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83360U - 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83360U
CN206683360U CN201720199596.1U CN201720199596U CN206683360U CN 206683360 U CN206683360 U CN 206683360U CN 201720199596 U CN201720199596 U CN 201720199596U CN 206683360 U CN206683360 U CN 206683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cloth
infra
water circulation
roller
col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995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邦胜
朱云斌
陈小和
黄肖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g Spinning Nano Materials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g Spinning Nano Materials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g Spinning Nano Materials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g Spinning Nano Materials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01995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83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83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83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涉及非织造材料机械技术领域。该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包括箱体、第一托辊、第二托辊以及多个红外管和多个冷却管,第一托辊、第二托辊、红外管和冷却管均设置在箱体的内部,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分别位于箱体的两端,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用于支撑、传输非织造布,多个红外管间隔排列、且与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的支撑平面相对,每相邻两个红外管之间设置一个冷却管,冷却管位于多个红外管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的支撑平面之间。该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干燥效果良好、耗能低,而且非织造布损坏或断裂的可能性较低。

Description

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织造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非织造布又称非织造材料、非织布、非织造织物或无纺织物。非织造技术是一门源于纺织,但又超越纺织的材料加工技术。非织造技术正在成为提供新型纤维状材料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新兴的材料工业分支,无论在航天技术、环保治理、农业技术、医用保健或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非织造新材料已成为一种愈来愈广泛的重要产品。
目前,烘箱是成套非织造布烘干设备或称生产线中的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烘箱的功用是加热烘干非织造布,并在出箱体后自然冷却固化。
但是,现有的烘箱中,一般采用风干系统干燥,耗能高,且非织造布可能会在风干系统的作用下产生静电,从而使非织造布波动,导致非织造布断裂或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其旨在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烘箱中,非织造布波动而断裂或损坏、且耗能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用于烘干非织造布,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包括箱体、第一托辊、第二托辊以及多个红外管和多个冷却管,所述第一托辊、所述第二托辊、所述红外管和所述冷却管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两端,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用于支撑、传输所述非织造布,多个所述红外管间隔排列、且与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的支撑平面相对,每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管之间设置一个所述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位于多个所述红外管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的支撑平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还包括多个石英盒子,一个所述石英盒子罩设在一个所述红外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还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红外管电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管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辊、所述第二托辊、所述红外管和所述冷却管两两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冷却管连接,用于向所述冷却管的内部循环通入冷却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包括供给辊、卷取辊和上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所述供给辊设置在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的一侧,所述供给辊用于向所述第一托辊输送所述非织造布,所述卷取辊设置在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的另一侧,所述卷取辊用于卷取所述第二托辊输出的所述非织造布。
进一步地,所述供给辊、所述卷取辊、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两两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一种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包括非织造布成型机、冷却槽、收卷辊和上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所述非织造布成型机设置在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托辊的一侧,所述冷却槽设置在所述非织造布成型机与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之间,所述收卷辊设置在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托辊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还包括定位辊,所述定位辊设置在所述冷却槽的内部,所述定位辊用于将所述非织造布压在所述冷却槽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还包括导向辊,所述导向辊设置在所述冷却槽与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之间,所述导向辊用于对所述非织造布导向。
相比现有的烘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首先采用红外管对非织造布进行加热干燥,不仅干燥效果良好、耗能低,而且非织造布产生的静电较少。其次,每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管之间设置一个冷却管,对非织造布的冷却均匀、且冷却效率高。最后,冷却管位于多个红外管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的支撑平面之间,在非织造布发送波动的情况下,冷却管能够阻挡非织造布吸附到红外管的附近,避免非织造布损坏或断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和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均包括上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在非织造布的烘干过程或者生产过程中,都能使非织造布产生的静电较少,发生损坏或断裂的可能性降低,提高非织造布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10-箱体;120-第一托辊;130-第二托辊;140-红外管;150-石英盒子;160-冷却管;200-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210-供给辊;220-卷取辊;310-非织造布成型机;320-冷却槽;330-定位辊;340-导向辊;350-收卷辊;400-非织造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用于烘干非织造布400。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包括箱体110、第一托辊120、第二托辊130、温度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以及多个红外管140、多个冷却管160、水泵(图中未示出)和多个石英盒子150。
第一托辊120、第二托辊130、红外管140和冷却管160均设置在箱体110的内部。第一托辊120和第二托辊130分别位于箱体110的两端。第一托辊120和第二托辊130用于支撑、传输非织造布400。容易理解的是,还可以在第一托辊120和第二托辊130设置传送带用于支撑、传输非织造布400。
多个红外管140间隔排列、且与第一托辊120和第二托辊130的支撑平面相对。也就是说,多个红外管140间隔排列在第一托辊120和第二托辊130的上方,多个红外管140用于对第一托辊120和第二托辊130上的非织造布400均匀干燥。一个石英盒子150罩设在一个红外管140上。石英盒子150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而且能够有效保护红外管140。
温度控制器与红外管140电连接,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红外管140的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红外管140的温度能够灵活控制对非织造布400的干燥温度,能够适应多种干燥要求。
每相邻两个红外管140之间设置一个冷却管160,冷却管160位于多个红外管140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托辊120和第二托辊130的支撑平面之间。也就是说,冷却管160位于红外管140与第一托辊120和第二托辊130之间,当非织造布400向上波动时,冷却管160能够阻挡非织造布400贴近红外管140,防止非织造布400过度波动、造成损坏或断裂。本实施例中,水泵与冷却管160连接,用于向冷却管160的内部循环通入冷却水,用于对非织造布400有效冷却。
具体的,第一托辊120、第二托辊130、红外管140和冷却管160两两相互平行。这样,第一托辊120和第二托辊130能够保证非织造布400在箱体110内部稳定地移动。红外管140能够起到均匀干燥,同时具有最大的干燥效率。冷却管160能够起到均匀冷却,同时具有最大的冷却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的工作过程:首先,非织造布400外力的牵引下进入箱体110内部,从第一托辊120向第二托辊130移动。其次,温度控制器控制红外管140加热到相应温度,红外管140对非织造布400进行干燥。同时,冷却管160内的冷却水循环流动,起到对非织造布400冷却的效果,并阻挡非织造布400贴近红外管140。最后,非织造布400从箱体110内移出,完成烘干的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首先采用红外管140对非织造布400进行加热干燥,不仅干燥效果良好,而且非织造布400产生的静电较少。其次,每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管140之间设置一个冷却管160,对非织造布400的冷却均匀、且冷却效率高。最后,冷却管160位于多个红外管140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托辊120和第二托辊130的支撑平面之间,在非织造布400发送波动的情况下,冷却管160能够阻挡非织造布400吸附到红外管140的附近,避免非织造布400损坏或断裂。
第二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2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200。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200包括供给辊210、卷取辊220和第一实施例中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
供给辊210设置在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的一侧,供给辊210用于向第一托辊120输送非织造布400。卷取辊220设置在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的另一侧,卷取辊220用于卷取第二托辊130输出的非织造布400。供给辊210、卷取辊220、第一托辊120和第二托辊130两两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200的工作过程:首先,供给辊210上输出非织造布400,非织造布400进入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的内部。然后,非织造布400在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的内部完成烘干的过程。最后,非织造布400由卷取辊220收卷。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200采用了第一实施例中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在非织造布400的烘干过程中,都能使非织造布400产生的静电较少,发生损坏或断裂的可能性降低,提高非织造布400的质量。
第三实施例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2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200。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200包括非织造布成型机310、冷却槽320、定位辊330、导向辊340、收卷辊350和第一实施例中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
非织造布成型机310设置在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相对靠近第一托辊120的一侧。冷却槽320设置在非织造布成型机310与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之间。定位辊330设置在冷却槽320的内部,定位辊330用于将非织造布400压在冷却槽320的内部。导向辊340设置在冷却槽320与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之间,导向辊340用于对非织造布400导向。收卷辊350设置在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相对靠近第二托辊130的一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200的工作过程:首先,非织造布成型机310输出非织造布400,非织造布400进入冷却槽320中冷却,并由定位辊330将非织造布400压在冷却槽320的内部。然后,非织造布400经过导向辊340进入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内,进行烘干的过程。最后,非织造布400从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中输出,并由收卷辊350收卷。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200采用了第一实施例中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100,在非织造布400的烘干过程中,都能使非织造布400产生的静电较少,发生损坏或断裂的可能性降低,提高非织造布400的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用于烘干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包括箱体、第一托辊、第二托辊以及多个红外管和多个冷却管,所述第一托辊、所述第二托辊、所述红外管和所述冷却管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两端,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用于支撑、传输所述非织造布,多个所述红外管间隔排列、且与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的支撑平面相对,每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管之间设置一个所述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位于多个所述红外管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的支撑平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还包括多个石英盒子,一个所述石英盒子罩设在一个所述红外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还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红外管电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管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辊、所述第二托辊、所述红外管和所述冷却管两两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冷却管连接,用于向所述冷却管的内部循环通入冷却水。
6.一种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包括供给辊和卷取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所述供给辊设置在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的一侧,所述供给辊用于向所述第一托辊输送所述非织造布,所述卷取辊设置在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的另一侧,所述卷取辊用于卷取所述第二托辊输出的所述非织造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辊、所述卷取辊、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两两平行设置。
8.一种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包括非织造布成型机、冷却槽和收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还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所述非织造布成型机设置在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托辊的一侧,所述冷却槽设置在所述非织造布成型机与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之间,所述收卷辊设置在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托辊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还包括定位辊,所述定位辊设置在所述冷却槽的内部,所述定位辊用于将所述非织造布压在所述冷却槽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干系统还包括导向辊,所述导向辊设置在所述冷却槽与所述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之间,所述导向辊用于对所述非织造布导向。
CN201720199596.1U 2017-03-02 2017-03-02 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 Active CN206683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9596.1U CN206683360U (zh) 2017-03-02 2017-03-02 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9596.1U CN206683360U (zh) 2017-03-02 2017-03-02 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83360U true CN206683360U (zh) 2017-11-28

Family

ID=60391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99596.1U Active CN206683360U (zh) 2017-03-02 2017-03-02 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833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9374A (zh) * 2017-03-02 2017-05-17 江苏盛纺纳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9374A (zh) * 2017-03-02 2017-05-17 江苏盛纺纳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00130U (zh) 一种用于无纺布烘干装置
CN208817928U (zh) 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用热风循环烘干设备
CN109140975A (zh) 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用热风循环烘干设备
CN109594275A (zh) 一种纺织用烘干除皱一体机
CN206683360U (zh) 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
CN103629904A (zh) 纺织品烘干装置
CN204388536U (zh) 布料烘干设备
CN206590325U (zh) 一种纺织机用原料存贮装置
CN105177768A (zh) 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206204495U (zh) 一种碳纤维原丝纺丝干燥致密化装置
CN106679374A (zh) 集红外干燥和水循环冷却的非织造布烘箱及烘干系统
CN205590948U (zh) 一种纺织烘干机
CN209584433U (zh) 一种高温定型装置
CN207973828U (zh) 一种毛纺提升传送装置
CN212512310U (zh) 一种纺织机械烘干装置
CN203687553U (zh) 纺织品烘干装置
CN206771933U (zh) 一种纺织业用高效烘干机
CN206683356U (zh) 热风非织造布干燥装置及系统
CN210051120U (zh) 一种医疗无纺布生产用的烘干装置
CN208872027U (zh) 一种高效率布料烘干装置
CN207865876U (zh) 一种化工材料的旋转式高效干燥设备
CN205316890U (zh) 一种用于无纺布生产线的烘干装置
CN207751273U (zh) 一种棉纺纱加工用烘干架
CN208545574U (zh) 一种化纤布加工用浆丝机烘干装置
CN203116462U (zh) 一种光学镜片的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