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98378U - 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 Google Patents

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98378U
CN206698378U CN201621200947.8U CN201621200947U CN206698378U CN 206698378 U CN206698378 U CN 206698378U CN 201621200947 U CN201621200947 U CN 201621200947U CN 206698378 U CN206698378 U CN 206698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amplifier
loudspeaker
low frequency
microphone
frequency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009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大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009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98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98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983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包括音箱腔体及连接在所述音箱腔体上的麦克风组件,所述音箱腔体内安装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喇叭和低频辐射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一方面通过在音箱腔体内安装喇叭和低频辐射器,共同构成主动声源,当喇叭发出的声音频率与低频辐射器的固有振动特性频率相符时,低频辐射器便产生共振并激发重低音震撼效果且不会产生失真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在音箱腔体内安装有两个或多个均匀分布的喇叭,使得两个或多个喇叭发出的声音振动能够相互抵消,起到消振的作用,避免振动传递至麦克风,可以有效抑制啸叫的发生。

Description

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播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背景技术
卡拉OK技术及应用非常广泛而成熟,但便携式的简化设备不多,个体化的卡拉OK产品更是极少,只有在专业场所或者固定场所使用,十分不便。而现有各种麦克风包括自带卡拉OK混响功能的麦克风,应用广泛,但通常只是作为单独麦克风产品,需要外接音箱或其它设备配合才能使用。因音箱会随着声音产生和声音频率相同的振动,当麦克风和音箱为一体或者紧紧靠近的时候,从麦克风输入的声音经音箱放大后又经外壳传递到麦克风,这时麦克风再次将这一相同频率的声音输入并再次放大,经过多次反复放大,于是产生强烈地自反馈效应,即自激效应,这时音箱里便发出持续,不断加强地相同频率的声音(俗称啸叫),完全破坏了正常的使用。
当然,也有一些设计,将声音的频率进行变化处理,使输入的声音频率或者频相与输出的频率或频相不一样,从而避免啸叫的发生;或者通过实际运用或计算,去除一些特定的频点等等,以避免啸叫等等。但这些方法都使声音严重失真,无法达到良好的音质要求。另外,现有产品因为声腔体积小,很难做出可感知的低音震撼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更好的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实现麦克风和音箱合二为一,做到便携小巧,又具有直接的卡拉OK及低音震撼效果。
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包括音箱腔体及连接在所述音箱腔体上的麦克风组件,所述音箱腔体内安装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喇叭和低频辐射器,所述音箱腔体上开设有低频辐射器孔,所述低频辐射器连接在对应的低频辐射器孔上并与所述低频辐射器孔密封连接,所述低频辐射器孔处连接有低频辐射器压板,所述低频辐射器固定在对应的所述低频辐射器压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音箱腔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喇叭固定孔,每一所述喇叭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喇叭固定孔上并与所述喇叭固定孔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喇叭固定孔处连接有喇叭筒,所述喇叭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喇叭筒上;所述低频辐射器压板和所述喇叭筒外侧套设有网罩。
进一步地,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咪头及咪头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咪头支架为硅胶、橡胶、TPU或软塑胶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麦克风组件还包括固定座及网头,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音箱腔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网头套设在所述咪头外并与所述音箱腔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连接在所述音箱腔体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内安装有电池组件;所述手柄上设置有USB接口组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路板和控制面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控制面板均连接在所述音箱腔体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包括若干具有指示操作功能和位置之标识的按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通过在音箱腔体内安装喇叭和低频辐射器,共同构成主动声源,当喇叭发出的声音频率与低频辐射器的固有振动特性频率相符时,低频辐射器便产生共振并激发重低音震撼效果且不会产生失真现象;
(2)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通过在音箱腔体内安装有两个或多个均匀分布的喇叭,使得两个或多个喇叭发出的声音振动能够相互抵消,起到消振的作用,避免振动传递至麦克风,可以有效抑制啸叫的发生;
(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的咪头支架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可以有效的减缓声音的振动,极大的抑制喇叭产生的声音振动传递到咪头上,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反馈自激机制的产生,非常有效地抑制了啸叫的产生。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1-音箱腔体;11-低频辐射器孔;12-喇叭固 定孔;2-麦克风组件;21-咪头;22-咪头支架;23-固定座;24-网头;3-喇叭;4-低频辐射器;5-低频辐射器压板;6-喇叭筒;7-网罩;8-手柄;81-电池组件;82-USB接口组件;821-USB转接板;822-转接板胶壳;91-电路板;92-控制面板;93-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的首选实施例。但是,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100,包括音箱腔体1、麦克风组件2、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喇叭3及低频辐射器4。所述麦克风组件2连接在所述音箱腔体1上。所述音箱腔体1内安装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喇叭3。所述音箱腔体1内还安装有低频辐射器4。
所述音箱腔体1为内部具有容纳腔的柱体结构,例如正四面体结构、正六面体结构或者正八面体结构等。所述音箱腔体1上开设有低频辐射器孔11和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喇叭固定孔12。所述低频辐射器4连接在对应的低频辐射器孔11上并与所述低频辐射器孔11密封连接。每一所述喇叭3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喇叭固定孔12上并与所述喇叭固定孔12密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喇叭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喇叭3相背的设置在音箱腔体1内。具体地,音箱腔体1为内部具有容纳腔(未标号)的正四面体结构。音箱腔体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分别与容纳腔相连通的喇叭固定孔12。两个喇叭3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喇叭固定孔12处,并与喇叭固定孔12密封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喇叭固定孔12的数量与喇叭3的数量相对应,即相同。
一般麦克风音响一体设备在使用时,声音和振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递到咪头上,一种是通过空气的声波传递,另一种是通过固体结构件传递到咪头上。从空气传递的声波强度不是很大,但是固体结构件传导上来的声音和振动非常强烈,往往会发生强烈的自反馈效应,即自激效应(同一声音频率经过不断放大),这时喇叭里就会发处持续的不断加强的某固定频率的声音,俗称啸叫,完全破坏产品的正常使用。
由于声音是一种通过振动而产生和传播的波,它的本质是一种振动的 力,当扬声器(即喇叭)发出声音的时候,它的振膜正在做特定频率的前后振动,这个振动推动着附近的空气或者其它介质的振动,于是这种振动便传播出去,声音也便得到了传播。当音箱腔体内只有一个喇叭3时,喇叭3便会带动整个音箱腔体1以及和音箱腔体1相连的所有结构件产生相同频率的振动,当麦克风放置在音箱腔体1的某个部位,这种振动便传递给了麦克风,声自激效应(即啸叫)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为了在某个特定的位置让这种振动减弱甚至消失,避免产生啸叫反应,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100利用相位抵消的原理让这种振动消失。具体地说,在音箱腔体1的两边各设置一个性能、规格完全相同的喇叭3,并且相反方向放置。当同一个频率的声音发生的时候,因为它们的相位相同、振幅相同、频率相同,而方向却是相反的,所以当这两个振动波在介质中相遇的时候,就会互相抵消、减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喇叭3对称设置在音箱腔体1内,使两个喇叭3发出的振动相互抵消,从而利用相位抵消原理避免啸叫的产生。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安装在音箱腔体1内的喇叭3的数量,喇叭3的数量还可以为3个、4个、5个或6个等多个,多个喇叭3均匀分布在音箱腔体1内。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均匀分布”理解为:当喇叭3的数量为偶数时,偶数个喇叭两两对称方式设置在音箱腔体1内;当喇叭3的数量为奇数个时,奇数个喇叭以中心对称方式设置在音箱腔体1内。根据上述相位抵消的原理,不仅是两个喇叭3,只要多个喇叭3利用相位抵消的原理,通过对称排列,在靠近多个喇叭3的对称轴的位置上,振动一样会被抵消,声反馈相现象也会避免。例如,当喇叭3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喇叭3呈120°对称分布在音箱腔体1内,此时,音箱腔体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三个喇叭固定孔12,三个喇叭固定孔12呈120°对称设置在音箱腔体1上,每一喇叭3安装在对应的喇叭固定孔12处、并与喇叭固定孔12密封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也不限定喇叭3的安装方向,喇叭3的出声口还可以朝向音箱腔体1的中心处设置。当喇叭3的出声口朝向音箱腔体1的中心处时,只需在音箱腔体1上开设音孔(未示出),使声音传出即可。
所述低频辐射器孔11处连接有低频辐射器压板5,所述低频辐射器4固定在对应的所述低频辐射器压板5上;每一所述喇叭固定孔12处连接有喇叭筒6,所述喇叭3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喇叭筒6上;所述低频辐射器压板5和所述喇叭筒6外侧套设有网罩7。
所述低频辐射器压板5用于固定低频辐射器4。所述低频辐射器4与低频辐射器压板5及低频辐射器压板5与音箱腔体1之间均可以通过螺纹或扣合等方式固定连接,但是并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所述喇叭筒6用于固定喇叭3。喇叭3与喇叭筒6及喇叭筒6与音箱腔体1之间均可以通过螺纹或扣合等方式固定连接,但是并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
所述网罩7可列举为金属网罩,例如铁网罩、铝合金网罩或不锈钢网罩,还可列举为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塑料材质网罩。所述网罩7用于保护低频辐射器4和喇叭3不受物理损坏,并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网罩7为套设在低频辐射器压板5和喇叭筒6外侧,且与音箱腔体1固定连接的一体结构,结构紧凑且安装方便快速。当然,所述网罩7还可以为多个,分别对应的套设在低频辐射器压板5和喇叭筒6外侧,且与音箱腔体1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网罩7与音箱腔体1之间可以通过螺钉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但是并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
所述麦克风组件2包括咪头21及咪头支架22。所述咪头21支架为硅胶、橡胶、TPU或软塑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麦克风组件2还包括固定座23及网头24,所述固定座23固定在所述音箱腔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网头24套设在所述咪头21外并与所述音箱腔体1固定连接。
所述咪头21固定在咪头支架22上,咪头支架22固定在固定座23上, 固定座23固定在音箱腔体1上,网头24套设在咪头21外并与音箱腔体1固定连接。具体地,咪头支架2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固定座23上,也可以通过插接方式固定在固定座23上,也可以直接通过包胶或采用胶水等方式粘接在固定座23上。固定座23也可以通过粘接、螺纹连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在音箱腔体1的外侧壁上。
网头24套设在咪头支架22外,一方面以用于保护咪头21不受物理破坏;另一方面网头24可以对人的声音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并起一定的装饰作用,增加麦克风的美观性。
为了降低从固体结构件传递到咪头21上的声音振动,可以将咪头支架22采用软质材料制得,这种软质材料制成的咪头支架22能够有效减缓声音的振动,极大的抑制喇叭3产生的声音振动传递到咪头21上。
优选的,咪头支架22可以由硅胶制成,由于硅胶的硬度较低,能有效起到缓振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咪头支架22也可以选择其它软质材料,如橡胶或者TPU,也可以选用硬度在80度以下的软塑胶,只要硬度较低能够有效缓振即可。
优选的,咪头支架22可以呈拱形结构、镂空状或弹簧状,但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在此不做限制。拱形结构的柔性材质的咪头支架22,可以避免因误差引起的微弱振动,进一步打破振动的频率,确保不把喇叭3的声音传递给咪头21,声音的自反馈现象也便不会发生。
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100还包括手柄8,所述手柄8连接在所述音箱腔体1的外侧壁上。
所述手柄8为中空圆柱状结构,便于使用者握持且轻便省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柄8连接在音箱腔体1背离麦克风组件2的一端面上,并与咪头21共轴线。但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手柄8的具体连接位置,手柄8还可以连接在音箱腔体1的其它端面上。
所述手柄8内安装有电池组件81。所述手柄上设置有USB接口组件 82。
所述电池组件81可列举为蓄电池或锂电池,所述电池组件81用于为麦克风音响一体设备100提供工作所需电能。所述USB接口组件82用于外接U盘或其它USB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USB接口组件82包括USB转接板821和转接板胶壳822。USB转接板821内嵌于转接板胶壳822内,转接板胶壳822插接固定在手柄8底部。但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USB接口组件82的具体位置,例如,USB接口组件82还可以设置在手柄8侧面。
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100还包括电路板91和控制面板92。所述电路板91与所述控制面板92电连接。所述电路板91和所述控制面板92均连接在所述音箱腔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电路板91用于控制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100的工作。例如,所述电路板91通过响应用户在所述控制面板92上的操作控制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100的麦克风音量调节等。
所述控制面板92包括若干具有指示操作功能和位置之标识的按键93。
所述电路板91固定在音箱腔体1的外侧壁上,控制面板92、电源组件81、咪头21和喇叭3均与所述电路板91电连接。所述按键93包括电源开关键、蓝牙开关按键、模式按键、高音/低音调节键、音乐音量调节键、麦克风音量调节键、混响调节键、播放控制按键、录音按键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面板92上的所有按键93均电连接所述电路板91。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通过在音箱腔体内安装喇叭和低频辐射器,共同构成主动声源,当喇叭发出的声音频率与低频辐射器的固有振动特性频率相符时,低频辐射器便产生共振并激发重低音震撼效果且不会产生失真现象;
(2)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通过在音箱腔体内安装有两个 或多个均匀分布的喇叭,使得两个或多个喇叭发出的声音振动能够相互抵消,起到消振的作用,避免振动传递至麦克风,可以有效抑制啸叫的发生;
(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的咪头支架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可以有效的减缓声音的振动,极大的抑制喇叭产生的声音振动传递到咪头上,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反馈自激机制的产生,非常有效地抑制了啸叫的产生。
尽管以上较多使用了表示结构的术语,例如“音箱腔体”、“麦克风组件”、“低频辐射器”等,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包括音箱腔体及连接在所述音箱腔体上的麦克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腔体内安装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喇叭和低频辐射器,所述音箱腔体上开设有低频辐射器孔,所述低频辐射器连接在对应的低频辐射器孔上并与所述低频辐射器孔密封连接,所述低频辐射器孔处连接有低频辐射器压板,所述低频辐射器固定在对应的所述低频辐射器压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腔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喇叭固定孔,每一所述喇叭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喇叭固定孔上并与所述喇叭固定孔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喇叭固定孔处连接有喇叭筒,所述喇叭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喇叭筒上;所述低频辐射器压板和所述喇叭筒外侧套设有网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咪头及咪头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头支架为硅胶、橡胶、TPU或软塑胶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组件还包括固定座及网头,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音箱腔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网头套设在所述咪头外并与所述音箱腔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连接在所述音箱腔体的外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内安装有电池组件;所述手柄上设置有USB接口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路板和控制面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控制面板均连接在所述音箱腔体的外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包括若干具有指示操作功能和位置之标识的按键。
CN201621200947.8U 2016-10-28 2016-10-28 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98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0947.8U CN206698378U (zh) 2016-10-28 2016-10-28 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0947.8U CN206698378U (zh) 2016-10-28 2016-10-28 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98378U true CN206698378U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39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0094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98378U (zh) 2016-10-28 2016-10-28 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9837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20148A (zh) * 2017-12-12 2018-03-20 深圳唐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避免啸叫的音响设备
CN108882072A (zh) * 2018-06-12 2018-11-23 刘寒柏 麦克风
CN109275053A (zh) * 2018-09-20 2019-01-25 贵州奥斯科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麦克风音箱
CN110234052A (zh) * 2019-07-23 2019-09-13 深圳市美妙之音科技有限公司 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
CN112911459A (zh) * 2019-11-19 2021-06-04 得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20148A (zh) * 2017-12-12 2018-03-20 深圳唐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避免啸叫的音响设备
CN108882072A (zh) * 2018-06-12 2018-11-23 刘寒柏 麦克风
CN109275053A (zh) * 2018-09-20 2019-01-25 贵州奥斯科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麦克风音箱
CN110234052A (zh) * 2019-07-23 2019-09-13 深圳市美妙之音科技有限公司 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
CN110234052B (zh) * 2019-07-23 2024-05-17 深圳市美妙之音科技有限公司 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
CN112911459A (zh) * 2019-11-19 2021-06-04 得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98378U (zh) 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CN107046659B (zh) 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WO2016082150A1 (zh) 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CN205491072U (zh) 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US9012758B2 (en) Acoustical transmission line chamber fo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GB2442169A (en) Compact surround-sound effects system
US20170164114A1 (en) Ultra-low profile loudspeakers
TWM512863U (zh) 一種麥克風音箱一體設備
CN107864429B (zh) 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机
CN201594903U (zh) 介质共振混合音箱
CN201425837Y (zh) 便携式声频重放设备
US20070242846A1 (en) Outdoor decorative audio output system
CN202957969U (zh) 音箱
CN110719560B (zh) 扩音装置
CN206294311U (zh) 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CN207603886U (zh) 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机
CN206164832U (zh) 一种便携式高精密扬声器
CN212278420U (zh) 一种拼接式音响麦克风
CN115209315A (zh) 一种多功能透明振膜强低音户外音箱
CN207968841U (zh) 一种智能音箱
CN201467418U (zh) 音箱
CN208657003U (zh) 一种带震膜的麦克风喇叭一体设备
GB2480226A (en) Active bass loudspeaker acoustic loading system
CN204231635U (zh) 一种带缓振结构的音箱
CN203167232U (zh) 一种谐共振式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