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手表100,所述智能手表100包括佩戴部10和相对所述佩戴部10收拢或展开的扩展部20,所述佩戴部10设有听筒11,所述扩展部20设有送话器21。从而在所述佩戴部10相对所述扩展部20展开时,用户可以通过所述听筒11收听通话语音,而在所述佩戴部10相对所述扩展部20收拢后,方便用户携带所述智能手表100。
通过在所述佩戴部10设有听筒11,在所述扩展部20设有送话器21,而利用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收拢时,方便用户携带智能手表100,利用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展开时,方便送话器21接收用户的通话语音,并使得用户通过听筒11收听通话语音,实现用户语音通话;进而使得所述智能手表100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佩戴部10可以佩戴于用户手腕上。从而方便用户从所述佩戴部10上获知时间等信息内容。具体的,所述佩戴部10可以通过卡合或环抱等方式固定于用户手腕上。而所述扩展部20可以通过相对佩戴部10翻转或伸缩,或者翻转与伸缩相组合等方式实现相对佩戴部10收拢或展开。在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收拢时,所述扩展部20可以隐藏于所述佩戴部10上。从而无需利用所述扩展部20上的送话器21进行语音通话,进而用户将所述佩戴部10佩戴于手腕上。从而方便利用所述佩戴部10掌握所述智能手表100的时间等信息内容。在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展开时,用户可以将所述佩戴部10贴近耳朵,而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展开,从而所述扩展部20上的送话器21方便接收用户的通话语音,进而使得用户方便佩戴所述智能手表100,并方便利用所述智能手表100进行通话。当然,用户也可以在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展开后,将所述佩戴部10从手腕取下,从而更方便用户从所述佩戴部10的听筒11收听通话语音。
进一步地,所述佩戴部10包括表带12,所述听筒11设置于所述表带12,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表带12收拢或展开。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表带12可以卡箍于用户手腕上。由于用户举起手腕并靠近耳朵时,可以十分方便地将所述表带12靠近用户耳朵,从而方便将所述表带12上的听筒11贴近用户耳朵,进而方便用户从所述听筒接收通话语音。而利用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表带12收拢或展开,方便用户手动收拢或展开所述扩展部20。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表带12展开,方便用户将所述扩展部20贴近用户面部,进而方便所述扩展部20接收通话语音。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表带12收拢,所述扩展部20可以隐藏于所述表带12,进而提高所述智能手表100的外观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表带12还可以绕卷方式环抱于用户手腕上;所述佩戴部10还可以包括表冠或表盘,所述听筒11还可以是固定于所述智能手表100的表冠或表盘。
进一步地,所述表带12设有第一收容腔121和与所述第一收容腔121相贯通的出音孔122,所述听筒11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21内,与所述出音孔122相对应。
提供一种较优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表带12包括位于所述表带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23和第二侧面124。所述第一侧面123和所述第二侧面124均为圆弧侧面,从而增加所述表带12的佩戴舒适性。所述表带12由上下两个柔性板件相盖合构成。上下两个柔性板件在所述第一侧面123和所述第二侧面124处形成结合缝12a。所述第一收容腔121形成于上下两个柔性板件内侧。所述表带12在所述第一侧面123和所述第二侧面124之间设置端面125。所述出音孔122位于所述端面125上,从而方便将所述出音孔122的开口靠近用户耳朵,从而方便用户经所述出音孔122接收所述听筒11的通话语音,并且方便对所述出音孔122进行遮蔽,提高所述智能手表100的外观结构。
提供另一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4、图5和图6,所述表带12包括位于所述表带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23和第二侧面124。所述第一侧面123和所述第二侧面124均为平整侧面。所述第一收容腔121的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123和所述第二侧面124之间。从而方便所述听筒11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21内。所述出音孔122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24,从而方便将所述出音孔122的开口靠近用户耳朵,从而方便用户经所述出音孔122接收所述听筒11的通话语音。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容腔121的开口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124。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所述扩展部20包括相对所述表带12收拢或展开的支撑杆22,所述送话器21固定于所述支撑杆22远离所述表带12的一端。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22包括连接于所述表带12的第一端221和相对所述第一端221设置的第二端222。所述送话器21固定于所述第二端222。当所述支撑杆22相对所述表带12展开时,所述第二端222远离所述表带12,从而所述送话器21远离所述表带12。用户将所述表带12上的听筒11靠近耳朵,则所述支撑杆22的第二端222靠近用户面部,进而方便将所述送话器21靠近用户面部,方便所述智能手表100的送话器21接收用户通话语音。利用所述支撑杆22易隐藏特性,从而使得所述扩展部20不会影响所述智能手表100的整体外观性能。所述支撑杆22可以稳固支撑所述送话器21,从而使得所述送话器21可以稳固于所述支撑杆22上。而且,利用所述支撑杆22的纤瘦的特性,方便用户手动展开或收拢所述支撑杆22,从而方便用户操作。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展部20还可以包括表盖,所述送话器21还可以固定表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22设有第二收容腔223和与所述第二收容腔223相贯通的收音孔224,所述送话器21固定于所述第二收容腔221内,与所述收音孔222相对应。
在较优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支撑杆22的第一端221端面和所述第二端222端面均为圆弧端面。从而使得所述支撑杆22的第一端221端面与所述表带12的第一侧面123相匹配。所述支撑杆22的第二端222端面与所述表带12的第二侧面123相匹配,进而提高所述智能手表100的外观性能。具体的,所述支撑杆22由上下两个盖板相盖合构成。所述收音孔224设置于所述第二端222端面,并位于上下两盖板的结合缝处。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图5和图6,所述第二收容腔223的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二端222的端面,所述支撑杆22在所述第二端222还设有盖合所述第二收容腔223开口的盖板225。从而方便所述送话器21固定于所述第二收容腔223内,并利用所述盖板225对所述送话器21进行保护。所述收音孔224位于所述支撑杆22的盖板225,从而方便将所述收音孔224贴近用户面部,从而方便所述送话器21经所述收音孔224接收用户通话语音。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收容腔223的开口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端221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22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所述表带12。
提供一种较优实施方式,请参阅图7,所述支撑杆22转动连接于所述表带12。具体的,所述表带12在所述端面125设有转轴126。所述转轴126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端面125。所述支撑杆22的第一端221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126。从而所述支撑杆22绕所述转轴126的轴向转动,从而可相对所述表带12翻转。所述支撑杆22绕所述转轴126转动,所述第二端222远离所述表带12,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展开。所述支撑杆22绕所述转轴126转动,所述第二端222靠近所述表带12,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收拢。
提供另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8,所述支撑杆22滑动连接于所述表带12。具体的,所述表带12在所述第一侧面123和第二侧面124之间设有伸缩孔127。所述伸缩孔127与所述第一收容腔121相贯通。所述支撑杆22的一端插入所述伸缩孔127内,并沿所述伸缩孔127的孔深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伸缩孔127内侧壁。当所述第一端21滑动至所述伸缩孔127的底端时,所述支撑杆22的第二端22部分露出所述伸缩孔127,从而方便用户将所述支撑杆22拉出。当所述第一端21滑动至所述伸缩孔127的底端时,所述支撑杆22内缩于所述伸缩孔127,从而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收拢。当用户将所述支撑杆22拉出所述伸缩孔127,使得所述第一端21滑动至所述伸缩孔127的开口处,则所述支撑杆22外伸于所述伸缩孔127,即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展开。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22还可以即滑动连接于所述表带12同时还转动连接于所述表带12,从而方便用户对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进行收拢或展开。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22在所述表带12的宽度方向收拢或展开。
在较优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所述转轴126的轴向垂直所述表带12的宽度方向。从而使得所述支撑杆22的转动平面与所述表带12的宽度方向相平行。从而用户在将所述表带12贴近耳朵时,所述支撑杆22可以贴近用户面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所述伸缩孔127的孔深方向与所述表带12宽度方向相平行。从而所述支撑杆22在所述表带12的宽度方向上伸缩。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6,所述佩戴部1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表带12一端的主体13,所述听筒11位于所述表带12的另一端,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表带12的另一端收拢或展开。
本实施方式中,佩戴部10包括两个所述表带12。两个所述表带12分别固定于所述主体13的两端。具体的,所述主体13呈矩形板状。两个所述表带12分别固定于所述主体13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表带12和所述主体13共同构成“U”型卡箍,从而方便所述佩戴部10卡合于用户手腕上。更为具体的,所述表带12包括固定连接所述主体13的连接端12a和相对所述连接端12a设置的自由端12b。两个所述表带12的自由端12b之间存在间隙,从而方便用户的手腕从所述间隙卡入所述佩戴部10。并且还可以根据调配该间隙的大小,从而调配所述佩戴部10卡箍用户手腕的松紧程度。在用户佩戴所述佩戴部10时,所述主体13位于用户手腕的背部,而所述自由端12b位于用户手腕的腹部。所述听筒11位于所述自由端12b,即所述第一收容腔121开设于所述自由端12b。从而所述支撑杆22相对所述自由端12b收拢或展开。当用户需要通过所述智能手表100接听通话时,用户只需将所述支撑杆22相对所述表带12展开,并举起手腕,将所述表带12的自由端12b贴近用户耳朵,将支撑杆22贴近用户面部,从而实现语音通话。由于所述出音孔122位于所述自由端12b的第二侧面124,从而方便省力,用户不必将所述智能手表100从手腕拆卸下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听筒11还可以位于所述表带12连接所述主体13处。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13与所述表带12一体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13与所述表带12通过一体成型,使得所述佩戴部10结构稳固,而且使得用户佩戴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手表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主体13的触控显示屏3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屏30固定于所述主体13的外侧,所述触控显示屏30用于显示时间等信息内容。并且所述触控显示屏30可以接收用户触控信息,从而方便用户对所述智能手表100输入操作指令。具体的,所述触控显示屏30为柔性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30具有延伸至所述表带的弯曲边31。具体的,所述触控显示屏30还具有固定于所述主体13的主显示部32,和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表带12的两个次显示部33。所述弯曲边31位于所述次显示部33。所述次显示部33固定于所述表带12的连接端12a。所述次显示部33相对所述主显示部32弯曲。由于所述表带12可相对所述主体13折弯,从而所述次显示部33可相对所述主显示部32折弯。一方面将所述触控显示屏30的次显示部33延伸至所述表带12,可以增加所述触控显示屏30的显示面积。另一方面,可以在所述次显示部33设置虚拟按键,从而方便用户在所述次显示部33输入触控指令,从而方便用户对所述智能手表100进行操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屏30还可以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所述触控显示屏30还可以呈圆盘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所述智能手表100还包括功能组件40,所述功能组件40包括控制所述听筒21和所述送话器22的控制模块41和通信模块4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41和所述通信模块42可以设置于所述主体13的主板上。所述控制模块41控制所述听筒21和所述送话器22运行。所述通信模块42负责所述听筒21和所述送话器22的信号收发。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组件40集成于所述主体13。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13设有主板131。所述功能组件40集成于所述主板131上。所述主板131可以通过线缆电连接于所述听筒11和所述送话器21。由于所述主体13不易弯折,从而所述主体13可以对所述主板131和所述功能组件40进行保护,从而提高所述智能手表100的耐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手表100还包括压缩于所述佩戴部10和所述扩展部20的弹性件50,所述弹性件50用以提供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展开的动力。
在较优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所述弹性件50为扭矩弹簧。所述弹性件50包括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2的第一力臂51和固定于所述端面125的第二力臂5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力臂51和所述第二力臂52之间并套设于所述转轴126的扭曲臂53。所述支撑杆22的周侧与所述端面125分别设有相互卡合的凸台和凹槽。从而当用户对所述支撑杆22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支撑杆22的凸台脱离所述端面125的凹槽,用户对所述支撑杆22撤销作用力,所述支撑杆22在所述弹性件50的弹性作用下,自动翻转出所述第三收容腔126,即实现所述扩展部20自动相对所述佩戴部10扩展。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所述弹性件50为矩形弹簧。所述弹性件50压缩于所述支撑杆22的第一端221和所述伸缩孔127的底端之间。所述支撑杆22在所述弹性件50的弹性作用下,自动伸出所述伸缩孔127,即实现所述扩展部20自动相对所述佩戴部10扩展。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手表100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以在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收拢后,锁紧所述扩展部20和所述佩戴部10。
在较优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22周侧的凸台61和设置于所述端面125的凹槽62。所述凸台61呈半球状鼓包。所述凹槽62呈半球状凹陷。当用户对所述支撑杆22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支撑杆22的凸台61卡入所述凹槽62后,所述凸台61与所述凹槽62相配合,实现所述支撑杆22固定于所述第三收容腔62内。进而所述锁紧机构锁紧所述扩展部20和所述佩戴部10。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22周侧的第一磁体63和设置于所述伸缩孔127内侧壁的第二磁体64。所述第一磁体63和所述第二磁体64可以磁性相吸。当用户对所述支撑杆22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支撑杆22内缩于所述伸缩孔127内,所述第一磁体63与所述第二磁体64相抵触并吸附在一起。在用户对所述支持杆22撤销作用力,所述支撑杆22在所述第一磁体63和所述第二磁体64相吸附的作用力下,固定于所述伸缩孔127内。进而所述锁紧机构锁紧所述扩展部20和所述佩戴部10。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手表100还包括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用以提供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收拢或展开的阻力。
在较优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所述阻尼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126并固定于所端面125的第一阻尼圈71和固定于所述支撑杆22周侧的第二阻尼圈72。所述第二阻尼圈72与所述第一阻尼圈71相互配合。在所述支撑杆22相对所述第三收容腔126转动时,所述第一阻尼圈71与所述第二阻尼圈72相对转动,并且所述第一阻尼圈71与所述第二阻尼圈72产生摩擦阻力,进而阻止所述支撑杆22相对所述端面125转动。即所述扩展部20在所述阻尼机构的阻尼作用下,可以相对所述佩戴部20缓慢展开,从而减小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展开的冲击力,以减小对所述佩戴部10和所述扩展部20的损伤。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所述阻尼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伸缩孔127开口的阻尼环73和套设于所述支撑杆22周侧的阻尼套筒74。在所述支撑杆22相对所述伸缩孔127伸出时,所述阻尼环73与所述阻尼套筒74产生摩擦,从而阻碍所述支撑杆22伸出所述伸缩孔127。即所述扩展部20在所述阻尼机构70的阻尼作用下,可以相对所述佩戴部20缓慢展开,从而减小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佩戴部10展开的冲击力,以减小对所述佩戴部10和所述扩展部20的损伤。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所述佩戴部10设有记忆塑形件14,所述记忆塑形件14用以适配用户手腕。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记忆塑形件14为记忆塑形板。所述记忆塑形件14可以在外界作用力下进行弯曲,并在撤销外界作用力下仍然可以保持弯曲状态。具体的,所述记忆塑形件14固定于所述表带12和所述主体13内侧。所述记忆塑形件14可以呈“U”形卡环弯曲。当用户对所述表带12进行弯曲,并带动所述记忆塑形件14弯曲,使得所述表带12贴合于用户手腕上。用户撤销对所述表带12的作用力,所述记忆塑形件14仍然保持适配用户手腕的弯曲状态,从而带动所述表带12保持贴合于用户手腕的状态,使得所述智能手表100稳固于用户手腕上。
进一步地,所述佩戴部10包括柔性外壳15,所述柔性外壳15包覆所述记忆塑形件1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外壳15对所述记忆塑形件14进行保护。并且所述柔性外壳15采用硅胶或软质塑胶等材质,增加所述佩戴部10的佩戴舒适性。所述柔性外壳15可以任意弯曲,从而增加所述佩戴部10的佩戴性能。具体的,所述触控显示屏30和所述功能组件40均固定于所述柔性外壳15内。从而实现对所述触控显示屏30和所述功能组件40的防护。
进一步地,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柔性外壳15收拢或展开。在较优实施方式中,所述端面125设置于所述柔性外壳15上。从而使得支撑杆22可以相对所述柔性外壳15翻转,即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柔性外壳15收拢或展开。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孔127开设于所述柔性外壳15上。从而使得所述支撑杆22可以相对所述柔性外壳15伸缩,即所述扩展部20相对所述柔性外壳15收拢或展开。
进一步地,所述佩戴部1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柔性外壳15内,并电连接所述扩展部20的柔性电路板。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柔性外壳15内,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主体13的主板131,另一端经所述表带12电连接于所述听筒11,以及经所述支撑杆22电连接于所述送话器21。所述柔性电路板实现将所述听筒11和所述送话器21的电信号传递至所述主板131,从而实现所述功能组件40对所述听筒11和所述送话器21的电性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通过在所述佩戴部设有听筒,在所述扩展部设有送话器,而利用所述扩展部相对所述佩戴部收拢时,方便用户携带智能手表,利用所述扩展部相对所述佩戴部展开时,方便送话器接收用户的通话语音,并使得用户通过听筒收听通话语音,实现用户语音通话;进而使得所述智能手表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