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36370U - 一种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36370U CN206736370U CN201720462632.9U CN201720462632U CN206736370U CN 206736370 U CN206736370 U CN 206736370U CN 201720462632 U CN201720462632 U CN 201720462632U CN 206736370 U CN206736370 U CN 2067363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te heat
- heat exchanger
- light salt
- salt brine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余热利用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脱氯淡盐水进水管路、进卤水管路、常温有机管式膜过滤子系统、纳滤子系统、冷冻脱硝子系统、二次精制电解子系统、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出精制盐水管路、出淡盐水管路、湿氯气进气管路、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出氯气管路、进软水管、HCl合成炉和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该系统共可进行5次热能交换环节,系统空间及流程布局合理,可基本实现离子膜制碱装置余热的全部回收、高效利用,消除了大量循环水的使用及冷却装置建设投资,以及人力物力等运行成本的投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余热利用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年产5万吨/年离子膜氯碱生产需要60m3/h原材料卤水,并将其加热到约65℃才能注入电解槽进行电解运行,如用蒸汽加热,则需配置4.23T/h蒸汽供热。另外,电解产生84℃的湿氯气、及脱氯后约81℃的45m3/h淡盐水需要冷却,如用循环水分别冷却到65℃和45℃,则合计需50t/h循环水才能满足换热要求,然后还要将该循环水通过冷却塔冷却才可循环使用。如此一方面从外界获取能量,接着又向环境排放能量,增加能耗成本和运行成本投入。
上述升温和降温的实际矛盾现象,不加以利用,导致热能的散失。而目前针对全卤离子膜制碱系统暂无余热梯级利用相关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通过系统的设置,对工艺系统进行整合,促使热能交换,最大限度的利用余热,不仅大大节约外供蒸汽需要量,相应的还可消除循环水投入及冷却装置设置,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包括:脱氯淡盐水进水管路、进卤水管路、常温有机管式膜过滤子系统、纳滤子系统、冷冻脱硝子系统、二次精制电解子系统、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出精制盐水管路和出淡盐水管路,所述进卤水管路、所述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所述常温有机管式膜过滤子系统、所述纳滤子系统、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所述二次精制电解子系统和所述出精制盐水管路依次连接设置,所述脱氯淡盐水进水管路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所述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连接所述出淡盐水管路,所述纳滤子系统还连接所述冷冻脱硝子系统,所述冷冻脱硝子系统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还通过回管连接所述纳滤子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纳滤子系统包括膜前段和膜后段,所述膜前端连接所述冷冻脱硝子系统,所述膜后段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通过回管连接所述纳滤子系统的膜前段。
进一步的,所述脱氯淡盐水进水管路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的出液端,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的进液端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的出液端,所述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的进液端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的出液端,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出淡盐水管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淡盐水进行三级换热利用。
进一步的,系统还包括湿氯气进气管路、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和出氯气管路,所述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纳滤子系统和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之间,所述湿氯气进气管路连接所述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所述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连接出氯气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湿氯气进气管路连接所述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的出液端,所述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出氯气管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湿氯气进行换热利用。
进一步的,系统还包括进软水管、HCl合成炉和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所述进软水管连接所述HCl合成炉,所述HCl合成炉连接所述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所述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通过回管连接所述HCl合成炉。
进一步的,所述HCl合成炉连接所述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的出液端,所述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的进液端通过回管连接所述HCl合成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HCl合成炉进行换热利用。
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共可进行5次热能交换环节,系统空间及流程布局合理,可基本实现离子膜制碱装置余热的全部回收、高效利用。不仅大大节约能源,而且消除了大量循环水的使用及冷却装置建设投资,以及人力物力等运行成本的投入。就目前年产5万吨/年离子膜氯碱装置而言,蒸汽配套量为3T/h。通过余热利用流程的优化设计,实现不用外供蒸汽目标,每小时将节约3吨蒸汽,一年8000小时,蒸汽价格200元/吨,年产生经济效益458万元。原有燃煤锅炉停止运行,消除了废气、废渣污染,生产环境显著改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的系统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的换热利用原理图。
附图1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列表如下:
1、脱氯淡盐水进水管路,2、进卤水管路,4、常温有机管式膜过滤子系统,5、纳滤子系统,6、冷冻脱硝子系统,7、二次精制电解子系统,8、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9、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10、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11、出精制盐水管路,12、出淡盐水管路,13、湿氯气进气管路,14、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15、出氯气管路,16、进软水管,17、HCl合成炉,18、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一种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包括:脱氯淡盐水进水管路1、进卤水管路2、常温有机管式膜过滤子系统4、纳滤子系统5、冷冻脱硝子系统6、二次精制电解子系统7、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9、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10、出精制盐水管路11、出淡盐水管路12、湿氯气进气管路13、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14、出氯气管路15、进软水管16、HCl合成炉17和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18。
进卤水管路2、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9、常温有机管式膜过滤子系统4、纳滤子系统5、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18、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14、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二次精制电解子系统7和出精制盐水管路11依次连接设置。
脱氯淡盐水进水管路1连接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连接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9,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9连接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连接出淡盐水管路12,纳滤子系统5包括膜前段和膜后段,膜前端连接冷冻脱硝子系统6,膜后段连接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18,冷冻脱硝子系统6连接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通过回管连接纳滤子系统5的膜前段。
具体而言,脱氯淡盐水进水管路1连接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的出液端,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的进液端连接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9的出液端,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9的进液端连接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的出液端,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的进液端连接出淡盐水管路12
湿氯气进气管路13连接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14的出液端,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14的进液端连接出氯气管路15。
HCl合成炉17连接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18的出液端,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18的进液端通过回管连接HCl合成炉17。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2所示,通过合理布局换热器及管线走向,将淡盐水、湿氯气、盐酸合成炉热能,用于卤水及一次精制盐水逐级升温,使盐水温度符合电解槽所需温控指标:
1、淡盐水热能梯级利用(三级换热利用)
第一级,在二次精制前,利用真空脱氯后的约81℃淡盐水,将经前级加热器加热到52℃的盐水提高到65℃,升高13℃左右;淡盐水温度由81℃下降到64℃。
第二级,利用一级放热后的64℃淡盐水,将常温下的卤水由25℃预热到超滤操作所需要的40℃,升高15℃左右;淡盐水温度由63℃下降到43℃左右。
第三级,利用二级放热后的43℃淡盐水,将脱硝盐水由15℃预热到38℃左右后,送入纳滤盐水混合器,使其与超滤盐水混合后进入纳滤系统循环利用,以减少卤水采用量。
经上述三级梯次利用,淡盐水温度由81℃被冷却到38℃左右,输送至盐井。
2、湿氯气热能利用
在淡盐水一级加热前的位置,布局湿氯气加温盐水换热器。利用电解后的84℃湿氯气,将经过前级加热器加温到42℃的一次精制盐水加热到52℃;热氯气温度由84℃冷却到65℃,送入氯氢处理系统。
3、盐酸合成炉热能利用
利用氯化氢反应热,通过合成炉夹套与循环软水换热,将软水加热到55℃以上;热循环软水再与纳滤、脱氨中和后的一次精制盐水进行热能交换,将一次精制盐水由37℃加热到42℃,升高5℃左右;循环软水由55℃下降到50℃,再进入合成炉夹套,与补充软水共同循环,发挥热能交换的媒介作用
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共可进行5次热能交换环节,系统空间及流程布局合理,可基本实现离子膜制碱装置余热的全部回收、高效利用。不仅大大节约能源,而且消除了大量循环水的使用及冷却装置建设投资,以及人力物力等运行成本的投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氯淡盐水进水管路(1)、进卤水管路(2)、常温有机管式膜过滤子系统(4)、纳滤子系统(5)、冷冻脱硝子系统(6)、二次精制电解子系统(7)、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9)、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10)、出精制盐水管路(11)和出淡盐水管路(12),所述进卤水管路(2)、所述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9)、所述常温有机管式膜过滤子系统(4)、所述纳滤子系统(5)、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所述二次精制电解子系统(7)和所述出精制盐水管路(11)依次连接设置,所述脱氯淡盐水进水管路(1)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9),所述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9)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10),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10)连接所述出淡盐水管路(12),所述纳滤子系统(5)还连接所述冷冻脱硝子系统(6),所述冷冻脱硝子系统(6)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10),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10)还通过回管连接所述纳滤子系统(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子系统(5)包括膜前段和膜后段,所述膜前端连接所述冷冻脱硝子系统(6),所述膜后段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通过回管连接所述纳滤子系统(5)的膜前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氯淡盐水进水管路(1)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的出液端,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的进液端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9)的出液端,所述淡盐水余热Ⅱ级利用换热器(9)的进液端连接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10)的出液端,所述淡盐水余热Ⅲ级利用换热器(10)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出淡盐水管路(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包括湿氯气进气管路(13)、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14)和出氯气管路(15),所述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14)设置在所述纳滤子系统(5)和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纳滤子系统(5)和所述淡盐水余热Ⅰ级利用换热器(8)连接,所述湿氯气进气管路(13)连接所述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14),所述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14)连接出氯气管路(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氯气进气管路(13)连接所述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14)的出液端,所述湿氯气余热利用换热器(14)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出氯气管路(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包括进软水管(16)、HCl合成炉(17)和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18),所述进软水管(16)连接所述HCl合成炉(17),所述HCl合成炉(17)连接所述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18),所述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18)通过回管连接所述HCl合成炉(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HCl合成炉(17)连接所述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18)的出液端,所述HCl合成余热利用换热器(18)的进液端通过回管连接所述HCl合成炉(1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62632.9U CN206736370U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一种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62632.9U CN206736370U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一种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36370U true CN206736370U (zh) | 2017-12-12 |
Family
ID=60563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6263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36370U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一种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36370U (zh) |
-
2017
- 2017-04-28 CN CN201720462632.9U patent/CN20673637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96339U (zh) |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6736370U (zh) | 一种全卤离子膜制碱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 |
CN101737915B (zh) | 一种中央空调余热回收生产饮用水的装置 | |
CN202924954U (zh) | 一种焦炉煤气初冷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2393063U (zh) | 一种废气余热利用系统 | |
CN111637757B (zh) |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的余热再利用系统 | |
CN206369491U (zh) | 一种基于热管的印染企业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 |
CN212512538U (zh) |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的余热再利用系统 | |
CN208594028U (zh) | 热能回收系统 | |
CN102911679A (zh) | 一种焦炉煤气初冷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7191992A (zh) | 一种空压站热量回收循环利用系统 | |
CN208982184U (zh) | 一种上升管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 | |
CN102020276A (zh) | 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余热利用的方法 | |
CN220376800U (zh) | 一种烧碱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6847118U (zh) | 一种改进溴冷机余热利用的系统 | |
CN206817578U (zh) | 一种空压站热量回收循环利用系统 | |
CN102147121B (zh) | 一种梯次利用冷凝冷却热量的集中供热系统 | |
CN206724510U (zh) | 氰化钠生产余热回收系统 | |
CN219023304U (zh) | 一种节能型热溶冷结晶生产装置 | |
CN204996427U (zh) | 聚酯装置酯化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9081816U (zh) | 一种低耗能环保生产氯化石蜡的系统 | |
CN203980323U (zh) | 一种能实现模块化的低温余热节能系统 | |
CN218645770U (zh) | 一种基于水源热泵机组的余热利用系统装置 | |
CN216039503U (zh) | 智能冷却和热回收装置 | |
CN219798020U (zh) | 一种电解铝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