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59941U - 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 - Google Patents

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59941U
CN206659941U CN201621397638.4U CN201621397638U CN206659941U CN 206659941 U CN206659941 U CN 206659941U CN 201621397638 U CN201621397638 U CN 201621397638U CN 206659941 U CN206659941 U CN 206659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elastic portion
inner chamber
portable unit
fix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976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超群
徐牁
戴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BAIKANGT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BAIKANGT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BAIKANGT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BAIKANGT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976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59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59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59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种植体具有第一内腔,携带组件包括携带器及扳手组件,携带器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第一内腔相互配合;扳手组件具有第二内腔,第二内腔与第二端部相互配合;第一端部包括第一弹性部,第二端部包括第二弹性部,当携带组件与种植体相互组装时,第一弹性部与第一内腔相互抵接以限制携带器脱离种植体,第二弹性部与第二内腔相互抵接以限制携带器脱离扳手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器为一体结构,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方便种植完后携带器的取出,且有效避免携带器与种植体松动或掉落、种植过程中携带器断裂、取出过程携带器脱落的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简便性。

Description

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科植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地,牙科种植手术过程中,为了避免污染种植体,会采用携带组件进行牙科种植体的种植,携带组件和种植体一般连接在一起进行灭菌销售。
参图1,现有技术中,携带组件300一般包括携带杆30、携带帽31、扳手32及手机头33。
携带杆30通过螺纹连接将携带帽31及种植体400连接在一起,且携带杆30的末端与种植体400相互连接,如此,携带杆30、携带帽31及种植体400成为一相对静止的整体结构。
扳手32套在携带杆30上,且扳手32通过挤压携带杆30外侧的O型圈301以与携带杆32相互卡紧。
手机头33套接在扳手32远离携带杆30的一侧。
当将种植体400拧入牙槽骨中时,手机头33及扳手32带动携带杆30、携带帽31及种植体400一起转动,当拧紧力矩过大时,会存在携带杆30断裂的风险,如图1中标号A的区域,该区域在拧紧过程中容易出现断裂,携带杆30一旦断裂在种植体400内,会对手术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会导致手术失败。
而种植完成后需要将携带组件300拆卸下来。
目前的做法是先用把持器500将携带帽31固定住,而后通过手机头33及扳手32带动携带杆30转动,携带杆30与种植体400相互脱离,此时,携带帽31仍然位于种植体400中,后续可以直接将携带帽31卸下。
在上述拆卸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把持器500,使得拆卸过程相当复杂。
另外,在上述拆卸过程中,有可能将携带帽31掉落在患者喉部而造成手术意外事故。
综上所述,目前的携带组件300结构存在很多技术不足,给牙科医生带来很多的不便和手术风险,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所述种植体具有第一内腔,所述携带组件包括:
携带器,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内腔相互配合;
扳手组件,其具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二端部相互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二弹性部,当所述携带组件与所述种植体相互组装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一内腔相互抵接以限制所述携带器脱离所述种植体,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内腔相互抵接以限制所述携带器脱离所述扳手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携带组件脱离所述种植体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一内腔之间形成沿所述携带器轴向的第一阻力,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内腔之间形成沿所述携带器轴向的第二阻力,所述第一阻力小于所述第二阻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弹性小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弹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内腔形成有内螺纹或圆柱孔,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最外侧形成有尖部,当所述携带器置入所述种植体时,所述第一弹性部朝外侧扩张而使得所述尖部卡嵌于所述内螺纹或圆柱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内腔形成有凹陷部,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外表面呈弧面,当所述携带器置入所述扳手组件时,所述第二弹性部朝外侧扩张而使得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弹性部卡嵌于所述凹陷部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部还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内腔还形成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携带器相对所述种植体转动,所述第二端部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内腔还形成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携带器相对所述扳手组件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表面由若干表面连接而成,且每一表面处具有至少一切面,当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互配合时,所述切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弹性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于垂直于携带器轴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截面轮廓呈多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截面轮廓为六边形,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截面轮廓为八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携带器为一体结构,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方便种植完后携带器的取出,且有效避免携带器与种植体松动或掉落、种植过程中携带器断裂、取出过程携带器脱落的风险,简化了医生的操作步骤,便于大量生产,方便操作,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简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携带组件及种植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携带组件及种植体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携带器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区域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固定部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示意图;
图7是图2中C区域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为清楚地表达本申请内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以器械操作者作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
参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100、种植体200的组装示意图。
种植体200具有第一内腔20。
携带组件100用于将种植体200植入患者牙槽骨内。
这里,当种植体200植入牙槽骨后,后续可于种植体200内组装中央螺栓、基台,并于基台上安装义齿,但不以此为限。
携带组件100包括携带器10及扳手组件11。
所述扳手组件11包括扳手1101及手机头1102。
扳手1101套接在携带器10的一端。
手机头1102套接在扳手1101远离携带器10的一端。
结合图3,携带器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01及第二端部102,所述第一端部101与所述第一内腔20相互配合。
这里,第一端部101位于携带器10的远端,而第二端部102位于携带器10的近端。
扳手组件11具有第二内腔111,所述第二内腔111与所述第二端部102相互配合。
第二内腔111实质位于扳手1101的远端。
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01包括第一弹性部1011,所述第二端部102包括第二弹性部1021。
当所述携带组件100与所述种植体200相互组装时,所述第一弹性部1011与所述第一内腔20相互抵接以限制所述携带器10脱离所述种植体200,所述第二弹性部1021与所述第二内腔111相互抵接以限制所述携带器10脱离所述扳手组件11。
这里,携带器10为一体结构,携带器10通过第一端部101及第二端部102分别与种植体200及扳手组件11相互配合,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方便种植完后携带器的取出,且有效避免携带器与种植体松动或掉落、种植过程中携带器断裂、取出过程携带器脱落的风险,简化了医生的操作步骤,便于大量生产,方便操作,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简便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1011由相互分隔的若干花瓣状弹片组成,若干花瓣状弹片可朝向第一弹性部1011的中心收拢或远离第一弹性部1011的中心扩张。
结合图4,所述第一内腔20形成有内螺纹201或圆柱孔,所述第一弹性部1011的最外侧形成有尖部1011a,当所述携带器10置入所述种植体200时,所述第一弹性部1011朝外侧扩张而使得所述尖部1011a卡嵌于所述内螺纹201或圆柱孔中。
这里,以内螺纹201为例,第一弹性部1011的外表面大致呈弧形,尖部1011a定义为弧形外表面最外侧的部分。
可以理解的,在携带器10置入种植体200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弹性部1011具有弹性,尖部1011a可以顺利向种植体200的末端运动,当携带器10与种植体200组装到位时,尖部1011a与内螺纹201相互配合而阻碍携带器10脱离种植体20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部101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012,所述第一内腔20还形成有第一限位部(未标示),所述第一固定部1012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携带器10相对所述种植体200转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部1012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部1011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02的一侧,且第一固定部1012与第一弹性部1011相接。
于垂直于携带器轴向X的方向Y上,所述第一固定部1012、所述第一限位部截面轮廓均呈多边形。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固定部1012为多角外缘,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多角内缘,通过多角外缘与多角内缘的配合,可以避免携带器10相对种植体200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5,这里的第一固定部1012的截面轮廓为六边形,即第一固定部1012的外表面由六个表面1012a连接形成。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个表面1012a上还形成有至少一切面1012b,这里以每个表面1012a具有一个切面1012b为例(图5中的阴影部为切除部分),此时,第一固定部1012的截面轮廓为十二边形。
结合图6,当所述第一固定部1012(阴影部分)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外圈部分)相互配合时,所述切面1012b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具有间隙S。
如此,可以放宽六边形第一固定部1012的制造形位公差,同时可以有效减小第一固定部1012与第一限位部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第一固定部1012与第一限位部之间的摩擦,尽量降低第一限位部的受损情况,保证组装基台时第一限位部的完整度。
另外,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内螺纹201之间具有第一台阶部203,所述第一台阶部203限制所述第一固定部1012朝向所述内螺纹201方向运动。
可以理解的,通过携带器10第一端部101上的第一弹性部1011、第一固定部1012与种植体200的第一内腔20的配合,可以实现携带器10与种植体200的稳定配合,且当携带器10受力时,由于携带器10本身结构较稳定,且携带器10与种植体200的配合也相对稳定,携带器10不易在受力情况下断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部1021也由相互分隔的若干花瓣状弹片组成,若干花瓣状弹片可朝向第二弹性部1021的中心收拢或远离第二弹性部1021的中心扩张。
这里,第二弹性部1021的尺寸大于第一弹性部1011的尺寸,第二弹性部1021的弹性大于第一弹性部1011的弹性。
结合图7,所述第二内腔111形成有凹陷部1111,所述第二弹性部1021的的外表面呈弧面,当所述携带器10置入所述扳手组件11时,所述第二弹性部1021朝外侧扩张而使得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弹性部1021卡嵌于所述凹陷部1111中。
这里,第二内腔111处形成第二台阶部1112,第二台阶部1112具体为一斜面,所述第二台阶部1112与第二内腔111的底部围设成所述凹陷部1111。
当携带器10置入所述扳手组件11时,第二弹性部1021逐渐靠近第二台阶部1112,而当第二弹性部1021越过第二台阶部1112而进入凹陷部1111时,会有明显的提示声音及就位感,以此提示用户携带器10与扳手组件11已经组装到位。
可以理解,在携带器10置入扳手组件11的过程中时,由于第二弹性部1021具有弹性,第二弹性部1021可以顺利朝向凹陷部1111处运动,当携带器10与扳手组件11组装到位时,第二弹性部1021与凹陷部1111相互配合而阻碍携带器10脱离扳手组件1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部102还包括第二固定部1022,所述第二内腔111还形成有第二限位部(未标示),所述第二固定部102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携带器10相对所述扳手组件11转动。
具体的,所述第二固定部1022位于第二弹性部1021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01的一侧,且第二固定部1022与第二弹性部1021相接。
于垂直于携带器轴向X的方向Y上,所述第二固定部1022、所述第二限位部截面轮廓均呈多边形。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固定部1022为多角外缘,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多角内缘,通过多角外缘与多角内缘的配合,可以避免携带器10相对扳手组件11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二固定部1022的截面轮廓为八边形,即第二固定部1022的外表面由八个表面连接形成。
可以理解的,通过携带器10第二端部201上的第二弹性部1021、第二固定部1022与扳手组件11的第二内腔111的配合,可以实现携带器10与扳手组件11的稳定配合,且当携带器10受力时,由于携带器10本身结构较稳定,且携带器10与扳手组件11的配合也相对稳定,携带器10不易在受力情况下断裂。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携带组件100脱离所述种植体200时,所述第一弹性部1011与所述第一内腔20之间形成沿所述携带器轴向X的第一阻力f1,所述第二弹性部1021与所述第二内腔111之间形成沿所述携带器轴向X的第二阻力f2,所述第一阻力f1小于所述第二阻力f2,第一阻力f1、第二阻力f2的方向朝向携带器10的远端。
这里,当种植完成后拔出携带组件100时,用户施加于携带组件100上一提拉力F,提拉力F的方向与第一阻力f1、第二阻力f2相反,即提拉力F的方向朝向携带器10的近端。
用户持续增加提拉力F的大小,当提拉力F大于第一阻力f1且小于第二阻力f2(f1<F<f2)时,第一弹性部1011优先脱离第一内腔20,此时,扳手组件11仍然与携带器10相连,扳手组件11带动携带器10脱离种植体200。
本实施方式的携带器10脱离种植体200的过程简单,且不存在掉落携带器10的风险,提高了牙科医生的手术效率及手术质量。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所述种植体具有第一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组件包括:
携带器,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内腔相互配合;
扳手组件,其具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二端部相互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二弹性部,当所述携带组件与所述种植体相互组装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一内腔相互抵接以限制所述携带器脱离所述种植体,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内腔相互抵接以限制所述携带器脱离所述扳手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携带组件脱离所述种植体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一内腔之间形成沿所述携带器轴向的第一阻力,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内腔之间形成沿所述携带器轴向的第二阻力,所述第一阻力小于所述第二阻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弹性小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形成有内螺纹或圆柱孔,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最外侧形成有尖部,当所述携带器置入所述种植体时,所述第一弹性部朝外侧扩张而使得所述尖部卡嵌于所述内螺纹或所述圆柱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腔形成有凹陷部,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外表面呈弧面,当所述携带器置入所述扳手组件时,所述第二弹性部朝外侧扩张而使得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弹性部卡嵌于所述凹陷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还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内腔还形成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携带器相对所述种植体转动,所述第二端部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内腔还形成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携带器相对所述扳手组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表面由若干表面连接而成,且每一表面处具有至少一切面,当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互配合时,所述切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弹性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其特征在于,于垂直于携带器轴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截面轮廓呈多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截面轮廓为六边形,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截面轮廓为八边形。
CN201621397638.4U 2016-12-19 2016-12-19 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 Active CN206659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7638.4U CN206659941U (zh) 2016-12-19 2016-12-19 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7638.4U CN206659941U (zh) 2016-12-19 2016-12-19 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59941U true CN206659941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57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97638.4U Active CN206659941U (zh) 2016-12-19 2016-12-19 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599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0947A (zh) * 2018-06-26 2018-11-02 杭州民生立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易于固定牙科用种植手术器械的牙科用种植体及器械
CN111743646A (zh) * 2019-03-29 2020-10-09 拜奥美特3i有限责任公司 牙科种植体的经优化的库方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0947A (zh) * 2018-06-26 2018-11-02 杭州民生立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易于固定牙科用种植手术器械的牙科用种植体及器械
CN111743646A (zh) * 2019-03-29 2020-10-09 拜奥美特3i有限责任公司 牙科种植体的经优化的库方案
CN111743646B (zh) * 2019-03-29 2021-09-17 拜奥美特3i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生成牙科原型模型的牙科替代体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59941U (zh) 牙科种植体的携带组件
KR20030089602A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구조
CN103550005B (zh) 一段式人工牙种植体及其种植方法
CN203555847U (zh) 人工牙多件式种植体系统
CN103550003A (zh) 易取出的种植体装置及其旋出工具
KR101113306B1 (ko) 상악동 거상술용 드릴 유닛
WO2012075614A1 (zh) 一种头部帶有凸缘的种植体
CN206630704U (zh) 基于钛锆合金的直基台种植体系统
CN106725932A (zh) 基于钛锆合金的直基台种植体系统
WO2003061455A3 (en) An apical patch and method of use
US20080293014A1 (en) Emergency implant fixture
TWM464145U (zh) 用於植牙手機之鑽頭結構
US20130011810A1 (en) Burr for alveolar bone
CN209437360U (zh) 埋头分步加压螺钉
KR20180078396A (ko) 치과 임플란트 유닛
CN101889904A (zh) 牙科植体
CN106037917A (zh) 颞颌关节钛合金锚固钉
KR101234296B1 (ko) 임플란트 시술용 드릴
CN106943199B (zh) 一种膨胀基台
CN207462167U (zh) 支抗钛钉专用自锁型起子头
CN202776605U (zh) 一种高相容性的口腔植入装置
CN201088638Y (zh) 一种牙槽骨修整器
CN206102765U (zh) 一种新型牙植体系统
CN205494049U (zh) 一种组合式种植牙构件
CN207323569U (zh) 一种新型种植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