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0301U - 导管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管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60301U
CN206660301U CN201621456017.9U CN201621456017U CN206660301U CN 206660301 U CN206660301 U CN 206660301U CN 201621456017 U CN201621456017 U CN 201621456017U CN 206660301 U CN206660301 U CN 206660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nnector
tube chamber
distal end
connection device
chamber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560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4560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60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60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603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导管连接装置,包括近端连接体、远端连接体及两组剖面连接管,近端连接体和远端连接体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近端连接体和远端连接体的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连接一组剖面连接管,近端连接体的内部沿旋转方向均匀设有一组管腔通道,远端连接体的内部沿旋转方向对应设有至少一组管腔通道,转动近端连接体或远端连接体,近端连接体的管腔通道、近端连接体的管腔通道及剖面连接管相连通,实现管腔通道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转换。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可以迅速有效地实现流体方向的转换。

Description

导管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端分别连接单(多)腔导管和尾接管道的导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人体置入导管是圆柱体状的、柔性的医用装置,用于患者身体腔、管、脉等的流体(气体、液体)的抽取和引入,例如静脉留置(含PICC)、血液透析、气道插管、胃管置管、膀胱置管、浆膜腔置管等。
多腔导管(通常为双腔或者三腔)可以单向引入、抽取流体或者同时引入和抽取流体。其插入人体管腔的多腔道开口处于平行或上下游位置,而远端多处于平行位置;多腔孔径相等或不等。目前,尚未有专用于导管的转换接头,需要转换流体方向时,临床往往需要中断原有的流体连接,并且需要使用新耗材反复预冲洗和排气,浪费流体(药物、血液、肝素配液等),而且操作过程有机会形成细菌侵入。
多腔转换常为临床所需要,如:
1、单腔导管置入人体管腔,尾接两种或两种以上引入流体时,需要在不同时段引入不同的尾接药物;
2、多腔导管单向引入或者抽取的流体需要进行管腔转换时;例如:双腔气管插管过程中,一般将导管开口位于上游的管腔(更靠近肺叶)置入左主支气管,导管开口位于下游的管腔(更远离肺叶)处于右主支气管的开口,以实现单肺通气,需要在不需要更动呼吸回路的情况下,实现左右侧单肺通气转换避免肺萎缩,或在双腔气管远端连接体2只能插入右主支气管的限制条件下,不需要更动呼吸回路实现任意单侧肺通气;
3、多腔导管同时引入和抽取的管道需要转换方向时;例如: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流阻塞的原因是纤维蛋白鞘形成、血栓形成以及位置阻塞。用于解决流阻塞的有效措施包括在血液透析单元的相关血液线路处将导管管腔的流动反转,使用泵抽取和引入血流(这样可继续治疗,却增加了再循环的血液量),而且将线路断开并重新联接,增加了临床医师对导管的操作并且增加了微生物污染和感染的可能,延长了透析处理的时间;
4、多腔导管的各个腔室直径不同,导致最大流速不同的情况下;例如:PICC大小腔置管抢救重度休克过程中,双腔各引入不同类型药物。
通过检索,检索到“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申请号为“201220047744.5”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医用多功能转换接头”,它是一两端开口、中空的梭形体,所述梭形体外壳为环形阶梯状结构,用于解决不同规格导管的衔接,并不能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迅速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导管接头装置。
一种导管连接装置,包括近端连接体、远端连接体及两组剖面连接管,近端连接体和远端连接体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近端连接体和远端连接体的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连接一组剖面连接管,近端连接体的内部沿旋转方向均匀设有一组管腔通道,远端连接体的内部沿旋转方向对应设有至少一组管腔通道,转动近端连接体或远端连接体,近端连接体的管腔通道、近端连接体的管腔通道及剖面连接管相连通,实现管腔通道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转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近端连接体沿旋转方向均匀设置两个管腔通道,远端连接体沿旋转方向均匀设置两个管腔通道,近端连接体相对远端体旋转180度,以实现管腔通道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转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近端连接体沿转动方向均匀设置两个管腔通道,远端连接体沿旋转方向均匀设置四个管腔通道,近端连接体相对远端体旋转180度,以实现管腔通道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转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近端连接体沿转动方向均匀设置三个管腔通道,远端连接体沿旋转方向均匀设置六个管腔通道,近端连接体相对远端体旋转120度或240度,以实现管腔通道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转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导管连接装置还包括一旋转密封件,该旋转密封件转动套于近端连接体与远端连接体相互靠近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旋转密封件的内部设置有一对环形的嵌装槽,近端连接体与远端连接体相互靠近的一端沿圆周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凸缘,近端连接体与远端连接体的凸缘可分别卡入旋转密封件的嵌装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近端连接体的管腔通道的端部与远端连接体的管腔通道的端部对应设置结合部,所述结合部是外凸或内凹的弹性结构,在旋转作用下,外凸的弹性结构弹性变形与对应的内凹的弹性结构紧密结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近端连接体与远端连接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突起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近端连接体及远端连接体于中心处对应设置有可转动连接的枢接孔及枢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近端连接体与远端连接体为圆柱形、或矩形体、或椭圆形体、或多边形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近端连接体和远端连接体的剖面连接管可以在近端和远端连接体的侧面进行连接,或为槽状结构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源于近端连接体和远端连接体的接口公母方向性,单腔、双腔、三腔、多腔的近端和远端可以设置互换位置,该方向性改变包含在权利要求内。
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可以迅速有效地流体方向的转换,而不必重新连接流体及接头,使医务人员可以不再需要额外的设备快速转换不同管腔、反转管腔中流体的流动,不必在原有的连接方式中断开连接并重新连接,极大程度减少了医务人员对导管的操作、多次预冲洗带来的器材损耗,并降低微生物污染和感染的可能。另外,可通过反转流动作为预防措施来使得管腔阻塞(血栓、尿垢、胆结石、飘浮胸膜等)的可能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组装图。
图3是图2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文件中,术语“患者”是指病人或者生病的其它动物,术语“医务人员”是指医生、护士或者其它提供照料的人,可以包括看护人员;术语“近端”是指结构中更加靠近患者的部分,而术语“远端”是指更加远离患者的部分;术语“顺向”是指流体从结构中靠近患者的部分流向远离部分,而术语“逆向”是指流体在远离患者的部分流向靠近部分;本说明书中提及的方向性用词如:“内侧端”指的是近端连接体靠近远端连接体的一端或远端连接体靠近近端连接体的一端;“外侧端”指的是近端连接体远离远端连接体的一端或远端连接体远离近端连接体的一端;以上说明仅用于更清楚的解释或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权利主张包含以上设计的所有逆向设计(即两端公母头方向改变)及双向公头或者母头的设计。也包含与导管有关的多种接头和孔径的设计。同时对皮下隧道设计的导管连接方式进行权利主张。
本实用新型应用范围,包括患者各种通过体内体腔置管的诊断和相关治疗等,还包括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接头相关的原理,利用各种与导管相关的疗法,例如尿毒症、心肺支持、心脏疾病、腹部疾病、泌尿疾病、肠疾病等的疗法,例如用于慢性、急性疾病等,例如血液透析、心包穿刺置管、胸腔穿刺置管、气管插管、腹部穿刺置管、胃管、十二指肠置管、导尿管、膀胱置管冲洗、静脉留置、PICC(中心静脉留置)、动脉置管、颅内置管、腰椎穿刺置管等应用,例如使用导管来传输流体,例如药物、盐水、体液、气体等。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括近端连接体1、远端连接体2、两组剖面连接管3和旋转密封件4。每一组剖面连接管3的数量是两个。
近端连接体1和远端连接体2转动连接,且分别为圆柱体。近端连接体1的内部沿旋转方向(即沿一直径方向)均匀设置有两个管腔通道5。远端连接体2的内部沿旋转方向(即沿一直径方向)均匀设置有两个管腔通道5。旋转密封件4转动套设于近端连接体1和远端连接体2。
近端连接体1于中心处设3 一枢接孔11。远端连接体2于中心处设有一枢轴21,转动收容于枢接孔11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枢接孔可设于远端连接体2及枢轴可设于近端连接体1。
旋转密封件4的内部沿圆周设置有一对环形的嵌装槽12。近端连接体1的一端和远端连接体2的一端沿圆周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凸缘8。近端连接体1和远端连接体2的凸缘8转动嵌装于旋转密封件4的嵌装槽12内。
近端连接体1的管腔通道5与远端连接体2的管腔通道5的相连通。剖面连接管3可直接与近端连接体1及远端连接体2的管腔通道5相连接。与近端连接体1相连接的剖面连接管3,可通过普通机械阀接口(三通或MV,一般为鲁尔接口母口)、正压机械阀接口公口,分隔膜接口的公口连接插入体腔的单腔或多腔导管。与远端连接体2连接的剖面连接管3,可通过普通机械阀接口(三通或MV,一般为鲁尔接口母口)、正压机械阀接口公口,分隔膜接口公口连接尾接管道体系的接口。
近端连接体1的管腔通道5与远端连接体2的管腔通道5的端部设置有接合部7。
本实施方式中,结合部7为外凸或内凹的弹性结构,在旋转力作用下,外凸的弹性结构7弹性变形与对应的内凹的弹性结构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密封和锁紧,并可承载一定的流体压力。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近端连接体1的管腔通道5与远端连接体2的管腔通道5的端部的接合部7,也可由非弹性材料制成同时提供旋转的能力和足够的密封,如硬且光滑的材料,例如陶瓷、聚合物材料(最适建议)或者金属材料。外凸的结合部和内凹的结合部紧密贴合后,可以承载一定的流体压力。
近端连接体1、远端连接体2的表面设置有突起部14,其上覆盖定位标识(图未示),便于进行旋转操纵。
在近端连接体1、远端连接体2,标记有管腔通道的方向的可视标记(图未示),如:直通、逆流和封闭等标识,可分别为绿色I、V、W(及反向)及红色O(停止,off),从而使得医务人员明晰管腔通管流向;标识可为凸起结构利于旋转操作,并可通过触觉反馈明晰旋转是否对位。
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近端连接体1及远端连接体2均为一组二孔设计,近端连接体1通过一组剖面连接管3连接单腔导管,远端连接体2通过另一组剖面连接管3连接双管。近端连接体1或者远端连接体2相对旋转180度,实现管腔通道5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转换。
可替代的是,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近端连接体1通过剖面连接管3连接双腔导管,远端连接体2通过剖面连接管3连接双管。近端连接体1或者远端连接体2相对旋转180度,实现管腔通道5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转换。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近端连接体1为一组二孔设计,近端连接体1内沿旋转方向(即沿一直径方向)均匀设置有两个管腔通道5;远端连接体2为二组四孔设计,远端连接体2内沿旋转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管腔通道5,即沿相互垂直的两直径方向设有二组导管通道5:一组为直通管道,一组为封闭管道。近端连接体1通过剖面连接管3连接双腔导管,远端连接体2通过剖面连接管3连接双管。近端连接体1或者远端连接体2旋转90度可以实现管腔通道5连通或者封闭;近端连接体1或者远端连接体2旋转180度,实现管腔通道5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转换。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每组剖面连接管3的数量是三个;近端连接体1为一组三孔设计,近端连接体1内沿旋转方向均匀设置有三个管腔通道5;远端连接体2为二组六孔设计,远端连接体2内沿旋转方向均匀设置有六个管腔通道5,相隔120度的三个导管通道5为一组,共2组,一组为直通管道,一组为封闭管着。近端连接体1通过剖面连接管3连接三腔导管,远端连接体2通过剖面连接管3连接三管。近端连接体1或者远端连接体2旋转90度可以实现管腔通道5连通或者封闭;近端连接体1或者远端连接体2旋转180度实现管道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转换;近端连接体1或者远端连接体旋转60度、180度或者300度可以实现管腔通道5的连通或者封闭;近端连接体1或者远端连接体旋转120度或者240度,实现实现管腔通道5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转换。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中,远端连接体2的剖面连接管6设置在远端连接体2的侧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剖面连接管6也可以替换成开口或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近端连接体2的剖面连接管也可以设置在近端连接体1的侧面。
近端连接体1或远端连接体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矩形体、椭圆形体、多边形体等。
近端连接体1、远端连接体2,采用适合医疗应用的材料制成,例如聚合物或者金属(如钛、不锈钢)。可采用半刚性和刚性的聚合物进行制造,如使用弹性材料如模塑的医用级聚氨脂(最适建议)、硅酮等。
旋转密封件4采用低摩擦性材料制造,如涂有聚四氟乙烯(PTFE)(最适建议)、浸渍有PTFE的内部润滑的弹性体等。
导管连接装置的近端连接体1、远端连接体2等部件可以用抗菌化合物处理或浸渍,这样会有益地降低与管腔进入相关的传染。近端连接体1、远端连接体2可以在部件成形的过程中、在装配之前和植入患者之后用抗菌剂处理。另外,可以在使用过程中重复进行抗菌处理,采用不同的抗菌化合物,例如金属离子,如银、抗生素、双氯苯双胍己烷、碘酒、EDTA和柠檬酸盐。近端连接体1、远端连接体2,适用于多次使用;由于制造成本较低,也可一次性使用。
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有效地制造和装配,并与现有多种单腔、多腔导管匹配。本实用新型导管连接装置在密封耐压能力、长时间耐用性、抗菌性、与体液气体和化学环境的兼容性方面均进行了设计,使用简单可靠。可以迅速有效地流体方向的转换,而不必重新连接流体,接头使医务人员可以不再需要额外的设备快速转换不同管腔、反转管腔中流体的流动,不必在原有的连接方式中断开连接并重新连接,极大程度减少了医务人员对导管的操作、多次预冲洗带来的器材损耗,并降低微生物污染和感染的可能。另外,可通过反转流动作为预防措施来使得管腔阻塞(血栓、尿垢、胆结石、飘浮胸膜等)的可能性降低。
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文公开的实施例作出不同的改变。因此,上述叙述不应当构成限定,而只是作为不同实施例的示例。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应当注意后面所附的权利要求和范围内的其他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导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端连接体、远端连接体及两组剖面连接管,近端连接体和远端连接体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近端连接体和远端连接体的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连接一组剖面连接管,近端连接体的内部沿旋转方向均匀设有一组管腔通道,远端连接体的内部沿旋转方向对应设有至少一组管腔通道,转动近端连接体或远端连接体,近端连接体的管腔通道、近端连接体的管腔通道及剖面连接管相连通,实现管腔通道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转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近端连接体沿旋转方向均匀设置两个管腔通道,远端连接体沿旋转方向均匀设置两个管腔通道,近端连接体相对远端体旋转180度,以实现管腔通道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转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近端连接体沿转动方向均匀设置两个管腔通道,远端连接体沿旋转方向均匀设置四个管腔通道,近端连接体相对远端体旋转180度,以实现管腔通道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转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近端连接体沿转动方向均匀设置三个管腔通道,远端连接体沿旋转方向均匀设置六个管腔通道,近端连接体相对远端体旋转120度或240度,以实现管腔通道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转换。
5.如权利要求1至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管连接装置还包括一旋转密封件,该旋转密封件转动套于近端连接体与远端连接体相互靠近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密封件的内部设置有一对环形的嵌装槽,近端连接体与远端连接体相互靠近的一端沿圆周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凸缘,近端连接体与远端连接体的凸缘可分别卡入旋转密封件的嵌装槽。
7.如权利要求1至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近端连接体的管腔通道的端部与远端连接体的管腔通道的端部对应设置结合部,所述结合部是外凸或内凹的弹性结构,在旋转作用下,外凸的弹性结构弹性变形与对应的内凹的弹性结构紧密结合。
8.如权利要求1至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近端连接体与远端连接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突起部。
9.如权利要求1至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近端连接体及远端连接体于中心处对应设置有可转动连接的枢接孔及枢轴。
10.如权利要求1至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近端连接体与远端连接体为圆柱形、或矩形体、或椭圆形体、或多边形体。
CN201621456017.9U 2016-12-28 2016-12-28 导管连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60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6017.9U CN206660301U (zh) 2016-12-28 2016-12-28 导管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6017.9U CN206660301U (zh) 2016-12-28 2016-12-28 导管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60301U true CN206660301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57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5601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60301U (zh) 2016-12-28 2016-12-28 导管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60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8850C (zh) 可反转的多管腔导管
US10105529B2 (en) Needleless, intermittent, neutral displacement IV injection port
JP5919588B2 (ja) 呼吸器具のための迅速継手
US20060129109A1 (en) Reconnectable disconnect device for fluid transfer line
CN101878052A (zh) 医疗系统以及导管连接装置
CN100506308C (zh) 带有防堵塞尖端的导管
US10589065B2 (en) Catheter assembly including sealing member
KR20110067017A (ko) 연결 및 분리시 누출을 최소화할 수 있는 폐쇄식 숫 루어 장치
JP2005506133A (ja) 着脱可能なハブを有するカテーテル
CN103816601A (zh) 带有阀的末端的导管
US20210322753A1 (en) Transfer catheter for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CN106621025A (zh) 导管连接装置
CN106730317A (zh) 导管连接装置
CN206652084U (zh) 导管连接装置
FI106700B (fi) Laite nesteputkien liittämiseksi lääketieteellisissä tarkoituksissa
CN206660301U (zh) 导管连接装置
CN201618293U (zh) 临界负压冲洗引流管
CN206007784U (zh) 一种冲洗吸引管
US1196953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use
CN208990011U (zh) 三腔胃管
CN204972453U (zh) 便携式滴水双套管
CN219842753U (zh) 一种模拟腹膜透析操作围裙
CN105597175B (zh) 一种血液透析装置
KR102627091B1 (ko) 의료 장치용 멀티포트
CN104511085A (zh) 多孔腔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