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2363U - 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42363U
CN206742363U CN201720622484.2U CN201720622484U CN206742363U CN 206742363 U CN206742363 U CN 206742363U CN 201720622484 U CN201720622484 U CN 201720622484U CN 206742363 U CN206742363 U CN 206742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wire harness
battery modules
bonding pad
sam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224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上富
余凯勤
黄银成
钱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224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42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42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42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电池,依次排列,且各电池具有极性相反的极耳;隔离板,位于所述多个电池的一侧;多个连接片,固定于隔离板,且各极耳穿过隔离板并与对应的连接片固定连接;线束板,固定于隔离板;以及多个采样片,各采样片分别连接在线束板与对应的连接片之间。其中,各采样片与线束板铆接在一起,和/或,各采样片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片铆接在一起。由于采样片通过铆接与对应的连接片和/或线束板连接在一起,取代了传统的螺栓连接和超声波焊接,所以在提高连接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电池模组的装配难度,同时避免超声波焊接损坏线束板,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池模组中,电池极耳的厚度较小,刚性较差,通常需要将极耳与较硬的连接片(铜巴)焊接,为采样线束的端子提供刚性较好的安装界面。现有的采样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种:
一,极耳与连接片焊接实现串并联,连接片上预留螺栓孔,采样线束通过螺栓与连接片连接以实现采样功能。此种方案实现方式简单,但操作繁琐、生产效率较低,螺栓数量较多后整体防松可靠性降低,电池模组总体能量密度也相对较低。
二,采用集成的线束板来代替分散的采样线束,先将线束板的采样端子与连接片预先焊接并固定在隔离板上以形成线束隔离板组件,然后将该线束隔离板组件中的连接片与电池的极耳焊接在一起,以实现采样功能。但是,由于此种方案中连接片的位置预先固定,导致极耳的安装空间较小(电池中极耳的位置通常存在偏差,如果连接片的位置预先固定,则容易导致连接片与极耳干涉),实际装配中对于电芯装配精度要求较高,装配难度较大。另外,极耳与连接片超声波焊接时的高频震动会对线束板的采样端子带来一定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能降低电池模组的装配难度,避免损坏线束板,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电池,依次排列,且各电池具有极性相反的极耳;隔离板,位于所述多个电池的一侧;多个连接片,固定于隔离板,且各极耳穿过隔离板并与对应的连接片固定连接;线束板,固定于隔离板;以及多个采样片,各采样片分别连接在线束板与对应的连接片之间。其中,各采样片与线束板铆接在一起,和/或,各采样片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片铆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由于采样片通过铆接与对应的连接片和/或线束板连接在一起,取代了传统的螺栓连接和超声波焊接,所以在提高连接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电池模组的装配难度,同时避免超声波焊接损坏线束板,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一示意图;
图2为图1虚线框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在连接片与采样片铆接处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一示意图,其中电池和固定架省略;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另一示意图,其中电池和固定架省略;
图6为图5虚线框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采样片的一立体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线束板的一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连接片的一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采样片涂覆金属锡和粘接剂后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池 51第一连接区
11极耳 52第二连接区
2隔离板 53拱形连接区
21第一铆接柱 6固定架
22第二铆接柱 H1第一通孔
23开口 H2第二通孔
3连接片 H3第三通孔
31固定部 H4第四通孔
32连接部 P凸包
33转接部 S金属锡
4线束板 G粘接剂
5采样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
参照图1至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1,依次排列,且各电池1具有极性相反的极耳11;隔离板2,位于所述多个电池1的一侧;多个连接片3,固定于隔离板2,且各极耳11穿过隔离板2并与对应的连接片3固定连接;线束板4,固定于隔离板2;以及多个采样片5,各采样片5分别连接在线束板4与对应的连接片3之间。其中,各采样片5与线束板4铆接在一起,和/或,各采样片5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片3铆接在一起。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由于采样片5通过铆接与对应的连接片3和/或线束板4连接在一起,取代了传统的螺栓连接和超声波焊接,所以在提高连接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电池模组的装配难度,同时避免超声波焊接损坏线束板4,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具体而言,与现有技术中的螺栓连接相比,铆接的装配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且连接的强度高,同时不会增大电池模组整体的重量,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而与现有技术中的线束隔离板组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是首先将连接片3与对应的极耳11焊接在一起,而此时线束板4并未与连接片3相连,所以能够为极耳保留较大的安装空间,同时也不会在焊接过程中损坏线束板4。当连接片3与对应的极耳11焊接在一起后,再通过采样片5将线束板4与对应的连接片3连接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能够降低电池模组的装配难度,同时避免超声波焊接损坏线束板4(铆接代替焊接)。
所述多个连接片3将所述多个电池1串并联(串联和/或并联)。线束板4可通过粘接固定于隔离板2。线束板4为柔性电路板,用于采集各电池1的信息。
前述的“各采样片5与线束板4铆接在一起,和/或,各采样片5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片3铆接在一起”包括三种情况:1)各采样片5的一端与线束板4铆接在一起,各采样片5的另一端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一体成型等方式)与对应的连接片3连接在一起;2)各采样片5的一端与对应的连接片3铆接在一起,而各采样片5的另一端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例一体成型)与线束板4连接在一起;3)各采样片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片3和线束板4铆接在一起。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参照图2、图6、图7和图9,各采样片5具有与对应的连接片3上下贴合的第一连接区51,第一连接区51上设有第一通孔H1,连接片3具有与第一通孔H1上下对应的第三通孔H3;对应地,隔离板2具有第一铆接柱21,各第一铆接柱21穿过对应的第三通孔H3和第一通孔H1,并将连接片3与对应的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铆接在一起。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参照图2和图3,连接片3与对应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上均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凸包P。可以通过预先冲压在连接片3以及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上冲出凸包P,连接片3上的凸包P与对应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上的凸包P相互配合,可以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将连接片3与对应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更可靠的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拉丝等其它工艺,对连接片3和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进行表面粗糙处理,以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将连接片3与对应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更可靠的连接在一起。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第一铆接柱21通过热熔将连接片3与对应的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铆接在一起。通过热熔使第一铆接柱21塑性变形,从而将连接片3与对应的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铆接在一起。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区51的与对应连接片3上下相对的表面上涂覆有金属锡S(锡或锡合金);在加热第一铆接柱21的过程中,金属锡S受热熔化,可以将第一连接区51与对应连接片3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连接片3与对应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的连接强度。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区51的与对应连接片3上下相对的表面的边缘区域(边缘区域包围的中部区域为第一连接区51的需要与对应连接片3电导通的区域)涂覆有粘接剂G;在加热第一铆接柱21的过程中,粘接剂G受热熔化,可以将第一连接区51的边缘区域与对应连接片3粘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连接片3与对应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的连接强度。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区51的与对应连接片3上下相对的表面的边缘区域涂覆有粘接剂G,第一连接区51的与对应连接片3上下相对的表面的中部区域涂覆有金属锡S。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参照图6至图8,各采样片5具有与线束板4上下贴合的第二连接区52,第二连接区52上设有第二通孔H2,线束板4具有与各第二通孔H2上下对应的第四通孔H4;隔离板2具有第二铆接柱22,各第二铆接柱22穿过对应的第四通孔H4和第二通孔H2,并将线束板4与各采样片5的第二连接区52铆接在一起。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参照图6和图7,各采样片5还具有:拱形连接区53,连接第一连接区51和第二连接区52。拱形连接区53可以吸收零件公差,并减缓震动过程中连接片3对线束板4的撕扯。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线束板4与对应采样片5的第二连接区52上均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凸包P。凸包P可以增加线束板4与对应采样片5的第二连接区52的接触面积,从而将连接片3与对应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更可靠的连接在一起。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第二铆接柱22通过热熔将线束板4与对应的采样片5的第二连接区52铆接在一起。通过热熔使第二铆接柱22塑性变形,从而将线束板4与对应的采样片5的第二连接区52铆接在一起。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区52的与线束板4上下相对的表面上涂覆有金属锡S(锡或锡合金);在加热第二铆接柱22的过程中,金属锡S受热熔化,可以将第二连接区52与线束板4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线束板4与对应采样片5的第二连接区52的连接强度。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区52的与线束板4上下相对的表面的边缘区域(边缘区域包围的中部区域为第二连接区52的需要与线束板4电导通的区域)涂覆有粘接剂G。在加热第二铆接柱22的过程中,粘接剂G受热熔化,可以将第二连接区52的边缘区域与线束板4粘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线束板4与对应采样片5的第二连接区52的连接强度。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区52的与线束板4上下相对的表面的边缘区域涂覆有粘接剂G,第二连接区52的与线束板4上下相对的表面的中部区域涂覆有金属锡S。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一实施例中,采样片5与线束板4一体形成,且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片3铆接在一起。也就是说,采样片5与线束板4本为一体,采样片5可为线束板4延伸出的引脚。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另一实施例中,各采样片5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片3一体形成,且与线束板4铆接在一起。也就是说,采样片5与对应的连接片3本为一体,采样片5可为对应的连接片3延伸出的连接部分。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参照图1,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固定架6,固定并支撑所述多个电池1和隔离板2。固定架6将所述多个电池1固定成一组,然后隔离板2从所述多个电池1的上方插入并卡接在固定架6上。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参照图4和图5,隔离板2上设有供极耳11穿过的开口23。在安装隔离板2时,电池的极耳11经由开口23穿到隔离板2上方,以便于与固定在隔离板2上方的连接片3固定连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中,电池1的各极耳11位于电池1的同一侧,所以,隔离板2可为一个,所述多个电池11的所有极耳11均从该隔离板2穿过;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池1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11分别位于电池1相反的两侧,那么,隔离板2可为两个,一个隔离板2与所述多个电池11位于一侧的极耳11对应,另一个隔离板2与所述多个电池11位于另一侧的极耳11对应。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参照图2、图6和图9,各连接片3具有:固定部31,固定在隔离板2上;连接部32,与固定部31连为一体,且与对应的极耳11固定连接;以及转接部33,与固定部31连为一体,且与对应的采样片5铆接在一起。连接片3的固定部31可通过铆接固定在隔离板2上。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电池1为软包电池。

Claims (11)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多个电池(1),依次排列,且各电池(1)具有极性相反的极耳(11);
隔离板(2),位于所述多个电池(1)的一侧;
多个连接片(3),固定于隔离板(2),且各极耳(11)穿过隔离板(2)并与对应的连接片(3)固定连接;以及
线束板(4),固定于隔离板(2);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采样片(5),各采样片(5)分别连接在线束板(4)与对应的连接片(3)之间;
各采样片(5)与线束板(4)铆接在一起,和/或,各采样片(5)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片(3)铆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各采样片(5)具有与对应的连接片(3)上下贴合的第一连接区(51),第一连接区(51)上设有第一通孔(H1),连接片(3)具有与第一通孔(H1)上下对应的第三通孔(H3);
隔离板(2)具有第一铆接柱(21),各第一铆接柱(21)穿过对应的第三通孔(H3)和第一通孔(H1),并将连接片(3)与对应的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铆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连接片(3)与对应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上均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凸包(P)。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铆接柱(21)通过热熔将连接片(3)与对应的采样片(5)的第一连接区(51)铆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区(51)的与对应连接片(3)上下相对的表面上涂覆有金属锡(S);和/或
第一连接区(51)的与对应连接片(3)上下相对的表面的边缘区域涂覆有粘接剂(G)。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各采样片(5)具有与线束板(4)上下贴合的第二连接区(52),第二连接区(52)上设有第二通孔(H2),线束板(4)具有与各第二通孔(H2)上下对应的第四通孔(H4);
隔离板(2)具有第二铆接柱(22),各第二铆接柱(22)穿过对应的第四通孔(H4)和第二通孔(H2),并将线束板(4)与各采样片(5)的第二连接区(52)铆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采样片(5)还具有:拱形连接区(53),连接第一连接区(51)和第二连接区(5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线束板(4)与对应采样片(5)的第二连接区(52)上均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凸包(P)。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二铆接柱(22)通过热熔将线束板(4)与对应的采样片(5)的第二连接区(52)铆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连接区(52)的与线束板(4)上下相对的表面涂覆有金属锡(S);和/或,
第二连接区(52)的与线束板(4)上下相对的表面的边缘区域涂覆有粘接剂(G)。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各采样片(5)与线束板(4)一体形成,且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片(3)铆接在一起;或
各采样片(5)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片(3)一体形成,且与线束板(4)铆接在一起。
CN201720622484.2U 2017-05-31 2017-05-31 电池模组 Active CN206742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2484.2U CN206742363U (zh) 2017-05-31 2017-05-31 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2484.2U CN206742363U (zh) 2017-05-31 2017-05-31 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42363U true CN206742363U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68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22484.2U Active CN206742363U (zh) 2017-05-31 2017-05-31 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423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7212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7212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车辆
US11894578B2 (en) 2019-09-23 2024-02-06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90141U (zh) 电池模组
CN206076349U (zh) 电连接片及电池模组
CN102969477B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极耳与极柱的连接件
CN108448041A (zh)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及连接方法
CN104009198A (zh) 极耳连接装置及具有极耳连接装置的电池组
CN206076351U (zh) 一种电池箱及其锂电池模组
CN105789923A (zh) 一种电池连接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池连接组件、电池组、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CN206820055U (zh) 极耳硬连接的锂电池结构
CN106207069A (zh) 一种电池及一种聚合物软电芯并联连接的方法
CN205645965U (zh) 电池模组连接组件
CN206742363U (zh) 电池模组
CN105428583B (zh) 一种动力电池成组焊接结构及焊接方法
CN206059467U (zh) 电池箱及其锂电池模组
CN106784562B (zh) 一种锂电池的电连接组件
CN207282589U (zh)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CN206441772U (zh) 软包电池模组
CN105679987A (zh) 一种动力电池用软连接板及其加工方法
CN211455821U (zh) 一种易铆接电池模组连接片
US9406817B2 (en) Lead frame package for solar concentrators
CN208706753U (zh) 一种软包电池连接铜排
CN209666550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防隐裂网版
CN203995597U (zh) 车身顶盖与天窗加强框配合结构
CN105958004A (zh) 电池单体模组及电池
CN205754008U (zh) 一种逆变器结构
CN207272422U (zh) 极耳超焊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