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4728U - 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64728U CN206664728U CN201720320669.8U CN201720320669U CN206664728U CN 206664728 U CN206664728 U CN 206664728U CN 201720320669 U CN201720320669 U CN 201720320669U CN 206664728 U CN206664728 U CN 2066647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guan liang
- rear floor
-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及汽车,其中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连接于车身侧围总成和后地板之间,所述车身侧围总成包括车身左侧围总成和车身右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管梁和底座支架,所述支撑管梁包括左支撑管梁和右支撑管梁,所述左支撑管梁的上端和所述右支撑管梁的上端分别与车身左侧围总成和车身右侧围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撑管梁的下端、所述右支撑管梁的下端均与所述底座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支架固定连接在后地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本实用新型将车身侧围总成与后地板连接成一体,能够有效抵抗外物冲击,提高白车身的弯扭刚度和模态,也有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上的车身中后部,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之间通过行李舱隔板总成连接,行李厢隔板与后排座椅之间通常设有支撑梁结构。但是行李厢隔板与后排座椅之间的区域容易存在后地板局部模态不好、整车的NVH性能不佳的问题,而且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现有的支撑梁抗击行李厢储物的冲击能力不够好,行李舱隔板总成与后座椅在受到大的碰撞力作用下容易变形而导致座椅上的乘客会受到人身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抵抗外物冲击,提高白车身的弯扭刚度和模态的后地板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连接于车身侧围总成和后地板之间,所述车身侧围总成包括车身左侧围总成和车身右侧围总成,所述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管梁和底座支架,所述支撑管梁包括左支撑管梁和右支撑管梁,所述左支撑管梁的上端、所述右支撑管梁的上端分别与车身左侧围总成和车身右侧围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撑管梁的下端、所述右支撑管梁的下端均与所述底座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支架固定连接在后地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梁的上端为实心扁平状,所述支撑管梁的上端设有多个与所述车身侧围总成连接的安装孔,所述支撑管梁的上端两侧还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梁的中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管梁的中部截面为圆形截面。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管梁和所述右支撑管梁之间的间距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左支撑管梁、所述右支撑管梁和所述底座支架连接形成V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管梁和所述右支撑管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75°~105°。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管梁和所述右支撑管梁之间的夹角为90°。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梁的下端为斜切截面,所述左支撑管梁的下端与所述右支撑管梁的下端通过斜切截面相互贴紧并通过焊接相互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支架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U形槽,所述左支撑管梁的下端与所述右支撑管梁的下端分别定位在所述两个U形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支架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后地板连接的连接孔,所述底座支架上设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底座支架四周轮廓上设有翻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连接在车身侧围总成和后地板之间,能够有效抵抗外物冲击,提高白车身的弯扭刚度和模态。本实用新型采用中空的管梁结构能够节约材料,有利于车辆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的支撑管梁正视图;
图4是图3所示支撑管梁的A-A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的支撑管梁左视图;
图6是图5所示支撑管梁的B-B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的底座支架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的底座支架立体图。
其中,10、支撑管梁;11、左支撑管梁;12、右支撑管梁;20、底座支架;30、车身侧围总成;31、左侧围总成;32、右侧围总成;40、后地板;41、后地板横梁;101、安装孔;102、加强筋;103、斜切截面;201、U形槽;202、连接孔;203、加强筋;204、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管梁10和底座支架20,其中支撑管梁10包括的左支撑管梁11和右支撑管梁12。通过左支撑管梁11的上端与车身左侧围总成31固定连接,右支撑管梁12的上端与车身右侧围总成32固定连接,实现后地板支撑结构与车身侧围总成30的固定连接。左支撑管梁11的下端和右支撑管梁12的下端均与底座支架20固定连接。底座支架20固定连接在后地板横梁41上,实现后地板支撑结构与后地板40的固定连接。
具体地,左支撑管梁11和右支撑管梁12之间的间距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左支撑管梁11、右支撑管梁12和底座支架20连接形成V形结构。
进一步地,左支撑管梁11和右支撑管梁12之间夹角范围为75°~105°。其中,经过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出,当左支撑管梁11和右支撑管梁12之间夹角为90°时,后地板支撑结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白车身的弯扭刚度和模态,并且抵抗发生后部碰撞时行李箱物品对后排乘员的冲击。
通过后地板支撑结构将车身侧围总成30与后地板40连接成一体,可有效提高支撑管梁10、后地板40、车身侧围总成30的局部模态,提高白车身后部的弯扭刚度和强度,同时可以有效减小震动产生的噪声,提高汽车的NVH性能。
如图3至图6所示,支撑管梁10的下端设有斜切截面103,左支撑管梁11的下端和右支撑管梁12的下端通过斜切截面103相互贴紧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参考图2),斜切截面103有利于左支撑管梁11下端和右支撑管梁12下端焊接固定在一起,斜切截面103可以增大支撑管梁10下端的焊接面积,有利于左支撑管梁11和右支撑管梁12焊接稳定性。
支撑管梁10的上端为实心扁平状,支撑管梁10的上端设有多个与车身侧围总成30连接的安装孔101,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支撑管梁10上端设有两个安装孔101,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101将支撑管梁10固定在车身侧围总成30上。
支撑管梁10上端的两侧还设有加强筋102,可以有效提高支撑管梁10与车身侧围总成30的连接部位的刚度和强度,提高了支撑管梁10与车身侧围总成30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支撑管梁10的中部为中空结构,中空的管梁结构在实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节约材料,有利于实现车身轻量化。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管梁10的中部截面为圆形截面,当然,支撑管梁10的截面也可以是方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形截面的中空结构更有利于力的均匀传递,有效减少应力集中。
如图7和图8所示,底座支架20外轮廓呈弧形,与后地板横梁41的轮廓相匹配。底座支架20上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U形槽201,U形槽201与支撑管梁10的下端外轮廓相匹配,左支撑管梁11下端和右支撑管梁12下端分别固定在两个U形槽201中。U形槽201有利于左支撑管梁11的下端和右支撑管梁12的下端分别与底座支架焊接固定,减少焊接形变,增强左支撑管梁11、右支管梁撑梁12与底座支架20的焊接强度。
底座支架20底部设有多个与后地板40固定连接的连接孔20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底座支架20底部设有三个连接孔202,连接孔202分布在底座支架20底部的左右两侧和中间位置呈三角形分布。具体地,左支撑管梁11、右支撑管梁12和底座支架20通过二氧化碳焊接成组件后,再通过三个螺栓穿过连接孔202固定在后地板横梁41上。
底座支架20的中部、两个U形槽201之间均设有加强筋203,底座支架20的四周轮廓还设有翻边204,通过设置加强筋203和翻边204,提高底座支架20的刚度和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连接于车身侧围总成(30)和后地板(40)之间,所述车身侧围总成(30)包括车身左侧围总成(31)和车身右侧围总成(32),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管梁(10)和底座支架(20),所述支撑管梁(10)包括左支撑管梁(11)和右支撑管梁(12),所述左支撑管梁(11)的上端、所述右支撑管梁(12)的上端分别与车身左侧围总成(31)和车身右侧围总成(32)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撑管梁(11)的下端、所述右支撑管梁(12)的下端均与所述底座支架(20)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支架(20)固定连接在后地板(40)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梁(10)的上端为实心扁平状,所述支撑管梁(10)的上端设有多个与所述车身侧围总成(30)连接的安装孔(101),所述支撑管梁(10)的上端两侧还设有加强筋(1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梁(10)的中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管梁(10)的中部截面为圆形截面。
4.如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所述左支撑管梁(11)和所述右支撑管梁(12)之间的间距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左支撑管梁(11)、所述右支撑管梁(12)和所述底座支架(20)连接形成V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管梁(11)和所述右支撑管梁(12)之间的夹角范围为75°~10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管梁(11)和所述右支撑管梁(12)之间的夹角为9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梁(10)的下端为斜切截面(103),所述左支撑管梁(11)的下端与所述右支撑管梁(12)的下端通过斜切截面(103)相互贴紧并通过焊接相互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架(20)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U形槽(201),所述左支撑管梁(11)的下端与所述右支撑管梁(12)的下端分别定位在所述两个U形槽(201)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架(20)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后地板(40)连接的连接孔(202),所述底座支架(20)上设有多条加强筋(203),所述底座支架(20)四周轮廓上设有翻边(204)。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20669.8U CN206664728U (zh) | 2017-03-29 | 2017-03-29 | 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20669.8U CN206664728U (zh) | 2017-03-29 | 2017-03-29 | 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64728U true CN206664728U (zh) | 2017-11-24 |
Family
ID=60374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320669.8U Active CN206664728U (zh) | 2017-03-29 | 2017-03-29 | 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6472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63732A (zh) * | 2018-08-20 | 2019-01-25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乘员舱装置及焊接方法 |
-
2017
- 2017-03-29 CN CN201720320669.8U patent/CN20666472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63732A (zh) * | 2018-08-20 | 2019-01-25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乘员舱装置及焊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80923B2 (en) | Vehicle platform | |
US7854474B2 (en) | Reinforcing brace | |
CN101823505B (zh) | 用于吸收侧向力的装置 | |
US8870224B2 (en) | Engine cradle with deflector device | |
EP3388315B1 (en) | Vehicle front-end structure | |
US20180370573A1 (en) | Vehicle sill reinforcement | |
CN103370258A (zh) | 车辆下部结构 | |
RU2550401C2 (ru) |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 |
US11110787B2 (en) | Structural enhancements of an electric vehicle | |
CN203593053U (zh) | 用于车辆的碰撞保护系统 | |
CN105946977A (zh) | 汽车车身骨架 | |
WO2018161696A1 (zh) | 驾驶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WO2018161699A1 (zh) | 车身框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6664728U (zh) | 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及汽车 | |
US8038186B2 (en) | Carrier support for attaching to a motor vehicle | |
CN202987294U (zh) | 前地板加强板及具有该加强板的汽车 | |
US9296293B1 (en) | Vehicle load management structure | |
CN106275109B (zh) | 一种备胎坑及加强结构 | |
CN202413950U (zh) | 汽车前地板结构 | |
CN210391333U (zh) | 前地板焊接总成 | |
CN202508185U (zh) | 车辆备胎舱及车辆 | |
CN205930617U (zh) | 车身框架结构及汽车 | |
WO2019192391A1 (zh) | 一种防撞梁连接组件 | |
CN206501891U (zh) | 一种后车架组件 | |
CN107972745B (zh) | 一种备胎安装点加强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