10包括:主体102;管卡104,设置在主体102上,管卡104为椭圆形管管卡,喷液管30设置在管卡104上;安装部106,设置在主体102上;隔板10通过安装部106安装在盖板206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板10,通过安装部106将隔板10安装在盖板206上,并且如图5所示,通过椭圆形管的管卡104对椭圆形的喷液管30固定,使得喷液管30能够稳定地固定在隔板10上并喷射出清洗液对风轮202进行清洗,避免喷液管30在喷液时发生晃动和偏移,能够有效地提高喷液管30固定的稳定性,并且通常将喷液管30的喷液口设置在椭圆形的长轴上,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喷出液体的压力,实现对于风轮202更好的清洗效果,保证风轮202以及风道的清洁,改善空调器的出风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避免因出风质量较差而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同时,通过设置管卡104固定喷液管30,便于在维护过程中对于喷液管30的安装、拆卸与更换,提升了产品生产与维护时的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102为人字形主体102;管卡1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管卡104分别设置在主体102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主体102采用人字形的结构,而管卡104分别设置在主体102的两侧,这样既能够保证管件的有效固定,同时人字形的主体102能够更便捷地与其他结构配合安装,并且与平面结构相比,人字形的结构使得设置喷液管30后其能够获得更大的喷液角度,并进一步地实现对于隔板10后侧结构的清洗,使得喷液管30的清洗范围能够大于180°,这样的结构不仅改善了装置设置的灵活性,而且还提升了清洗的范围与效果。同时,如图2所示,在主体102背面的凹槽内可以增设加强筋以保证主体102的强度,避免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管卡104的数量为4个;其中,2个管卡104对称地设置在主体102上部的两侧,另外2个管卡104对称地设置在主体102下部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在主体102上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管卡104,使得主体102的左右两侧可以分别牢固地布置管件,同时人字形的结构使得设置喷液管30后其能够获得更大的喷液角度,并进一步地实现对于隔板10后侧结构的清洗,使得喷液管30的清洗范围能够大于180°,这样的结构不仅改善了装置设置的灵活性,而且还提升了清洗的范围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部106设置在主体102的背部,安装部106上设置有螺孔106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主体102的背部设置安装部106,使得隔板10在安装固定后其背部的安装部106不会与正面的管卡104以及后续安装的管件发生位置冲突,提升管卡104以及管件布置的灵活性;同时在安装部106上开设有螺孔1062,安装部106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稳固地固定在其他结构上,这样的连接方式也便于隔板10的安装与拆卸,同时隔板10稳固地安装可以减小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以及噪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部106的数量为4个;其中,2个安装部106对称地设置在主体102上部的两侧,另外2个安装部106对称地设置在主体102下部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在主体102上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安装部106,使得主体102可以牢固地固定在其他结构上,并且能够便于安装与拆卸,同时隔板10稳固地安装可以减小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以及噪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还包括:上盖板108,设置在主体102的上部,上盖板108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82,喷液管30穿过第一通孔1082安装在管卡104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盖板108,能够增强主体102的结构强度,并且可以隔离隔板10与其他结构,同时也可以将上盖板108作为其他结构的机座以方便其他结构设置在隔板10上,提升结构设置的灵活性。例如,如图3至图5所示,可以在上盖板108上设置驱动组件40,并将驱动组件40与管件通过齿条402相连接并带动管件上下移动,这样也能够扩大管件的清洗范围,提升清洗效果和空调器的出风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还包括:下盖板110,设置在主体102的下部,下盖板11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02,喷液管30穿过第二通孔1102安装在管卡104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下盖板110,能够增强主体102的结构强度,并且可以隔离隔板10与其他结构,或者还可以将隔板10固定在其他结构上,这样也可以减小管件安装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的振动,减小使用过程中的噪音;同时在下盖板11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02,管件可穿过第二通孔1102并与液源相连接,以向管件供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主体102、上盖板108与下盖板110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主体102、上盖板108与下盖板110为一体成型,这样不仅增强了隔板10整体的强度,同时简化了隔板10的安装过程,同时也便于后期的拆卸、更换与维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板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如图6所示的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通过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板10,能够稳固地将喷液管30固定在该隔板10上,并通过对于隔板10结构的设计增大喷液管30的清洁范围,实现对于风轮202更好的清洗效果,保证风轮202以及风道508的清洁,改善空调器的出风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避免因出风质量较差而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同时,安装更牢固的隔板10与管件也能减小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以及噪声,进一步地改善空调器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所示,还包括:风道508;盖板206,盖板206与风道508相连接,隔板10设置在盖板206上;风轮202,设置在风道508内;喷液管30,设置在管卡104上,喷液管30上设置有喷液口,喷液管30向风轮202喷射清洗液以清洗风轮202和/或风道508。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在隔板10上的喷液管30向风轮202喷射清洗液以清洗风轮202和/或风道508,保证风轮202以及风道508的清洁,改善空调器的出风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避免因出风质量较差而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其中,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喷液口形状和位置实现更好的喷液和清洗效果,比如同一喷液管30上的喷液口可以沿直线设置,或者也可以交错设置,通过对于喷液口的设置能够获得更大的有效清洗范围和更好的清洗效果。
另外,隔板10通常设置在风道508和风轮202的进风侧,这样通过隔板10还能够对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例如,当风轮202的数量为两个且为对称结构时,若采用的隔板10的主体为人字形,则可以通过隔板10将两侧的风轮202的进风区域隔开,并且还将进风导向分流至两侧的风轮202的进风区域,使得两侧的风轮202以及风道508的进风量更均匀,提高空调的工作效率。其中,隔板10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设置在盖板206上,盖板206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设置在风道508上,风轮202和用于驱动风轮的电机204夹设在风道508与盖板206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还包括:驱动组件40,驱动组件40与喷液管3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组件40驱动齿条402以带动喷液管30上下移动,这样能够扩大喷液管30的喷液范围,提升对于风轮组件等结构的清洗效果和空调器的出风质量。其中,驱动组件40可设置在隔板10的上盖板108上,便于两者配合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所示,还包括:前面板502,导风条组件504,百叶组件506,风道508,水泵组件510,蒸发器组件512,接水盘514,壳体516,进风格栅518,储液箱520。
在该实施例中,储液箱520中的清洗液经过水泵组件510进入喷液管30中,之后通过喷液管30上的喷液口喷出以清洗风轮202等结构,保证风轮202以及风道508的清洁,改善空调器的出风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隔板,用于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风轮、盖板和喷液管,所述喷液管为椭圆形管,所述喷液管安装在所述隔板上,所述隔板与所述盖板相连接,所述风轮与所述盖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
主体;
管卡,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管卡为椭圆形管管卡,所述喷液管设置在所述管卡上;
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所述隔板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盖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为人字形主体;
所述管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管卡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卡的数量为4个;
其中,2个所述管卡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上部的两侧,另外2个所述管卡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下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主体的背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的数量为4个;
其中,2个所述安装部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上部的两侧,另外2个所述安装部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下部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盖板,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部,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喷液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安装在所述管卡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盖板,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部,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喷液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安装在所述管卡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为一体式结构。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道;
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风道相连接,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盖板上;
风轮,设置在所述风道内;
喷液管,设置在所述管卡上,所述喷液管上设置有喷液口,所述喷液管向所述风轮喷射清洗液以清洗所述风轮和/或所述风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喷液管相连接。
CN201720257631.0U 2017-03-16 2017-03-16 隔板和空调器 Active CN206755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7631.0U CN206755507U (zh) 2017-03-16 2017-03-16 隔板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7631.0U CN206755507U (zh) 2017-03-16 2017-03-16 隔板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55507U true CN206755507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10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57631.0U Active CN206755507U (zh) 2017-03-16 2017-03-16 隔板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555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9612A (zh) * 2017-03-16 2017-07-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隔板和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9612A (zh) * 2017-03-16 2017-07-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隔板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7941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390776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7504604A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CN20926316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67849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3123144A (zh) 空调器
CN106907769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5002327U (zh) 空调室内机用接水盘及空调室内机
CN106871304A (zh) 加湿结构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06642639A (zh) 一种中央空调
CN206755507U (zh) 隔板和空调器
CN107152741B (zh) 超声波雾化组件和空调器
CN206709328U (zh) 隔板和空调器
CN102840650A (zh) 一种空调器
CN20385755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6739537U (zh) 隔板和空调器
CN209944555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385755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3939987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5640426A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02927967U (zh) 一种嵌入式空调器
CN106949612A (zh) 隔板和空调器
CN104929977A (zh) 离心风轮
CN106871398A (zh) 隔板和空调器
CN204783827U (zh) 离心风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