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38090U - 一种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38090U
CN206738090U CN201621398664.9U CN201621398664U CN206738090U CN 206738090 U CN206738090 U CN 206738090U CN 201621398664 U CN201621398664 U CN 201621398664U CN 206738090 U CN206738090 U CN 206738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window
ventilation unit
wind
aut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986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振龙
吕向翌
侯震宇
贺允珍
李清东
王志国
庞渊
王德海
范建东
吕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Huadian East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Inner Mongolia Kailu Wind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Inner Mongolia Kailu Wind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Inner Mongolia Kailu Wind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986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38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38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38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风机塔上的主动进风窗和自动进风窗,其中,主动进风窗后方安装有引风机,能够主动将外界空气引入到风机塔中,自动进风窗直接通过管道与风机塔中待冷却的配电设备相连,所述自动进风窗与另一个支管正面相对,在支管上安装有溢风窗,当从自动进风窗进入的风过大时,溢风窗开启,一部分风从支管中直接排除至塔外,从而避免过的自然风破坏配电设备,并且在自动进风窗后方设置有风速量测装置,所述风速量测装置与引风机电连接,当自动进风窗提供的风量不足以及时带走热量时,自动控制引风机开始工作,以保证足够的供风量。

Description

一种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领域,具体涉及风力发电机的部件,尤其是一种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风力发电机作为新能源发电领域的代表技术,在设备运行3-5年后,风机塔中的配电设备自身效能下降,发热量增加,风机塔内的空气不能有效流通,导致风机塔中温度骤升,容易发生事故影响风机的正常工作,为此,有人提出构想,通过将外界空气引入到机舱中,通过高速流动的空气带走风机塔中的热量,该方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外界风速不稳定,有时候不必添加引风设备,在自然风力的作用下进入到风机塔中的风足够带走多余的热量,而有些时候外界风速不足,需要通过额外的引风设备向风机塔中引入流动空气,以便及时带走多余的热量,还有些时候,外界风力过大,大量的空气进入到风机塔中,容易对风机塔尤其是其中的电器设备造成损害,另外,进入到机舱中的空气容易携带一些颗粒物等不明物体,容易对机舱内部造成一定的损坏,所以需要对进入风机塔的空气作出适宜的处理。
由于上述原因,本发明人对现有的除尘风机塔做了深入研究,设计出一种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除尘风机塔,该除尘风机塔上设置有主动进风窗和自动进风窗,其中,主动进风窗后方安装有引风机,能够主动将外界空气引入到风机塔中,自动进风窗直接通过管道与风机塔中待冷却的配电设备相连,所述自动进风窗与另一个支管正面相对,在支管上安装有溢风窗,当从自动进风窗进入的风过大时,溢风窗开启,一部分风从支管中直接排除至塔外,从而避免过的自然风破坏配电设备,并且在自动进风窗后方设置有风速量测装置,所述风速量测装置与引风机电连接,当自动进风窗提供的风量不足以及时带走热量时,自动控制引风机开始工作,以保证足够的供风量;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该电机组塔基包括呈柱状的塔身1,在所述塔身的迎风面上设置有塔门2,
在所述塔门上设置有主动进风窗3和自动进风窗4,
塔身1内还设置有与配电设备11相连的冷却风道5,
主动进风窗3和自动进风窗4都与所述冷却风道5连通;
其中,在主动进风窗3与冷却风道5相连通的管道中设置有引风机31,
在自动进风窗4与冷却风道5相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支管6,在所述支管上靠近自动进风窗4的一端设置有溢风窗7,
所述支管6的另一端连通至塔身1外部。
其中,在主动进风窗3和自动进风窗4上都设置有空气过滤网。
其中,在所述自动进风窗4与冷却风道5相连通的管道中设置有风速量测装置8,所述风速量测装置8与引风机31电连接。
其中,所述溢风窗7包括左窗扇71和右窗扇72,
在左窗扇71上与右窗扇72相接触的侧边上设置有磁性元件一73,
在右窗扇72上与左窗扇71相接触的侧边上设置有磁性元件二74;
在溢风窗7闭合时,所述磁性元件一73与磁性元件二74相接,且两个相接的表面上表现出的磁性相反。
其中,所述溢风窗7的左窗扇71和右窗扇72都仅能向支管管身方向旋转。
其中,在溢风窗7上还设置有压迫左窗扇71和右窗扇72以使得溢风窗闭合的弹性装置。
其中,所述弹性装置包括扭转弹簧一75和扭转弹簧二76,
其中,扭转弹簧一75设置在左窗扇71的旋转轴上,
扭转弹簧二76设置在右窗扇72的旋转轴上。
其中,所述冷却风道5经过配电设备11后与所述支管6相连通,一同延伸至塔身1的顶部。
其中,自动进风窗4与溢风窗7正面相对,从自动进风窗4 中进入的风直接打在溢风窗7上。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的自动进风窗后方开设有溢风窗,能够在风力较大时排除过量的风力,保证配电设备的安全稳定;
(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具有自动进风系统和主动进风系统,能够实现自动调节,能够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上溢风窗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上空气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塔身
2-塔门
3-主动进风窗
4-自动进风窗
5-冷却风道
31-引风机
6-支管
7-溢风窗
8-风速量测装置
71左窗扇
72-右窗扇
73-磁性元件一
74-磁性元件二
75-扭转弹簧一
76-扭转弹簧二
81-风通道
82-挂钩/挡钩
83-细颗粒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如图 1和图2中所示,所述风机塔包括呈柱状的塔身1,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塔身的迎风面的有塔门2,所述柱状塔身优选地呈圆柱状;
在所述塔门上设置有主动进风窗3和自动进风窗4,
塔身1内还设置有与配电设备11相连的冷却风道5,
主动进风窗3和自动进风窗4都与所述冷却风道5连通;
其中,在主动进风窗3与冷却风道5相连通的管道中设置有引风机31,
在自动进风窗4与冷却风道5相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支管 6,在所述支管上靠近自动进风窗4的一端设置有溢风窗7,
所述支管6的另一端连通至塔身1外部,能够将管中的空气从塔身中排出。
所述配电设备即为配电器、配电柜等配电设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主动进风窗3和自动进风窗4 上都设置有空气过滤网,保证进入到风机塔中的空气不含有颗粒物等能够毁坏风机塔中配电设备的杂物。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中所示,所述空气过滤网包括多个过滤层,其中靠近外侧的为大颗粒过滤层,靠近内侧的细颗粒过滤层,所述大颗粒过滤层由金属或者硬质塑料制成,内部包括多个进风通道81,在所述进风通道中设置有多层凸出的挂钩 /挡钩82,用于滤除空气中携带的较大的颗粒杂质,所述细颗粒过滤层83由多层滤布制成。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自动进风窗4与冷却风道5相连通的管道中设置有风速量测装置8,所述风速量测装置 8与引风机31电连接,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警戒值,在探测到风速低于某个预定值时控制引风机工作,以保证有足够的风进入到风机塔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溢风窗7包括左窗扇71和右窗扇72,
在左窗扇71上与右窗扇72相接触的侧边上设置有磁性元件一73,
在右窗扇72上与左窗扇71相接触的侧边上设置有磁性元件二74;
在溢风窗7闭合时,所述磁性元件一73与磁性元件二74相接,且两个相接的表面上表现出的磁性相反。即一个为正极,一个为负极。所述磁性元件一和磁性元件二都优选地为永久磁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溢风窗7的左窗扇71和右窗扇72都仅能向支管管身方向旋转,即只能由从自动进风窗4 进入的流动空气向外推开溢风窗。优选地,所述两个窗扇上的磁性元件之间的磁性吸力能够使得外界风速在一定范围以下时无法推开溢风窗,在外界风速达到一定的范围后才可能推开溢风窗,进一步优选地,当外界风速大于18m/s时,外界的自然风才能够推开溢风窗。外界风速越高,溢风窗被推开的空隙越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溢风窗7上还设置有压迫左窗扇71和右窗扇72以使得溢风窗闭合的弹性装置。
优选地,所述弹性装置包括扭转弹簧一75和扭转弹簧二 76,
其中,扭转弹簧一75设置在左窗扇71的旋转轴上,
扭转弹簧二76设置在右窗扇72的旋转轴上。当溢风窗开启后,左窗扇71和右窗扇72相对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其上的扭转弹簧扭转、蓄力,所以当溢风窗开启时,扭转弹簧一75和扭转弹簧二76都提供迫使溢风窗关闭的扭转力。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风道5经过配电设备 11后与所述支管6相连通,一同延伸至塔身1外的顶部,即所有的进入风机塔内的风,无论是否带走了风机塔中的热量,最终都被引导到风机塔顶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自动进风窗4与溢风窗7正面相对,从自动进风窗4中进入的风直接打在溢风窗7上,如果溢风窗不能开启,则全部的风都会通过管道进入到冷却风道5中,如果能够使得溢风窗开启,则只有部分风会通过管道进入到冷却风道5中,另外一部分风则通过支管直接排出至风机塔的顶部。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所述风电机组塔基包括呈柱状的塔身(1),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塔身迎风面上的塔门(2),
在所述塔门上设置有主动进风窗(3)和自动进风窗(4),
塔身(1)内还设置有与配电设备(11)相连的冷却风道(5),
主动进风窗(3)和自动进风窗(4)都与所述冷却风道(5)连通;
其中,在主动进风窗(3)与冷却风道(5)相连通的管道中设置有引风机(31),
在自动进风窗(4)与冷却风道(5)相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支管(6),在所述支管上靠近自动进风窗(4)的一端设置有溢风窗(7),
所述支管(6)的另一端连通至塔身(1)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主动进风窗(3)和自动进风窗(4)上都设置有空气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自动进风窗(4)与冷却风道(5)相连通的管道中设置有风速量测装置(8),所述风速量测装置(8)与引风机(3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风窗(7)包括左窗扇(71)和右窗扇(72),
在左窗扇(71)上与右窗扇(72)相接触的侧边上设置有磁性元件一(73),
在右窗扇(72)上与左窗扇(71)相接触的侧边上设置有磁性元件二(74);
在溢风窗(7)闭合时,所述磁性元件一(73)与磁性元件二(74)相接,且两个相接的表面上表现出的磁性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风窗(7)的左窗扇(71)和右窗扇(72)都仅能向支管管身方向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溢风窗(7)上还设置有压迫左窗扇(71)和右窗扇(72)以使得溢风窗闭合的弹性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装置包括扭转弹簧一(75)和扭转弹簧二(76),
其中,扭转弹簧一(75)设置在左窗扇(71)的旋转轴上,
扭转弹簧二(76)设置在右窗扇(72)的旋转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风道(5)经过配电设备(11)后与所述支管(6)相连通,一同延伸至塔身(1)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自动进风窗(4)与溢风窗(7)正面相对,从自动进风窗(4)中进入的风直接打在溢风窗(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气过滤网中设置多个进风通道(81),在所述进风通道中设置有多层凸出的挂钩/挡钩(82)。
CN201621398664.9U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 Active CN206738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8664.9U CN206738090U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8664.9U CN206738090U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38090U true CN206738090U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55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98664.9U Active CN206738090U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38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55080U (zh) 风力发电机组
CN104600886B (zh)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系统及其定子
CN207801256U (zh) 一种带有防水除湿功能的配电柜
CN20537668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组控温装置
CN206712284U (zh) 一种环保散热型配电柜装置
CN103490558B (zh) 直驱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
CN104362700B (zh) 采用冷冻水预冷的电动汽车充电机风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34508B (zh) 风力发电机组整机散热系统、其控制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08266337A (zh)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冷却方法
CN201050848Y (zh) 用于多主机空调系统冷却塔
CN107940643A (zh) 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
CN103499989B (zh) 一种室内电气设备空调装置
CN206738090U (zh) 一种风电机组塔基除尘通风装置
CN206144723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机舱降温装置
CN205807728U (zh) 用于核电站仪表设备的新风系统
CN108518765A (zh) 一种地铁站内组合式除湿装置及其除湿方法和应用
CN207459494U (zh) 一种用于开关柜的底进共箱导向式强制风冷系统
CN204345959U (zh) 空调器
CN207207705U (zh) 自动收缩的车玻璃防晒装置
KR101349877B1 (ko) 풍력발전기
CN109688763A (zh) 一种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温度控制系统
CN203522438U (zh) 直驱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
CN104596017B (zh) 贮存发热体厂房的通风降温装置
CN113202703A (zh) 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及方法、风力发电机组
CN203274093U (zh) 一种立式双离心风轮冷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28000 No. 2-1 Jiefang Street, Kailu Town, Tongliao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Inner Mongolia Huadian East Ener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28499 No. 2-1 Jiefang Street, Kailu Town, Tongliao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Huadian Inner Mongolia Kailu Wind Power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