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80044U - 一种无机房电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机房电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80044U CN206680044U CN201720313121.0U CN201720313121U CN206680044U CN 206680044 U CN206680044 U CN 206680044U CN 201720313121 U CN201720313121 U CN 201720313121U CN 206680044 U CN206680044 U CN 2066800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 traction machine
- machine
- floor wheel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井道、轿厢、曳引装置及对重装置,所述轿厢通过轿厢导轨设置于井道内,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机构及对重导轨;所述轿厢及对重机构通过悬挂绳与所述曳引装置相连,且所述轿厢及对重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悬挂绳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装置包括曳引机及曳引机底座,所述曳引机底座经底座支架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上,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所述曳引机底座上,所述曳引机为蝶式曳引机,所述蝶式曳引机上设有曳引轮,所述曳引轮设置于所述曳引机底座的中间;所述曳引机与所述曳引机底座之间还设有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电梯对井道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了电梯运行时的稳定性及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外转子主机式的无机房电梯主要使用永磁同步主机来对钢丝绳进行曳引,但这种主机基本都是曳引轮在主机固定座外侧,这就导致当轿厢重载时主机受力不良,引发噪音和振动。同时,由于需要兼顾曳引轮和主机安装座,故这种无机房电梯相当占用井道宽度空间。
同时,常规的无机房客梯大多使用双轿底轮前置,这也造成了轿厢偏载的情况,轿厢重载时偏载变的明显,影响了电梯的稳定,也加大了振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通过使用该结构,提供了电梯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电梯运行时的噪音,提供电梯井道空间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井道、轿厢、曳引装置及对重装置,所述轿厢通过轿厢导轨设置于井道内,并沿井道上下运动,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机构及对重导轨,所述对重导轨与所述轿厢导轨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对重机构沿所述对重导轨上下运动;所述轿厢及对重机构通过悬挂绳与所述曳引装置相连,且所述轿厢及对重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悬挂绳的两端,所述曳引装置包括曳引机及曳引机底座,所述曳引机底座经底座支架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上,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所述曳引机底座上,所述曳引机为蝶式曳引机,所述蝶式曳引机上设有曳引轮,所述曳引轮设置于所述曳引机底座的中间;所述曳引机与所述曳引机底座之间还设有减震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减震装置为橡胶减震垫。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轿厢前侧设有轿门,所述轿厢左、右两侧的底部分别设有一轿底轮,两个所述轿底轮相互平行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轿底轮分别倾斜于所述轿厢的左、右侧壁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轿底轮分别为左侧轿底轮及右侧轿底轮,所述左侧轿底轮设置于所述轿厢左侧,所述右侧轿底轮设置于所述轿厢右侧,所述左侧轿底轮与所述轿厢的左侧壁倾斜设置,所述右侧轿底轮与所述轿厢的右侧壁倾斜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侧轿底轮靠近所述轿厢的前侧设置,所述右侧轿底轮靠近所述轿厢的后侧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曳引机采用蝶式曳引机,蝶式曳引机的曳引轮设置于曳引机底座的中间,由于蝶式曳引机的尺寸小,曳引机可以安装于轿厢导轨上,无需额外设置横梁,既可以降低成本,又提高了井道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中在曳引机与曳引机底座之间还设有减震装置,以往结构中由于曳引轮设置于曳引轮底座的外部,难以安装减震垫,本实用新型与以往结构相比,能够降低曳引轮的振动,降低噪音,提高电梯使用时的舒适性;
3.本实用新型中在轿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轿底轮,且轿底轮与轿厢宽度方向呈夹角的倾斜设置的轿底轮,与以往前置设置的轿底轮结构相比,能够减小轿厢偏载现象,提高了电梯的稳定性,降低了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井道;2、轿厢;3、曳引装置;4、对重装置;5、轿厢导轨;6、对重机构;7、对重导轨;8、悬挂绳;9、曳引机;10、曳引机底座;11、曳引轮;12、减震装置;13、轿门;14、左侧轿底轮;15、右侧轿底轮;16、底座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井道1、轿厢2、曳引装置3及对重装置4,所述轿厢2通过轿厢导轨5设置于井道1内,并沿井道1上下运动,所述对重装置4包括对重机构6及对重导轨7,所述对重导轨7与所述轿厢导轨5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对重机构6沿所述对重导轨7上下运动;所述轿厢2及对重机构6通过悬挂绳8与所述曳引装置3相连,且所述轿厢2及对重机构6分别设置于所述悬挂绳8的两端,所述曳引装置3包括曳引机9及曳引机底座10,所述曳引机底座10经底座支架16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5上,所述曳引机9安装于所述曳引机底座10上,所述曳引机9为蝶式曳引机,所述蝶式曳引机上设有曳引轮11,所述曳引轮11设置于所述曳引机底座10的中间;所述曳引机9与所述曳引机底座10之间还设有减震装置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装置12为橡胶减震垫。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底座支架一侧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上,另一侧安装于井道内壁上。其中,曳引机安装于井道的宽度方向上,由于曳引机采用蝶式曳引机,宽度比较小,能够提高井道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曳引机的曳引轮设置于曳引机的中部,也就是直接设置于曳引机底座的中部,这样轿厢重载时曳引机的受力均匀,同时,在曳引机与曳引机底座之间设置橡胶减震垫,能够降低曳引机的振动及噪音,提高电梯的舒适性。
参见图1、2所示,所述轿厢2前侧设有轿门13,所述轿厢左、右两侧的底部分别设有一轿底轮,两个所述轿底轮相互平行设置。每个所述轿底轮分别倾斜于所述轿厢的左、右侧壁设置。
在以往结构中,轿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轿底轮,轿底轮均垂直于轿厢的左、右侧壁设置,但是,这样的轿底轮布置结构,在电梯在使用过程中轿厢会出现偏载情况的发生,特别是轿厢在重载情况下,偏载情况变得更加明显,会严重影响电梯运行时的稳定性,同时会加剧轿厢的振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两侧的轿底轮分别倾斜于轿厢的左、右侧壁设置,通过倾斜设置的轿底轮,能够有效防止轿厢的振动,提高电梯运行时的稳定性。
参见图1、2所示,所述轿底轮分别为左侧轿底轮14及右侧轿底轮15,所述左侧轿底轮设置于所述轿厢左侧,所述右侧轿底轮设置于所述轿厢右侧,所述左侧轿底轮与所述轿厢的左侧壁倾斜设置,所述右侧轿底轮与所述轿厢的右侧壁倾斜设置。
为了进一步降低轿厢的偏载情况,所述左侧轿底轮靠近所述轿厢的前侧设置,所述右侧轿底轮靠近所述轿厢的后侧设置。左侧轿底轮设置于轿厢的左侧的前侧,右侧轿底轮设置于轿厢的右侧的后侧,这样分开设置,左侧轿底轮与右侧轿底轮不对称设置,左、右侧轿底轮能够对轿厢的两侧及前后侧起到一个支撑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轿厢的偏载情况,提高电梯运行时的稳定性,提高电梯的舒适性。
同时,倾斜设置的左、右侧轿底轮,能够减小轿厢对井道宽度方向的占用,提高轿厢对井道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便于操作人员对电梯的安装。
Claims (6)
1.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井道、轿厢、曳引装置及对重装置,所述轿厢通过轿厢导轨设置于井道内,并沿井道上下运动,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机构及对重导轨,所述对重导轨与所述轿厢导轨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对重机构沿所述对重导轨上下运动;所述轿厢及对重机构通过悬挂绳与所述曳引装置相连,且所述轿厢及对重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悬挂绳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装置包括曳引机及曳引机底座,所述曳引机底座经底座支架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上,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所述曳引机底座上,所述曳引机为蝶式曳引机,所述蝶式曳引机上设有曳引轮,所述曳引轮设置于所述曳引机底座的中间;所述曳引机与所述曳引机底座之间还设有减震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为橡胶减震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前侧设有轿门,所述轿厢左、右两侧的底部分别设有一轿底轮,两个所述轿底轮相互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轿底轮分别倾斜于所述轿厢的左、右侧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轮分别为左侧轿底轮及右侧轿底轮,所述左侧轿底轮设置于所述轿厢左侧,所述右侧轿底轮设置于所述轿厢右侧,所述左侧轿底轮与所述轿厢的左侧壁倾斜设置,所述右侧轿底轮与所述轿厢的右侧壁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轿底轮靠近所述轿厢的前侧设置,所述右侧轿底轮靠近所述轿厢的后侧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13121.0U CN206680044U (zh) | 2017-03-28 | 2017-03-28 | 一种无机房电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13121.0U CN206680044U (zh) | 2017-03-28 | 2017-03-28 | 一种无机房电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80044U true CN206680044U (zh) | 2017-11-28 |
Family
ID=60390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313121.0U Active CN206680044U (zh) | 2017-03-28 | 2017-03-28 | 一种无机房电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80044U (zh) |
-
2017
- 2017-03-28 CN CN201720313121.0U patent/CN20668004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3084310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3723603A (zh) | 一种家用电梯曳引驱动装置 | |
CN109626176B (zh) | 12比1载货电梯的曳引结构 | |
WO2015025396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201102845Y (zh) | 牵引绳轮式无机房电梯 | |
CN206680044U (zh) | 一种无机房电梯 | |
CN202912533U (zh) | 高速电梯曳引主机承重部件的单绕复减震装置 | |
WO2019024143A1 (zh) | 一种电梯用减震垫机构 | |
JP2011213420A (ja) | 油圧エレベータ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リニューアルされたロープ式エレベータ | |
CN207551644U (zh) | 乘客电梯用电梯曳引驱动结构 | |
JP2008168979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214003743U (zh) | 一种多重减震的无机房电梯 | |
WO2019091212A1 (zh) | 一种稳定式电梯轿厢用导向轮装置 | |
CN205998801U (zh) | 一种电梯轿顶轮安装结构 | |
CN106395579A (zh) | 无机房电梯顶层排布结构 | |
CN107804767A (zh) | 一种乘客电梯用电梯曳引驱动结构 | |
CN209481024U (zh) | 一种有机房钢带电梯 | |
CN104773634B (zh) |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 |
CN207645583U (zh) | 一种电梯轿厢减震降噪装置 | |
CN201746191U (zh) | 电梯的布置结构 | |
CN211419240U (zh) | 一种无机房载货电梯曳引机安装架 | |
WO2019116467A1 (ja) |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 |
CN205472136U (zh) | 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 | |
CN203796854U (zh) | 一种电梯轿厢减振装置 | |
JP5570602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