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3886U - 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63886U
CN206663886U CN201720392798.8U CN201720392798U CN206663886U CN 206663886 U CN206663886 U CN 206663886U CN 201720392798 U CN201720392798 U CN 201720392798U CN 206663886 U CN206663886 U CN 206663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micropore
main body
acoustical panel
panel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927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元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Yuanning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he Metal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he Metal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he Metal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927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63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63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6388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包括衬底,以及设在衬底上的消音板主体;消音板主体的正面设有若干行依次排列的波浪凹槽;上下相邻的两行波浪凹槽的波峰依次交错;左右相邻的两个波峰之间形成有第一凸台;消音板主体的背面设有若干行依次排列第二凸台;上下相邻的两行第二凸台依次交错;每一个第二凸台的下方均向下凹陷形成有三棱锥凹陷部,三棱锥凹陷部的宽度从下到上逐渐扩大;第二凸台与第一凸台一一相对;三棱锥凹陷部与波浪凹槽的波峰一一相对,形成有凹陷区;每一个凹陷区内均设有贯穿消音板主体的微孔。该微孔消音复合板能够有效地对声音进行吸收,消音效果好,且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音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
背景技术
降噪系数(Noise Reduction Coefficient,NRC)是衡量封闭的空间内,某个材料对声音吸收能力的一个全面评价指标。NRC越高,反射回该空间的声音就越少,反之,声音在空间内不断反射形成混响,产生令人疲劳的背景噪音。由于人耳感知的缘故,只有当NRC达到0.5以上时,人耳才能感受到噪音的明显降低。
消音板(吸音板)是指板状的具有吸音减噪作用的材料,主要应用于影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审讯室、画廊、拍卖厅、报告厅、医院、学校、琴房、会议室、录音室、KTV包房、家庭降噪等对声学环境要求较高及高档装修的场所。一般来说,为了增强消音板的强度、防火、防潮等功能,消音板在实际应用时会设置成复合板,即消音复合板。虽然市面上有多种多样的消音复合板,但是多数存在消音效果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结构简单,消音板主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消音结构,且设有多个穿透消音板主体的微孔,能够有效地对声音进行吸收,消音效果好;同时,设置有衬底,方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消音板主体;所述消音板主体的正面设置有若干行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波浪凹槽;上下相邻的两行所述波浪凹槽的波峰依次交错而设;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波峰之间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消音板主体的背面设置有若干行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第二凸台;上下相邻的两行所述第二凸台依次交错而设;每一个所述第二凸台的下方均向下凹陷形成有三棱锥凹陷部,所述三棱锥凹陷部的宽度从下到上逐渐扩大;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一凸台一一相对;所述三棱锥凹陷部与所述波浪凹槽的波峰一一相对,形成有凹陷区;每一个所述凹陷区内均设置有贯穿所述消音板主体正反面的微孔。
优选的,所述衬底包括瓦楞芯和第一无纺布,所述瓦楞芯、所述第一无纺布和所述消音板主体上下依次而设;或者,所述衬底包括瓦楞芯和第一吸音纸,所述瓦楞芯、所述第一吸音纸和所述消音板主体上下依次而设。
优选的,所述衬底包括冲孔背板和蜂窝芯,所述冲孔背板、所述蜂窝芯和所述消音板主体上下依次而设。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无纺布和第三无纺布,所述第二无纺布设置在所述冲孔背板和所述蜂窝芯之间,所述第三无纺布设置在所述蜂窝芯和所述消音板主体之间;或者,还包括第二吸音纸和第三吸音纸,所述第二吸音纸设置在所述冲孔背板和所述蜂窝芯之间,所述第三吸音纸设置在所述蜂窝芯和所述消音板主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微孔为梯形微孔;所述第二凸台为椭圆形凸台,所述椭圆形凸台的顶面为平面;若干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均相等。
优选的,相邻两行所述微孔之间的距离为2-5mm;相邻两列所述微孔之间的距离为2-5mm;相邻两行所述第一凸台之间的距离为2-5mm,相邻两列所述第一凸台之间的距离为2-5mm;相邻两行所述三棱锥凹陷部之间的距离为2-5mm;相邻两列所述三棱锥凹陷部之间的距离为2-5mm。
优选的,所述梯形微孔的上边和下边的长度均为0.05-0.5mm,孔径宽度为0.2-1.0mm。
优选的,若干行所述波浪凹槽均横向贯穿所述消音板主体正面的左右两侧;若干行所述第二凸台均横向贯穿所述消音板主体背面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消音板主体为铝板或铁板。
优选的,所述消音板主体的厚度为0.5-1.5mm。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孔消音复合板,消音板主体设置在衬底上,进行安装时,通过衬底固定在待安装位置上,衬底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当有噪声发生时,噪音从消音板主体的正面进入,首先被波浪凹槽吸纳,接着穿过微孔到达消音板主体背面的三棱锥凹陷部,由于三棱锥凹陷部的内径呈喇叭状分布,噪音逐渐往外扩散,且第二凸台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防止噪音向四周扩散,减少噪音在空间内的反射,避免噪音在空间内形成混响,降噪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孔消音复合板,复合板相较于单片的微孔消音板(消音板主体)的消音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地对声音进行吸收。且该复合板硬度高,不易变形,在大面积使用,该复合板的延展性高,抗压耐重能力强。并且,衬底与消音板主体的结合方式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消音板主体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消音板主体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消音板主体正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消音板主体背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消音板主体上微孔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微孔消音复合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瓦楞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微孔消音复合板的示意图;
图中:
10、消音板主体; 11、波浪凹槽; 12、第一凸台;
21、第二凸台; 22、三棱锥凹陷部; 31、微孔;
40、瓦楞芯; 41、勾搭件; 50、第一无纺布;
60、冲孔背板; 70、蜂窝芯; 80、第二无纺布;
90、第三无纺布;
L1:微孔的上边长; L2:微孔的下边长; W1:微孔的宽度;
H1:相邻两行微孔之间的距离;
H2:相邻两列微孔之间的距离;
H3:相邻两行第一凸台之间的距离;
H4:相邻两列第一凸台之间的距离;
H5:相邻两行三棱锥凹陷部之间的距离;
H6:相邻两列三棱锥凹陷部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衬底上的消音板主体10;消音板主体10的正面设置有若干行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波浪凹槽11;上下相邻的两行波浪凹槽11的波峰依次交错而设;左右相邻的两个波峰之间形成有第一凸台12;消音板主体10的背面设置有若干行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第二凸台21;上下相邻的两行第二凸台21依次交错而设;每一个第二凸台21的下方均向下凹陷形成有三棱锥凹陷部22,三棱锥凹陷部22的宽度从下到上逐渐扩大;第二凸台21与第一凸台12一一相对;三棱锥凹陷部22与波浪凹槽11的波峰一一相对,形成有凹陷区;每一个凹陷区内均设置有贯穿消音板主体10正反面的微孔31。
进行安装时,通过衬底固定在待安装位置上,衬底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安装方便。当有噪声发生时,噪音从消音板主体10的正面进入,首先被波浪凹槽11吸纳,接着穿过微孔31到达消音板主体10背面的三棱锥凹陷部22,由于三棱锥凹陷部22的内径呈喇叭状分布,噪音逐渐往外扩散,且第二凸台21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防止噪音向四周扩散,减少噪音在空间内的反射,避免噪音在空间内形成混响,降噪效果好。
下面,对衬底的设置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6所示,衬底可以包括瓦楞芯40和第一无纺布50,瓦楞芯40、第一无纺布50和消音板主体10上下依次而设。瓦楞芯40一般采取铝材制成,铝制瓦楞芯40具有质轻、高强、色泽丰富、施工方便快捷、抗震、防火、防雨、寿命长、免维护等优点。而第一无纺布50是一种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优点。采取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整个微孔消音复合板同时具备质量轻、强度高、防火、防潮和环保等特点。此外,第一无纺布50可以用吸音纸替代,进一步提高吸音效果。
如图7所示,可以在瓦楞芯40的四周设置勾搭件41,方便安装固定。
下面,对消音板主体10的设置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5所示,微孔31可以设置为梯形微孔,梯形微孔的上边长L1和下边的长L2均可以设置为0.05-0.5mm,孔径宽度W1可以设置为0.2-1.0mm。梯形微孔有利于噪音的穿透,其规格按照上述设置方式,使得一个消音板主体10上能够制作出很多微孔31,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微孔31的数量,提高吸音能力。当然,微孔31不限于上述设置方式,还可以采取其他合理的设置方式。
如图4所示,第二凸台21可以设置为椭圆形凸台,椭圆形凸台的顶面为平面;若干第二凸台21的高度均相等。椭圆形凸台能够很好地阻挡噪音向四周扩散,减少噪音的反射,同时,第二凸台21的高度相等,实际生产中第二凸台21都经过平滑处理,能够提供平滑的触摸感。当然,消音板主体10正面的第一凸台12的高度也是均相等的,同样经过平滑处理,也能够提供很好地平滑触摸感。
如图3-4所示,相邻两行微孔31之间的距离H1为2-5mm;相邻两列微孔31之间的距离H2为2-5mm;相邻两行第一凸台12之间的距离H3为2-5mm,相邻两列第一凸台12之间的距离H4为2-5mm;相邻两行三棱锥凹陷部22之间的距离H5为2-5mm;相邻两列三棱锥凹陷部22之间的距离H6为2-5mm。
并且,若干行波浪凹槽11均横向贯穿消音板主体10正面的左右两侧;若干行第二凸台21均横向贯穿消音板主体10背面的左右两侧。而消音板主体10可以设置为铝板或铁板,其厚度可以设置为0.5-1.5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微孔消音复合板,在消音板主体10上制作出很多微孔31,并且,微孔31、第一凸台12、波浪凹槽11、三棱锥凹陷部22和消音板主体10的规格均采取的合理的设置,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制作出合理的吸音结构,可以大幅度改善传统金属冲孔板降噪系数低,吸音效果差的不足。同时,该微孔消音复合板能够满足很多公共产所的需要,防火、防潮、环保,为等对声学环境要求较高的场所提供了很好地解决方案。
此外,该微孔消音复合板相较于单片的微孔消音板(消音板主体10)的消音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地对声音进行吸收。且该复合板硬度高,不易变形,在大面积使用,该复合板的延展性高,抗压耐重能力强。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衬底包括冲孔背板60和蜂窝芯70,冲孔背板60、蜂窝芯70和消音板主体10上下依次而设。冲孔背板60上均布有多个通孔,有利于噪声的散出,同时起到减轻质量的作用,冲孔背板60一般用铝材制成,质量轻,轻度高。蜂窝芯70一般也是用铝材制成,铝制蜂窝芯70有质轻、节能、高强度、刚度好、良好的隔音、隔热、防火、防潮、保温、耐腐蚀、环保、抗风化、安装方便等优点。
另外,还可以包括第二无纺布80和第三无纺布90,第二无纺布80设置在冲孔背板60和蜂窝芯70之间,第三无纺布90设置在蜂窝芯70和消音板主体10之间。当然,第二无纺布80和第三无纺布90均可以用吸音纸替代,以进一步提高吸音效果。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消音板主体;
所述消音板主体的正面设置有若干行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波浪凹槽;上下相邻的两行所述波浪凹槽的波峰依次交错而设;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波峰之间形成有第一凸台;
所述消音板主体的背面设置有若干行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第二凸台;上下相邻的两行所述第二凸台依次交错而设;每一个所述第二凸台的下方均向下凹陷形成有三棱锥凹陷部,所述三棱锥凹陷部的宽度从下到上逐渐扩大;
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一凸台一一相对;所述三棱锥凹陷部与所述波浪凹槽的波峰一一相对,形成有凹陷区;每一个所述凹陷区内均设置有贯穿所述消音板主体正反面的微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消音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包括瓦楞芯和第一无纺布,所述瓦楞芯、所述第一无纺布和所述消音板主体上下依次而设;
或者,所述衬底包括瓦楞芯和第一吸音纸,所述瓦楞芯、所述第一吸音纸和所述消音板主体上下依次而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消音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包括冲孔背板和蜂窝芯,所述冲孔背板、所述蜂窝芯和所述消音板主体上下依次而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孔消音复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无纺布和第三无纺布,所述第二无纺布设置在所述冲孔背板和所述蜂窝芯之间,所述第三无纺布设置在所述蜂窝芯和所述消音板主体之间;
或者,还包括第二吸音纸和第三吸音纸,所述第二吸音纸设置在所述冲孔背板和所述蜂窝芯之间,所述第三吸音纸设置在所述蜂窝芯和所述消音板主体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消音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为梯形微孔;所述第二凸台为椭圆形凸台,所述椭圆形凸台的顶面为平面;若干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均相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消音复合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所述微孔之间的距离为2-5mm;相邻两列所述微孔之间的距离为2-5mm;相邻两行所述第一凸台之间的距离为2-5mm,相邻两列所述第一凸台之间的距离为2-5mm;相邻两行所述三棱锥凹陷部之间的距离为2-5mm;相邻两列所述三棱锥凹陷部之间的距离为2-5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孔消音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微孔的上边和下边的长度均为0.05-0.5mm,孔径宽度为0.2-1.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消音复合板,其特征在于,若干行所述波浪凹槽均横向贯穿所述消音板主体正面的左右两侧;若干行所述第二凸台均横向贯穿所述消音板主体背面的左右两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消音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板主体为铝板或铁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消音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板主体的厚度为0.5-1.5mm。
CN201720392798.8U 2017-04-14 2017-04-14 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63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92798.8U CN206663886U (zh) 2017-04-14 2017-04-14 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92798.8U CN206663886U (zh) 2017-04-14 2017-04-14 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63886U true CN206663886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80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9279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63886U (zh) 2017-04-14 2017-04-14 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638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4435A (zh) * 2018-07-14 2018-12-07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按排列区域分布的螺旋曲面噪声过滤装置的油烟机
CN110481061A (zh) * 2019-09-17 2019-11-22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穿孔方法、消音板及其声衬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4435A (zh) * 2018-07-14 2018-12-07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按排列区域分布的螺旋曲面噪声过滤装置的油烟机
CN110481061A (zh) * 2019-09-17 2019-11-22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穿孔方法、消音板及其声衬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75789U (zh) 一种微孔吸声隔声复合板结构
CN206663886U (zh) 一种微孔消音复合板
CN204370595U (zh) 一种吸音隔音降噪墙
CN202611004U (zh) 蜂窝芯层覆有吸音短纤的蜂窝复合吸音板
CN206477257U (zh) 大波浪吸音屏
CN206737173U (zh) 一种微孔消音板
CN216920775U (zh) 一种新型微晶阻尼隔音板
CN205976041U (zh) 一种隔声吸音墙
CN203716431U (zh) 结构改良的吸音组合装置
CN201406773Y (zh) 一种吸音板
CN210947507U (zh)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隔音建筑材料
CN212200843U (zh) 一种高隔音性能墙体结构
CN204418578U (zh) 一种吸音天花
CN208105757U (zh) 一种吸音集成地板
CN218541293U (zh) 一种隔音叠合镁板
CN201172896Y (zh) 界面声学处理吸声体
CN207716631U (zh) 一种建筑工程暖通气流消声器
CN104805978B (zh) 一种装饰吸音墙面
CN217439225U (zh) 基于斐波那契数列的mls吸声扩散体组合
CN206158063U (zh) 一种环保降噪建材
CN205134850U (zh) 一种铜饰挂板
CN219863491U (zh) 一种隔音效果好的隔音墙
CN201424765Y (zh) 一种天花板
CN218205336U (zh) 一种轻质高强度隔音防火墙砖
CN209760663U (zh) 一种吸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8

Address after: 528300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1 GUI Lan Shan, Shunde.

Patentee after: Li Yuanning

Address before: 511400 No. 2 South Road, 2 Jade Road,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INHE METAL BUILDING MATERI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