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83261U - 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83261U CN206683261U CN201720403782.2U CN201720403782U CN206683261U CN 206683261 U CN206683261 U CN 206683261U CN 201720403782 U CN201720403782 U CN 201720403782U CN 206683261 U CN206683261 U CN 2066832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let pipeline
- heat exchanger
- geothermal
- fluid
- accumulat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包括CO2流体蓄能机构、逆止阀和调节阀;CO2流体蓄能机构包括热交换器、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进口管道设于热交换器的进口端,出口管道设于热交换器的出口端;逆止阀设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进口管道上,调节阀设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出口管道上,CO2流体蓄能机构固定在地热水井口上部或临近地热水井的建构筑物上;或CO2流体蓄能机构设于壳体内,壳体一端设有地热水进口管道,另一端设有地热水出口管道,地热水进口管道、地热水出口管道与壳体内连通,地热水进口管道上设有地热水进口管道阀,地热水出口管道上设有地热水出口管道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地小,自耗能低,投资低,应用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碳与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以二氧化碳为工质,利用地热资源为能源,用于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系统的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
背景技术
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之一,而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和以火力发电为主的二次能源结构,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CO2 排放具有增长快、总量大的特点,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地热资源利用与发电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等已受到广泛关注。
地热主要是地球内部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热核反应产生的热能。离地球表面5000米深,15℃以上的岩石和液体的总含热量,据推算约为14.5×10^21KJ,约相当于4948万亿吨标准煤的热量。按照其储存形式,地热资源可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岩型和熔岩型5大类。我国将地热资源按温度划分为高温地热(高于150℃)和中低温地热(低于150℃),高温地热主要用于发电,中低温地热通常直接用于采暖、工农业加温、水产养殖及医疗和洗浴等。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所含地热量为973万亿千焦耳。据河北省地矿局计算,仅河北平原可采地热资源量达4.93x10^20KJ,相当于 168147亿吨标准煤。该区域地热资源主要赋存于上第三系砂岩和古生界及中上元古界的古潜山碳酸盐岩储水层,主要分布在华北断坳构造沉降区, 热储层埋藏深度较浅,埋深 3000m 以浅地热资源分布广泛, 出水口热水温度最高达 96℃。虽说有各种梯级开发应用方案,但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类型单一,弃水温度过高, 地热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利用,浪费严重。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方案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地热资源在发展低碳经济产业和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为此,国内外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由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的中国专利CN204672103U提供的“一种利用地热的二氧化碳捕集、发电与封存装置”代表了先进技术水平,其将经冷却器冷却的CO2压缩液化压入地热层,一部分二氧化碳永久封存在地下,一部分二氧化碳在地热层中加热增压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地面,在二氧化碳膨胀机中转化为机械能带动二氧化碳发电机产生电力。但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将液化CO2压入地热层再从另一处钻井用管道引出,投资大、耗能大;其二,液化CO2压入地热层,除风险大、且客观上不可控、易发生安全事故外,压入的CO2还将酸化地质并置换出地质层大量的烃类如甲烷等,该烃类进入大气生态圈,造成不可预期的环境危害。
而随CCS(CO2的捕集与封闭)技术应用发展起来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较传统的热能发电系统的系统热效率、总重及占地面积、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现行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包括热源、高速涡轮机、高速发电机、高速压气机、冷却器等,而其高效换热器是超临界发电系统工程应用的基础,客观上要求用高效换热器等压加热二氧化碳工质,因此,现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试验环路的热交换大多使用印制电路板热交换器(PCHE),它适用于高工作温度和高工作压力,并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能满足用换热器等压加热二氧化碳工质的要求,但机构复杂,投资大,一套获取热能的换热装置高达数千万美元,严重影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推广应用。
为有效利用我国广阔的可再生低碳地热水能源,需要开发一种利用地热水资源对超临界CO2流体蓄能的一种占地小,又不影响生态环境的运行稳定、自耗能低、投资低、运行成本低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小,不影响生态环境的运行稳定,自耗能低,投资低,运行成本低的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可直接利用中低温地热(低于150℃)和高温地热(高于150℃)将液态CO2流体蓄集能量为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供CO2发电机组发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包括CO2流体蓄能机构、逆止阀和调节阀;所述CO2流体蓄能机构包括热交换器、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所述进口管道设于热交换器的进口端,所述出口管道设于热交换器的出口端;所述逆止阀设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进口管道上,所述调节阀设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出口管道上,所述CO2流体蓄能机构固定在地热水井口上部或临近地热水井的建构筑物上;或CO2流体蓄能机构设于壳体内,壳体一端设有地热水进口管道,另一端设有地热水出口管道,所述地热水进口管道、地热水出口管道与壳体内连通,所述地热水进口管道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出口管道设于同一端,所述地热水出口管道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进口管道设于同一端,所述地热水进口管道上设有地热水进口管道阀,所述地热水出口管道上设有地热水出口管道阀。
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器为螺旋绕管式热交换器,工作介质为CO2流体。
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器为列管式热交换器,工作介质为CO2流体。
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器为板式换热器,工作介质为CO2流体。
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器为排管式换热器,工作介质为CO2流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结构简单,占地小,不影响生态环境的运行稳定,自耗能低,投资低,运行成本低,蓄能高效、应用安全,可有效地将CO2经逆止阀送入CO2流体蓄能机构的热交换器中,直接以CO2为工作介质吸收蓄集地热水井或壳体内地热水的高温热能,热交换器中的CO2蓄能转化为高能量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经CO2流体蓄能机构出口的调节阀控制稳定排出,可供应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发电;可直接利用中低温地热(低于150℃)和高温地热(高于150℃)将液态CO2流体蓄集能量为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供CO2发电机组发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支架1、CO2流体蓄能机构、逆止阀25、调节阀26;CO2流体蓄能机构包括热交换器、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进口管道设于热交换器的进口端,出口管道设于热交换器的出口端;逆止阀25设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进口管道上,调节阀26设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出口管道上,CO2流体蓄能机构的出口管道外设有保温层,CO2流体蓄能机构通过支架1固定在地热水井口上部或临近地热水井的建构筑物上,热交换器为螺旋绕管式热交换器2a,工作介质为CO2流体。
实施例2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热交换器为列管式热交换器2b,工作介质为CO2流体。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参照图3,本实施例包括支架1、壳体21、CO2流体蓄能机构、逆止阀25、调节阀26;CO2流体蓄能机构包括热交换器、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进口管道设于热交换器的进口端,出口管道设于热交换器的出口端,热交换器设于壳体21内,支架1设于壳体21底部;逆止阀25设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进口管道上且设于壳体21外一端,调节阀26设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出口管道上且设于壳体21外另一端;壳体21一端设有地热水进口管道,另一端设有地热水出口管道,地热水进口管道、地热水出口管道与壳体21内连通,地热水进口管道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出口管道设于同一端,地热水出口管道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进口管道设于同一端,地热水进口管道上设有地热水进口管道阀22,地热水出口管道上设有地热水出口管道阀23;热交换器为板式换热器2c,工作介质为CO2流体。
实施例4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热交换器为螺旋绕管式换热器2d,工作介质为CO2流体。其余同实施例3。
实施例5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热交换器为排管式换热器2e,工作介质为CO2流体。其余同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地小,不影响生态环境的运行稳定,自耗能低,投资低,运行成本低,蓄能高效、应用安全,可有效地将CO2经逆止阀25送入CO2流体蓄能机构的热交换器中,直接以CO2为工作介质吸收蓄集地热水井或壳体21内地热水的高温热能,热交换器中的CO2蓄能转化为高能量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经CO2流体蓄能机构出口的调节阀26控制稳定排出,可供应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发电;可直接利用中低温地热(低于150℃)和高温地热(高于150℃)将液态CO2流体蓄集能量为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供CO2发电机组发电。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5)
1.一种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CO2流体蓄能机构、逆止阀和调节阀;所述CO2流体蓄能机构包括热交换器、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所述进口管道设于热交换器的进口端,所述出口管道设于热交换器的出口端;所述逆止阀设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进口管道上,所述调节阀设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出口管道上,所述CO2流体蓄能机构固定在地热水井口上部或临近地热水井的建构筑物上;或CO2流体蓄能机构设于壳体内,壳体一端设有地热水进口管道,另一端设有地热水出口管道,所述地热水进口管道、地热水出口管道与壳体内连通,所述地热水进口管道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出口管道设于同一端,所述地热水出口管道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进口管道设于同一端,所述地热水进口管道上设有地热水进口管道阀,所述地热水出口管道上设有地热水出口管道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螺旋绕管式热交换器,工作介质为CO2流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列管式热交换器,工作介质为CO2流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板式换热器,工作介质为CO2流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排管式换热器,工作介质为CO2流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03782.2U CN206683261U (zh) | 2017-04-18 | 2017-04-18 | 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03782.2U CN206683261U (zh) | 2017-04-18 | 2017-04-18 | 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83261U true CN206683261U (zh) | 2017-11-28 |
Family
ID=60403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03782.2U Active CN206683261U (zh) | 2017-04-18 | 2017-04-18 | 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832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62665A (zh) * | 2017-04-18 | 2017-08-18 | 长沙紫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 |
-
2017
- 2017-04-18 CN CN201720403782.2U patent/CN20668326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62665A (zh) * | 2017-04-18 | 2017-08-18 | 长沙紫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70043B (zh) | 利用地热能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装备系统及方法 | |
CN205135737U (zh) | 一种热泵辅助式太阳能与lng冷能联合发电装置 | |
CN110259625A (zh) | 一种利用地下含水层的抽水压缩空气蓄能系统及方法 | |
CN106917728A (zh) | 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的清洁发电装备系统及方法 | |
CN103743580A (zh) | 一种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试验装置 | |
CN107062665A (zh) | 一种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 | |
CN205878666U (zh) | 一种地埋式换热能量桩 | |
CN115289393A (zh) | 基于中深层干热岩的地热能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方法 | |
CN107131546A (zh) | 热水型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热电联产一体化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206683261U (zh) | 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 | |
CN201909483U (zh) | 地下换热提取地热的诱导对流装置 | |
CN205225594U (zh) | 地热中低温发电系统 | |
CN210486623U (zh) | 跨季节混合储热冷热联供系统 | |
CN107191344A (zh) | 重力热机及发电系统 | |
CN204923481U (zh) | 环保型集热器 | |
CN204404220U (zh) | 基于城市沼气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 |
CN203349358U (zh) | 多种清洁能源结合实现集中供热的系统 | |
CN206817585U (zh) | 热水型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热电联产一体化系统 | |
CN206655724U (zh) | 利用地热能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装备系统 | |
CN206581994U (zh) | 一种利用两相管气泡泵的中低温热能联合发电系统 | |
CN215062565U (zh) | 一种利用电厂余热的岩土储能热泵系统 | |
CN206785572U (zh) | 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的清洁发电装备系统 | |
CN205400834U (zh) | 一种工艺气超低品位余热发电装置 | |
CN210426218U (zh) | 一种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 | |
CN210241967U (zh) | 一种以地热为辅助能源的加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