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0072U - 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40072U
CN206740072U CN201720346064.6U CN201720346064U CN206740072U CN 206740072 U CN206740072 U CN 206740072U CN 201720346064 U CN201720346064 U CN 201720346064U CN 206740072 U CN206740072 U CN 206740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phototriode
module
light emitting
infrar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460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雨青
陈勤
奚坚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xia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Tongxi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xia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Tongxi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xia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Tongxi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xia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460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40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40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40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旨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并能适应配电引接线两种不同加工位置的定位系统。它配设在工作台上,包括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红外开关模块、红外线发射模块和转动夹具;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包括一个光电三极管Q1,红外开关模块包括一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与光电三级管Q1的基极为对应设置;红外线发射模块的定位端对准线缆的剥皮位置和线端切割位置;转动夹具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底座、转动板和夹具主体,夹具主体固定设置在转动板上,转动板与底座之间转动连接,红外开关模块固定设置在转动板上,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固定设置在底座上。

Description

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按照配电施工工艺要求,配电变压器至令克间和电缆至令克间的线路连接分别采用配变引接线和电缆引接线。对电缆的线端切割位置和剥皮位置的定位一般都需要经过尺量过程,每进行一次引接线加工,都需进行尺量过程,操作不便,并且要通过人的肉眼来判定加工位置,定位不准;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2109817B,授权公告日:2012年7月4日,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端电连接交流电源火线L和输出端电连接负载的继电器控制开关K;所述继电器控制开关K中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交流电源地线N、另一端依次经第一二极管D1、启动开关K1电连接所述火线L,或者依次经所述第一二极管D1、常闭检测开关K2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K的输出端;该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线圈并联的第一电容C1。这种自动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结合各种检测开关,适用面广泛,极大地满足了旧电器改造或传统电器的自动控制需要。不足之处是:此自动控制电路虽实用面广泛,但并没有信号发射模块,负载只有一个,不能适应配电引接线加工中变压器至令克间和电缆至令克间两种情况下的加工位置的定位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操作不便、定位不准、不能适应两种加工位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所述定位系统通过红外线发射模块对电缆的线端切割位置和剥皮位置直接定位,定位准确,并能适应配电引接线加工中变压器至令克间和电缆至令克间两种不同的加工定位情况。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配设在工作台上,包括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红外开关模块、红外线发射模块和转动夹具;所述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包括光电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2,电阻R3和转换型继电器K,转换型继电器K线圈的第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端与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基极与光电三极管Q1发射极相连,光电三极管Q1发射极另外引出一条线接地,光电三极管Q1集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红外开关模块包括一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与光电三极管Q1基极为对应设置;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与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电连接,红外线发射模块的定位端对准线缆的剥皮位置和线端切割位置;所述转动夹具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底座、转动板和夹具主体,夹具主体固定设置在转动板上,转动板与底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红外开关模块固定设置在转动板上,所述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固定设置在底座上。通过转动夹具,控制所述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发射出的红外线对光电三极管Q1的对应状况,通过所述光电三极管Q1来控制转换型继电器K开关的切换,从而导通红外线发射模块,红外线发射模块对配电引接线加工中的电缆切割位置和剥皮位置进行定位,定位准确,并能适应配电引接线加工中变压器至令克间和电缆至令克间两种不同的加工定位情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第一组红外线发射模块和第二组红外线发射模块,第一组红外线发射模块与转换型继电器K开关的第一静触点连接,第二组红外线发射模块与转换型继电器K开关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组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若干个相互并联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第二组红外线发射模块也包括若干个相互并联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还包括一个复用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阴极与转换型继电器开关的动触点连接,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制作电缆至令克间的引接线有三个加工位置需要定位,制作变压器至令克间的引接线有六个加工位置需要定位,并且制作两种不同配电引接线有一个加工位置重合,由此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第一组红外线发射模块、第二组红外线发射模块和一个复用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系统还包括一个总开关K0,总开关K0第一端直接连接电源正极,第二端分别与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红外开关模块和红外线发射模块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总开关K0第二端分别与光电三极管Q1集电极、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阳极和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阳极连接。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红外开关模块和红外线发射模块的导通都由总开关K0来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快捷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用经过尺量过程,便能直接定位电缆的线端切割位置和剥皮位置,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并能适应配电引接线加工中两种不同的加工定位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转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在配电引接线制作平台上电缆至令克间引接线制作示意图;
图4是在配电引接线制作平台上变压器至令克间引接线制作示意图;
图5是在配电引接线制作平台上红外线发射模块的分布位置图。
图中: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1,红外开关模块2,红外线发射模块3,转动夹具4,配电引接线制作平台5,光电三极管Q1,三极管Q2,转换型继电器K,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总开关K0,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2,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3,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4,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6,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7,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8,底座41,转动板42,夹具主体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如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所示,通过对电缆至令克间引接线和变压器至令克间引接线的交错布局,并结合电缆上具体的剥皮位置和线端切割位置,即可得到红外线发射模块在配电引接线制作平台上的具体分布位置,并且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一个复用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包括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1、红外开关模块2和红外线发射模块3和转动夹具4;所述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1包括光电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2,电阻R3和转换型继电器K,转换型继电器K线圈的第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第二端与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基极与光电三极管Q1发射极相连,光电三极管Q1发射极另外引出一条线接地,光电三极管Q1集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红外开关模块2包括一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与光电三极管Q1的基极为对应设置; 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3与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1电连接,红外线发射模块3的定位端对准线缆的剥皮位置和线端切割位置;所述转动夹具4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底座41、转动板42和夹具主体43,夹具主体43固定设置在转动板42上,转动板42与底座4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红外开关模块2固定设置在转动板42上,所述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1固定设置在底座41上。转动板42相对底座41转动,控制所述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发射出的红外线对光电三极管Q1基极的对应状况,通过所述光电三极管Q1来控制转换型继电器K开关的切换,从而导通红外线发射模块3,红外线发射模块3对配电引接线加工中的电缆切割位置和剥皮位置进行定位;在实际应用中,电缆切割位置和剥皮位置由红外线发射模块3进行定位、标记和指示,从而摆脱电缆的尺量过程,操作方便,并且在之后的电缆加工工程中,避免了用肉眼对电缆切割位置和剥皮位置进行判断,定位更准。
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第一组红外线发射模块和第二组红外线发射模块,第一组红外线发射模块与转换型继电器K开关的第一静触点连接,第二组红外线发射模块与转换型继电器K开关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组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相互并联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2和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4,第二组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相互并联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3、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6、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7和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8;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还包括一个复用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与转换型继电器K开关的动触点连接。制作电缆至令克间的引接线有三个加工位置需要定位,制作变压器至令克间的引接线有六个加工位置需要定位,并且制作两种不同配电引接线有一个加工位置重合,由此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第一组红外线发射模块、第二组红外线发射模块和一个额外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两种不同配电引接线加工共同使用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在满足加工定位的同时,可以节省成本,并且避免了两种不同配电引接线加工时红外线发射器位置发生冲突,从而可以保证定位的准确度;第一组红外线发射模块中的两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相互并联,第二组红外线发射模块中的五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相互并联,可以降低压降影响,保证组内各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都保持较高亮度,便于定位,并且当有一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损坏时,不会影响到其他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方便维修。
所述定位系统还包括一个总开关K0,总开关K0第一端直接连接电源正极,第二端分别与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1中的光电三极管Q1集电极、红外开关模块2中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阳极和红外线发射模块3中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阳极连接。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1、红外开关模块2和红外线发射模块3的导通都由总开关K0来控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控制总开关K0,即可控制整个定位系统的通电情况,更加快捷方便。
闭合总开关K0,导通整个控制电路,当光电三极管Q1接受不到红外开关模块2中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发射出的红外线时,转换型继电器K的动触点连接第二静触点,第二组红外线发射模块导通,对变压器至令克间引接线的剥线位置和线端切断位置进行定位;转动板42相对底座41转动,当光电三极管Q1接受到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发射出的红外线,转换型继电器K中的线圈导通,转换型继电器K的动触点被切换到第一静触点,第一组红外线发射模块导通,对变压器至令克间引接线的剥线位置和线端切割位置进行定位。

Claims (5)

1.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配设在工作台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其包括光电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2,电阻R3和转换型继电器K,转换型继电器K线圈的第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端与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基极与光电三极管Q1发射极相连,光电三极管Q1发射极另外引出一条线接地,光电三极管Q1集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
红外开关模块,其包括一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与光电三极管Q1基极为对应设置;
红外线发射模块,其与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电连接,红外线发射模块的定位端对准线缆的剥皮位置和线端切割位置;
转动夹具,其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底座、转动板和夹具主体,夹具主体固定设置在转动板上,转动板与底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红外开关模块固定设置在转动板上,所述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固定设置在底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第一组红外线发射模块和第二组红外线发射模块,第一组红外线发射模块与转换型继电器K开关的第一静触点连接,第二组红外线发射模块与转换型继电器K开关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一组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若干个相互并联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第二组红外线发射模块也包括若干个相互并联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一个复用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阴极与转换型继电器开关的动触点连接,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还包括一个总开关K0,总开关K0第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光电三极管控制模块、红外开关模块和红外线发射模块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开关K0第二端分别与光电三极管Q1集电极、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0阳极和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5阳极连接。
CN201720346064.6U 2017-04-05 2017-04-05 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 Active CN206740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6064.6U CN206740072U (zh) 2017-04-05 2017-04-05 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6064.6U CN206740072U (zh) 2017-04-05 2017-04-05 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40072U true CN206740072U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58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46064.6U Active CN206740072U (zh) 2017-04-05 2017-04-05 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400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2128B (zh) 能兼容双控或多控机械开关布线的电子开关
CN105682998A (zh) 电力分配单元和电力分配系统
CN206740072U (zh) 用于电缆加工的定位系统
CN110366291A (zh) 与多规格光源负载自动匹配的供电驱动、灯具及驱动方法
CN105467331A (zh) 一种多通道隔离型电子负载和电源老化测试系统
CN104579698B (zh) 受电端设备
CN102510598A (zh) 一种可调电流的多路led驱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960058B (zh) 发光二极管调光开关保护电路
CN209001582U (zh) 一种利用直流电源系统进行一对多通讯的电路
CN105425659B (zh) 单向两线无极性通信电路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3220857B (zh) 一种led恒流控制电路
CN106329889A (zh) 一种功率模块及功率系统
CN208258134U (zh) 一种多路恒流输出驱动板的快速检测系统
CN207380168U (zh) 一种校核电缆接线的装置
CN206498183U (zh) 一种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CN106786593B (zh) 农机供电系统
CN207134987U (zh) 带有预留插接口的降压硅链
CN104090199B (zh) 模拟电器使用过程中电源接触不良现象的装置
CN205213103U (zh) 基于llc拓扑的驱动电源及显示装置
CN206328017U (zh) 电梯抱闸控制系统
CN201644996U (zh) 一种复用总线电路
CN209642324U (zh) 数控机床的输入端保护电路
CN218733206U (zh) 一种航空发电机的发电电源控制器的检测保护电路
CN212305124U (zh) 升压电源系统
CN204669657U (zh) 用于夜间行车灯和刹车灯的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